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餅的故事 月餅的故事簡述
1樓:家寶
1、月餅在古時也稱「小餅」和「月團」,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有詩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讚美月餅,從中可知宋時的月餅已內有酥油和糖作餡了。到了明代,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更加普遍。明·沈榜《宛署雜記》載:
士庶傢俱以是月造麵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為月餅。」《酌中志》說:「八月,宮中賞秋海棠、玉簪花。
自初一日起,即有賣月餅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餅、瓜果。如有剩月餅,乃整收於乾燥風涼之處,至歲暮分用之,曰團圓餅也。」
2、經過元明兩代,中秋節吃月餅、饋贈月餅風俗日盛,且月餅有了「團圓」的象徵義。經清代到現代,月餅在質量、品種上都有新發展。原料、調製方法、形狀等的不同,使月餅更為豐富多彩,形成了京式、蘇式、廣式等各具特色的品種。
月餅不僅是別具風味的節日食品,而且成為四季常備的精美糕點,頗受人們歡迎。
簡單寫月餅的來歷100字,不要小故事
2樓:想不出來好的暱稱呢
來歷: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夢梁錄》中,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
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月餅寓意團圓,也應該是明朝開始有文字記載的。如果綜合明朝有關月餅與中秋節民俗的資料來看,應該能夠看出月餅取意團圓的歷史軌跡:中秋節祭月後,全家人都圍坐一起分吃月餅月果(祭月供品)。
3樓:體壇風雲錄
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此乃我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的製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 唐代,民間已有從事生產的餅師,京城長安也開始出現糕餅鋪。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末明初,因為軍師劉伯溫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後面為了慶祝就傳開了這個習俗。
4樓:緣空緣起波瀾動
有人看見國外有人拿飯糰,就對皇上說:「國外有人拿飯糰,中國也能來個嗎?」這天正是中秋節,皇上就說:「窗外那輪明月那麼圓,這飯糰也就是圓的吧!」中秋節就在這時候就定下來了。
後來,因為這飯糰是皇上看宮外的明月相傳的,也就把這飯糰叫做「月餅」。這樣,相傳開之後,人們就都俗稱:「中秋節的月亮圓又圓,月餅中秋節吃也是圓,中秋節團團圓圓。」
月餅(拼音:yuè bǐng)是久負盛名的中國傳統糕點之一,中秋節節日食俗。月餅圓又圓,又是閤家分吃,象徵著團圓和睦。
古代月餅被作為祭品於中秋節所食。據說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始於唐朝。北宋之時在宮廷內流行,後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
發展至明朝則成為全民共同的飲食習俗。月餅與各地飲食習俗相融合,又發展出廣式、京式、蘇式、潮式、滇式等月餅,被中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愛。
5樓:匿名使用者
月餅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月餅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 「太師餅」,此乃中國月餅的「始祖」。
雷鋒的故事左右,雷鋒的故事100字左右
團結友愛 雷鋒把自己的藏書拿出來供大家學習,被人們稱為 小小的雷鋒圖書館 他幫助同志學習知識,同班戰友喬安山文化程度低,雷鋒就手把手地教他認字,學算術。同班戰友小周父親得了重病雷鋒知道後以小周的名義給家裡寫了信又寄去10元錢。戰友小韓在夜裡的出車中棉褲被硫酸水燒了幾個洞,雷鋒值班回來發現後,把自己的...
左右的幽默笑話小故事,100字左右的幽默笑話小故事
候枋澤 早上在路邊吃混沌,小攤卓子上一個紅茶瓶,誤以為是醋,倒了一點感覺不夠酸,又倒了一點還是不夠酸又倒又倒什麼動物 小時候家住農村,最常見的交通工具就是那種前面有橫樑的自行車,上車得把一條腿從後面跨過去。有一天爺爺帶我出去玩,把我放車後架上,然後叮囑一定要抓緊。我很聽話地點頭答應。結果,你們猜到了...
民間故事縮寫左右,民間故事縮寫100字左右
卷慕雁 大象的起源 大象擁有極高的智商,因此砍巴人認為他們一定是從人類而轉變而來的。相傳,一個十分貧窮的人去請教一個叫ivonya ngia的善人如何減輕他的痛苦,他拒絕了善人救濟他的禮物 牛與羊,而選擇問他如何能使自己變得富有,那名善人給出了一個奇怪的回答,他給了那名窮人一瓶膏藥讓他塗在他妻子的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