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對中醫食療的指導意義是什麼

時間 2021-06-07 02:06:46

1樓:閒小豆陳老師

可以理解為中醫食療就是中醫學的一支,一直就沒有分開過,「藥食同源」是中華原創醫學之中對人類最有價值的貢獻之一。五穀雜糧,有益於人類而無害於身體,因而性「中」。這是中華原創醫學選擇食品最主要的標準。

這個標準是建立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而不是建立在西醫以實驗動物進行檢驗的基礎上。

原始人類在與自然界鬥爭的過程中,逐漸發現了有些動、植物既可充飢又可保健療疾,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經驗。戰國時期的《內經》是我國第一部醫學理論專著,《素問•五常政大論》主張:「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

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書中高度評價了食療養生的作用,也是食療養生理論的重大進步。

東漢名醫張仲景**外感病時服桂枝湯後要「啜熱稀粥一升餘以助藥力」,在服藥期間還應禁忌生冷、粘膩、辛辣等食物,可見其對飲食養生及其輔助**作用的重視。

隋唐時期有很多食療專著問世,如孫思邈的《千金要方》卷二十四專論食治,他主張「為醫者,當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原則。此後《食療本草》、《食性本草》等專著都系統記載了一些食物方及藥膳方。宋代的《聖濟總錄》中專設食治一門,介紹各種疾病的食療方法。

宋代陳直著有《養老奉親書》,專門論述各類人的健康保健問題,重點談論了飲食保健的重要作用。元代飲膳太醫忽思慧編撰的《飲膳正要》一書,繼承食、養、醫結合的傳統,對人們的日常飲食做了很多的論述,堪稱我國第一部食物學專著。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收載了穀物、蔬菜、水果類藥物三百餘種,動物類藥物四百餘種.皆可供食療使用。

此外,盧和的《食物本草》、王孟英的《隨息居飲食譜》及費伯雄的《費氏食養三種》等著作的出現,使食療養生學得到了全面的發展。

中醫所說的「藥療不如食療」,認為長期使用藥物治病往往會產生各種***和依賴性,而且大量服用藥物還可能對人體的健康造成本質上的影響;而食療使用的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物,以準確搭配及精心製作而發揮天然功效;日積月累,便讓人體激發了自我痊癒能力,從而獲得由內而外的健康。

在這個標準裡,中醫中的食物和藥物並沒有截然分開的界線。食物搭配後略略離開「中」時就會偏涼或偏溫;如果偏離「中」較遠時,就是「寒」與「熱」;如果更遠離「中」的就是「藥」了。而食療,通過配比及製作,追逐性味平和而又具備功效的針對性。

2樓:

食物**,是利用食物進行防病治病,或促進病體**,是以食品的形式來具體應用。它既不同於藥物**,也與普通的膳食有很大的差別。

3樓:養生早餐華膳道

1、「凡欲**,先以食療,既食療不愈,後乃用藥耳」:字面意思。

2、「辨證論治,方可取食方、膳方、藥方。」:字面意思。

3、「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意思是五穀五果五畜五菜混搭著吃,身體才能棒棒的。

中醫四氣五味對食療有什麼指導意義

4樓:匿名使用者

四氣五味是中醫研究藥物藥性的一套理論。它通過對藥物寒、熱、溫、涼的藥性和酸、甘、辛、苦、鹹的藥味,來分析藥物的作用特性。後世又發展了藥物歸經學說,豐富了中醫的藥學理論。

不過今天不談這些高深莫測的理論,而是說些和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就是我們天天吃的、用的東西,從中醫分析,都有些什麼樣的性質,會對我們的健康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其實,食物和藥物之間,在中醫看來,並沒有絕對的界限。例如,當病人出現全身乏力,精神萎頓、脘腹凹陷、胃中漉漉、脈象細數時,該開什麼藥呢?

