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然一燈,燒一指節,及於身上爇一香炷。才是如法

時間 2021-07-18 14:14:34

1樓:匿名使用者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第十七卷

若我滅後,其有比丘,發心決定,修三摩提,能於如來形像之前,身然一燈,燒一指節,

及於身上,爇一香炷。

×此教捨身微因。若我滅後,其有比丘,發大乘心,決定棄捐諸有為相,修三摩提,即耳

根圓通,如幻三摩提也。此句下義含慮有宿生盜業,為障勝修,故教修如是微因。能於如

來,形像之前者:為供養佛故,亦為仗承佛力,銷宿障故,又為求佛證明,除現執故。然

燈燒指,及爇香炷,此為舍行,一切難捨,無過己身,今則難捨能捨,信其定消宿業也。

我說是人無始宿債,一時酬畢,長揖世間,永脫諸漏,雖未即明無上覺路,是人於法,已

決定心。

×我說是然燈燒指,及爇香炷之人,無始宿業盜債,一時酬畢。何以捨身微因,即獲如是

善果耶!盜者,取他身外之財物,利養此身,今則舍難捨之自身,供養於佛。一念舍心,

即是大智慧光明,無始宿債,即是黑暗,明能破暗,理固然也。 長揖即永辭也,世間即

有漏三界。永脫諸漏者:謂永遠脫離,見思諸漏,而出生死。無上覺路者:正謂無上妙覺

,菩提之路,即五十五位圓通已後事,此人雖未即明圓通法門,信知必得,決知無有疑心

也。但是,以心香供養最為殊勝,妄殘身體亦是犯戒

2樓:匿名使用者

若我滅後,其有比丘,發決定心,修三摩提,能於如來形像之前,身燃一燈,燒一指節,及於身上,燃香一炷。我說是人,無始宿債,一時酬畢,長揖世間,永脫諸漏,雖未即明,無上覺道,是人於法,己決定心。若不為此捨身微因,縱成無為,必還生人,酬其宿債,如我馬麥,正等無異。

  此是佛教比丘,捨身懺悔。佛滅度後,末法眾生,障深智淺,如有出家二眾,發大乘心,決定舍諸有為,欲想從耳根進修如幻三摩提者(即修習首楞嚴王大定的人)。能於如來聖像前,在自己身中,燃燈、燒指、或燃香一炷,以供養佛,必仗佛力加被,銷除宿業。

  『無始宿債』,是指眾生自從無始時來,因貪心偷盜他人財物,所欠負積累的業債,『揖別』意即永辭,『世間』指三界,『諸漏』指見思二惑,憑此捨身懺悔的功德,即可酬還完畢無始業債,而能長期揖別有漏世間,永遠脫離見思二惑,不再漏落三界受生。雖然一時末能明瞭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但對佛果菩提之法,已經有了進取的決心;終有一天,成等正覺。若然不燃燈燃香,捨身供佛懺悔,則宿債未清,雖得無漏,還要受報;如紫金光比丘尼,已證聖果,仍為阿闍世王汙辱,即使己成佛道,也要來人間酬其宿債。

  『如我馬麥,正等無異』,是佛引自己作證。據傳記說:昔日舍衛國,毗蘭邑,阿耆達王,請佛與五百比丘,到王宮結夏安居,接受三個月的供養。

國王非常恭敬,每日親自入廚,督促廚師設齋供佛及僧。至第七日,為魔所惑,在內宮耽戀五欲,竟然忘記供佛的事,宮人未奉王令,不敢擅自設供。當時有一馬伕,減半馬麥,供佛及僧,如是三月期滿,解夏回精舍時,王始記起,立即設齋供佛,求哀懺悔。

  阿難問佛因緣,佛言:過去毗婆尸佛,受王供養,佛僧食畢,為病比丘,取一份供,途經梵志山,梵志聞香心生妒忌,惡口罵言:『此禿頭應食馬麥,何與其甘饌』;當時梵志所教的五百童子,亦隨其師口出惡言,唯獨其中有二人說:

此等大德,誠應受人天供養。當時的梵志,就是釋尊的前身,五百童子,即今的五百阿羅漢,贊佛二人,是現在的舍利弗與目建連,彌勒菩薩,就是當時的病比丘。因宿世作此口業,今雖成佛,尚且不免受報,何況盜他人財物,或食眾生身分,豈可倖免,不受報應。

所以修行人,非捨身燃燈燃香,供佛懺悔,仰仗諸佛威神之力,銷除宿業不可。

3樓:匿名使用者

你可看見最後一句--------但是,以心香供養最為殊勝,妄殘身體亦是犯戒 堅定信佛,不可妄殘身體....所謂佛在心中,當供以心香,心中向佛,處世想佛如佛,自得法成佛於極樂~

4樓:善護念菩薩

這個具體方法現在應該很難找了吧。但是依我知見,每天堅持讀誦楞嚴咒也應該很快還清俗債。我也想快點還清業債,希望哪位大德開示。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5樓:匿名使用者

身上髒不怕,就怕心裡髒

6樓:山風

燒指節、身燃燈。專對那些有過偷盜行為的出家人而言。

怎樣【身然一燈,燒一指節,及於身上爇一香炷。】才是如法?

