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最愛秋天的傳說
首先,要了解應用題的特點,其特點主要有: 一、有具體的內容
應用題來自實際,每一道題目都有具體的內容:有反映工業生產的,有反映農業生產的,也有反映日常生活的。內容既具體,有廣泛。
如果對應用題的內容不熟悉,不理解,就無法進行分析推理。有時題目做不出來,往往就是題目意思弄不清楚造成的。 二、有數學名詞術語
敘述應用題同一般寫文章不同。應用題大都用一些常用詞語表示題意。例如,表示數量之間關係的詞語有:
一共、還有、同樣多、相差、幾倍、平均、幾分之幾、增加等等;反映工農業生產方面的詞語有:畝產量、平均產量、日產量、增產、減產、原計劃、工作效率、相遇等等。這些詞語對理解題意和決定解答方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果對這些詞語理解不透,題目就會做錯。
三、有數量關係
應用題中的數量之間都有一定的關係。基本的應用題中只有兩個數量,還容易找到關係,而複雜的應用題中有三四個、甚至更多的數量,到底誰跟誰有關係,要弄清楚就困難多了。
解答應用題的關鍵是搞清楚數量關係,如果數量關係模糊不清,題目就會做錯。 四、有結構特徵
應用題的結構一般分成兩大組成部分: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可是不同的應用題就有不同的結構特徵,這種結構特徵是表現在多方面的。例如,由於條件排列的次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結構特徵。
其次,要掌握應用題的解答步驟,一般可以分成以下五個步驟進行: 第一步:弄清題意。看到一道應用題,不要匆匆忙忙拿起筆來就算,而是應該認真讀題,弄清題目的意思
2樓:書韻幻雨
首先要學好語文,其次是多做題。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應用題閱讀能力的培養
3樓:匿名使用者
對於學生在應用題掌握較差的原因有:
①審題不嚴,忽視了條件與問題的關係的詞語;
②對問題的要求不明確;
③條件與條件之間的關係沒有搞清楚;
④條件與問題之間的關係沒有搞清楚;
⑤數量關係不明確;
⑥根本不理解題意而亂做;
⑦也有一些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勉強會做,而讓其獨立解答就錯誤百出,或條件和問題稍有改變,就解答不出來。
如何提高小學生數學應用題解題能力
一、掌握分析 (1)學會認真閱讀應用題,理解題意,分清條件和問題;
(2)學會運用動作、**、畫圖等方法表示應用題的條件和問題;
(3)學會運用綜合法或分析法分析應用題。通過解析的實踐找出題中的數量關係,從而進行判斷、推理、選擇演算法。
二、列式計算 (1)口頭或書面做解題計劃;
(2)先用分步列式後用綜合算式;
(3)能根據算式正確、迅速、合理地算式;
(4)正確使用單位名稱;
(5)根據問題寫答數;
(6)自覺進行驗算或估算。
三、會複述講解 (1)會把應用題中的主要內容講述出來;
(2)會根據條件和問題敘述解題計劃和列式計算的步驟;
3)會按照數量之間的相依關係,複述選擇演算法的依據;
(4)會正確地讀出算式、講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5)會從應用題的問題出發,敘述推理和列式;
四、會編題 1、自編應用題;
(1)根據兩個已知數提(或補足)問題;
(2)根據一個已知數和問題,補充缺少的已知數;
(3)根據實物、圖表、線段圖或表演動作編應用題;
(4)根據故事內容或某一件事實編應用題;
(5)根據算式或演算法編應用題;
(6)仿照課本上的應用題自編。
2、改編應用題:
(1)把某一種簡單應用題改編為另一種型別的簡單應用題;
(2)把幾個有連續性的簡單應用題組合成一個複合應用題,或把一個複合應用題改編為幾個有連續性的簡單應用題;
(3)把未知數改為已知數,把已知數改為未知數,編成一道或幾道逆運算的應用題;
(4)把應用題中的某一個已知條件,分解為兩個已知條件,使計算增加一步,或把應用題中的某兩個已知條件合併為一個已知條件,使計算減少一步。
五、掌握解答步驟 第一步:弄清題意。
看到一道應用題,不要匆匆忙忙拿起筆來就算,而是應該認真讀題,弄清題目的意思。
第二步:分析數量關係。
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要對題目中的數量關係進行全面地分析研究,分析已知數量之間的關係,已知數量和所求問題之間的關係。這一步比較困難,也是解答應用題的關鍵。
第三步:列式計算。
在分析數量關係的基礎上,我們才能確定演算法,明確運算順序。這時就可以列算式了。
第四步:驗算。
我們要學會驗算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養成驗算的習慣。因為我們不掌握驗算的方法,只是把題目從頭到底再做一遍,什麼也查不出來,起不到驗算的作用。應用題做錯一般有三種情況:
1、列式錯誤。這是由於題意理解錯了或是數量關係分析錯了所造成的。
2、計算錯誤。有時列式並沒有錯,可惜算錯了。 3、單位名稱寫錯或漏寫。
以上三種錯誤,後兩種還容易查出,而第一種錯誤比較難查出來。通常有以下幾種驗算方法:估計法、代入法、替換法。
第五步:寫出答案。
總之,我們要為我們的學生多思考,多鑽研,多開發學生的智力,讓我們的學生在應用題方面得到一定的提高。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閱讀審題能力
4樓:百度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化繭成蝶
在數學課堂上完成練習的時候,大多數的學生都能較好的掌握教學的各知識點,也能將作業做得不錯,但在課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的作業或考試中,往往做得不盡如人意。只要教師再把題目讀一讀,或者讓學生再重新做一次,他們就會做對了。於是,我們在分析錯題原因時,往往會給這些學生戴上粗心、馬虎的帽子。
其實,在粗心、馬虎的背後暴露的正是學生審題能力的薄弱。而審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解題能力,也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考試成績。因此,如何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來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從學生看到題目到動筆解題之間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這個過程便是審題。審題是合理、正確是解題的基礎,每一個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審題。所謂審題,即瞭解、熟悉和把握問題,弄清已知和未知的關係,從而獲取解題資訊,最終達到圓滿解題的目的。
