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那些故事有點遠
在《左傳•僖公二十三年》中有這樣一句話「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則就木焉。」這句話演變成為了乙個成語叫做行將就木,它的意思是指人臨近死亡,快要進棺材了。這個成語與重耳。
有關係。在春秋的初期,晉國。
是大國,他的國君晉獻公。
有乙個非常寵愛的妻子叫驪姬,這位驪姬給他生下了乙個兒子叫奚齊,有了小兒子的晉文公。
在驪姬的勸說下打算廢長立幼。
當時的太子申生聽說了這個訊息,他連夜的出逃,晉獻公知道了這個訊息後非常生氣,殺掉了太子申的老師杜原款。逃亡在外的太子聽到後,覺得自己無法再翻身了,便在新城曲沃自殺。
驪姬逼死太子申生後開始設計陷害晉獻公的另外兩個公子重耳和夷吾。
兩人也只得逃走。重耳先逃到他的封地蒲城,可沒多久,晉兵就追了過來,重耳又逃往狄國。在重耳的幫助下,狄國打了勝仗,並在這場勝利找那個,俘獲了叔隗和季隗姐妹倆,把她倆都送給了重耳。
重耳自己娶了季隗,生下伯條、叔劉兩個孩子;把叔隗嫁給趙衰,生下個孩子叫趙盾。
不久後,從晉國傳來訊息有人要謀刺重耳。重耳得知這個訊息後,準備逃到齊國。
去。臨走前他對妻子季隗說:夷吾派人來謀害我,我打算再逃到齊國去。
你留在這裡撫養孩子,等我二十五年不回來,你再嫁人。季隗傷心地說:「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則就木焉。
大概意思就是我已經二十五歲了,再過二十五年,就要進棺材了,還嫁什麼人!我一直在這裡等待你就是了。
就是季隗對重耳說的這句話,後來被人們演變為了成語行將就木,用來指快要進入棺槨的人。
成語故事「退避三舍」中「重耳」的「重」怎麼讀?
2樓:亞芒娜
chong。
簡介:晉文公(前671年 或前697年 -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國春秋時期晉國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晉獻公之子,母親為狐姬。 晉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與齊桓公並稱「齊桓晉文」。
晉文公初為公子,謙虛而好學,善於結交有才能的人。驪姬之亂時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援下回晉殺晉懷公而立。晉文公在位期間任用狐偃、先軫、趙衰、賈佗、魏犨等人實行通商寬農、明賢良、賞功勞等政策,作三軍六卿,使晉國國力大增。
對外聯合秦國和齊國伐曹攻衛、救宋服鄭,平定周室子帶之亂,受到周天子賞賜。 前632年於城濮大敗楚軍,並召集齊、宋等國於踐土會盟, 成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開創了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
3樓:777簡簡單單
重耳的「重」正確的讀法是chóng而不是zhòng。
根據有2條:
1:唐陸德明的《經典釋義》對古籍中重耳的「重」一律註釋為「重,直龍切」,將原書反切的注音換成現代普通話就應當讀chóng;
2:是《辭源》收錄「重耳」條,「重」的讀音也是chóng。
成語退避三舍 重耳的故事
4樓:網友
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è
解釋】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
結構】補充式。
用法】用作貶義;形容個人或集團變壞。一般作謂語、定語。
正音】舍;不能讀作「shě」。
辨形】避;不能寫作「蔽」。
近義詞】委曲求全。
反義詞】針鋒相對、鋒芒畢露。
例句】1)晉楚兩國在城濮交戰時;晉文公重耳命令晉軍~。
2)可見二位仁兄的學問;不但本校眾人所不能及;即使天下文才;也當~哩!
成語故事】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亡十幾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酒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
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
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西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紮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
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退避三舍是哪兩個國家,《退避三舍》講的是哪兩個國家之間的戰爭。
万俟貓 晉國楚國。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異母兄長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亡十九年。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君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酒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 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
成語退避三舍是那一次戰役,成語 退避三舍 出自於以下哪一場戰爭
繼潤 是指城濮之戰。城濮之戰,是周襄王二十一年 公元前632 晉 楚兩國在城濮 今山東鄄城西南 地區進行的爭奪中原霸權的首次大戰。子玉率軍急進,依託丘陵險阻紮營,兩軍對峙於城濮。晉文公退避三舍,既是報答以前楚成王給予的禮遇,也是運用 卑而驕之 怒而撓之 的誘敵之計,子玉上鉤了。楚子玉派大將鬥勃向晉文...
退避三舍圍魏救趙風聲鶴唳破釜沉舟分別是什麼戰役
山東省飛飛 退避三舍出自城濮之戰,舍 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出自 左傳 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圍魏救趙出自桂陵之戰,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現借指用包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