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情緒abc理論舉例說明如何運用該理論調節情緒

時間 2021-08-16 12:12:43

1樓:是嘛

情緒abc理論是認為激發事件a只是引發情緒和行為後果c的間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則是個體對激發事件a的認知和評價而產生的信念b,即人的消極情緒和行為障礙結果(c),是由於經受這一事件的個體對它不正確的認知和評價所產生的錯誤信念(b)所直接引起。

錯誤信念也稱為非理性信念。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當遭遇各種失敗和挫折,要想避免情緒失調,就應多檢查一下自己的大腦,看是否存在一些「絕對化要求」、「過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極」等不合理想法,如有,就要有意識地用合理觀念取而代之。

擴充套件資料

特徵:絕對化的要求,是指人們常常以自己的意願為出發點,認為某事物必定發生或不發生的想法。它常常表現為將「希望」、「想要」等絕對化為「必須」、「應該」或「一定要」等;過分概括的評價,是一種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維方式的表現;

糟糕至極的結果,這種觀念認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發生,那將是非常可怕和糟糕。例如,「我沒考上大學,一切都完了」,「我沒當上處長,不會有前途了。」這種想法是非理性的,因為對任何一件事情來說,都會有比之更壞的情況發生,所以沒有一件事情可被定義為糟糕至極。

2樓:四川萬通汽車學校

情緒abc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建立的。就是認為激發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個英文字母)只是引發情緒和行為後果c(consequence的第一個英文字母)的間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則是個體對激發事件a的認知和評價而產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個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極情緒和行為障礙結果(c),不是由於某一激發事件(a)直接引發的,而是由於經受這一事件的個體對它不正確的認知和評價所產生的錯誤信念(b)所直接引起。錯誤信念也稱為非理性信念。

a(antecedent)指事情的前因,c(consequence)指事情的後果,有前因必有後果,但是有同樣的前因a,產生了不一樣的後果c1和c2。這是因為從前因到後果之間,一定會透過一座橋樑b(bridge),這座橋樑就是信念和我們對情境的評價與解釋。又因為,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評價與解釋不同(b1和b2),所以會得到不同結果(c1和c2)。

因此,事情發生的一切根源緣於我們的信念(信念是指人們對事件的想法,解釋和評價等)。

情緒abc理論的創始者埃利斯認為:正是由於我們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們產生情緒困擾。如果這些不合理的信念存在久而久之,還會引起情緒障礙呢。

情緒 abc理論中:a表示誘發性事件,b表示個體針對此誘發性事件產生的一些信念,即對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釋。c表示自己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的結果。

簡述什麼是情緒abc理論,該理論對情緒管理有何啟示

3樓:對他說

情緒abc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建立的。就是認為激發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個英文字母)只是引發情

回緒和行為後

答果c(consequence的第一個英文字母)的間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則是個體對激發事件a的認知和評價而產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個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極情緒和行為障礙結果(c),不是由於某一激發事件(a)直接引發的,而是由於經受這一事件的個體對它不正確的認知和評價所產生的錯誤信念(b)所直接引起。錯誤信念也稱為非理性信念。a(antecedent)指事情的前因,c(consequence)指事情的後果,有前因必有後果,但是有同樣的前因a,產生了不一樣的後果c1和c2。

這是因為從前因到後果之間,一定會透過一座橋樑b(bridge),這座橋樑就是信念和我們對情境的評價與解釋。又因為,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評價與解釋不同(b1和b2),所以會得到不同結果(c1和c2)。因此,事情發生的一切根源緣於我們的信念(信念是指人們對事件的想法,解釋和評價等)。

4樓:四川萬通汽車學院

情緒abc理論是

來由美國心理學家源埃利斯建立的。就bai

是認為激du發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zhi個英文字母dao)只是引發情緒和行為後果c(consequence的第一個英文字母)的間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則是個體對激發事件a的認知和評價而產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個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極情緒和行為障礙結果(c),不是由於某一激發事件(a)直接引發的,而是由於經受這一事件的個體對它不正確的認知和評價所產生的錯誤信念(b)所直接引起。錯誤信念也稱為非理性信念。

合理情緒**是20世紀50年代由埃利斯在美國創立,它是認知**的一種,因為採用了行為**的一些方法,故又被稱之為認知行為**。合理情緒**的基本理論主要是abc理論,這一理論又是建立在艾利斯對人的基本看法之上的。

