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負負得正,為什麼數學有負負得正之說

時間 2021-09-07 07:39:08

1樓:妖魅少爺

1、乘法運算的法則“負負得正”只是一種規定,數的運演算法則本來是規定的,而不是推匯出來的。先規定運演算法則,然後研究運算律是否成立。

2、怎樣規定運演算法則,不能是任意的,要看數系本身的性質。如為了反映客觀實際的某種數量關係,從而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3、每個孩子都是聽著故事長大的。所以,他們應當對故事有著更多的興趣和熱情。而對於學生來說。對比較強烈的概念會給他們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如好與壞、善與惡等。

2樓:桑合

(-1)×(-1)=+1

運用負負得正的方法

負負得正的方法是不是

1-1=0 1+(-1)=0 1×任何數=任何數 0×任何數=0

如果套路進去就等於 [1+(-1)]×(-1)=0×(-1)=0 運用1×任何數=任何數 第一項=(-1) 零乘任何數=零 所以第三項=0 (-1)×(-1)不知道所以設第二項為x 現在有一個等式 (-1)+x=0 解開x=1 所以等於1

為什麼數學有負負得正之說?

3樓:_一個人的幸福

內個```````````````

正負數和0共同組成了實數,用來區別人類所認識的同一類別中相反方向的事物的數量關係。將類似收入錢數定為正數,沒有錢為0,則支出錢數為負數。這收入和支出就是同一類別中相反方向的事物。

人們為了對於自己收入和支出有一個綜合起來的認識,就有了正數、負數與0之間的運算關係,收入支出相等時,正負數抵消為0,收大於支時,相抵消為正數,反之為負數。這種加減運算的關係和結果,由生活、生產中的實際事例中抽象出來,就成了實數中加減運算的法則。

對於乘法和除法,只是加法和減法的高一級的運動形式,對於同一個正數,如果每一次都是收入,一共收入了五次,這總數就是同樣的五個正數相加,其結果自然是正數,這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方式,正數乘正數也是正數了。如果說每次支出數是一個負數,同樣的支出有五筆,加起來是負數,乘的結果也是負數,乘法也是加法的簡便運算,結果也一樣。如果說每次支出是一個負數,比如十元,記作負十。

支出了五次,就是負五十元了。現在我們說這個人每次支出了十元,支出了負一次,問一共支出了多少錢?很顯然,支出了負一次與正一次的方向不同,支出了正一次,結果是支出了十元,只能記作負十元。

這支出了負一次,也就是與支出的方向相反的一次,也就是收入了一次,收入了一次十元,結果就是正十元。因此也可以說,支出了負一次,結果自己收入了十元,支出了負二次,就是負二乘負十,也就是收入了兩次十元。這就是負負得正的實際事例和道理,將類似的數**動總結成規律,就是乘法中的負負得正。

4樓:濮陽瀅

簡單的說就是 -(-1)=1,這個就是負負得正的意思,在所有的負有理數前面加個負號就變成正有理數了。

5樓:匿名使用者

哪有那麼複雜呀,負負得正意思就是倆負數,乘一塊,結果就是正數,就這個意思,也可以理解為兩個負號疊加在一塊等效於一個正號

6樓:匿名使用者

我也是初一的

其實可以這麼想:例一個正數1,加一個負號就等於他的相反數,就變成了負數:-1.在加一個負號,就是-1的相反數不就是整數了嗎?

如果你連某數的相反數也不理解,請結合數軸考慮。

趣味數學 為什麼負負得正,理工學科是什麼

眾所周知,負數概念最早出現在中國,在 九章算術 中方程章給出正負數的加減運演算法則,而負負得正直到13世紀末才由數學家朱士傑給出.在 算學啟蒙 1299 中,朱士傑提出 明乘除法,同名相乘得正,異名相乘得負 下面是引入方法幫助同學們理解.每個孩子都是聽著故事長大的.所以,他們應當對故事有著更多的興趣...

在數學乘法中為什麼負負得正,數學乘法中為什麼負負得正?

在數學乘法中負負得正的原因解釋有 1 美國數學史家和數學教育家m 克萊因通過負債模型解決了 兩負數相乘得正 的問題 一人每天欠債5元,給定日期 0元 3天后欠債15元。如果將5元的宅記作 5,那麼 每天欠債5元 欠債3天 可以用數學來表達 3 5 15。同樣一人每天欠債5元,那麼給定日期 0元 3天...

負數與負數相乘為什麼會得正,為什麼負數乘以負數得正數?你能舉出實際例子解釋嗎?

這是數學裡面的規則,兩個負數相乘為正,即負負的正,一正一負相乘為負,記住就好。負負得正是課本中規定的。為什麼負數乘以負數得正數?你能舉出實際例子解釋嗎?因為負負得正。一 故事模型 好人有好報是好事 正正得正 好人有壞報是壞事 正負得負 壞人有好報是壞事 負正得負 壞人有壞報是好事 負負得正 二 用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