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字經》我懂得了什麼?
1樓:網友
《三字經》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的精華,也是我們中國人的國學。《三字經》三個字為一句話,一段共有四句。《三字經》主要是寫人的善、惡、學、孝、禮、儀,它是一本很有教育意義的書,它教育我們要愛國愛校,親師愛友,勤於讀書……它教會我們太多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最經典的臺詞:「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幾句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知道。意思是:
人生下來,天性都是好的,只是後來由於各人所處的環境不同,所形成的生活習慣不同,才使人們的性格不同。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它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好好學習,區分善惡,才能成為乙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特別是讀到:「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時。
我真的很感動,黃香九歲時,就懂得孝順父親,夏天為父親搖扇子,冬天給父親暖被子。孔融四歲時就懂得把大個兒的梨讓給哥哥吃,自己就吃小的。而現在的我們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自以為是。
所以我們更要好好學習黃香和孔融的高尚品德,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
書中的:「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讓我明白了小時候不好好學習是不應該的,那樣老的時候就不會有所作為。
俗話說的好:「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讀「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學,不知義。」使我知道了玉不經過雕刻就不能成為有用的器皿。人如果不學習,就不會知道做人的道理。
讀了《三字經》裡乙個又乙個感人的故事,讓我感悟到了其中的含義和道理,也堅定了自己的學習態度。我要努力學習,天天向上,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字經的作者老師
2樓:孟木煙雁菡
有關《三字經》作者歸屬,相傳出自宋元之際寧波大學者王應麟之手。
不過在廣東順德舉辦的一次歷史檔案文獻展上,展出了一件由清朝咸豐探花、順德人李文田的《三字經句釋》,其封面上「區適子手著」5個大字佐證了《三字經》出自順德。據明清之際的屈大均在《廣東新語》卷11中記載:「童蒙所誦《三字經》乃宋末區適子所撰。
另一位廣東學者凌揚藻在《蠡勺編》中,也認為《三字經》是區適子所撰。
這在浙江寧波學者中引起了強烈反響。一些學者認定,《三字經》的作者早被確認是王應麟無疑。
王應麟(1223—1296),字伯厚,南宋鄞縣人。他少年時通《六經》,淳佑元年(1241年)中進士,歷任過秘書監、吏部侍郎等諸多官職,博學多聞,長於考證,著述豐厚。而據《中國帝陵》作者王重光介紹,王應麟的文集未見載有《三字經》。
三字經》誕生於元初,直到明代才廣為流傳,明清人多認定作者是王應麟。王應麟嘔心瀝血寫就的弘富著述並未得到廣泛傳播,反而是這本未收入正集的小冊子卻家喻戶曉,流傳數百年。
寧波地方文史研究專家桂心儀先生認為有3點理由可界定作者是王應麟:其一,《三字經》非博學多聞的大手筆不能作;其二,《三字經》僅為兒童上學的啟蒙教材,非熱愛兒童教育者不願撰;其三,《三字經》敘寫歷史文化原來只到唐宋為止。
有關《三字經》作者歸屬,一直是個歷史「公案」。比如《辭源》釋詞為:「相傳為南宋王應麟編」,又有說是「宋末區適撰」、「明人黎貞撰」。
馬上讀三字經
3樓:修學的人
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三字經》取材典範,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
背誦《三字經》的同時,就瞭解了常識、傳統國學及歷史故事,以及故事內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順口、易記等特點,使其與《百家姓》、《千字文》並稱為中國傳統蒙學三大讀物肆悄,合稱「三百千」。[1]《三字經》與《百家姓》、《千字文》並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三字經》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裂乎渣千百年來,家喻戶曉。
其內容涵蓋了歷史、頃迅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所謂「熟讀《三字經》,可知千古事」。基於歷史原因,《三字經》難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藝術瑕疵,但其獨特的思想價值和文化魅力仍然為世人所公認,被歷代中國人奉為經典並不斷流傳。
4樓:川鹹單
學習三字經,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明白了學生應該有的品質與修養,明白殲餘了汪搭如何尊重父母長輩,而且增困改拿加了我的文學知識。
我讀《三字經》
5樓:漢匠文化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是說:玉石不經過打磨或雕刻鄭拆就不能成為有用或有價喊做棗值的器具。人如果不學習就不會懂得做人的道理。這句話出自《三字經》。
三字經》是南宋著名學者王應麟編撰的,同《論語》、《道德經》一樣,都是中華國學啟蒙教育叢書,它是我的良書益友。裡面有「孟母三遷」,有「孔融讓梨」,有「女媧補天」,有「開天闢地」等很多精彩的神話故事和歷史典故。對我教育意義最大的是「孟母三遷」和「孔融讓梨」這兩個故事。
孟母三遷」這個典故說的是孟母為了讓孟子專心致致的學習,三次搬家,看到孟子不好好學習,剪斷了織布機上的布,這個故事不但讓我懂得了學習環境對學習有很大的影響,還讓我懂得了學習要專心致志持之以恆。「孔融讓梨」
這個故事說的是孔融四歲時就知道了把大梨送給哥哥,把小梨留給自己,讓我懂得了尊敬長輩和尊敬兄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每個人應該懂胡蠢得的道理。
三字經》句句押韻,讀來琅琅上口,便於我們記誦。從問世起,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三字經》是我們中國的國粹,它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流傳海外,為我們中國人爭了光,我們為中國驕傲,為《三字經》驕傲。
新編經,不許是經,新編三字經,不許是三字經
風中微子都 我神州,稱華夏,山川美,可入畫。黃河奔,長江湧,長城長,珠峰聳。臺灣島,隔海峽,與大陸,是一家。各民族,齊奮發,爭朝夕,興中華 起源於高佔祥同志所編寫的 新三字經 豐富的人生經歷與近半個世紀的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讓高佔祥積累了豐富的人生經驗。如今他將這些對人生哲理 社會經驗整理彙編,濃縮...
三字經的內容是什麼?三字經內容都有什麼?
三字經內容都有什麼?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譯文 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善良的,只是由於成長過程中,後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譯文 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為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昔孟母,擇鄰處...
幼兒學三字經的好處,小班小朋友學三字經的好處
當然有用了。問你一句。最基本的三字經。作為大人的你會嗎?是因為你不會沒學過。所以你根本就不懂 建議你跟著學學吧。會給你很多教育的 三字經在古時候就是孩子用來識字的。現在呢也有這個用處。並且上面有好多做人道理。三歲定八十 就是這個道理。只要老師好,一定沒有問題的。讓孩子學習背 規,三字經等有什麼好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