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擱淺忘憂
每一個民族的強大都離不開自己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的確傳統文化是國民精神的一種體現。對於快速發展的我國社會來說,創新與繼承一樣是文化發展必須面對的任務。
現在提出要重視傳統文化,不是要排斥外國的優秀文化。中西文化互有長短、各有特點,又具有共通性,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要以開放的心態處理好中西文化的關係。讓我們看看現在孩子們的生活吧。
平時玩的最多的就是玩具,電腦遊戲,或者上興趣班。所以孩子們對一些傳統的遊戲根本就不知道。加上父母們的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較快,認為過不過傳統的節日也無所謂,導致孩子們對我國的傳統節日瞭解得少之又少。
怎樣才能讓孩子們繼承我國的傳統文化,讓孩子們吸取我國幾千年的文化精髓呢?怎樣才能讓幼兒對老一輩的生活有所體會,對我國革命先烈有所緬懷,對身邊的親人有所感恩,對國家有用。我們必須要重視對幼兒傳統文化的教育,決不能忽視傳統文化的教育。
第一,利用經典滋潤孩子們的心。
我們可以利用一些晨間、餐前的一些活動用誦讀的方式開展學習經典詩詞學習。適合幼兒的經典性文化讀物,有《三字經》、《百家姓》、《千家詩》、還有一些簡單的唐詩。不要以為孩子朗誦起來很枯燥,恰恰相反孩子們對這些朗朗上口的東西非常感興趣。
在朗誦的過程中孩子們的讀音準確的語音,抑揚頓挫地去描述,童用、去想象在頭腦中產生的形象。。中國傳統文學教育是我國的優良傳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回吟’說明作品摸式的儲存和審美經驗的積累,對審美創作的重要性,早就被廣泛認可……今天我們仍然應該繼承,讓幼兒多一些祖國優美語言藝術的積澱,這對促進口語的發展和社會情感的培養、對促進左右腦功能的協調發展都極為有益
第二,利用傳統的節日讓孩子們學會感恩。
我們都知道幼兒園、家庭、社群是幼兒發展中影響最大、最直接的環境。而家庭、幼兒園對幼兒的成長顯得更為重要。因此,幼兒教育必須從幼兒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中所經歷的活動、承擔的角色以及建立的人際關係出發,協調相關力量,共同促進幼兒的發展。
我們充分發揮家長幼兒園的宣傳力度,通過家長會、家園聯絡園地、宣傳欄、調查問卷、育兒知識問卷、園刊等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主要教育內容,即民俗節日教育內容,如:我國的傳統節日具體有哪些,在每個節日裡我們希望讓孩子瞭解一些什麼內容,家長又可以在節日前後對幼兒做些什麼、說些什麼等等。
2樓:一網情深的阿慧
魯迅先生曾說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歷經幾千年的歷史演化而彙整合的一種反映我國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幾千年來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雖歷經數個朝代更迭,但一直傳承著世界禮儀之邦,文明古國。如今她不僅影響著中國,也影響著全世界。
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因此中華傳統文化對幼兒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一、傳統文化對幼兒道德品質的影響
幼兒時期是道德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所受的教育和影響會對人的一生的成長起到重要的作用,是一個人道德品質形成的重要時期。中國傳統文化中教育價值對幼兒道德品質發展的作用是巨大的,例如儒學中所追求的是一個以“仁”為核心,以“德”為基礎,以“禮”為規範,以“和”為目標的崇高境界。這些傳統文化不僅影響著**,也影響著幼兒。
尤其是**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一些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質及人生觀也都與傳統文化相關聯,幼兒存在於這樣的生活和活動環境中,為幼兒品德的發展提供文化和社會的影響,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我們常說,教育的根本在於教育如何做人,又有人說,先育人後教書,只有幼兒的道德品質是優秀的,才能創造一個優秀的人也就是說做人是根本,是我們教育的根。因此,幼兒時期是一個人道德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如果得到優秀的傳統的文化哺育和薰陶,那麼對於他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形成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傳統文化對幼兒行為規範的影響
