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魚
無為,不是什麼事也不做,而是不做那些愚蠢的、無效的、無益的、無意義的,乃至無趣無聊,而且有害有傷有損有愧的事。人一生要做許多事,人一天也要做許多事,做一點有價值有意義的事並不難,難的是不做那些不該做的事。比如說自己做出點成績並不難,難的是不忌妒旁人的成績。
還比如說不搞(無謂的)
爭執,還有庸人自擾的得得失失,還有自說自話的自吹自知跡州擂,還有咋咋呼呼的裝腔作勢,還有隻能說服自己的自我論證,還有小圈子裡的唧唧喳喳,還有連篇累牘的空話虛話,還有不信任人的包辦代替其實是包而不辦,代而不替。還有許多許多的根本實現不了的一廂情願及為這種一廂情願而付出的巨大精力和活動。無為,就是不幹這樣的事。
無為就是力戒虛妄,力戒焦慮,力戒急躁,力戒脫離客觀規律、客觀實際,也力戒形式主義。無為就是把有限的精力時間節省下來,才可能做州脊一點事,也就是——有為。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無為方可與之語獻身。
無為是效率原則、事務原則、節約原則,無為是有為的第一前提條件。無為又是養生原則、快樂原則,只有無為才能不自尋煩惱。無為更是道德原則,道德的要義在於有所不為而不是無所不搭蔽為,這樣,才能使自己脫離開低階趣味,脫離開雞毛蒜皮,尤其是脫離開蠅營狗苟。
無為是一種境界。無為是一種自衛自尊。無為是一種信心,對自己,對別人,對事業,對歷史。
無為是一種哲人的喜悅。無為是對於主動的一種保持。無為是一種豁達的耐性。
無為是一種聰明。無為是一種清明而沉穩的幽默。無為也是一種風格。
2樓:微言悚聽
無為在道家思想上是最善衝運的境界,無慾無求,像水一樣平靜,滋養萬物,而不居功。無為凱判仔不是什麼也不做,而是不干預自然的發展,而是順應自然規律,因勢盯汪利導,無為而無不為。
3樓:阿肆聊科技
老子認為:無為是一種境界,一種至善至美的崇高境界。
老子言:「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道德經》三十七章)意思就是說:
道,常常表現得無為而實際上卻無所不能為,人如果能夠守持著這一點,天地萬物都能夠自然而然地自行演化,都能如行雲流水,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
為人處世,也都能坦坦蕩蕩,實實在在,得失聽之,譭譽任之,舉重若輕,臨危若盈,一笑置之,一言蔽之,不煩不惱,清神靜心,輕鬆自在。人生如此,豈不快哉?
天道理論。道作為天地萬物存在的本原與本體,締造、成就了天地萬物。但道成就天地萬物,並非有意作為,而完全出於無意作為,完全是自然而然。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自然者,自得其然也。
自然是對道之狀態與作為的形容,而非道之外更有一實體的自然。「生而不有,為而不恃」,一切因其自然,一切順其自然,這就是道的本性。
道之本性是自然無為,但正是這種無為,成就了有為;正是因為無為,才成就了一切。這種現象,被老子加以哲學的高度概括,就是「無為而無不為」。
道家無為的三個境界
4樓:財稅社會
道家無為的三個境界是:
自然無為:自然無為是指自然界本來就存在的無為狀態,不需要人為的干預或改變。道家認為自然是最重要的存在,人類應該順應自然的規律,而不是反抗它。
心境無為:心境無為是指人們內鄭灶心的無為狀態,即不為外在因素所幹擾、不受外在情況所左右,保持內心的平和與安寧。道家主張心無旁騖、不執著,追求內心的寧靜和無為的狀態。
事物無為:事物無為是指在處理事物時,不要過度干預和左右事物的發展,順其自然,保持事物的本來面貌,讓事物自然而然地發展。道家主張「無為而治」,認為最好的治理方法就是不干預,讓事物自喊弊扮然地發展。
這三個境界相互依存、卜胡相互支援,共同構成了無為的境界。在這種境界下,人們能夠達到心靈的平和、自然與外界的和諧,體會到道家追求的「自然而然、無為而治」的境界。
道家無為的三個境界是什麼?
