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 忍 閱讀題

時間 2021-10-21 05:16:33

1樓:★閻魔冥

宋均字叔癢,南陽安眾人也。以父任為郎,時年十五,好經書,每休沐日,輒受業博士,通《詩》《禮》,善論難。至二十餘,調補辰陽長。

其俗少學者而信巫鬼,均為立學校,禁絕淫祀,人皆安之。遷上蔡令,時禁人喪葬不得侈長,均曰:「夫送終逾制,失之輕者。

今有不義之民,尚未循化,而遽罰過禮,非政之先。」竟不肯施行。遷九江太守,郡多虎暴,數為民患,常募設檻阱而猶多傷害。

均曰:「夫虎豹在山,黿鼉在水,各有所託。且江淮之有猛獸,猶北土之有雞豚也。

今為民害,咎在殘吏,而勞勤張捕,非憂恤之本也。其務退奸貪,思進忠善,可一去檻阱,除削課制。」其後傳言虎相與東遊渡江。

中元元年,多蝗,其飛至九江界者,輒東西散去,由是名稱遠近。浚道縣有唐、後二山,民共祠之,眾巫遂取百姓男女,歲歲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後守令莫敢禁。均乃下書日:

「自今以後,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擾良民。」於是遂絕。永平元年,遷東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

而東海吏民思均恩化,為之作歌,詣闕乞還者數個人。顯宗以其能,七年,徵拜尚書令。每有駁議,多合上旨。

均嘗刪剪疑事,帝以為有奸,大怒。諸尚書惶恐,皆叩頭謝罪。均顧厲色曰:

「蓋忠臣執義,無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雖死,不易志。」帝善其不撓,遷均司隸校尉。

數月,出為河內太守,政化大行。均嘗寢病,百姓耆老為禱請,旦夕問起居,其為民愛若此。以疾上書乞免,帝使中黃門慰問,固留養疾。

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均流涕而辭。均性寬和,不喜文法,常以為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災害流亡所由而作。及在尚書,恆欲叩頭爭之,以時方嚴切,故遂不敢陳。

帝后聞其言而追悲之。建初元年,卒於家。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d)

a.夫送終逾制,失之輕者 失:過錯。

b.常募設檻阱而猶多傷害 募:招求。

c.有唐、後二山,民共祠之 祠:祭祀。

d.帝善其不撓,遷均司隸校尉 撓:阻礙。

9.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均恩德感動民眾的一組是(c)

①禁人喪葬不得侈長 ②詣闕乞還者數千人

③百姓耆老為禱請 ④其為民愛若此

⑤使中黃門慰問 ⑥後聞其言而追悲之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項是(d)

a.宋均早年任郎官時好讀經書,常用休息日從師學習,精通《詩》《禮》二經,長於論辯。任上蔡令時執政平穩,不做偏激之事,體現了寬厚的風格。

b.宋均任九江太守時,認為虎豹黿鼉所以為害,在於未能善待它們,應屏除貪慾,撤除檻阱;對於共祠唐、後二山的習俗,主張不應當因此肆擾百姓。

c.宋均在尚書令任上正直敢言,任地方官又有治績,固而深受皇帝賞識。他因病請求辭職時,皇帝給他優厚待遇,不僅派人問候,同時仍想委以重任。

d.宋均認為煩苛的人,可能廉潔守法,而那些狡詐刻毒的人,卻會帶來災禍;早年任尚書令時即想以此向上陳告,只是限於當時形勢,因而未敢上奏。

四、11.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今為民害,咎在殘吏,而勞勤張捕,非憂恤之本也。

譯文:(2)蓋忠臣執義,無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雖死,不易志。

譯文:答案:(1)如今成為民害,罪過在於殘忍的役吏,而不辭勞苦地張網捕捉,不是顧憐的根本辦法。

(2)忠臣堅持道義,不應有二心。如果懼怕威勢喪失公正,我即便是死,也不會改變志向。

故觀其所舉而治亂可見也,察其黨與而賢不肖可論也。

(取材於《淮南子•泰族訓》)

註釋:①鑱(chán):刺、刻。②熙:光明、興盛。③臨:統管、治理。

6.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

a法弗能正也 正:正確

b.死不還踵 踵:腳後跟(還踵,指後退)....

c.上唱而民和 唱:倡導....

d.察其黨與 察:仔細看....