中國是傳統的禮儀之邦,中國的傳統文化成為中國人共同意識形態和日常生活中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對人們在生活中的行為和思想進行要求和規範,由此產生了一個民族的思維、行為的趨同性。中國傳統文化這種凝聚力,增強了中國人的民族意識,激發了作為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心的和自豪感。正是這種傳統文化形成了中國人日常生活中的待人接物和行為規範,幼兒身處自己學習和生活的環境中,受環境的影響,自然而然學習和模仿著周圍的人和事,在自己的行為規範中慢慢的受到薰陶和影響,因此,傳統文化對幼兒的行為規範的影響進而形成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習慣,理解了孔孟之道,待人接物就能通情達理,心平氣和,因此會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打下烙印。
三、傳統文化對幼兒家庭倫理的影響
幼兒的起步在家庭,家庭是每個人出生以來進入的第一個社會場所,一個家庭家風的形成在很大的程度上會影響著這個家族的一代又一代人,古代很多聖賢的人都有自己的家風,這些家風是從自己的日常實踐中孕育而生的家庭倫理道德的總結。孟子曾經說過的:“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
聖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便是如何對待生活在自己周圍的人。
傳統文化中對於“孝”提到了很高的高度。孝道在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中國盡孝更是人們日常行為的人倫道德準則。
孝文化是隨著中華民族的發展而形成的,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國的孝文化思想都含著報恩的成分。在一切恩人中生母的恩德最大。
為了生育子女,十月懷胎,忍受了一切痛苦,承擔了種種困難。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孝文化更是當務之急,由於社會流動性變大,大多數子女在工作後與父母分居,同時由於勞動力的流動性,出現一些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為了生活,一些人去城務工,還有一些人移民去了國外,在職業與地理位置上的分散性,拉大了親人間的生活距離也減少了親人間的依賴性。這些都使得我們當今的的孝觀念、家庭觀念漸漸的淡化。
在當前社會,孝還可以轉換為另外的一種形式,比如將對父母的孝順轉換為對國家,對事業的忠誠,從這一角度上說,“孝”又被賦予了很多外延的意義,更加深刻了他本身的含義。
四、傳統文化為幼兒提供行為榜樣
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為幼兒提供了行為的榜樣。我們知道很多古聖先賢就從優秀傳統文化中脫穎而出的,他們不僅是優秀傳統文化的既得利益者,同時也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如《曹衝稱象》讓孩子學會運用智慧去解決問題;《孔融讓梨》讓孩子學會與兄弟、同伴間學會謙讓的美德;《司馬光砸缸》讓孩子學會機智和勇敢。
幼兒正處於生長發育期,他們的行為不穩定,有待於進一步的塑造和完形,要經過反覆學習與實踐,使之持久穩定,以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品質。在幼兒的成長階段由這些中華傳統古聖先賢的榜樣引導,就會不知不覺地往古聖先賢所指引的路上走,傳統文化的**之道就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榜樣與道路。
3樓:辣辣
傳統文化是民族的靈魂,是社會的良知,是文明的根基,我們的一切精神果實和智慧花朵,都是在傳統文化的胚基上孕育滋長並逐漸成熟起來的。
幼兒教育是人生的底色教育,環境、氛圍、氣味等等一切細微的感知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幼兒的世界觀,而同時孩子超強的感悟能力又往往被家長或老師所忽略,總把他們當小孩子看待,認為孩子太小,他們不懂。其實千萬不能低估孩子們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孩子們對這個世界的感知能力比大人強很多倍,他們感知世界的方法和方式更無邪、更接近於生命的本源。
俗話說“從小看大,三歲至老”,就是說人在3-8歲的幼兒時期,是形成一個人性情品格的關鍵階段,這個年齡段所受到的教育,將對人一生的成長起到重要的作用。毋庸質疑,孩子在幼兒園的成長經歷將會伴隨他的一生,使他終身難忘。
我國有2023年的歷史文明,優秀的傳統文化對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現實生活中的待人接物,言行舉止,道德規範等,無一不打上傳統文化的深深烙印。
對孩子從小教育一些我們祖先遺留下來的優秀的傳統文化和思想,並不過時;恰恰相反,在當今這個人心浮躁,唯利是圖,物慾橫流的時代,優秀的傳統文化正好如一劑鎮靜劑,能讓人以平靜而自信的心態來看待當今社會。能讓我們的孩子,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以不屈不撓的精神去面對一切困難和坎坷。
可見,傳統文化教育對一個人的思想、性格、品行、禮儀、道德、氣質、風度等各方面的塑造,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得我們幼兒家長和幼教工作者引起重視的事情,特別是對人生起步階段的幼兒而言,是十分必要的。
對幼兒進行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對幼兒有什麼的影響 80
4樓:江蘇知嘛
為什麼要讓孩子
學習傳統文化?
