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審美觀

時間 2021-10-14 23:06:00

1樓:匿名使用者

審美觀也可以是說從生活中而來的

有的人學藝術

未必有審美觀

就是要懂的欣賞

慢慢的懂的欣賞

就有了審美觀

當然也是少不了學習藝術了

2樓:匿名使用者

1、培養學生健全的審美心理結構,形成正確審美觀

審美心理結構主要包括審美心態、審美角度、審美標準、審美想象力和深刻的審美理解力。低年級的中學生審美心理結構較單純,隨著年齡的增加和知識結構的複雜,學生的審美心理結構也趨於成熟,發揮生物學科教學內容的優勢,可以促進學生健全審美心理結構和正確審美觀的形成。

美的直觀表現首先是色彩和形態,豐富的生物學知識能揭示色彩美和形態美的本質,充實美的內涵。生物課上講解花色、毛色、膚色、色素的種類、色素比例和顏色成因等內容,能使學生了解天然色彩美的**。繽紛的色彩讓我們賞心悅目,而對動植物卻有著重要作用:

花卉可以利用它招引昆蟲;昆蟲可以利用它逃避敵害;綠色植物有了色互才能光合作用;猛獸斑駁的皮毛幫助它隱伏捕食;**中的黑色素能阻擋紫外線等……這些知識的講解能使學生理解色彩美真正的內涵。生物的形態是多種多樣的,學生們能欣賞婀娜多姿的花木,優雅的天鵝,威武的雄獅和奔騰的駿馬,卻不願接受黑色的烏鴉和**裸露的蟾蜍,其實這種審美角度較版面,老師可以依據生物的形態生理學原理和達爾文進化論思想對學生作這樣的解釋:生物的形態總是與其功能相適應的,是長期自然選擇而進化的結果,一切生物都能體現出自然美而就的行為美、整體美、協調美和適應美,進而使生物界呈出現多樣美,相互依存的生物生生不息、世代交替的現象,更使大千世界呈現出生命的活力。

這樣的教育有利於學生形成客觀的審美心態,在欣賞生物的美麗色彩和優美形態的同時,還能感受到色彩美和形態美更深層次的自然美。例如發育較早的學生起初不願接受逐漸明顯的第二性徵和臉上的青春痘,在接受了青春期教育後,他們不再覺得難為情,能正確地對等和處理相關的問題,並珍惜這與生俱來的青春美;烏鴉的黑羽毛不美,但它卻有孝順親鳥的行為美;一片看似平凡的綠地或樹林,實際上是一個井然有序的生態系統,綠色植物(生產者)、動物和人(消費者)、微生物(分解者)和無機環境之間保持著物質迴圈和能量流動的生態平衡,構成了生物和環境的協調美。學生有了這樣的審美心態,審美興趣被進一步激發,發現美和鑑賞美的視野擴大了,能從多方面層次去觀察事物,從而客觀地辨別美導,即有了全面的審美角度和科學的審美標準,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得以提高。

美的感知不止是瞬間的,還應是持久的,是震撼心靈的。學生審美想象力和審美理解力的培養,是形成健全審美心理結構的關鍵。例如松樹特化的針葉和發達的根系,使它能耐乾旱抗嚴寒,即使在貧瘠的土地上也能頑強地自下而上。

老師講解這個知識點後,可以引導學生針對松樹蒼勁有力的形態美和適應美審美想象和聯想,去理解和感司松樹剛正不阿和自強不息的品質。生物學中諸如此類的知識點非常多,老師只要充分利用這些美育因素,精心設定利於學生髮生想象和擴充套件聯想的臺階,就能幫助學生獲得豐富而有益的審美感悟。

發揮生物學科教學內容的優勢,能夠使學生保持客觀的審美心態,多層次多側面地感知美的生活和美的世界,確立科學的審美標準,並調動生物學知識和技能的積累進行審美聯想和想象,深刻理解美的形象所蘊含的意義,感悟美的真諦,最終組合成自然而協調的審美心理結構,形成正確的審美觀。

2、培養學生高尚情操和完善人格,美化心靈

生物教學的各個環節都隱含著豐富的美育契機,老師應找誰「作用點」精心設計和巧妙啟示,使學生在美的教學中陶冶情操,美化心靈。

2.1創設美的意境

生物教學中老師應具備莊重美好的形象,科學準確的語言,嚴密合理的板書給學生美的感受。教學**的選擇應兼顧科學性和美感,合理地演示和運用精美直觀的教具和掛圖、生動形象的模型和標本、先進的多**課件,給學生創設了美的意境,使學生在美的氛圍中,激發飽滿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能力,提高自身素質,從而達到心靈美和外表美的初步統一。