7樓:帥帥的良

此和法華經所說類似,特引成觀法師《北美開實錄》說明「燃身獻佛」一事,典出『 法華經』 ,經中有藥王菩薩及其前身名「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此菩薩燃身、燃臂獻佛,以此供養如來。我們必須瞭解,佛法有「性」和「相」兩個層面。「相」,是凡夫意識分別!

眼耳鼻舌身意可以了知的,也就是可以思議的境界。而「性」則是如來的密義。如來密義是一般人所無法了知的。

我們受菩薩戒時,不論在家菩薩戒、或出家菩薩戒,都有燃身一事!點「戒記」(俗稱「戒疤」,殊為**,且易為邪心人士用為貶詞,應端正其名,如前所說),便是依據『 法華經』 的菩薩燃身獻佛之義。受菩薩戒的在家菩薩點戒記,是用香點在手臂上,出家菩薩則點在頭上。

為什麼要如此做呢?先講出家眾,出家眾燒戒記的,有的人點三個、有人點六個、乃至九個、十二個等等的不同,到底該點幾個戒記呢?並沒有、定點多少的規定,然以理言之,其實三個就夠了。

但是有人卻覺得三個太少,不足以表示其真誠,於是就點六個;也有人覺得六個還是不夠,因此就點九個、乃至十二個;更有人十一一個點完,仍嫌不足,於是連身上都點的也有。然而推究其義,三個足矣。因為佛理深奧,以凡夫有限之境界實無法窮其究竟,於是乎取其「代表」之義。

例如供佛的供碗,都是小小的;再如過年時做年糕或者是以湯圓供佛,並非整鍋或整桶地端到供桌上去供,而都是切一小塊年糕,盛三小碗湯圓來供。此外像早上或中午供飯時,也都是隻盛出一小碗飯來供佛,至於供佛的飯器,其容量頂多是兩、三湯匙而已。然而,量雖不必多,卻一定得先從大鍋中盛出來供佛之後,方可一講大眾亨用,可見都是「意思意思」。

然而一般民間或者外道的作法就截然不同了。例如道教,便是整鍋整桶的搬上供桌,彷佛非如此不足以表達其心意似的。佛法便非如此,而是重在修「心」及修觀;所以我常講「藉法修心」,我們的心意一定要到,若是心意未到,就是十鍋百桶,供佛的功德仍未能修到。

所以只要心意確實到了,且依法修觀行,任何食品先取一小部份作供佛之用,只要一小碗便夠了。又如湯圓只取三小碗,「供佛茶」

一、一小杯也都夠了。再如上香,三支香就可以,不必像外道人一次燒一大把,反而把鼻子、眼睛都薰得難過極了。然而,舉凡所燃的香,及供佛的食物及其器皿之質量,卻都一定要用上好的,量雖不必多,但質一定要佳。

所以上香時,用最好的沈香,上三支或一支,就夠了,而非點一大把一美元兩公斤的劣質香。所以在俗語中,要稱讚人得好果報時,常會說:「不知他前世燒了什麼好香?

」不好的香最好別燒,否則燒起來,汙染空氣,你自己不舒服,佛菩薩及**也不見得歡喜。所以佛法便是修那一點極其誠摯恭謹的「心意」,雖說是心意,但卻仍須確確實實地去履行,不是口頭上說說就可以的。因為近來有些人起邪見,大事宣揚說:

「不用燒香,你只要燒『心香』 就可以了」云云。要燒「心香」也可以,不過那得大菩薩才真有此能耐,因為大菩薩已得觀想成就― 他於定中觀想有一支香,於是便真的會有一支香現出來;然後他再於定中觀想「火」,入火光三昧,便真的有火出現;接著他再於定中觀想以彼三昧之火燃彼觀成之香,於是彼火果然燃燒彼香,而且還真的有香味散發出來!― 而且不但是他自己能見此香、聞此香(自受用),並能令他人也見、聞到此香(他受用)。

