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為什麼要送燈?正月十五為什麼要點燈?

時間 2023-04-23 20:36:02

1樓:鍋巴下的蛋蛋

元宵節是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因歷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

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來。

而元宵節俗真正的動力是因為它處在新的時間點上,人們充分利用這一特殊的時間階段來表達自己的生活願望。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2樓:清明清明發展觀

俗話說「正月十五花燈俏」可是正月十五元宵節為什麼要點燈呢?俗話說「正月十五花燈俏」可是正月十五元宵節為什麼要點燈呢?俗話說「正月十五花燈俏」可是正月十五元宵節為什麼要點燈呢?

3樓:志疏笑

燈謎啊 **於古代的一則寓言。

正月十五為什麼要點燈?

4樓:教育小百科是我

正月十五點燈油燈是一種傳統習俗,辟邪、喜慶,代表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佛教教義中把火光比作佛之神威,所謂「無量火焰,照耀無極」。而燈火的照耀則有兩種妙用:一是破人世之陰暗;二是現佛之光明,以摧芸芸眾生之煩惱。

因此在佛教儀式中,就把燈作為佛前的供具之一。佛家鼓動信徒們張燈,經典中反覆宣傳「百千燈明懺悔罪」,「為世燈明最福田」。

所以歷來朝山進香,以求佛佑者,總要供奉燈油,以示廣種佛田;而佛教盛會則需大明燈火,以光明法王。據佛教傳說,佛祖釋迦牟尼示現神變,降伏神魔是在西方12月30日,即東土正月十五,為紀念佛祖神變,此日需舉燃燈法會。

隨著佛教東漸,正月十五燃燈之風,亦隨之而來,現今藏語把燈節稱為「局阿曲巴」,其意即是正月十五供佛,這正是元宵節張燈源於佛教的鐵證。

佛僧積極勸導人們張燈,北齊時僧人那連提耶舍就曾譯《施燈功德經》一卷,備說施燈之功德。南北朝時,元宵張燈漸成風氣。梁武帝篤信佛教,其宮中正月十五日大張燈火。

唐朝時,中外文化交流更為密切,佛教大興,西方來的佛教徒廣泛宣傳「神燈佛火」,佛家燈火於是遍佈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並逐漸成為民間習俗。

元宵燈聯:

元宵張燈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習俗,古往今來,不僅有大量膾炙人口的元宵詠燈詩,而且也留下了無數情趣盎然的元宵吟燈聯。

元初\南宋末,南宋有個叫賈似道的人鎮守淮陰(今揚州)時,有一年上元燈節張燈,門客中有人摘唐詩詩句作門燈聯「天下三分明月夜,揚州十里小紅樓。」據說,此聯為我國最早的燈聯。此後歷代都有人爭相效仿,在大門或顯眼的柱子鑲掛壁燈聯、門燈聯,不僅為元宵佳節增添了節日情趣,也為賞燈的人們增加了欣賞的內容。

被稱為「父子雙學士,老小二宰相」的清代安徽桐城人張英、張廷玉,皆能詩善對。有一年元宵佳節,張府照例張燈掛彩,燃放鞭炮。老宰相出聯試子「高燒紅燭映長天,亮,光鋪滿地。」

小廷玉思索時聽到門外一聲花炮響,頓時領悟,對曰「低點花炮震大地,響,氣吐沖天。」對仗工整,天衣無縫,堪稱妙對。

5樓:嶽色雲不敢依依

俗話說「正月十五花燈俏」可是正月十五元宵節為什麼要點燈呢?俗話說「正月十五花燈俏」可是正月十五元宵節為什麼要點燈呢?俗話說「正月十五花燈俏」可是正月十五元宵節為什麼要點燈呢?

正月十五送燈的講究和禁忌

6樓:溫嶼

正月十五送燈是在元宵節那天晚上,天將黑時,都要去給祖上送燈,就在祖上安息的地方,讓他們也有感受到親人的問候和溫暖。具體就是在自己失去親人的墳上,用紙將一根點燃的蠟燭圍住,讓蠟燭自己燃燒,然後放炮燒紙,並磕頭。現代科技進步,許多人就直接買電池帶的小電燈送燈。

1)在元宵節送燈的時候,以誰先點燃為吉利。往墳地送燈的人,點燈時必須用自己的火柴,如果借別人的火柴點燈,認為祖先看不見光明。

2)點燈時要邊點點說:正月十五來送燈,送金燈、送銀燈、送鐵燈,有兒墳前一片明,無兒墳前黑洞洞。有心來偷燈,偷個大鐵燈,背也背不動,天冷地滑鬧個抑歪蹬,大布衫燒個大窟窿。

正月十五送燈是送單還是送雙好?

正月十五送燈送幾盞好要依據所在地區的風俗習慣來看,一般大多數地區是一座墳上一盞就好了。

正月十五送燈有時間規定嗎?

正月十五送燈時間要依據所在地區的風俗習慣來看,一般太陽落山後好些。

正月十五送燈放哪些位置好?

