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進行閱讀教學,提高學生閱讀素養

時間 2021-08-11 16:07:29

1樓:翰林學庫

在閱讀教學中,我通常的做法是,根據學生的閱讀水平來指導閱讀,比如,在四年級上冊語文《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一課的教學中時,我是這樣指導學生的,首先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弄清寫了一件什麼事。然後讓同學們再次細讀課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仔細品讀,在這一環節,我讓學生邊讀邊想,腦海中要有畫面,如讀第一自然段「2023年9月22日,早晨7時30分,陽光灑滿了美麗的杭州市,桂樹還沒有開花,晨風中已經飄來甜絲絲的香氣。」,提醒學生腦海裡一定要有畫面,孩子們雖沒見過桂樹,老師可告訴他們桂花和刺槐花有點像但是它是黃色的,接著讓學生說說自己頭腦中的畫面,這樣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不再表面的、淺層次的。

通過這種要求,不僅可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而且讓學生加深了對語言文字的理解。為了讓他們進一步的理解課文,這時我故意說,同學們如果把這段去掉行不行?學生很輕鬆地回答出:

「不可以,因為第一段是告訴了我們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你看讓學生邊讀邊想重要嗎?弄懂了第一段講什麼,接下來我再次提出這篇課文到底講了一件什麼事?

同學們會說臺灣青年為小錢捐獻骨髓的事,答案顯然不準確,但這是我也不妄加論斷,而是順勢提問小錢怎麼了?你從課文中哪兒看出來的?然後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

通過默讀,同學們很快抓住了「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燦爛的陽光沒有使他蒼白的臉紅潤起來」、「剛滿18歲」「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待放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這些詞句,讓學生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感受,然後讓學生體會作者寫小錢是病態時是如何描述的,細讀之後同學們不難發現作者僅抓住小錢的臉色、年齡,然後用了比喻句寫了小錢的現狀和感慨,語言簡練生動。我覺得語文課應該是教會學生聽說讀寫的,因此常常把寫這一主要教學任務穿插其中,為此常常使課堂教學內容顯得有點凌亂,但我覺得這是非常有必要的,課堂就是要讓學生掌握一些自己閱讀的技能,老師肯下功夫,學生自然閱讀能力會慢慢提高。還有讓學生補白,也是我指導學生閱讀時常用的辦法。

另外我還常常利用閱讀時間與學生共同閱讀名著,那時我在教三年級語文,我和同學們一起讀《三國演義》,先讀小學生版本,後來我就開始讀**版本的,我邊讀邊講,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我也陶醉其中。學生課後私下裡給我說:「老師你給我們講故事時真像易中天。

」我聽了後真的感覺挺好,覺得這大抵就是做老師的幸福吧。在這樣的引領下,好多孩子都喜歡上了閱讀,我們班的小三國迷真不少呢。

說了那麼多,總結起來也就是小學生的閱讀水平是有限的,我們不但要交給他方法,必要時還要做示範,要引領孩子,和孩子們一起讀,慢慢讓他們學會閱讀並享受閱讀,使他們感覺閱讀是一件很快樂的事。然後讓他們在閱讀中積累事件、事例、語句,以便達到會寫作的目的。

2樓:沛沛豬的母嬰小智慧

有效進行閱讀教學,提高學生閱讀素養的技巧:

一、進行角色轉變,讓學生積極自主閱讀

傳統的閱讀教學往往是教師首先提出思考問題,讓學生邊閱讀邊思考。課堂上,教師總是扮演高高在上的「師尊」,進行「一言堂」式的教學,這樣就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造成了學生始終被老師牽著走的局面,不利於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魯迅先生說讀書要「自己思索,自己做主」。

郭沫若說:「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眼睛來看,用自己的手來做。」這些讀書箴言都強調了自主閱讀的品格,學生應是閱讀課的主人,教師只是引導者、管理者、組織者、和學生學習的合作者。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所以我覺得我們一定不能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的閱讀活動的核心是自主性,之所以強調自主意識,是因為觀念意識是指導人們實踐行為的基礎,只讓學生懂得答案、技巧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讓學生在閱讀實際中、在體驗內化的基礎上逐步形成自覺指導自己學習的個人觀念體系。學生有了很強的自主閱讀意識,就會有創造性的實踐活動。

