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素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時間 2022-02-03 18:20:02

1樓:初晨

一、藥物敏感性試驗: (一)目的 (二)如何做好藥敏試驗 1、正確選擇病原菌,對於汙染菌,常在菌不應做藥敏試驗 2、正確選擇藥物 3、正確理解敏感和耐藥的含義 s:被檢菌mic小於血清**濃度的下限,愈期有效 r:

被檢菌mic大於或等於血清**濃度的上限,**愈期無效 i(中介度):被檢菌mic在血清**濃度上、下限之間,**效果 不肯定。 (三)報告方式:

1、mic(病原菌) 2、iq 值愈大愈好 3、k-b法,報sir 注:有禁忌症或過敏者不能用常用量,感染部位頒濃度高或大劑量,i可用

二、合理使用抗菌藥物,防止或延緩耐藥菌株的產生和擴散廣譜抗菌素,藥物選擇性壓力更大,應用應慎重 合理使用抗菌素原則: 1、根據被檢菌藥敏試驗結果,選擇**藥物 在未獲得藥敏試驗結果前,可根據經驗選擇藥物。但藥敏試驗結果與經驗用藥不符,應儘早更改。

經驗用藥時間儘可 能縮短, 以免病原菌被抑制而培養不出來。 2、儘量選擇對病原菌有效的窄譜抗菌素。廣譜藥不可長期使用,也不可多種藥物同時使用,以免大量殺滅體內正常菌 群,導致菌群失調,誘發二重感染。

3、儘可能使用原有抗菌素,如無效再選擇新藥。用藥過程中應注意療效和其他不良反應,如無效或發現***,應及 時停藥。 4、是否有多耐藥菌株,一定要採取針對該菌株的有效藥物**。

5、不可在**,粘膜傷口處用藥,以免細菌少量多次接觸藥物,誘發耐藥。 6、感染膿腫要切開引流再用藥。 不能合理使用抗菌素的因素:

1、內因:選用藥物的醫師缺乏合理用藥的知識 由於某種原因,醫師用藥有傾向性 醫師為避免個人選擇藥物的責任 2、外因:同級或上級醫師的影響 藥物宣傳廣告的影響 病人不合理的要求影響 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制定抗菌藥使用管理條例 制止抗菌的藥物誇大宣傳,積極宣傳合理用藥。

三、菌群失調 正常菌群中固有菌,某一菌過度生長或過路菌中某種菌定植繁殖,均可導致宿主致病。稱菌群失調(交替)症。 1、正常菌群:

**和粘膜表面經常有多種微生物存在,主要是細菌和真菌,通 稱正常菌群。常在菌是菌叢中相對固定的菌種,但不 同部位不同年齡也有差異。人體各部位常在菌,對保持機體健康和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

如屏障作用和產生微量大腸 桿菌,腸毒素抗體可對抗克服菌屬致病毒素的攻擊等。粘膜上細菌分佈按需氧,兼性厭氧,厭氧分佈。 菌群比例相對穩定:

g-杆 60% g+ 30% 其他10% 菌群失排程數: 失排程數 i ii iii 宿主狀態 健康 慢**染病 急**染 菌群 互生,穩定 抗生,相對穩定 偏生,不穩定 2、菌群失調症的型別: 1)、細菌與細菌間比例失調 如:

金葡(過路菌)化膿性腸炎,難辨梭菌性偽膜性腸炎。 2)、真菌與細菌間比例失調 如:白色假菌絲酵母菌(念珠菌)的感染。

3)、敏感菌群與耐藥菌群間比例失調 如:需耐甲氧苯青黴素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可用va 4)、l型菌感染 5)、易位感染 3、**:1)、活菌**:

常用乳酸桿菌,雙歧桿菌,糞鏈球菌 2)、根據藥敏試驗選用窄譜抗生素 3)、抗菌藥和活菌聯合使用 4、預防:及時發現和控制菌群失調, 應動態觀察。咽拭子,痰,尿,便等標本的直接塗片檢查。

注意菌群的動態變 化。如發現菌類形態單一成正常菌群比例變化很大,則提示正常菌群失調,應及時採取**措施,防止或減少產生 耐藥菌株,降低菌群失調和二重感染的發病率。動態觀察體內菌群變化可作為菌群失調症好轉和惡化的重要依據之

2樓:理天祿

由於濫用抗菌素,導致細菌耐藥性逐年增長,甚至引起菌群失調,造成嚴重的二重感染和其它藥源性疾病.目前,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針對濫用現象制定出各種對策,逐步實現抗菌素應用的科學管理.但以我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仍然存在許多問題.