到祖墳地,每座墳頭放一盞,在墳頂背風處點燃,然後也到河邊灣旁、水井旁放燈,家中糧倉放老鼠燈,豬圈、牛羊欄也放燈,現在條件好了,買燈去放當然可以。

正月十五送燈要不要寫名字?

正月十五送燈寫不寫名字沒關係,只要在墳頂背風處點燃就可以了。

1.這天除了要給祖墳送燈外,每家每戶每個房間都要徹夜燈明。

2.出嫁的姑娘是不允許在孃家過十五的,更不允許送孃家的燈。只有孃家人絕人後,才由嫁出去的女兒代為送燈。

所以孃家人最忌諱嫁出去的女兒在孃家過十五或送燈,據說這樣會讓孃家人丁不興旺。所以老家有女不觀孃家燈之說。但媳婦可以送燈,因為她已是婆家裡的人。

沒有出嫁的女兒還是孃家人,可以送燈的。

總的來說,正月十五送燈不能女性送,且除了要給祖墳送燈外,每家每戶每個房間都要徹夜燈明,一般一座墳上一盞就好了。

正月十五送燈什麼意思

正月十五送燈的來歷?

7樓:月似當時

鬧花燈是元宵節漢族節日習俗,始於西漢,至唐代中期已成定俗,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所以元宵節也稱為「燈節」,在這天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

元宵節花燈種類甚多,或是仿照事物的形象編制的形象燈,如龍燈、虎燈、兔燈等等,或是根據民間故事編制而成的活動燈,牛郎織女、二十四孝等等。各種花燈製作工巧,一展工匠的智慧和技能。

元宵張燈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習俗。古往今來,不僅有大量膾炙人口的元宵詠燈詩,而且也留下了無數情趣盎然的元宵吟燈聯。

8樓:匿名使用者

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 另外,該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正月十五為什麼要放花燈

9樓:期待她發現愛

這是因為中華民族的民俗傳承,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民俗文化慢慢形成的。

民間在除夕供奉老天爺時要設立「天地堂」。人們在院子裡扎一小棚,棚裡面小桌上立著「天地三界十方萬靈真宰」的神位;神位前擺著香爐、供品,還掛著一盞燈籠,燈籠代表姜太公的席位。據說姜太公當年封神時,別人都封了,就是忘記了封自己,自己沒有席位只好和老天爺坐在一起。

燈籠與神有關,所以也賦予很多象徵意義。

古時候,人們為了驅逐黑暗的恐懼感,於是燈籠衍生為具有驅魔降福、祈許光明之意。

在閩南語中「燈」與「丁」發音相近,所以燈籠也用來求子添丁,求取功名,求得避邪平安。

有一種「光明燈」,在歲末年初時,把燈籠放在寺廟中,藉以佛的法力求得一年中平安順利。

也有農家在田間立長竹竿掛上一盞燈 「照田蠶」,觀察火色以**一年的水旱情況,以期豐年。

放天燈」,來由是過去人們在躲避盜匪侵襲而四散逃逸之後,以燃放天燈為互報平安的訊號。由於避難回家的日子正是元宵節,從此以後,每年這一天,人們便以放天燈的儀式來慶祝,所以又稱天燈為「祈福燈」或「平安燈」。其後逐漸演變為向上天祈福許願的民俗活動。

天燈上寫滿了心裡的各種祈願,希望天燈能上達天庭,帶給人無限的希望和光明。

為什麼正月十五要吃元宵,為什麼正月十五要吃元宵呢

元宵節,又稱 上元節 或 燈節 據資料記載,元宵節大約在漢代就已經出現了,到了明清時期便與春節 中秋節一起被稱為中國民間的三大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元宵是湯圓的別稱。舊俗元宵節要吃湯圓,故稱 吃元宵 昔時民間在正月十五用糯米磨漿吸乾成面,做成球形有餡食品煮吃,城鎮居民多在市場購買。吃元宵...

正月十五雪打燈是什麼意思,「正月十五雪打燈」有什麼含義?

小迪迪波波 村傳統民謠,八月十五雲遮月,來年正月十五雪打燈,這預示著來年有好年景。究其原因,正是因為天氣存在著前後對應的韻律關係。韻律是指某一種天氣出現之後,對應未來若干天以後將出現與之對應的天氣。 情感解憂站 農村傳統民謠,八月十五雲遮月,來年正月十五雪打燈,這句俗語的意思的是如果中秋節這天天空被...

正月十五為什麼要點燈?為什麼正月十五要點燈

正月十五點燈油燈是一種傳統習俗,辟邪 喜慶,代表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佛教教義中把火光比作佛之神威,所謂 無量火焰,照耀無極 而燈火的照耀則有兩種妙用 一是破人世之陰暗 二是現佛之光明,以摧芸芸眾生之煩惱。因此在佛教儀式中,就把燈作為佛前的供具之一。佛家鼓動信徒們張燈,經典中反覆宣傳 百千燈明懺悔罪 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