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聖潔的門徒
閱讀課文選段,完成後面的題目。
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
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揭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1、解釋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詞。
⑴ 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會意:
⑵ 造飲輒盡,期在必醉 造: 期:
⑶ 簞瓢屢空,晏如也 宴如:
⑷ 環堵蕭然,不蔽風日 蕭然:
2、填空。
《五柳先生傳》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代大詩人,我們學過他的一篇文章《__________》,其中描繪了一個自由、和平、生活幸福的理想境界。有關他不阿諛權貴的「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也廣為流傳。
3、翻譯下列短語或句子:
⑴ 曾不吝情去留 譯文:
⑵ 環堵蕭然,不蔽風日 譯文:
4、選段中的一個成語是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不慕榮利」與下文「讚語」中的哪句相照應?
答: 6、用「____________」劃出文段中寫「五柳先生」「生活」的句子。
7、從表達方式看,文段主要用了________的表達方式,這部分內容與下文的「贊」語的關係是________________。
【參***】
1、⑴ 指對書中的意旨有獨到的體會。 ⑵ 往,到;希望、願望。 ⑶ 安然自若的樣子。 ⑷ 冷冷清清的樣子。
2、陶淵明 東晉 桃花源記 不為五斗米折腰
3、⑴ 態度率直,說來就來,說走就走。 ⑵ 簡陋的居室冷冷清清,遮不住風和陽光。
4、不求甚解
5、不汲汲於富貴。
6、「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揭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7、記敘 傳贊一體,互為補充,使人物個性更為鮮明
回答者:fufujiang - 魔法師 四級 12-24 19:35
1、解釋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詞。
⑴ 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會意:
⑵ 造飲輒盡,期在必醉 造: 期:
⑶ 簞瓢屢空,晏如也 宴如:
⑷ 環堵蕭然,不蔽風日 蕭然:
2、填空。
《五柳先生傳》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代大詩人,我們學過他的一篇文章《__________》,其中描繪了一個自由、和平、生活幸福的理想境界。有關他不阿諛權貴的「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也廣為流傳。
3、翻譯下列短語或句子:
⑴ 曾不吝情去留 譯文:
⑵ 環堵蕭然,不蔽風日 譯文:
4、選段中的一個成語是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不慕榮利」與下文「讚語」中的哪句相照應?
答: 6、用「____________」劃出文段中寫「五柳先生」「生活」的句子。
7、從表達方式看,文段主要用了________的表達方式,這部分內容與下文的「贊」語的關係是________________。
【參***】
1、⑴ 指對書中的意旨有獨到的體會。 ⑵ 往,到;希望、願望。 ⑶ 安然自若的樣子。 ⑷ 冷冷清清的樣子。
2、陶淵明 東晉 桃花源記 不為五斗米折腰
3、⑴ 態度率直,說來就來,說走就走。 ⑵ 簡陋的居室冷冷清清,遮不住風和陽光。
4、不求甚解
5、不汲汲於富貴。
6、「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揭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7、記敘 傳贊一體,互為補充,使人物個性更為鮮明
2樓:灬遺莣
陶淵明「好讀書」為什麼「不求甚解」呢?
答:這與他「不慕名利」有關。他讀書的目的,是一種求知的滿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他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的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仿照五柳先生傳寫傳記現代文,仿照五柳先生傳寫一篇傳記現代文400字
a 漂流傾斜優雅。2 a 他率真的個性,不相信名氣。1 1,安靜一點的話,不相信名氣。2,環阻塞蕭然,不遮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重複空。3,好讀書,不小心,每一個會心的變化欣然忘了食物。良好的閱讀性質酗酒,經常貧窮的家庭,親老知道為什麼或置酒招。飲料比諾喝醉酒的最好時期。酒精 往往與文章逗樂了,而節...
五柳先生傳讀後感,五柳先生傳 讀後感 300字
我和書的故事 轟隆抄隆,轟隆bai隆 是什麼東西在響?原來是我du在扒櫃了。咦,zhi這是什麼dao呀?一摞全是作文的本子映入我的眼簾,有 一 二年級的日記,還有寫的好習作,這一切功勞都要歸功於我的良師益友 書。書是我的朋友,也是我的兄弟。我從小都喜歡書,我閱讀過許多書,有讓我心裡舒服的 魯濱遜漂流...
修改病句練習題,修改病句練習題
辨析並修改病句 一 考綱要求 辨析並修改病句,病句型別有 語序不當 搭配不當 成分殘缺或贅餘 結構混亂 表意不明 不合邏輯。二 考點釋要 本考點的考生主要立足於辨析與修改。從近年的高考試卷中可以看出本考點命題的主要方式有四種 1 判斷句子是否有語病 2 讓考生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3 判斷題目對病句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