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語,意義、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c )

被創流血,至難也 然越人為之以求榮也

碧水東流至此回 若風之搖草木

百工維時,庶績鹹熙 聖王在上,明好惡以示之

群賢畢至,少長鹹集 各以小大之材處其位

8.下列語句括號中是補出的文字,補出後語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b )

a.非崇善廢醜,(則)不向禮義

b.無法不可以為治也,(故)不知禮義不可以行法

c.言為文章,行為儀表,(此)教之所成也

d.非可刑而不刑(之)也

9.下列語句編為四組,全部直接反映重禮義教化思想的一組是( c )

①法能刑竊盜者,而不能使人為伯夷之廉

②無法不可以為治也,不知禮義不可以行法

③被創流血,至難也,然越人為之以求榮也

④百工維時,庶績鹹熙,禮義修而任賢德也

⑤其於化民也,若風之搖草木,無之而不靡

⑥入孝出悌,言為文章,行為儀表,教之所成也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d )

a.禮義教化是國之大事,百姓知禮義國家才能興盛。

b.小大之材各得其宜,才能一心同歸,政通人和。

c.昏庸的君主只會任用那些對自己唯命是從的人。

d.治國離不開嚴刑峻法,否則就會人心渙散,亂象叢生。

第二卷11.用斜線(/)給下列短文劃直線的部分斷句。(5分)

太 宗 謂 太 子 少 師 蕭 曰 瑀 版 少 好 號 矢 得 良 弓

矢 數 自 謂 元 以 加 近 以 示 弓 工 乃 曰 皆 非 良 材 版

問 其 故 工 曰 木 心 不 直 則 脈 理 皆 邪 弓 雖 勁 而 發

矢 不 直。版始寤曏者辯之未精也。反以號矢定四方,識之猶未能盡,況天下之務,其能遍知乎! (取材於《資治通鑑•唐紀八》)

答案:11.(5分)太宗謂太子少師蕭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數/自謂無以加/近以示弓工

/乃曰//皆非良材/朕問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則脈理皆邪/弓雖勁//而發矢不

直。【評分參考】

①/為必斷處,對9-10處得5分,對7-8處得4分,對5-6處得3分,對

3-4處得2分,對1-2處不得分。

②//為可斷可不斷處,此處斷句不得分,亦不減分。

③錯誤的斷句,錯一處減一分,減完5分為止。

(天津卷)三、(1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題。

夫傳言不可以不察,數傳而白為黑,黑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與狗則遠矣。此愚者之所以大過也。

聞而審,則為福矣;聞而不審,不若不聞矣。齊桓公聞管子於鮑叔,楚莊聞孫叔敖於沈尹筮,審之也,故國霸諸侯也。吳王聞越王勾踐於太宰嚭,智伯聞趙襄子於張武,不審也,故國亡身死也。

凡聞言必熟論,其於人必驗之以理。魯哀公問於孔子曰:「樂正夔[注]一足,信乎?

」孔子曰:「昔者舜欲以樂傳教於天下,乃令重黎舉夔於草莽之中而進之,舜以為樂正。夔於是正六律,和五聲,以通八風。

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樂,天地之精也,得失之節也。

故唯聖人為能和樂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聞而傳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於宋君。

宋君令人問之於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於井中也。」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子夏之晉,過衛,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

「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至於晉而問之,則曰,晉師己亥涉河也。

辭多類非而是,多類是而非,是非之經,不可不分,此聖人之所慎也。然則何以慎?緣物之情及人之情,以為所聞,則得之矣。(《呂氏春秋•慎行論•察傳》)

[注]樂正,樂官之長。夔,人名。

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

a.樂正夔[注]一足,信乎 信:相信

b.乃令重黎舉夔於草莽之中而進之 進:進用

c.夫樂,天地之精也,得失之節也 節:關鍵

d.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 汲:打水

1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b)

a.聞而審,則為福矣

三人行,則必有我師

b.齊桓公聞管子於鮑叔

天下之慾疾其君者皆欲赴愬於王

c.有聞而傳之者曰

凡四方之士無有不過而拜且泣者

d.宋君令人問之於丁氏

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13.下列各項中每句話都能體現本文主旨的一項是(b)

①夫傳言不可以不察。

②聞而審,則為福矣;聞而不審,不若不聞矣。

③凡聞言必熟論,其於人必驗之以理。

④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⑤是非之經,不可不分,此聖人之所慎也

⑥緣物之情及人之情,此聖人之所以慎也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14.下列對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

a.第二段通過齊桓公、楚莊王、吳王、智伯的故事,說明對別人的話要仔細分析,認真核查。

b.第三段與夔、丁氏、子夏有關的文字,說明不結合語言環境,不推究事理,就會造成誤解、誤傳。

c.本文分別以生活事例、歷史事實和寓言故事作為論據,夾敘夾議,深入淺出。

d.文中有的事例「類是而非」,有的事例「類非而是」,分別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論證。

15.把文言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此愚者之所以大過也。

譯文:(2)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譯文:(3)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

譯文:答案:15(1)這是愚蠢的人犯大錯誤的原因。

(2)所以說「夔一個人足夠了」,不是「夔一隻腳」(一條腿)。

(3)有讀史書的人說:「晉**隊三頭豬渡過黃河。」

(上海卷)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17—21題(17分)

仲長統字公理,山陽高平人也。少好學,博涉書記,贍於文辭。年二十餘,遊學青、徐、並、冀之間,與交友者多異之。

幷州刺史**,袁紹甥也。素貴有名,招致四方遊士,士多歸附。統過幹,幹善待遇,訪以當時之事。

統謂幹曰:「君有雄志而無雄才,好士而不能擇人,所以為君深戒也。」幹雅自多,不納其言,統遂去之。

無幾,幹以幷州叛,卒至於敗。並、冀之士皆以是異統。統性俶儻,敢直言,不矜小節,默語無常,時人或謂之狂生。

每州郡命召,輒稱疾不就。常以為凡遊帝王者,欲以立身揚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滅,優遊偃仰,可以自娛,欲卜居清曠以樂其志。

