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1日至今26日的百家講壇提綱,懸賞50分

時間 2025-01-21 21:05:09

1樓:0艾琳

cctv的**。

你可以看看是講韓愈的^_^

幫忙搞幾篇看「百家講壇」滴筆記

2樓:網友

百家講壇讀書筆記之玄奘(二) 《西遊記》中,關於玄奘出世後報殺父奪母之仇有一段非常精彩有故事。當然,這違背了乙個得道高僧的修養與胸懷 而歷史中,玄奘的父母在他十歲時即已去世。也無從殺父奪母之說,而他皈依佛門,其實是因為他的第二個哥哥,長捷法師。

父母去世後,玄奘與哥哥來到洛陽的淨土寺學習,但其時還不是正式的僧人,只是乙個童子。13歲時,突遇信佛的隋煬帝大發慈悲,派當時的大理寺卿鄭善果剃度僧人。當時,僧人的數量是嚴格控制的,要成為僧人也是不容易的,要經過考核的,而不是剃光腦袋穿件袍子就可以了。

而鄭善果以知士之鑑出名。話說鄭善果主持這個考試,考試結束後,見到在門外一直磨磨蹭蹭的玄奘,便問,「子為誰家子?」問及是否想報考僧人。

玄奘答道:「習近業微,不蒙比預」。問及緣何出家,玄奘答道:

意欲遠紹如來,近光遺法」。鄭大喜,破格剃度玄奘。時有人質疑,鄭答道,誦業易成,風骨難得,若度此子,必成釋門偉器。

剃卻三千煩惱絲,了卻凡塵入佛門,但玄奘只有13歲,男孩子正是頑皮之時。玄奘性格如何?能否靜得下心來學習佛經?

當時洛陽佛學氣氛濃厚,常有得道高僧到各個寺廟講學。玄奘在這樣乙個氛圍中,學業猛進,飛速地積聚著自己的佛學修養。同時記載下來的當然還有對少年玄奘的一段評價:

備通經典,而愛古尚賢。非雅正之集不觀,非聖哲之風不習。不交童幼之黨,無涉闤闠之門。

少知色養,溫情淳謹。」 小小年紀,能如此專心鑽研佛學,實屬不易。 不好意思,只有一篇求採納。

2010年9月21日22日百家講壇主要內容

3樓:網友

9月22日《唐宋八大家》之《歐陽修》

1月28日百家講壇,事件和看法

4樓:

摘要。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問題!百家講壇的目的,就是一所開放的大學,傳播知識文化,讓大師與普通觀眾有個溝通點。

我看百家講壇時,並不是以補充知識為目的,而純粹是興趣,電視換臺,換到閻崇年老師講清十二帝疑案,停下來,一直記憶到現在。後來也有看過百家講壇之前之後的內容,不得不說,那是我認為百家講壇中最好的一期,老師講的好,有乾貨,以補充知識為主。記得當時還拿出紙筆記下來,都聽完還做了總結版,現在想起來,也是滿滿的幸福感啊。

之後比較有興趣的是劉心武,周汝昌老師為主的紅學風,每個人的講授都帶了很多個人觀點,但是內容很細緻,也給自己留了很多思考空間。

聽完以後,拿起紅樓夢,連著看了一年,畫個大大的人物關係圖,把每個人每句詩都寫出來,再分析內涵。這大概就是百家講壇給我最美好的回憶,給我乙個點,讓我對一件事開始感興趣。

易中天老師講的時候,我已經不太看了,因為對三國,有些自己的見解,一些東西可能與易。

1月28日百家講壇,事件和看法。

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問題!百家講壇的目的,就是一所開放的大學,傳播知識文化,讓大師與普通觀眾有個溝通點。我看百家講壇時,並不是以補充知識為目的,而純粹是興趣,電視換臺,換到閻崇做友年老師講清十二帝疑困老案,純尺槐停下來,一直記憶到現在。

後來也有看過百家講壇之前之後的內容,不得不說,那是我認為百家講壇中最好的一期,老師講的好,有乾貨,以補充知識為主。記得當時還拿出紙筆記下來,都聽完還做了總結版,現在想起來,也是滿滿的幸福感啊之後比較有興趣的是劉心武,周汝昌老師為主的紅學風,每個人的講授都帶了很多個人觀點,但是內容很細緻,也給自己留了很多思考空間。聽完以後,拿起紅樓夢,連著看了一年,畫個大大的人物關係圖,把每個人每句詩都寫出來,再分析內涵。

這大概就是百家講壇給我最美好的回憶,給我乙個點,讓我對一件事開始感興趣。易中天老師講的時候,我已經不太看了,因為對三國,有些自己的見解,一些東西可能與易。

好的,謝謝(*^o^*)嗯吶。

2025年7月18日百家講壇的內容

名字叫 敵友變幻 內容是 這是乙個風雲際會的英雄年代。隋末唐初,風雲變幻,群雄逐鹿,短短的十幾年,為什麼會留下這麼多英雄傳奇?這是一群令人欽佩的英雄義士。恩情友情,勇氣義氣,忠心良心。命運的關鍵時刻,他們又會做出怎樣的人生抉擇?這是一段波瀾壯闊的英雄史詩。翻開史書,還原歷史,復活英雄,英雄的光環下,...

百家講壇的歷代講師,百家講壇的講師有那些

孔子,莊子,老子,墨子,韓非子,孫子。百家講壇的講師有那些 哪位高手有百家講壇所有講師的名單?百家講壇 都有哪些著名的講師。越全越好 百家講壇哪些講師受歡迎 王立平和易中天最好!臺灣的曾世強也很好!其他的也可以!建議在看了原著後,在看百家講壇,百家講壇雖好,但是如果不瞭解原著,即使別人講的時候摻雜了...

關於百家講壇的觀後感,百家講壇觀後感300字左右 5篇

鐸方 今天我看了百家講壇,主要講的是貞觀之治之李世民奪位。當時漢高祖時期,皇帝李淵治國有方,當時全國上下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這時,李世民就起了奪位之心,他的第一步就是朝太子和齊王開刀,他設計計謀在玄武門把太子和齊王殺了。這就是所謂的玄武門政變。為什麼當時皇帝不處罰李世民呢?是因為他的聲望太高了,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