5樓:染指無流年

情緒abc理論是由美

抄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建立的。就是認為激發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個英文字母)只是引發情緒和行為後果c(consequence的第一個英文字母)的間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則是個體對激發事件a的認知和評價而產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個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極情緒和行為障礙結果(c),不是由於某一激發事件(a)直接引發的,而是由於經受這一事件的個體對它不正確的認知和評價所產生的錯誤信念(b)所直接引起。錯誤信念也稱為非理性信念。

a(antecedent)指事情的前因,c(consequence)指事情的後果,有前因必有後果,但是有同樣的前因a,產生了不一樣的後果c1和c2。這是因為從前因到後果之間,一定會透過一座橋樑b(bridge),這座橋樑就是信念和我們對情境的評價與解釋。又因為,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評價與解釋不同(b1和b2),所以會得到不同結果(c1和c2)。

因此,事情發生的一切根源緣於我們的信念(信念是指人們對事件的想法,解釋和評價等)。

舉例說明abc理論在情緒調控方面的作用

6樓:喵喵

abc理論在情緒調控方面起到的作用分析如下:

(1)【案例

】一對夫妻,開車回家,妻子一不小心將車開上了消防栓,導致翻車,確定雙方都沒事後,丈夫出來第一件事卻是和妻子合影晒朋友圈!因為他覺得,和妻子一生經歷的所有糗事,都要記錄下來留作紀念,這事可以讓他們笑一輩子,等老了也可以一起回味。

(2)abc理論看待這個案例:事件a:妻子開車撞到消防栓導致翻車,

(3)信念b:丈夫覺得和妻子一起經歷的所有事都要紀念下來,等老了可以笑一輩子,

(4)行動b:丈夫和妻子在現場合影留念

(5)結論:是我們的信念導致我們的情緒或行為,因此我們需要將情緒及行為的責任完全收回到自己身上,我們要意識到,不是某件事導致我們這樣的結果,而是我們怎麼去解釋這件事情。並不會所有人撞車後都會有這樣的情緒或行動,關鍵在於如何去思考這件事,解決情緒問題的根結就是要對我們的信念b進行調整。

擴充套件資料

情緒abc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建立的。

就是認為激發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個英文字母)只是引發情緒和行為後果c(consequence的第一個英文字母)的間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則是個體對激發事件a的認知和評價而產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個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極情緒和行為障礙結果(c),不是由於某一激發事件(a)直接引發的,而是由於經受這一事件的個體對它不正確的認知和評價所產生的錯誤信念(b)所直接引起。錯誤信念也稱為非理性信念。

7樓:對他說

abc理論在情緒調控方面起到的作用分析如下:(1)【案例】一對夫妻,開車回家,妻子一不小心將車開上了消防栓,導致翻車,確定雙方都沒事後,丈夫出來第一件事卻是和妻子合影晒朋友圈。因為他覺得,和妻子一生經歷的所有糗事,都要記錄下來留作紀念,這事可以讓他們笑一輩子,等老了也可以一起回味。

(2)abc理論看待這個案例:事件a:妻子開車撞到消防栓導致翻車,(3)信念b:

丈夫覺得和妻子一起經歷的所有事都要紀念下來,等老了可以笑一輩子,(4)行動b:丈夫和妻子在現場合影留念。(5)結論:

是我們的信念導致我們的情緒或行為,因此我們需要將情緒及行為的責任完全收回到自己身上,我們要意識到,不是某件事導致我們這樣的結果,而是我們怎麼去解釋這件事情。並不會所有人撞車後都會有這樣的情緒或行動,關鍵在於如何去思考這件事,解決情緒問題的根結就是要對我們的信念b進行調整。

8樓:匿名使用者

a錢丟了 b為此產生的態度是b1,錢丟了太倒黴了 於是有c1哎,心情不好 b為此產生的態度是b2 算了,破財免災 於是有了c2,算了,反正丟也丟了傷心也沒有用(開心點的活下去)

a被老師批評了 b1老師真討厭什麼都要管 c1那我以後專門跟這個老師做對

b2老師也是為我好,我改掉這個習慣就不會被批評了 c2堅定信心改變自己!加油

以上的幾個例項都告訴我們在生活中很多事情發生了就是發生了,不會因為我們的態度而改變這個事情本身,我們的態度改變的只是我們對待這件事情的結果。就像天氣好不好一樣,天氣是外因,不會因為我們態度的改變,但是我們的態度可以影響最後的結果,比如看到天氣陰沉沉的可以告訴自己這是一個享受難得涼爽的天氣。

情緒就像一個驕傲的小孩,接受他的存在他才不會影響你,接納情緒的存在就是接納你自己,接納這個可愛的凡人。

1.簡述情緒abc理論的原理及方法,並且聯絡實際,說一說如何應用該理論,擺脫不良情緒困擾?