在傳統的以經驗為主流的教學中對學生學習態度的培養,往往採用「家長式」的督促檢查獎罰的方法,使學生感到外力的脅迫而產生消極的閱讀態度,從而不能主動參與閱讀學習的過程。

心理學家託蘭斯說:「我們要促進創造力,就需要提供一個友善和有獎賞的環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榮發展。」在日常的閱讀活動中,我會主動轉變角色,真心地把學生當作平等的朋友,認真地聆聽他們的發言,耐心地引導他們求疑問難;有時我會要轉變為一位「導遊」,引導學生去領略祖國秀麗風光,瞭解各地風土人情;有時我會轉變為一位「參謀者」,在學生迷失方向時,為他們指點迷津,使他們走出誤區;有時我會轉變為一位「主持人」,協調學生的組織活動,當學生活動中的「大孩子」;有時我會轉變為一位「交換意見的夥伴」,幫助學生突破自覺思維的侷限,不斷產生思維火花;構建起民主、和諧、寬鬆的師生關係,讓學生主動閱讀、思索、發現、體驗。

二、傳授閱讀方法,教學生會讀

(1)授方法

授之以魚,莫如授之以漁。讓小學生接觸課文多讀,在讀中畫出生字,註上拼音和優美的句子。低年級語文老師可以領讀、示範讀,然後讓學生自己讀,培養語感;也可以稍縮短讀的時間,並指導他們學會粗讀和細讀。

如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稱讚》課文,我先讓同學們粗讀,以便理解整篇課文內容,接著細讀感知重點句子。「你真能幹,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這是小刺蝟對小獾說的話。

我要求學生讀得抑揚頓挫,這樣對理解課文有很大的幫助,並讓他們到臺上表演感知小刺蝟的「真誠」。 雖然學生的學習方法各有不同,但總有一些共性的地方。我們可以使用**性學習、感受性閱讀、語感的培養等學習方法指導學生。

(2)教思路

學生採用了可行性學習方法,我們還得在教學過程中滲透這種方法,並加以指導,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靈活運用。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如何讓我們的小學生理解作家的意圖和情感,體會出作家在靜默狀態下的心性語言,我認為是閱讀教學的關鍵,也是語文素養提高的鑰匙。語文教師要擔負起這個重任,首先要教會學生做人,不斷去喚醒他們心底的善良和感恩,關懷和愛,激發他們表達的慾望,並聯系生活實際理解領悟自我感受難忘的句子。

還是小刺蝟對小獾說的那句話,「你真能幹,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怎麼樣讓二年級的小學生領悟這個句子的內涵呢?我認為:

那就是要激發小學生的生活情感和想象能力,而恰恰這個年齡階段的小學生生活積累極度貧乏和無知,於是我採用了打比方的教學方法誘導小學生想象:假如你在做一道數學題有點困難的情況下,而其他同學都做完了,當你看到空蕩蕩的教室只剩你一人的時候,你什麼心情呢?是慌亂還是焦躁,我估計可能要哭了,而就在此時突然有一位同學從教室外面進來走到你的身邊,對你悄悄的而又小聲的說:

「你的作業做的真認真,相信你能夠自己動腦筋把剩下的題做完做好的!」好的,那麼我們再來設身處地的理解小獾的做木工的技術是個什麼樣呢?粗糙但很認真,抓住「粗糙」和「認真」,讓小學生去體會和感悟,說明小刺蝟是真誠的在鼓勵小獾,強調生活的真實情感,讓他們也去學會發現這些平凡生活的細小情感和心理波瀾。

總之,不管哪種學習方法,只要有利於學生的終身學習,有利於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都可以嘗試。

三、落實課外閱讀,提高語文閱讀素養

我們不能只限於課堂上學習語文,更應該多渠道、多廣泛的學語文,尤其是生活中。

(1)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語文教學活動,離不開現實生活。在活動課《尋找春天的足跡》中,帶學生到大自然中,那剛鑽出來的小草,樹枝上的嫩芽,星星點點的小花,溼潤的泥土的微微的風,都能一下子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情不自禁融到活動中。只有讓學生真正地深入到生活中,去體驗生活、感受生活,才能發現生活中人性的閃光點。

尤其是在寫作上,更是**於生活中的點滴事情,而不是憑空的想象和胡亂編造。

(2)拓展學生的閱讀面

拓展學生閱讀空間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首先,要引導學生讀文學名著。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名著,都滲透著文學大師的心血,折射著名家的智慧,無論是思想內容還是表現手法,有其獨特的藝術特點,都能給學生深深的啟迪。

