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家傲秋思將軍白髮征夫淚採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時間 2025-02-15 00:50:11

1樓:匿名使用者

答:採用了互文修辭手法。這裡不是說將軍白了頭髮,服役士兵淚灑衣襟,而是說無論將軍還是士兵們都白了鬢髮,淚滿衣襟。

互文,也叫互辭 ,是古詩文中常採用的一種修方 。古文中對它的解釋是:「參互成文,含而見文。

具體地說,它是這樣一種互辭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兩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由上下文義互相交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來表達乙個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辭方法。

互文例子:1)煙籠寒水月籠沙。(杜牧《泊秦淮》

我們應理解為:煙霧籠罩著寒水也籠罩著沙;月光。

籠罩著沙也籠罩著寒水。如將此句譯作:「煙霧籠罩著寒水,月光籠罩著沙」,那就大錯特錯了,怎麼也講不通意思。

2)秦時明月漢時關。(王昌齡《出塞》

從字面上看,「秦時明月漢時關」是「秦時明月照耀著漢時關塞」的意思。但不能理解成「月亮還是秦時的月亮,邊關還是漢朝的邊關」,而應譯作:秦漢。

時的明月和秦漢時的邊關。句中的「秦」、「漢」、「關」、「月」四字是交錯使用的。理解為「秦漢時的明月照耀秦漢時的關塞」。

即「明月依舊,關塞依舊,卻物是人非」。更讓人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悲慘。

漁家傲中描繪邊地奇異秋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複雜心情?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一句人指什麼人

2樓:小妖分幻

這首詞的上半闕寫「落日孤城」的景象,下半闕寫戍邊將士的苦悶情緒,充分表達了作者堅持擊潰西夏侵擾的決心,但又流露出深沉的思鄉情緒。..我猜應該是作者本人。

漁家傲秋思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3樓:好聲音

漁家傲·秋思》通過對邊塞戰地風光的描寫,表現了作者報國立功的英雄氣概和壯志難酬、思鄉憂國的感慨情懷,也寫出了邊地生活的艱辛。

《漁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亮槐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賞析

詞的上闋側重寫景,作者借雁去衡陽派檔回雁峰的典故,來反映人在塞外的思歸之情。「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此句寫得最成功,僅10個字便勾勒出一派壯闊蒼塵鍵亂茫的邊塞黃昏景緻。

詞的下闋是抒情,濁酒,本是乳白色的公尺酒,這裡也暗喻心情重濁。「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這10個字扣人心絃,寫出了深沉憂國愛國的複雜感情。

這首詞是范仲淹守邊願望和複雜心態的真實袒露,詞中反映了邊塞生活的艱苦和詞人鞏固邊防的決心和意願,同時還表現出外患未除、功業未建、久戍邊地、士兵思鄉等複雜矛盾的心情。

漁家傲秋思的下闕表達了詞人怎麼樣的感情結合詞句簡要分析?

4樓:小劉學長

下片起句「濁酒一杯家萬里」,是詞人的自抒懷抱。

他身負重任,防守危城。

天長日久,難免芹塵起鄉關之思。這「一杯」與「萬里」數字之間形成了懸殊的對比,也就是說,一杯濁酒,銷不了濃重的鄉愁,造語雄渾有力。鄉愁皆因「燕然未勒歸無計」而產生。

羌管悠悠霜滿地」,寫夜景,在時間上是「長煙落日」的延續。羌管,即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羌族。

的一種樂器,發的是悽切之聲,深夜裡傳來了抑揚的羌笛聲,大地上鋪滿了秋霜。

耳聞目睹盡皆給人以悽清、悲涼之感。「人不寐,補敘上句,表明自己徹夜未眠,徘徊於庭。「將軍白髮征夫淚」,由自己而及征夫總收全詞雹桐。

總之下片抒情,將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結合,抒發的是作者壯志難酬的感慨和憂國的嫌肆禪情懷。

《漁家傲》秋思的翻譯,漁家傲秋思 翻譯

漁家傲.秋思 是北宋范仲淹的詩句,被選入宋詞三百首。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翻譯譯文 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不同,大雁飛回衡陽了,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軍中號角一吹,周...

語文分析古詩詞《漁家傲 秋思》,范仲淹《漁家傲 秋思》是幾年級課本里學的

佐佐木木木 漁家傲 秋思 范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賞析 提到范仲淹,人們很容易想到他那篇有名的 岳陽樓記 而很少記起他的詞作 同樣,因為文章,人們大多認他作文官,而很少當他為...

漁家傲秋思作者介紹,《漁家傲 秋思》作者的簡介和創作背景

范仲淹 989年 1052年 即太宗端拱二年 皇佑四年 字希文。和包拯同朝,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學家,諡號 文正 吳縣 今江蘇蘇州 人,漢族。少年時家貧但好學,當秀才時就常以天下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書批評當時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貶。宋仁宗時官至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他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