2.2弘揚崇高美德

生物課上講到很多生物學家追求真理,頑強拼搏,堅持真理,鍥而不捨的動人故事,例如:華佗不願出任做官,卻樂意在民間行醫;李時珍27年如一日點滴收集藥材直至《本草綱目》的問世;「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創造的高產雜交稻,從此解決了我國12億人的溫飽問題;達爾文從一個虔誠的神學院學生轉變成推翻「特創論」和「物種不變論」的進化論的偉大創始人,在科學上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這些都體現出科學家「不串位之不尊,只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夥,而恥智之不博」的高尚美德,同時啟示學生只有具備崇高的情操和優秀的品德,才能獲得成功,心靈美對每個人都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2.3豐富美的情感

生物教學的過程是傳導美的過程,它將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美與大自然絢麗多彩之美緊密聯絡起來,使學生在學習中不僅獲得知識,更能欣賞自然美,更加熱愛自然珍愛生命。教師通過講述植物用地下莖和根進行營養生殖的原理,使學生真正理解了白居易「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詩句;學生學習了奏葉芽發育的知識,更能想象出「不知細葉誰栽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的春色美景;如果學生相驗證秋葉中紅色花青素的形成,也會學杜牧「停車坐愛楓林晚」,去欣賞「霜葉紅於二月花」了。只有學到科學的「真」,才能豐富自然的「美」,才能有美的情感、美的境界和美的心靈。

3、充實學生審美實踐經驗,表現美創造美

生物學還是一門實驗科學,充分發揮生物教學實踐性強的優勢,能充實學生審美實踐經驗,培養和提高學生欣賞美、展示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以下教學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審美能力:1)野外實習:若條件許可,老師應儘可能組織學生走出校門,去野外採集標本,或觀察動植物的棲息場所和生活習性,或做生態調查,讓學生投入自然的懷抱,充分領略自然美景,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啟發他們把美的感受昇華成創造美的靈感,創造出文學家、繪畫美和藝術美;2)製作標本:

既鍛鍊學生動手能力,也可以說是「把美留住」。學生把色彩各異,造型奇特的各種蝴蝶成標本,並運用分類學知識將它們整裝成盒,陳列展出,這既豐富了學生昆蟲學知識,又是讓他們實現了美的再創造;3)補充課外實驗:利用生物興趣小組,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補充實驗,例如高中生物講到營養生殖時,指導學生對紅花月季進行嫁接實驗,讓紅花月季上長出白色黃色,或粉色的蓓蕾,使學生不僅體驗到勞動的艱辛,還獲得創造美和收穫美的喜悅。

講到生態學知識時,組織學生進行美化環境的實踐活動,栽種樹木,給樹木修剪整枝,管理苗圃等,激發學生美化生活的創造熱情;4)設計製作簡單工藝品:指導學生將綠色又葉脈清晰的桂花樹葉加工、處理和染色後,製作成各色各樣的葉脈書籤,或剪貼成裝飾畫;用色澤形狀不同的種子貼上在紙板上,用種子「繪」成美麗的圖案。學生在設計和製作的過程中能充分發揮想象力,將生物美和藝術融合起來,充分展示出來。

作為生物老師,我們還應該認真研究教材和教法,精心設計教學實踐活動,積極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一步引導學生感受生物美,開掘心靈美,提高創美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審美素質的提高。

怎樣提高攝影的審美觀,怎樣提高攝影的審美觀

這是最難回答的問題,就像問怎樣找到寫 的靈感一樣。不是每個人都是韓寒,所以不是每個人都能靠 賣字兒 活著。但攝影作為一門學問,也有其認知規律和學習方法。我認為,提高攝影審美觀,主要還是練內功,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多接觸與視覺藝術有關的東西。比如書法 繪畫 攝影甚至攝像作品。每當遇到你喜歡的視覺藝術作...

古代審美觀,是古代人審美觀差異還是古人都不好看?

南唐 三寸金蓮 就是裹小腳 是古代人審美觀差異還是古人都不好看? 古代人和我們現代的 人的審美眼光不一樣 而古代每個朝代的審美眼光也不同,漢朝人的審美眼光就是以瘦為美,像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就很瘦,有個成語是身輕如燕,說的就手機趙燕飛,趙飛燕非常的瘦。而唐朝人的審美眼光是以胖為美,楊貴妃就是非常的胖。...

審美觀是哪層次,審美觀是哪四個層次?

聆聽生活 最底下這層,叫作 豔俗 如農村的大花布床單 流行歌曲,它簡單明晰,具有最廣大的群眾基礎,是審美的第一個層次。往上的第二層,叫做 含蓄 唐詩宋詞是最典型的代表,我們需要慢慢體會它的美,而無法直接理解。比如李白的 送友人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它的美很含蓄,是審美的第二個層次。第三個層次,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