修行者若已達到這種三昧觀行成就的境界,才能談得上「供心香」,若尚未達此境界,則但是口說,而無實際,即是打妄語(請注意:這而且是「大妄語」,因為這牽涉到得三昧及觀想成就的神通變現自在境界)。順便說到,以唸佛而言,有人說自己「行住坐臥都在念佛」;其實恐怕是他不能靜下來,不能在佛堂中好好地專心一志地念;他只能於來去匆匆中,到處以散亂心胡亂念念,美名之曰「行住坐臥都在念」由上述可知,佛法中有些修行,是以少量的東西,藉由行者的觀想並乘著佛力、法力之加持而化為眾多,乃至無量。

再譬如佛寺中的「施食」(施餓鬼)也是一樣,施食時只用七粒米或一小撮飯,用這麼微少的東西,要去佈施那麼多的眾生,如何能足夠?這時便非得藉修法的觀想及佛力? 法力才有可能。

若無行者修法時的觀想及佛力? 與法界不思議之力之助,僅僅那一點點東西,根本不可能遍施給周遭眾多的眾生,更遑論:「七粒遍十方」。

而「燃身獻佛」一事亦同此理,亦同此義:行者修此法時,並非把身體完全燒掉以供佛,而是僅燃三個點,來代表「願焚燒全身以供佛」。由表象而言,燒三點即表示行者為求菩薩道而願奉獻一切,因此三點是指「身、口、意」― 錶行者「願奉獻身口意以供養諸佛」,因為是奉獻,故用燃燒來表達奉獻之義。

又身口意即是三業,故亦以焚燒三點代表焚燒「貪瞋痴」一一)毒惡業,表示究竟清淨惡業之義。一般而言,洗淨都是用水,然而依密教而言,用水洗不容易完全清淨,用火來「淨」最徹底,能得真正、究竟的清淨,所以用火焚燒令淨,亦是如來密義。因此焚燒二點是代表燃身,而不必以身投火自盡,所以只是象徵意義,但又恐怕愚痴之人光說不作,所以才一定要燒三點。

因此燒三點與燒十一一點,其義無殊。並非燒得愈多,道行才愈高、資格愈老。目前受戒,戒場多半都只為戒子燒三點,而且不鼓勵多燒,偶而有好事之「老戒」(已受過戒者),閒來無事,會偷偷跑到戒寮一畏,為一些新戒子私卜多燒幾個,甚至有人燒手指:

燒時痛不痛呢?若不攝心念佛,就一定會痛,不但痛,而且還可能會發燒或發炎,因遽然高熱,會一譏人一時受不了而出問題,甚至發炎而傷及神經,都有可能。因此戒場不主張燒太多的原因亦在於此。

至於在家眾受菩薩戒時,在手臂上燒戒記,也是一樣的意義,所以只燒三個戒記便可,代表「願焚燒貪瞋痴三毒,以清淨三業― ― 身? 口? 意供養諸佛,以及願為求菩提而奉獻一切,乃至此報身亦皆能捨。

」須善知此意。再談密義的更深一層,「燃身獻佛」所燃的是我們能看得到的「色身」,而如來的真實之義,並非叫我們只燃此色身。何以故?

佛在司百喻經』 中曾說,做賊的人即使把他的一隻手剁掉,他還可以用另一隻手去做賊;即使兩手盡斷,仍能用腳行竊;若雙手雙腳皆無,還是可用嘴去偷;如果把他的嘴堵住,仍可用雙眼去偷― 以眼指使別人去偷。這就跟嗜賭如命之徒的情形一樣,無論如何他都要去賭。所以在此請留意:

「做賊的,並不是他的手」,好賭的人也非他的手要賭― 手有何辜?只是倒黴的工具而已,真的罪過並不在其手― 而在其心!心若不改,即使剁手刖足,還是要賭?

還是要做賊的。再如古代的太監,受過宮fflj 之後,應已無行淫的能力了,而彼等仍會以其它種種方式去做淫慾之行,那就是因為淫心猶在故。是故即使「去勢」(宮刑)也無法完全斷絕一個人的浮行,以其淫心仍在故;所以古代宮闈之中,宮女乃至嬪妃與太歟淫亂之事,仍時有所聞。

故知眾生一切作為的真因(造惡的「正主」),皆在其心,身體只是此心的工具而己。故以燃身供佛而言,佛的本意,並不是要你真正去完全焚燒自己的「色身」,而是要你去完全焚燒你的「煩惱身」― 何為「煩惱身」?即是貪、瞋、痴、 慢、 嫉等。

「身」這個字,在唯識學中可作「多數」之義:「身」者,多也。例如「名身」、「句身」、「文身」的「身」就是多的意思。

而「煩惱身」也一樣,「煩惱」並非只有一個,而是有很多很多,故稱之為「煩惱身」,眾多煩惱之義。這也是如來的甚深密義(或稱如來隱覆之義)― 是故此「身」非彼「身」。至於煩惱到底有多少呢?

