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快捷生活空間站
得到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故事是:
1、原文,孟子。
先秦)天時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公尺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2、譯文。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一座方圓三里的小城,有方圓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圍起來攻打它,卻不能取勝。採用四面包圍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了,可是不能取勝,這是因為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呀。
城牆並不是不高啊,護城河。
並不是不深呀,**裝備也並不是不精良,糧食供給也並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還是棄城而逃,這是因為作戰的地理形勢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內部團結啊。
所以說,使人民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劃定的邊疆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能行「仁政。
的君王,幫助支援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援幫助他的人就少。
支援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連內外親屬也會背叛他;支援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所有人都會歸順他。憑著天下人都歸順他的條件,去攻打那連親屬都反對背叛的君王,所以,君子要麼不戰鬥,戰鬥就一定會取得勝利。
2樓:煥章談教育
得到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故事如下:
西元前312年,秦將樗裡疾率領著秦、魏、韓三國聯軍共同伐齊,並且在濮水這個地方,大敗了齊軍。此時的齊宣王,那可以說是又急又惱,情急之下,他又把孟子請來;
尋求解決的方法:「先生,您倒是評評理,我本來是好心好意的來幫助燕國,可現在這些諸侯國卻來打我,您倒是說說,這不是豈有此理嗎?」
孟子看了看齊宣王,冷冷地說道:「商湯征戰天下,各地的人民都期盼著他早點來,就像是久旱盼甘露一般。商湯所到之地,那民眾是該種地的種地,該做生意的做生意,沒有對當時造成任何的影響。
而現在燕國發生內亂,當地的百姓們都以為大王您能解救他們,所以才簞食壺漿的出來迎接。可我又聽說,齊軍在燕國是殺人越貨,殘害他們的老人,困頓他們的子弟,甚至還把他們的宗廟給毀了。
這天下諸侯本來就忌憚齊國的強大,現在齊國如此的倒行逆施,不恰恰給他們乙個討伐大王您的理由麼?您現在反倒問我是因為什麼,這真是可發一笑啊。」
正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齊國以仁義之師自居,卻行不仁義之舉,最終落得乙個被人口誅筆伐,打上門的結局。看來齊國這偷雞不成反蝕把公尺的結局,是在所難免了。
證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事例
3樓:星恩文化
1、商湯伐夏桀,夏桀失道寡助,商湯得道多助。商朝。
的湯討伐夏朝。
的桀,夏朝的桀沒有道義,沒人幫助她,商朝的湯有道義,有很多人幫助他。2、周武王姬發伐商紂。
商紂王失道寡助。周武王帆世姬發討伐商朝的紂時,商謹喊朝的紂沒有道義,所以沒有人幫他,而姬發恰恰相反。3、秦二世失道寡助,陳勝和吳廣得道多助。秦二世胡亥。
沒有道義,沒人幫他,陳勝吳廣有道義,有很多人幫他們。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翻譯 詳細
有利於作戰的 天氣和時令不如有利於作戰的地理條件,有利於作戰的地理條件不如作戰中的人心所向 內部團結。方圓三裡的內城,方圓七裡的外城,包圍著攻打它卻不能取勝。包圍著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然而不能取勝,這是有利於作戰的天氣和時令不如有利於作戰的地理條件的原因。城牆不是不高,護城河不...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出自哪一本古代典籍
出自 孟子 公孫丑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順之。解釋 道義 寡 少。站在正義方面,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援幫助 違背道義,必陷於孤立。出自 孟子 公孫丑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出自 孟子 公孫丑下 指站在正義 仁義方面,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援幫助 違背道義 仁義,必陷於孤...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作者是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作者
孟子 原文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裡之城,七裡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