讀文學名著,可以讓學生品味其思想內容和寫作技巧。不僅會擴大學生的文學視野,豐富詞彙,增加知識,啟迪思路,陶冶情操而且間接豐富他們的文學史知識,

以博採眾長,提高寫作水平。其次,還要讀科技、歷史、社會等方面的書籍。讓學生盡力做到博覽群書從而提高個人的語文素養。

四、培養閱讀習慣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葉老曾說過:「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發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應用,好像出於本性,一輩子用不盡。

」「國文教學的目標在於養成閱讀書籍的習慣。」在讀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其課外閱讀架起「習慣的橋樑」。

1.多讀的習慣

葉老說:「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方能駕馭語言文字。」「為養成閱讀習慣,非多讀不可;同時為充實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讀不可。

」魯迅也有「讀書如蜜蜂釀蜜一樣,採過許多花粉才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了」的體驗。因此,我努力引導鼓勵學生多讀書。要持之以恆,避免一曝十寒。

要博覽群書,讀好書,並從中汲取精神食糧。

2.動筆的習慣

葉聖陶先生曾說:「想到了什麼,不妨隨時提筆把它記下來,這就是讀書筆記。想的時候往往比較雜亂,比較浮泛;寫下來就非有條理不可了,非切切實實不可了,所以讀書筆記是督促自己認真閱讀的一個好辦法。

」在讀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學會圈點勾畫,寫提綱,做批註,記下自己讀書的心得體會,寫出態度和觀點。圈畫,就是在所讀的書上做標記符號。例如:

好詞用▲標記;重要句子用☆標記;對書中某個字句或說法產生懷疑,使用「※」。當讀而有感、感而欲發時,就需要用批註。可以眉批、腳註、旁批、夾行批。

3.積累的習慣

積累包括記筆記、做摘抄、寫體會、剪報等等。課外閱讀進行一個階段以後,讓學生自覺進行總結,認真統計。譬如,閱讀多少頁、多少本?

積累多少美詞佳句?寫多少篇讀書筆記?有什麼體會?

天長日久,學生就會養成積累的習慣。

4.讀整本書的習慣

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讀整本的書」。於是我就鼓勵學生讀整本的書,養成從始至終地閱讀,利於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及起伏跌宕的故事劇情,從而養成堅持不懈閱讀的好習慣。

總之,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需要我們小學語文教師的辛勤耕耘,絕不是依 賴老師的一朝一夕,而是在不斷積累與實際中,去體會和領悟的。語文素養包括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是語文能力、語文知識、語言積累、審美情趣、思想品德、行為態度、思維能力、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這種素養不僅表現為有較強的閱讀、習作與交際的能力,而且表現為有較強的綜合運用能力。

願所有奮鬥在教學一線的語文教師攜起手來,共同**小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那麼我們的語文教學必定綻放異彩!

如何在閱讀教學中進行隨文識字

小可ouk459琫佤 它與集中識字以字形為核心不同,強調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把生字詞放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來感知 理解和掌握。我校在隨文識字教學中也做了一些 在上週聽了同事靳老師的一節閱讀教學課 烏鴉喝水 和今天聽了潘亞麗老師的 松鼠和松樹 以及盛麗敏老師的 荷葉圓圓 後,對於,我有自己的一些感想...

語文閱讀教學怎樣提高課堂效率

我只有一個建議 提高閱讀效率,重在一個字 讀 首先,範讀。老師要指導學生怎麼讀。其次,朗讀。不出聲的讀難練語感,所以要讓學生放聲讀。有聲有色地讀。第三,讓學生注意語氣語調以及關聯詞語,這樣讀很快能貼近作者。只要能把握住以上三點,絕對能在半個學期裡創出佳績。與君切磋,其樂何如哉 不動筆墨不讀書 光靠讀...

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點撥引導

閱讀題呢就是按照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回答就好了,平時做語文閱讀題練習的時候自己先做,再看看別人的標準答案是怎麼回答的,找到自己的不足,相信你可以找到閱讀題的解題方法。小學語文閱讀方法有哪些?一 引導學生 讀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大多會採用自由朗讀 默讀 分角色讀 齊讀 指名讀等閱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