9樓:匿名使用者

一個人可能認為:這次考試只是試一試,考不過也沒關係,下次可以再來。

常見的不合理信念情緒由外界控制:自己無能為力;已經定下的事是無法改變的;一個人碰到的種種問題,總應該都有一個正確、完滿的答案,如果一個人無法找到它,便是不能容忍的事;對不好的人應該給予嚴厲的懲罰和制裁;

人應該得到生活中所有對自己重要的人的喜愛和讚許;有價值的人應在各方面都比別人強;任何事物都應按自己的意願發展,否則會很糟糕;一個人應該擔心隨時可能發生災禍;逃避可能、挑戰與責任要比正視它們容易得多;要有一個比自己強的人做後盾才行。

不合理觀念的特徵

依據abc理論,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體情況,我們不難發現人的不合理觀念常常具有以下三個特徵。

一是絕對化的要求。

是指人們常常以自己的意願為出發點,認為某事物必定發生或不發生的想法。

它常常表現為將「希望」、「想要」等絕對化為「必須」、「應該」或「一定要」等。例如,「我必須成功」、「別人必須對我好」等等。這種絕對化的要求之所以不合理,是因為每一客觀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不可能依個人的意志為轉移。

對於某個人來說,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上都獲成功,他周圍的人或事物的表現及發展也不會依他的意願來改變。因此,當某些事物的發展與其對事物的絕對化要求相悖時,他就會感到難以接受和適應,從而極易陷入情緒困擾之中。

二是過分概括化。

這是一種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維方式的表現,它常常把「有時」、「某些」過分概括化為「總是」、「所有」等。用艾利斯的話來說,這就好像憑一本書的封面來判定它的好壞一樣。

它具體體現在人們對自己或他人的不合理評價上,典型特徵是以某一件或某幾件事來評價自身或他人的整體價值。例如,有些人遭受一些失敗後,就會認為自己「一無是處、毫無價值」,這種片面的自我否定往往導致自卑自棄、自罪自責等不良情緒。而這種評價一旦指向他人,就會一味地指責別人,產生怨忿、敵意等消極情緒。

我們應該認識到,「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犯錯誤的可能性。

三是糟糕至極。

這種觀念認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發生,那將是非常可怕和糟糕。例如,「我沒考上大學,一切都完了」,「我沒當上處長,不會有前途了。」

這種想法是非理性的,因為對任何一件事情來說,都會有比之更壞的情況發生,所以沒有一件事情可被定義為糟糕至極。但如果一個人堅持這種「糟糕」觀時,那麼當他遇到他所謂的百分之百糟糕的事時,他就會陷入不良的情緒體驗之中,而一蹶不振。

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當遭遇各種失敗和挫折,要想避免情緒失調,就應多檢查一下自己的大腦,看是否存在一些「絕對化要求」、「過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極」等不合理想法,如有,就要有意識地用合理觀念取而代之。

埃利斯對人的本性的看法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人既可以是有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無理性的、不合理的。當人們按照理性去思維、去行動時,他們就會很愉快、富有競爭精神及行動有成效。

2、情緒是伴隨人們的思維而產生的,情緒上或心理上的困擾是由於不合理的、不合邏輯思維所造成。

3、人具有一種生物學和社會學的傾向性,傾向於其在有理性的合理思維和無理性的不合理思維。即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思維與信念。

4、人是有語言的動物,思維藉助於語言而進行,不斷地用內化語言重複某種不合理的信念,這將導致無法排解的情緒困擾。

舉例說明什么是充足理由原則,舉例說明什麼是充足理由原則

從邏輯上來說,我們要證明a是不能用a本身來證明的,因為a是待證的,用a證明a是一種迴圈論證 比如說你要論證一個東西是張桌子,你不能說因為它是桌子所以他是桌子。因為他是不是桌子本身沒被證明,所以這不能作為你論證的證據。那麼該怎麼論證呢?你需要論證一個東西是桌子 我把這個需要論證的命題稱為a 那就得先告...

怎樣舉例說明什麼是法律關係,1 舉例說明什麼是絕對法律關係,什麼是相對法律關係(例子簡單一些)2 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有何區別?

民事法律關係作為法律關係的一種,有著法律關係的一般特徵,是人和人的關係,是體現國家意志的社會關係等,同時它也有自己的具體特徵。1 民事法律關係是主體之間的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關係。民法調整一定的財產關係和人身關係,是賦予當事人以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在民事法律關係產生以後,民事法律規範所確定的抽象的民事...

什麼叫失對舉例說明,什麼是注意?舉例說明注意的品質

一葉孤舟一蓑衣,獨釣寒江雪未融 拗句,一卷離騷一卷經,唯伴青燈古不熄 注 為仄聲 為平聲 為多音字.上下聯平仄幾乎一樣,犯了對聯中的失對大忌 虧你還說能對上 儘管這裡是灌水,但對聯有對聯的格律,亂來不得的.再說上聯 一 下聯同位置就不能對 一 的.失對 中古格律詩中,違背一聯之內出句與對句平仄基本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