從五個方面剖析抗菌素應用不合理的現狀,既對症下藥掌握不好,藥物品種、給藥方式、給藥劑量、聯合用藥選擇不當.抗菌素合理應用原則主要歸納為六點,既準確判斷用藥適應症,合理選擇藥物品種、給藥方式、藥物用量,精心設計聯用方案,建立用藥管理制度.結論對合理使用抗菌素,保證抗菌素療效,減少耐藥菌產生,有參考價值.

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3樓:

抗菌藥物**性應用的基本原則

一. 診斷為細菌**染者方有指徵應用抗菌藥物

根據患者的症狀、體徵、實驗室檢查或放射、超聲等影像學結果,診斷為細菌、真菌感染者方有指徵應用抗菌藥物;由結核分枝桿菌、非結核分枝桿菌、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立克次體及部分原蟲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徵應用抗菌藥物。缺乏細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臨床或實驗室證據,診斷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染者,均無應用抗菌藥物指徵。

二. 儘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據病原種類及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選用抗菌藥物

抗菌藥物品種的選用,原則上應根據病原菌種類及病原菌對抗菌藥物敏感性,即細菌藥物敏感試驗(以下簡稱藥敏試驗)的結果而定。因此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對臨床診斷為細菌**染的患者應在開始抗菌**前,及時留取相應合格標本(尤其血液等無菌部位標本)送病原學檢測,以儘早明確病原菌和藥敏結果,並據此調整抗菌藥物**方案。

三. 抗菌藥物的經驗**

對於臨床診斷為細菌**染的患者,在未獲知細菌培養及藥敏結果前,或無法獲取培養標本時,可根據患者的感染部位、基礎疾病、發病情況、發病場所、既往抗菌藥物用藥史及其**反應等推測可能的病原體,並結合當地細菌耐藥性監測資料,先給予抗菌藥物經驗**。

待獲知病原學檢測及藥敏結果後,結合先前的**反應調整用藥方案;對培養結果陰性的患者,應根據經驗**的效果和患者情況採取進一步診療措施。

四. 按照藥物的抗菌作用及其體內過程特點選擇用藥

各種抗菌藥物的藥效學和人體藥動學特點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臨床適應證。臨床醫師應根據各種抗菌藥物的藥學特點,按臨床適應證(參見「各類抗菌藥物適應證和注意事項」)正確選用抗菌藥物。

五. 綜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種類及抗菌藥物特點制訂抗菌**方案

根據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嚴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況及抗菌藥物藥效學和藥動學證據制訂抗菌**方案,包括抗菌藥物的選用品種、劑量、給藥次數、給藥途徑、療程及聯合用藥等。

4樓:丁志坤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不是幾句話能解決的。建議參考(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5)

《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中指出抗菌藥物預防性應用應注意哪些?

5樓:欽谷楓

請參照衛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

接受清潔手術者,在術前0.5~2小時內給藥,或麻醉開始時給藥,使手術切口暴露時區域性組織中已達到足以殺滅手術過程中入侵切口細菌的藥物濃度。如果手術時間超過3小時,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術中給予第2劑。

抗菌藥物的有效覆蓋時間應包括整個手術過程和手術結束後4小時,總的預防用藥時間不超過24小時,個別情況可延長至48小時。手術時間較短(<2小時)的清潔手術,術前用藥一次即可。接受清潔-汙染手術者的手術時預防用藥時間亦為24小時,必要時延長至48小時。

汙染手術可依據患者情況酌量延長。對手術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藥物使用時間應按**性應用而定。

2023年 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 是正式版麼

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及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分級管理目錄,指導原則和實施細則 10

《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中指出抗菌藥物預防性應用應注意哪些

抗菌藥物預防性應用的基本原則 一 內科及兒科預防用藥 1.用於預防一種或兩種特定病原菌入侵體內引起的感染,可能有效 如目的在於防止任何細菌入侵,則往往無效。預防在一段時間內發生的感染可能有效 長期預防用藥,常不能達到目的。3.患者原發疾病可以 或緩解者,預防用藥可能有效。原發疾病不能 或緩解者 如免...

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原則是什麼,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中國農業出版社 為達到最佳療效,不良反應最小,減少或延緩耐藥性的產生,應遵循以下原則合理應用抗菌藥物 1 嚴格掌握適應證。2 掌握藥物動力學特徵,制定合理的給藥方案。3 避免耐藥性的產生。4 防止藥物的不良反應。5 抗菌藥物的聯合應用 必須明確抗菌藥物聯合用藥的目的聯合用藥的目的主要在於擴大抗菌譜 ...

抗菌素與抗生素有什麼區別

中國農業出版社 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如某些細菌 鏈黴菌 真菌 小單孢菌等在其生命活動過程中產生的,能在低微濃度下選擇性地殺滅它種生物或抑制其機能的化學物質。最早從微生物的培養液中提取而得,現除此方法外,還可用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方法大量生產。抗生素曾名 抗菌素 抗生素和抗菌素是在不同時期對同一類藥物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