5樓:物方
1、第乙個境界:歸隱山林,採用逃避的方式。
這個境界的代表人物是楊朱。孟子對其評價「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韓非子對其評價「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脛一毛」。
用我們的話來說:楊朱為了達到全生避害的目的,逃避社會,歸隱山林,對社會、對他人漠不關心、「一毛不拔」。
2、第二個境界:掌握宇宙事物變化的規律,調整自己的行為,以適應規律。
這個境界的代表人物是老子。把老子歸到第二個境界,並不是說他沒有第三個境界,也不是說他沒有第三個境界的人高明,而是把老子《道德經》裡所寫的大部分思想歸屬於第二個境界。
3、第三個境界:以理化情,與物同化,忘記自我,獲得「絕對幸福」。
這個境界的代表人物是莊子。每個個人的幸福源自其自然本效能夠自由地發揮,這種幸福叫做「相對幸福」。「相對幸福」,在遇到老、病、死等,未免戛然而止。
要獲得「絕對幸福」,就需要從乙個更高的觀點看待生死、物我。
6樓:不好吃的巧克力
「無為」是一種自衛自尊、清明沉穩的高境界。
無為」出自老子《道德經》,指中國先秦時期道家思想術語。
無為」的態度用於政治的政策方針,**無為,百姓自治;最後是事無事,為無為。無為、不爭,是老子對君王的告誡,指君主不與民爭。所以道家「無為」並非要君主無所作為,什麼事情都不做;而是要君主應該按「道」行事,處世立命,君主必須摒棄妄自作為,遠禍慎行,追求樸素節儉、清靜寡欲的境界。
但在道家理念中,正當的有為始終不能脫離無為,無為與有為是不能截然分開的,二者在表現形式上雖然有區別,但在本質上是一致的。
老子哲學的否定方法包含著三個對提高人們理論思維很有意義的內容。首先,否定和肯定是一對矛盾,而且否定比肯定對認識事物更為重要,從否定方面來了解肯定方面比從肯定方面來了解肯定方面,會對事物有更深刻的認識。其次,否定中包含著肯定,用否定對待肯定,恰恰可以成就肯定,或者說可以完成更高一級的肯定。
最後,由否定方面看到了矛盾相互轉化的重要意義,並提出由否定方面阻止使事物向其相反的方向轉化的可能性。
道家的清靜無為是什麼意思,道家是什麼?什麼是道?
李淵回 道德經 強調清靜無為,是不是什麼都不管了?這是對道家的誤解 興建設鬆凰 道 是產生宇宙萬物的本體,從產生的過程看,是自然而然的,沒有任何外在強加的力量,所以說 道 是 無為 但從其產生萬物的結果看,一切都由 道 所生,因此又可說 道 是 無不為 所以,道家不是說 無為 而是說 無為而無不為 ...
道家的「無為」是什麼都不做嗎?該怎麼理解
百合折 無為 順其自然 靜極而動 陽極而陰 虛極而實 寂寞的孤狼 無為是道家修行神念心境的一種超脫境界,跟佛門中無法無念一樣,修行講究知行合一,所以外在便是無為,之所以講無為而無所不為,前提是你能入無為之境,自然功參造化,天下臣服,便能無所不為 吾本無極之化身 莊子言內心清靜才無為,無為即有為,明瞭...
書畫是一種什麼境界,畫畫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天蠍有你的日子 古詩讀書分成的三個境界是立志 忘我到迴歸,而作為讀書經常出現的伴侶書畫而言,它也有三個境界。古往今來對書畫的三個境界的看法有一些出入,但整體上來講是從形態到意境,再由意境到大道這樣的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 書畫的第一境界是描寫實際狀態 古人明白,無論是寫字還是畫畫,最開始都是看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