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月光曲的教後反思
1樓:遠景教育
《月光曲》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二十六課課文,主要記敘了德國著名**家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文章告訴我們貝多芬是一位同情勞動人民的偉大**家。教案的第二課時,重點是學習第6~10自然段。整個教學過程把讀讀、議議、體會、想像、說說當作最基本的手段,教學主線突出,重點明確。
神無主 教學過程中設計了質疑的教學環節,引出學生學習任務,體現了教師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為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奠定了基礎。「複習匯入」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默讀6~10自然段,記下不明白的地方。然後交流,最後歸納成三個問題:
1、貝多芬給盲姑娘彈了一曲後,為什麼還要再彈一曲?
2、《月光曲》是在怎樣的情境下創作出來的?
3、皮鞋匠眼前出現的景象與貝多芬彈奏的曲子有什麼聯絡?
其實這三個問題正是本節課學習的重點,於是我告訴學生這節課我們就圍繞這些問題學習課文,這樣避免教學的盲目和隨意性。問題是學生自己提出來的,他們有興趣自已去解決,這樣一來整個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學生質疑、自讀、自悟,從而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文之美能夠意會,卻很難言傳,而讀則能充分發揮出表情達意的'作用。《月光曲》不僅故事發生的環境美,而且《月光曲》的內容更美。如果只對《月光曲》內容的講解、分析就枯燥乏味了,而且學生也難以理解,即使理解也只停留於表面。
讀是貫穿始終,默讀、輕聲朗讀、自由朗讀、教師範讀大大增加學生感受語言的機會,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和再現課文的意境,從而把課文的內容、詞句的理解、感情的體會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學生在讀懂課文的同時,也逐步獲取了朗讀的技巧,提高了朗讀的水平。
拓展總結是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環節。我在總結時出示貝多芬的名言「我們的藝術應當只為貧苦的人造福,做到這一點,我將是多麼的幸福。」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中心的領悟,對貝多芬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而且拓寬了知識領域。
在教學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1、有一個學生認為課文第9自然段後半部分「皮鞋匠看看妹妹……波濤洶湧的大海」是妹妹的想象,我在處理時,顯得急躁,應讓學生多讀多體會。
3、在引導學生問題時,教師應注意自己的語言的精煉,同時提問學生的面積再大一些。
4、在講授《月光曲》旋律變化時,用簡筆畫的方式畫出「輕柔──增強──高亢」,也就是貝多芬感情的變化,學生可能會更容易理解些。
月光曲的聯想,月光曲的聯想
夜幕降臨,我一個人站在空曠的田野上,輕輕閉上眼睛,微風拂過我的面,捲起我的發。月光緩緩地瀉在大地。我張開手臂,感受這自然地美妙。突然,風捲了起來,我奔向前方,忘記周圍的一切,跑丟了的鞋子也顧不上去拾,我跑得飛快,風在我的耳邊呼嘯,吹亂了我的發,割痛了我的 可我只想不顧一切地飛奔 風停了下來,一切恢復...
月光曲的課文
一百多年前,德國有個 家叫貝多芬,他譜寫了許多著名的曲子。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鋼琴曲叫 月光曲 傳說是這樣譜成的 有一年秋天,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來到萊茵河邊的一個小鎮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裡傳出來,彈的正是他的曲子。貝多芬走近茅屋,琴忽然停了,屋子裡有人在...
課文月光曲中的聯想有什麼好處,《月光曲》文章加入聯想部分有什麼好處
一方面說明了貝多芬高超的琴技,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兄妹倆對 對熱愛。同時也能讓人感受到琴聲由舒緩 曲折 激昂到節奏。 神傑 一 自然結尾法 即用事情的結果作為文章的結尾,事物敘述完了,文章隨之結尾。結尾的方法例如 月光曲 的結尾 兄妹倆被美妙的陶醉了。等他們甦醒過來,貝多芬早已離開了茅屋。他飛奔回客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