佛說眾生有八萬四千煩惱。是故佛予應**燒八萬四千煩惱身,方是了義「『 燃身』 供佛」。然而經上不說「焚燒八萬四千煩惱」,而只說「燃身」,因為眾生無實智慧得見無相的煩惱身,而且眾生又多顛倒地以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因此才用「密語」來表達此「密義」。

此密義者為何?曰:「煩惱斷盡,方成菩提」。

是故須知「焚燒煩惱身」,即是「斷絕一切煩惱」之義,此為了義。行者若能燒盡自心一切煩惱,焚燒燾已,灰飛煙滅,永不再起,以此種修行的「斷德」來供養諸佛,則此供養勝過其它種種供養― ― 諸如飯菜、美味、年糕、湯圓、,『? :

等等。諸佛最歡喜的便是眾生能自修行? 教他修行,自修身口意、斷煩惱、證)首提,亦以此法教化他人,這是對諸佛最大的供養,所以所謂「燃身供佛」,其真義在此,此即如來密義,諸佛了義之教。

現在再舉一個例予以明此義。涅盤經中載,佛欲入涅盤時,令阿難於娑羅雙樹問置床座,世尊於座上累足右腑而臥;那時娑羅雙樹的眾樹神,以非時花供養如來。世尊就告訴阿難說:

「此雙樹神,以非時花供養於我,此非供養如來。阿難白言:云何名為供養如來?

佛語阿難:人能受怯? 能行法者,斯乃名曰供養如來。

」故知佛說:「一切供養中,法供養最」,斯為確定、究竟之說。應以此究竟之義來看「燃身供佛」,莫取表相。

至於剛才**定詮問及:「目前有人在提倡『 燃身獻佛』 ,且看到有人寫出此事加以提倡,究竟是否可以提倡?」須知,修此行者,若是不能了達如來密義者,則只是著相修行,且會因不明其義而導至不良效果:

若有許多人信受,且大事奉行此行,便可能使佛教成為另一個「人民廟堂」,很多人投火自盡以「供佛」,(以前在蓋亞那有個從美國去的「人民廟堂」(結果全體信徒集體服毒自殺),因此事倡導成就,一大票的佛教徒都相率投火自盡以供佛,則佛教在臺灣? 在美國都可能被視為邪教而被禁止,因為會被當成邪魔外道,教峻自殺,那是違法的,故不宜提倡。須知,佛從未叫人自殺,甚至受不殺戒時,即有規定「不殺生,不自殺、 不教他殺,不見殺隨喜」,亦不能「讚歎殺」(義即教人自殺),而若有人不解如來密義冒然提倡燃身,那樣不僅犯了律中的自殺、教他殺(教人投火自盡),且見作隨喜,歡喜讚歎,如此則五戒都破了;再者,若以犯戒且狂熱的行為而欲求無上菩提,猶如祿木求魚,無有是處。

所以我們應該力求通達佛理,真實瞭解佛之了義,明其深義,方不致望文生義,囿於表象,而被人誤導,乃至自誤誤人,以致雖亦很努力辛苦修行,然以不解佛了義故,而錯用心,猶如外道自苦無益之行,枉費工夫,大眾共勉之。

成觀法師 一九九三年三月七口講於美國遍照寺

然一 括號填幾, 然有 括號裡填什麼

月照星空 然一 括號可以填 煥然一新 孑然一身 粲然一笑 渾然一體 闃然一隅 斠然一概 蕩然一空 嫣然一笑 悽然一笑 淡然一笑 囅然一笑 赧然一笑 渺然一身 孓然一身 怦然一震 啞然一笑。然有 括號裡填什麼 逍遙薩牛 井然有序 有條理,有次序,整齊不亂。形容做某件事有條理。一般多用於人很多的場合。 ...

LED燈是否一定要接地線嗎 如沒接會燒它的電源嗎 LED

廣州煌牌自動裝置 可以不用接,一般沒問題,當然有接更安全 一類燈具是要接地的,人容易觸控到裸露的金屬外殼,接地能避免觸電 二類燈具不需要接,因為外部沒有人可以觸控到的金屬部件,外殼絕緣即使人摸到也不會觸電,所以可以不用接地,希望能幫到你。 宜誠公司 不需要接。電源都有保護。led燈具是否有必要使用接...

什麼然神傷成語有哪些,什麼然一的成語有哪些

天蠍 黯然神傷 n r n sh n sh ng 生詞本基本釋義 指心神悲沮的樣子。出 處清 淮陰百一居士 壺天錄 上卷 篝燈詢母 如秋蝶之黯然神傷。例 句1.他望著遭劫後的家園,近反義詞 近義詞黯然銷魂 愁眉苦臉 悶悶不樂 黯然淚下反義詞興高采烈 什麼然一的成語有哪些 暴素芹區甲 沒有這個成語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