1、能夠讓孩子清楚的知道,我們中華文化的起源和後續的發展。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英雄形象與內容都和歷史不符,小朋友很容易造成誤解。但學習傳統文化能讓孩子正確的重視和深知中華民族的**去脈。
2、能夠讓孩子明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這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要求孩子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在家孝順父母,在社會上忠於朋友忠於國家,最終成為國之棟樑。
3、能夠讓孩子瞭解儒家思想。
現在已經有很多人對傳統文化一知半解,或者只瞭解冰山一角,中國的儒家思想已經存在失傳的危險。因此更應該搶救性的保護並讓我們的下一代傳承下去。
4、能夠讓孩子受到系統的教育和了解民族尊嚴。
國外的文化不斷衝擊著我們中國文化傳統,我們不反對國外先進的文化理念,但首先應該讓中華傳統文化價值體系和價值觀念形成於小朋友的腦海中。
5、能夠讓孩子意識到中國的偉大和作為一箇中國人的自豪。
讓孩子從小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至少能夠讓孩子熱愛這個國家,讓他們知道傳承是不能輕易更改的。
學習傳統文化對孩子的能力
有哪些積極影響?
1、有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中華傳統美德的18個德目中,有三分之一是關於行為習慣的,如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勤勞節儉、誠實守信、謙虛禮貌等待等,這些良好習慣的養成,既要靠家長和老師的正面引導,也要靠國學知識的薰陶。
2、有助於開發孩子的記憶力。
記憶力是人生學習和發展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智力因素,人的記憶能力在兩週歲前就已經開發了65%,到6歲時開發至80%,孩子的記憶力是非常驚人的。因此,有效利用學前時間,通過誦讀國學經典來開發孩子的記憶力是很必要的。
3、有利於幫助孩子識記和理解文字。
一個讀了三年國學的孩子,識字量基本能達到4000多個字,現在小學六年的語文教育,孩子也只能認識2450個字而已。所以,讀了三年國學的孩子的語文程度,可以達到高中生水平,甚至一些聰慧肯用功的孩子已經達到大學中文系的水平。
4、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孩子在誦讀國學經典的過程中,能夠把握讀經“一心二用”的特點。通過背誦,鍛練了幼兒的記憶能力,並隨著年齡增長和對經典的進一步理解,大大提升孩子們的分析判斷能力。誦讀國學經典的同時,也可以積累大量的優美語句,提高作文水平。
你對幼兒園的幼兒教育的看法和認識
幸懷寒 幼教即幼兒教育,主要指的是對3 6歲年齡階段的幼兒所實施的教育。幼兒教育是學前教育或說早期教育的後半階段,前面與o 3歲的嬰兒教育銜接,後面與初等教育銜接,是一個人教育與發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階段。重要 指的是它是一個人發展的奠基時期,許多重要能力 個性品質在這個時期形成基本特點 特殊 指的是這...
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的影響是什麼?
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是儒家文化,它的現代價值,首先表現在對其它文化的開放性上。這是中國傳統文化能夠發展到今天並在現代社會發生作用的一個基本的前提。但傳統文化或儒學的開放性還有它特定的意義,那就是主張每一個體對於他所生活於其中的社會國家的開放性,強調個人對社會國傢俱有參與感。這種參與感的特點是重在參與的...
中國傳統文化對美的論述,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論述)
冬夏 美學 這一名稱是近代才由西方傳入中國的,但在中國的歷史上,審美的意識早就存在。美學是審美意識的理論形態,也可以說,中國古代就已經對美學有了自己的一套認知體系。中國古典美學發展的歷史階段 1,先秦是中國古典美學發展的第一個 時代。老子 孔子 莊子的美學理論奠定了中國古典美學的發展方向。中國美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