如果辨證辨不出來,病人再說一句「我餓了」,傻子都知道送碗米飯過來,而不是去煎八珍湯。人蔘、當歸縱然補氣血再好,也不如四兩米飯對證。從這個意義上說,食物何嘗又不是藥物。

其它如海藻治癭,糙米治腳氣,都是家常的食物,卻都不是其它藥物所能輕易替代的。所以,食物並不是簡單的為我們提供營養,實際上對人們的健康有著不可估量的潛在影響。 但可惜的是,人們對食物的知識瞭解得實在很有限,而且大多數只侷限於西醫的結論。

但西醫的方法往往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他們過度的強調蛋白質、糖、維生素等單獨成分,而對食物的綜合特性缺乏描述。今天在有限的篇幅內,本文列舉一些日常的食物,也包括一些日用材料,描述其中醫特性,希望對愛好健康的人有所參考。

中醫食療養生的好處是什麼?

5樓:回然堂

中醫經典《黃帝內經•素問》中說:「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6樓:

中醫食bai療的好處這是得看du人來的,不能說每個人吃了

zhi都會對身體好的dao,這吃的東西專都是屬

看人的,不過一點就是中藥食療肯定是沒有***,其實你想指導更多的中醫食療方面知識你可以去參加2015中國國際中醫藥大健康博覽會,到時你會指導得更多。

學中醫保健養生食療有什麼用

7樓:匿名使用者

您好,祖國傳統醫學認為:「食藥同源,凡膳皆藥」,「食療」在《本草綱目》、《食療本草》中均有記載,如栗子能「治腎虛、腰腳無力,能通腎益氣,厚胃腸」,糙米有 「止痢,補中益氣,堅筋骨,和血脈」。 民間常說:

「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夏天常吃瓜,中藥不用抓」,「一日吃數棗,終生不顯老」等。鑑於食療內容繁多,不能一一概述,因地域、氣候、個人體質、疾病性質差異等,建議大家進行食療前最好諮詢專業人士。

8樓:緣來伊甸園

中醫,顧名思義,祖國的醫學,適合中國人體質的**方法,重在治本,標本兼治,配以食療精心調養,雖過程較長,但能使人精神放發,漸入佳境。當然,這只是偏愛中醫的觀點之一。。。

9樓:匿名使用者

七分療養,三分治。重在養生保健。

10樓:

對自己,對家人都很有好處啊,還可以推而廣之,把自己的養生飲食方面的心得告訴朋友們,一傳十,十傳百,大家就都健健康康了啊。。。那個叫「張悟本」的,不是說「病是吃出來的麼」,雖然他這個人不咋地,但是這話倒是有幾分道理。。。。現在咱們的膳食營養搭配非常不合理,所以才有了那麼多三高患者(血脂,血糖,血壓)~

11樓:小女昭昭

可以是自己的生活更健康,同時也能幫助他人調節生活質量

12樓:匿名使用者

給自己帶來健康,給家人帶來健康,中醫講究的是治未病

關於中醫學習的問題,關於中醫學習的問題

學中醫靠的是悟性,很多的古文,你聽老師在哪講,知道了什麼意思。但你真正到了臨床,有了經驗,你會覺得自己會有自己的理解。中醫臨床很重要,你看那些脈診,你不親自體驗,你說的再好也沒用。中醫學是個綜合的學科,5大基礎課缺一不可 還有一門是中內 你現在學的都是理論,看的書再都也不及上臨床一個月。我現在已經是...

中醫。精的理解,中醫學對人體的精是怎樣理解的?

你好,你問題的回答如下 一。無形之氣是指先天浩然之氣,此氣無形。你說的 包括氣 血 津液和水谷精微 的氣是後天之氣,比如能量就是氣的一種表現,比如中藥生黃芪就能補後天之氣,並有升提的作用。二 先天之氣的凝聚的狀態就是精,所以精 氣在先天是同一個東西。比如腎水是精,而經過腎火的蒸騰,那就由精化成氣而瀰...

中醫學和中藥學有什麼區別,中醫學與中藥學的區別

速其英卿淑 簡單來說,中醫學就是學了以後出來就是醫生,而學了中藥出來以後就是藥劑師。中醫涉及理科知識,那都是一般的西醫課程,如果你選的專業是中醫學,那就不用擔心理科課程,比如醫學生物學 生理學 生物化學 免疫學與微生物學等。這些課程在大多數中醫類院校中醫學專業都是不太重要的學科,因為你學了中醫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