審題是解決問題的基礎和先導,而審題能力是一種獲取資訊、分析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識水平為基礎,更需要有良好的
5樓:我是專家
在小學數學中,學生的審題是否準確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解決問題準確率的高低。因此,在教學中老師要充分重視培養學生的審題習慣,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針對學生解決問題時在審題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結合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做法和思考,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一、學生在審題中存在的問題
(一)讀題困難
1.文字閱讀困難
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常常會碰到讀題困難,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既有識字上的障礙,又有理解上的困難。隨著學生識字量逐步的增大,讀題困難集中到理解這一點上。尤其是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讀懂題意成為最突出的問題。
而很多學生往往不能用自己的語言清楚地表述題意。
2.獲取資訊不全
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面臨更大的蒐集和處理資訊能力的挑戰,他們得根據學習的需要,通過閱讀等多種途徑獲取資訊。但是有些學生往往不能完整地提取已知條件、未知條件特別是隱含條件。還有一些**結合的解決問題,條件給的不明顯,需要從圖中或文字中去挖掘,這樣的題學生比較困難。
如在教學《用連除解決問題》有這樣一道練習題:18片鈣片裝一瓶,小輝每天堅持吃,早晚一次,每次三片。一瓶藥夠吃幾天?
18÷3=6(天), 學生只注意了用文字表示的「每次三片」,卻忽視了「早晚一次」這條資訊(即每天需要吃兩次),學生沒有完整的提取題目中的資訊。
3.生活知識經驗匱乏
受到小學生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的影響,他們的一些生活經驗比較粗糙,對事物的認識存在著片面性,這些生活經驗的不足,往往會給學習帶來一定的錯誤。如人教版二下第95頁第8題,學生在解決「下半場2隊得了( )分」這個問題時,由於缺少生活經驗,沒有讀懂籃球賽上下半場比分之間的聯絡,直接回答:「下半場2隊得了67分。
」4.資訊混淆
新課程跳出「人為應用題」的框架,改變問題情景的呈現方式,由單一的小情境逐漸轉向包含多元資訊的問題情景。當題目有很多的資訊時,學生往往不能透過繁雜的現象抓到本質的東西,不會從中篩選提煉有用的資訊。
(二)推理能力欠缺
正確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審清題目中所蘊含的數量關係,學生對於這種抽象數量關係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如四上第48頁第7題,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常出現如下錯誤:16×3﹣16=32(元);16×3÷(3+1)=12(元)。
此類錯誤原因在於學生對「買3棵送1棵」這句話缺乏深入的理解,不能將其中隱含的資訊分解成解決問題所需要的資訊,從而使問題指向不能,解題思路混亂。
針對上述現象,教師必須隨著學生認知特點的變化,對學生進行必要、適時的審題能力培養,這樣才能及時促進學生解題能力的發展。
二、培養學生審題能力的策略
(一)重視讀題,理解題意
1.有序的讀取資訊和問題
低段解決問題的題材開放,呈現形式豐富,主要有圖畫、對話、**等,這對學生收集資訊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收集資訊,讀懂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也是必備的環節。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大多數低年級的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只把這些所謂的「資訊」過目了一下,就急於動筆,沒有看清題目中的資料、問題以及關鍵字的意思。
因此,教師要對學生收集資訊加強指導。在呈現情境圖後,圖中的資訊可能不是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的,首先理清圖中資訊的順序,然後學會從具體的圖畫或對話中收集相應的資訊。經過嘗試,我覺得可以引導學生採用「①②③讀題法」,「①」是先看的條件,「②」是後看的條件「③」是問題。
無論是圖畫的實際問題,還是**結合的實際問題,或者純文字的實際問題,在學生初步讀題後,都可以標出「①②③」。如一年級下冊第71頁的第11題:
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自己讀讀題目的意思,然後問「你覺得這兩個資訊哪個放前面更合適些,最後讓學生說說這兩個資訊的關係。只有學生能有條理地表述各個資訊的關係,才能更好地理解題意。
2. 指導資訊中蘊含的意思
受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的影響,低段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不理解題目的意思,這時老師需要及時地指導題目中蘊含的意思,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式來表述題意。在此過程中,學生將題目的意思轉化成了自己的認識,這樣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例如三年級上冊第47頁第3題:其中第一個問題,部分學生可能不知道怎麼解決,那麼老師可在此處作適當的鋪墊。「要求籬笆長多少米,其實就是要我們求什麼問題?