17.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居中的意思(4分)

(1)統過幹 (2)訪以當時之事

(3) 幹雅自多 (4) 不矜小節

18.下列句中加點詞不存在古今異義現象的一項是(2分)

a博涉書記 b幹善待遇 c訪以當時之事 d可以自娛

19.下列句子中「以」的意義和用法想通的亮相是(2分)

a作《師說》以貽之 b並、冀之士皆以是異統

c欲以立身揚名耳 d欲卜居清曠以樂其志

20.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6分)

(1)遊學青、徐、並、冀之間,與交友者多異之。

(2)無幾,幹以幷州叛,卒至於敗。

21.文中寫仲長統和**的交往,突出了仲長統哪些個性特點?(3分)

答案: 17、(4分)過:拜訪。訪:諮詢。雅:一向。矜:注重。

18、(2分)c

19、(2分)a d

20、(6分)(1)(仲長統)在青州、徐州、幷州、冀州一代遊歷求學,和(他)交朋友的大多認為他與眾不同。(3分)(省略部分補全1分;倒裝句式1分;「異」1分)

(2)不久,**憑藉幷州(之力)反叛,最終落到了失敗的結局。(3分)(「以」1分;「卒」1分;「至於」1分)

21、(3分)敢於直言;善於識人;不重名利。(答對一點給1分)

(上海卷)六.閱讀下文,完成22——26題(12分)

《酌古論》序

文武之道一也,後世始歧而為二。文士專鉛槧①,武夫事劍楯,彼此相笑,求以相勝。天下無事則文士勝,有事則武夫勝,各有所長,時有所用,豈二者卒不可合耶?

吾以謂文非鉛槧也,必有處事之才;武非劍楯也,必有料敵之智。才智所在,一焉而已。凡後世所謂文武者,特其名也。

吾鄙人也,劍楯之事,非其所習,鉛槧之業,又非所長,獨好伯王大略,兵機利害,頗若有自得於心者,故能於前史間竊窺英雄之所未及,與夫既已反之,而前人未能別白者,乃從而論著之,使得失較然②,可以觀,可以法,可以戒,大則興王,小則臨敵,皆可以酌乎此也。命之曰酌古論

(注)①鉛槧:指寫文章 ②較然:明顯

22.第一段中與「文武之道一也」意思相呼應的句子是 (1分)

23.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古代文士和武將的成功道路只有一條。

b天下安定之時,文士發揮的作用更大。

c後世的文士、武將只注重自己的名聲。

d作者對於寫文章和行軍打仗都很擅長。

24.「可以觀,可以法,可以戒」運用了修辭手法,它的表達效果是 (2分)

25.作者「酌古」所要研究的材料是(用自己的話回答)(3分)

(1) (2)

26.作者寫作《酌古論》的用意是什麼?(3分)

答案: 22、(1分)才智所在,一焉而已

23、(3分)b

24、(2分)(運用排比的手法)強調了「酌古」在多方面的重要作用(1分),增強了論證的氣勢(1分)。

25、(3分)(1)(史書中)所記載的英雄缺乏才智的事例 (2)英雄具備才智但前人未能分辨的事例(答對一點給2分,答對兩點給3分)

26、(3分)是為了**、參酌歷代治國用兵的成敗得失(2分),為後人提供借鑑(1分)。(

龍說 閱讀題答案,閱讀題往事閱讀題答案

皓靜靜 12,1 雲固弗靈於龍也 靈 靈異 2 薄日月,伏光景,感震電,神變化 薄 接近 伏 遮蔽 感 震撼 神 使.神奇莫測 3 然龍弗得雲,無以神其靈矣 神 顯示 4 水下大,汩陵谷 水 雨水 汩 使.汩,沉淪 13.1 失去它所憑藉依靠的東西,真正不行呢。2 奇妙啊!龍所依靠和憑藉的東西全是它...

閱讀題《等待希望》答案,閱讀題往事閱讀題答案

1 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答案 孩子及村民在日暮裡等待並迎接大學生天成的到來。2 賞析語言。1 賞析第 段中劃線詞語。答案 粉碎 表現了天成對山村落後的痛心,牽引 表現了天成到山村支教的原因和決心,兩個詞都有利於突出天成這一人物形象。2 賞析第 段中畫線句子。答案 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通...

英語閱讀 題,英語閱讀題

所有食物中水最重要。因為該空前有the,所以應該用important的最高階,加上most 水最重要 這並不為大多數人所知,但確實是正確的,比起right填true更好一些。2 3天的缺水會致人死亡,這裡要有一些生活常識。由會 致人死亡 知應該填dead 這裡表達 多少水 水是不可數名詞,所以用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