1樓:小黑子也
苗族服飾-傳統的苗族**大襟短衣,襟向右開,顏色多為藍、黑色。現在,男子的服飾已基本與漢族服飾一樣。而苗族女子的服飾就顯得精美了。
苗族婦女的臘染技藝水平很高,能染出有各種精美圖案和花鳥的衣裙、手帕和巾帽,因而苗族婦女的頭飾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苗族婦女的頭巾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黑布尖頂帽,帽底下有墊頭,墊頭上繡有精美的花紋。
製作別緻,深藍色的繡著花邊的尖頂頭巾套在外邊,帽後垂下一根紅帶長及腿部。另一種是小花帽,這種花帽在平常農閒、休息時,她們都愛戴,是平頂式的,做工精美,繡有花紋。
苗族婦女很少戴耳環,盛裝時才戴,手飾和腳飾也很少,沒有戴頸圈的習慣。苗族衣服以深藍及黑色為主,配以紅色的腰帶,下裝是一條過膝的短裙,兩側有疊縫,疊裙上有美麗的圖案,均是臘染而鹹。小腿上,是一條長2米的棉打腿布,另有兩條1米的紅色彩帶。
打腿時,先用綁腿布纏繞於小腿上,然後用綵帶結成菱形將綁腿布綁緊,綵帶頭的紅色彩絲團垂飄於小腿之上,遠看似一團火球,與上裝搭配十分和諧。
苗族的簡介和來歷
2樓:空閒的迷茫者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和苗族資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於黃河中下游地區,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時代又遷移至江漢平原,後又因戰爭等原因,逐漸向南、向西大遷徙,進入西南山區和雲貴高原。
唐宋以前,曾有「三苗」、「南蠻」、「荊蠻」、「五陵蠻」等稱呼。這些稱呼把苗和其他族稱混同在一起。宋以後,苗才從若干混稱的「蠻」中脫離出來,作為單一的民族名稱。
關於苗族族源,與早在4千多年前,生活在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以及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的被史籍稱為「南蠻」的氏族或部落有聯絡。有人認為古史傳說時代的蚩尤為今日苗族所尊奉的始祖,與苗族有親緣關係。
約在春秋戰國時期,在巴蜀、夜郎以及荊州都有苗族先民活動。秦漢時,大部分苗族先民在武陵郡、牂柯郡、越巂郡、巴郡、南郡等地區定居,小部分繼續遷徙到黔東南都柳江流域。
苗族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炎黃傳說時代。當時在黃河下游和長江中下游一帶出現了以蚩尤為首的九黎部落聯盟,而在甘陝黃土高原上形成了以炎帝神農氏和黃帝軒轅氏為首的另兩大部落集團。
炎帝與黃帝沿黃河由西向東發展,先後與蚩尤在涿鹿一帶發生戰爭。蚩尤先敗炎帝,「蚩尤乃逐帝,爭於涿鹿之阿,九隅無遺。」後來炎帝與黃帝聯合戰敗了蚩尤,「軒轅之時,蚩尤最為暴,莫能伐,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
」蚩尤死後,天下大亂,黃帝便畫了幅蚩尤的畫像威懾天下,天下這才安定下來。而蚩尤的九黎集團戰敗後大部分向南流徙,開始了苗族多苦多難的遷移史。至今苗族人民中還廣泛流傳著蚩尤的傳說,他們始終信奉蚩尤為其始祖。
3樓:堂秀珍範錦
苗族的歷史悠久,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早就有關於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記載,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商周時期,苗族先民便開始在長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國」,從事農業稻作。苗族在歷史上多次遷徙,大致路線是由黃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貴州)、至滇(雲南)。
苗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原先苗族有自己民族文字,《苗族古歌》記載了苗族先民因逃避戰爭和朝廷的追殺與民族文化遷徙秘密等暴露予敵人,不得不將文字抹燒,抹去,當僅有的那些為數不多的知識分子去世後,文字也隨之丟失,留下的只有現在的那寫在衣服上的文字。
後20世紀50年代後期苗族又開始創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現今大部分人通用漢文。
苗族的**舞蹈歷史悠久,群眾喜愛的蘆笙舞,技藝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繡、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瑰麗多彩,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苗族節日較多,較隆重的節日有過「花山節」、「四月八」、「龍舟節」等。
苗族曾經自稱。
hmub(諧音:牡)、hmongb(諧音:蒙)、hmaob(諧音:摸)、maob(諧音:毛),有的地區自稱「ghab
nus(諧音:嘎腦)、ghab
xongb(諧音:仡熊)、deb
songb(諧音:帶叟)等。他稱「長裙苗」、「短裙苗」、「紅苗」、「白苗」、「青苗」、「花苗」等等,新中國成立後統稱為苗族,英文寫作:miao
和hongb.
其中青苗人精通藥草,善於運用草藥治病救人。
貴州苗族有哪些傳統節日?跳花節的來歷?謝謝!