」通過鋪墊學生就會明白其中就是要算出這個長方形菜地的周長。
3.聯想資訊之間關係
有些題目中資訊比較隱蔽,不易察覺,或者資訊的數量雖然較多,但與所要解決問題並不一一對應。如何才能讓學生準確地找到有用資訊呢?實驗證明應該讓學生主動尋找、運用一定的邏輯思維選擇有用資訊。
其實培養學生聯想資訊之間的關係是一種很不錯的方法。例如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25頁,科技園上午有遊客852人,中午有265人離去。下午又來了403位遊客,這時園內有多少遊客?
全天園內來了多少遊客?理解了題目中的三個資訊後,先讓學生讀一個問題,想問題的意思,思考與解決這個問題有直接關聯的兩個資訊。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體會到「這時園內有多少人?
」也就是「現在園內有多少人?」,與這個問題有直接關係的兩個資訊是:「下午來了403 位遊客和中午還留下多少遊客」。
說到這裡,學生可能會興奮地指出這道題應該先求出中午留下的遊客人數,再求出這時園內有多少人。解決第二個問題前,教師再次讓學生細讀問題,比較與第一個問題有什麼不同,即體會問題的意思,然後依舊思考與這個問題直接有關的兩個資訊是什麼?很明顯,學生找到了與之相關的資訊,提出了兩組相關聯資訊:
上午園內人數與下午園內人數、現在園內人數和已經離去人數。通過聯想推理,梳理了錯綜複雜的關係,明晰數量關係,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二)數量關係,分析到位
數量關係是指解決問題中已知數量與已知數量,已知數量與未知數量之間的關係。理解數量關係是解決問題的基礎,所以從解決問題教學的一開始,教師就要注重培養學生分析數量關係的能力,著重抓好分析數量關係這一環節。如爸爸的身高是170釐米,比丁丁高45釐米,丁丁的身高是多少釐米?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1.誰和爸爸在比,即把第二個資訊補充完整,2.
爸爸和丁丁的身高誰高,誰矮?3.爸爸的身高可以看成兩部分,一部分和丁丁的身高一樣高,一部分就是比丁丁多的45釐米。
4.去掉比丁丁高的身高,就是丁丁的身高,所以得用減法計算。通過這樣的分析和說理,使學生能夠將數量關係從解決問題的情節中抽象出來納入到已有的概念中去。
那麼學生就僅依靠對題中某些詞語的臆斷或盲目嘗試來選擇演算法,比如看到多就想到用加法,看到少就想到用減法。
在理解數量關係之後,讓學生體驗觀察、思考、回答老師提出的引導性的問題,有條理的分析過程。通過反覆訓練,既能發展學生分析和推理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今後解更復雜的解決問題打下基礎。
此外,在教給審題方法的基礎上,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審題訓練來培養他們認真審題的習慣,提高他們的審題能力。正確的解題,審題是關鍵,因此教學中必須多注重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使學生能認真細緻、全面準確地審題,養成仔細審題的好習慣,為解題做好充分的準備。
如何提高小學高段英語的閱讀能力,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 找出興趣點,提高英語閱讀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而,小學英語教學必須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閱 讀能力更是直接受到閱讀興趣的影響,閱讀興趣高閱讀動機就強。教師的任務就是引發學生天生的閱讀興趣和好奇心,使閱讀成為令人愉快的活動。這是順利開展英語閱讀教學 有效提高學生英語閱讀水平的根本保證...
小學數學應用題
因為沒有塗色的小正方體有3 1 1塊,所以原來長方體小正方體個數為 長 2 寬 2 高 2 5 3 3 45 塊 即體積為45立方厘米。兩面塗色的小正方體 長的方向有兩面塗色的小正方體 3 4 12 個 寬和高的方向共有兩面塗色的小正方體 1 4 2 8 個 共有12 8 20 個 長為5,寬和高為...
小學數學應用題
科 文 5 6所以 文 6 5 科,設科為x,則文為6 5x x 20 6 5x 2 3 x 20 3 6 5x 2 3x 60 12 5x 3x 12 5x 60 3 5x 60 x 60 5 3 x 100 科技書 文藝書 5 6 科技書 20 文藝書 2 3 4 6 所以,20本 1 6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