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古文(文言文)寫成的書就是古籍嗎

時間 2021-09-09 05:17:07

1樓:匿名使用者

「用古文(文言文)寫成的書就是古籍嗎?」這個表述不準確。所謂古籍,通俗地說,就是古代書籍,即古書。

從版本學的角度說,凡產生於2023年之前且具有傳統裝幀形式的著作就是古籍版本。據此,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成書於2023年之前由古人寫成的書籍就是古籍。

現當代印刷的古籍,大多以以前的版本為藍本。

在語言風格上,文言文是古代的正統文體,但古籍用語除了文言文外,還有白話文、半文半白等語言風格。自唐宋以來,白話文廣泛運用於通俗文學作品中,例如《金瓶梅》《紅樓夢》《水滸傳》等古籍,就是用當時的白話寫成的。2023年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白話文才取代了文言文,成為寫作的主流,使文言文慢慢地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2樓:匿名使用者

只有古代的那些書才是古籍

這些古籍,

哪怕是用白話文寫的,

他們仍然是古籍,

如果現代人用文言文寫書

仍然屬於現代的書。

3樓:先秦說書匠

古籍是按照印刷技術來區分的,如果採用的是古代而非現代的印刷技術,那麼就是古籍。

4樓:水色空萌

不是,現代很多人仿造文言文寫作品。古籍是ll949年前的作品,包括手抄本、木刻本、活字本、鉛印本。

文言文引用古籍有什麼用

5樓:文以立仁

引用古籍屬於「用典」的一種,作用是增強議**的說服力,或文學作品的感染力。

現代人寫文章,也少不了這種引用。比如,學理科的大學畢業**,少不了要引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牛頓的萬有引力等。

古文經學和今文經學之爭是什麼情況?究竟哪一派更符合典籍原著?抑或都是一家之言?

6樓:匿名使用者

我來吧,經學尚有些瞭解。

古文經是用秦統一以前的大篆抄寫的經典。始皇帝焚書坑儒的時候,據說民間有人將一些經典埋藏起來,西漢前期相繼發現,主要有古文尚書、周禮、春秋左傳等。今文經則是焚書之後,憑老儒記憶背誦,口耳相傳的**和解釋,由**用當時的文字隸書記錄下來的經典。

西漢前中期,今文經學派是佔據上風的,醉客記得那個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董仲舒麼?他所屬的公羊學派就是今文經的系統。漢武帝時期設立的五經博士就是學今文的,古文經學大約都是在民間學術界流傳。

司馬遷年輕時是學過古文尚書的,可見當時也是有古文在流傳了。

到了差不多王莽時期的前後,有一個大儒叫劉歆的,他建議應該設立古文經學博士,以排斥今文經學。今文學派當然不幹了,然後就是大論戰,劉歆被暫時踢出京師。這就是今古文二派之爭的開始。

順帶我提一句,劉歆他爹劉向是今文派的,劉歆自己是反今文的,梁啟超說過劉歆有些不孝。而且梁任公之前清儒好多說劉歆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或者學術地位什麼的,篡改過春秋左傳。這個,醉客你自己翻翻相關的記載吧。

你問古今文哪個更符合原著什麼的,除掉古文經學的偽書之外(今天也很少有人捍衛這些書本了吧?),我覺得兩家都是取一面。今文學一般是求致用,要求從微言中得大義,然後能聯絡實際。

古文則比較脫離現實環境,接近純學術派,偏重的是訓詁和考據,比如我們今天的文字學和考古學就該算是古文學派。順帶我再提一句,古今文經有傳本內容上的相爭,古今文經學則更多是治學方向和經**釋上的區別。

今文學因為被漢武帝列為指導思想,後來又有讖緯之類的東西加進去,所以王莽之後東漢中前期就式微了。再到了東漢後期,儒家注書之風大盛,馬融、玄這些大家,參採今、古文經學相結合的方式解釋經義,經學上的流派就漸漸趨向統一。再到了清代,古今文經學又開始了岔道。

不過著名的乾嘉學派和常州學派,雖然各自研習古今文經學,但是其實只是側重點問題,很少有相互攻擊一說,就是我之前說的一個實幹一個學術罷了。

寫了一堆,不知道說清楚了沒有,有興趣的話我們可以繼續討論。

我國古籍都是文言文對嗎,用古文(文言文)寫成的書就是古籍嗎?

文以立仁 我國古籍都是文言文對嗎?不對。古籍的概念是未採用現代印刷技術印製的書籍。上限為春秋末戰國時編定撰寫的經 傳 說 記 諸子書,下限一般劃到清代末年。根據這個概念,早期印刷的白話文著作都包含在其中。 其實文言文和白話文是在 時期胡適 魯迅等人推行新文化運動 現的分類,在這之前並沒有這樣區分,因...

語文的古文翻譯,語文文言文翻譯

1不徐不疾 遲緩 不快不慢 2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慢慢地 緩緩地 微風吹來,水面沒有絲毫漣漪 許 1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答應,允許 比較這兩種情況,寧可答應秦國 以城易璧 的請求,而讓秦國揹負理屈的 罪名。2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期望 我白白地自認為是邊防上的長城,對鏡照看衰老的頭髮早...

桃花源古文記課文全文,文言文《陶淵明記》的原文?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 y n 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 qi nm 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