4樓:匿名使用者
苗族的傳統節日有苗年、四月。
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花山節、晾橋節等。其中以過苗年最為隆重。苗年相當於漢族的春節,一般在秋後舉行。
跳花,又叫跳花場、跳場、跳廠、跳蘆笙等,是貴陽周邊苗族同胞的傳統節日。貴陽近郊各地苗族跳花的時間不一,大多在正月至二月之間菜花初綻、春播開始之際舉行。關於跳花節的由來,有幾種傳說,隨著時間的推移,傳說也漸漸淡化。
但作為苗胞一種傳統節日喜慶、集會、娛樂的習俗活動,卻是一直保留下來,也成為周邊其他民族參與同樂的民族節日。
跳花節(「歐島」)是安順苗族最為隆重歷史最為悠久的傳統節日,傳說是苗族英雄人物楊魯興起的,至今安順北門外的跳花坡仍以其名命名為楊魯坡(「楊婁島」)。歐島」(「跳花」)是苗族人對自己民族的一種節日的稱呼。另外,它還是苗族人在自己節日上所做的一切文娛表演活動的代稱或總稱。
比如說,人們在節日上跳舞或唱山歌或吹奏蘆笙等時都可以說是在「歐島」(「跳花」)。跳花」實際上是漢族或苗族對苗族「歐島」的一種漢語稱呼,蓋因坡上栽有花樹而名,與苗語意思不盡相同。由於中國很多的非苗族人甚至是苗族人只知道「跳花」而不知道「歐島」,且用「跳花」代「歐島」。
苗族的起源
苗族起源是啥?
5樓:九妖v王者
最早應該是蚩尤部落,其後戰敗重組三苗部落。九黎人後裔。
苗族的花山節的來歷?
6樓:匿名使用者
?id=11296
農曆正月初二至初七,是雲南屏邊、蒙自,河口等地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踩花山」節。每到這個時候,來自各村各寨的苗族人民,潮水般地從四面八方幾個苗村寨之間的開闊坡地上。「花杆」是踩花山節的重要標誌,一般選擇挺直高大的青松或柏樹,扎以鮮花,彩旗。
定花村的人(又稱花杆頭)是大家公認的「好心腸的人」。這人必須在節日的第一個早晨,趁太陽出山以前把花杆豎好。
「踩花山」這天,首先由「花杆頭」向前參加「踩花山」的人敬酒,祝福,隨後宣佈「踩花山」節開始。這時,花山場內外鑼鼓齊鳴,鞭炮聲,銅炮槍聲此起彼伏,鮮花、朋旗迎風招展,各種歡慶活動先後開始進行。青年男女有的對唱山歌,有的跳三步舞、蹬腳舞,有的打「蘆笙架」(用蘆笙對調),有的跳獅子舞,還有的鬥牛,整個花山場上一片歡騰。
一年一度的「踩花山」節,又是苗族青年男女相互傾吐愛情、定樣結友的美好時機。青年男女,一旦相愛,男的要以花裹腳,用花圍腰帶贈送姑娘,而女的也以自己千針萬線親手繡制的花帕、包頭回贈。
滇東北和滇南一帶苗族,每年農曆六月六日過「踩花山節」。傳說古時苗族戰敗流落異鄉,想起祖先東逃西散的苦,傷心落淚。一年六月初六,祖先顯靈,勸他們不要太難過,應該到高山頂上吹蘆笙、唱歌跳舞給我們看。
說完天上落下一朵花,掛在一棵樹上。大家圍著這棵樹歌舞,吹蘆笙,這年的莊稼長得特別好。從此後,每年六月六,苗家都要穿上節日盛裝,到高山上栽一棵花樹,舉行對歌、跳蘆笙舞、鬥牛、跳獅子舞、爬花杆等活動。
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爬花杆,誰爬得高,就把一個豬頭和好酒獎給誰。
跳獅子舞也是節日的重要活動之一,如果哪一架獅子跳的好,爬得高,也有酒和豬頭獎賞;節日期間還進行鬥牛,屆時,鬥牛愛好者從各地牽來高大雄壯的大黃牛,一頭頭精神抖擻,開上去難估勝負。優勝牛由主人牽到花杆前,繞杆一週,然後披紅怪彩。
苗繡的起源是什麼?
請問貴州苗族節-【4月8】的來歷?
苗族花山節來歷
7樓:在龜峰山聽演唱會的合歡花
你們自己去看別的答案吧,我就是自己來查的喲。
中國的傳統服裝是什麼,中國傳統服飾的來歷和特色
嘉江悠悠 人家民族小 國家小,當然幾個人穿的衣裳好看自然別人都模仿,也就成了民族服裝了啊。開個玩笑了。中華民族的服裝太多了,首先因為我們是一個多民族大家庭,各個兄弟民族不同,其次因為各地差異太大。南方的衣服薄,北方的衣服厚,衣料不同,山區和平原不同。何況中國人民是多麼勤勞和智慧的啊!從商朝到 就是漢...
中國傳統服飾的來歷和特色
龍 具有傳統民族形式的服裝。又稱民俗服。是民族政治 經濟 思想 文化的反映,體現著民族心理素質。民族服裝在特定的社會生活及自然環境中形成,符合民族的生活習慣和審美意識。其民族特徵主要表現於服裝的造型 款式 色彩 材料和服飾件等方面。特點1 民族服裝在特定的社會生活及自然環境中形成,符合民族的生活習慣...
請問李白名字的來歷是什麼和含義
假面 李白一家本姓李,但在西域時不用此姓,入蜀後恢復使用。所謂 驚姜之夕,長庚入夢 與 先夫人夢長庚而告祥 是說李白誕生之夜,其母夢見長庚星入懷。長庚星即啟明星,古人又稱為太白金星。李白小名長庚,字太白,全是緣此而名。白 在五行中屬西方,西方的明星即是夢入其母懷中的長庚星,此星亮度極高,故曰太白,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