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在文言文中由什麼意思,文言文挾,曳,歷歷的意思

時間 2022-04-17 18:30:02

1樓:戲立誠

「曳」「yè」「申,伸展。本義:拖,牽引」,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拖;拖拉。「

一、舉例:

1、曳,臾曳也。——《說文》。臾曳:束縛捽摔之意。

2、車輪曳踵。——《禮記·曲禮》

3、武舉前曳踵。——《儀禮·士相見禮》。注:「古文作抽。」

4、曳彗星之皓旰兮。——《楚辭·怨思》。注:「引也。」

5、曳笏卻立。——唐·柳宗元《柳河東集》

二、在詞語中的應用:

1、」曳白「:捲紙空白。

2、」曳曳「:連綿不絕貌。

文言文挾,曳,歷歷的意思

2樓:文化傳承的源與流

挾動詞義:

1、形聲字。從手夾聲。本義:用胳膊夾住。

挾,俾持也。——《說文》

挾其槍。刈耨鑮。——《國語·齊語》

右掖曰挾。——《管子·小匡》注

挾經秉枹。——《國語·吳語》

何馮弓挾矢。——《楚辭·天問》

左挾彈,右攝丸。——《戰國策》

挾太山。——《孟子·梁惠王上》

騎馬挾矢。——明·魏禧《大鐵椎傳》

操刀挾盾。——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挾匕首。——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2、挾制。

今有奸雄曹操,挾寡人行勢,當識也。——《三國志平話》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三國志·諸葛亮傳》

挾天子以徵四方。——宋·司馬光《資治通鑑》

挾東宮二王。——明·顧炎武《復庵記》

將挾兵力。——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3、懷抱;懷有。

挾持私慮(懷著個人打算)。——宋·司馬光《資治通鑑》

4、攜帶。

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蘇軾《赤壁賦》

5、佔有;擁有。

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戰國策》

6、倚仗;依恃。

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孟子》

7、隱藏。如:挾藏(私藏);挾書(私藏書籍)等。

8、夾雜;夾帶。

瓊珉山積,不能無挾瑕之器。——《抱朴子·外篇》

9、輔佐;從旁協助。

挾,輔也。——《廣雅》

10、攙扶。

挾澄源。——《徐霞客遊記·遊黃山記》

挾予以登。

曳動詞義:

1、會意字。從申從丿,丿(yì)亦聲。申,伸展。本義:拖;牽引。

曳,臾曳也。——《說文》。臾曳:束縛捽摔之意。

車輪曳踵。——《禮記·曲禮》

武舉前曳踵。——《儀禮·士相見禮》。注:「古文作抽。」

曳彗星之皓旰兮。——《楚辭·怨思》。注:「引也。」

曳笏卻立。——唐·柳宗元《柳河東集》

負篋曳屣。——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曳屋許許聲。(曳屋,指眾人把被火燒著的房子拉倒。許許聲,指拉倒房子時眾人一齊用力的呼哧聲。)——《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2、穿著。

子有衣裳,弗曳弗婁。——《詩·唐風》。孔穎達疏:「婁、曳俱是著衣之事。」

驕侈不循法度,伎妾數百,曳羅紈,甘粱肉,放於聲樂以自娛。——《新唐書》

3、飄搖。如:搖曳;曳曳的(飄飄悠悠);曳曳(飄動的樣子);曳動(搖動;飄蕩);曳影(猶搖影)等。

4、率領。

孫子命章子曳兵與燕兵對陣。——《樂毅圖齊平話》

形容詞義:

1、困頓;精力衰竭。

貧而不衰,賤而不恨,年雖疲曳,猶庶幾名賢之風。——《後漢書》

歷歷:1、清晰貌。《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唐杜甫《歷歷》詩:「歷歷開元事,分明在眼前。

」宋孔平仲《月夜》詩:「更登高處望,歷歷見湖山。」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王桂庵》:

「景物歷歷,如在目前。」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三章六:「兩岸的風物都歷歷如畫。

」2、逐一;一一。唐韓愈《送李正字歸》詩:「歷歷餘所經,悠悠子當返。

」明高啟《門有車馬客行》:「對案未能食,歷歷問桑梓。」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三:

「善飲者歷歷嘗之曰:『此南京酒也,此蘇州酒也。』」清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札記·同治壬戌十月初七日》:

「計看此俱已三過,故歷歷翻去,殊不費目力。」

3、排列成行。《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二·隴西行》:「天上何所有,歷歷種白榆。

」《楚辭·劉向<九嘆·惜賢>》「登長陵而四望兮,覽芷圃之蠡蠡」漢王逸注:「蠡蠡猶歷歷,行列貌也。」宋司馬光《靜齋》詩:

「聊窺碧甃缺,寒草生歷歷。」

4、猶歷錄。《詩·小雅·斯干》「約之閣閣」毛傳:「閣閣,猶歷歷。」馬瑞辰通釋:「《傳》雲:『閣閣猶歷歷』者,謂束板歷錄之貌。」參見「歷錄」。

5、零落貌。清錢謙益《東歸漫興》詩:「招魂倘有巫陽在,歷歷殘棋忍重看。」

6、象聲詞。唐曹唐《贈南嶽馮處士》詩:「穿廚歷歷泉聲細,繞屋悠悠樹影斜。

」元耶律楚材《再用張敏之韻》:「悲歌聲歷歷,雅調韻洋洋。」明高啟《鶴瓢》詩之二:

「醉聽樹頭風歷歷,還疑秋傍九皋鳴。」

燒衣文言文中的曳字什麼意思

3樓:dota大表哥

1.踉踉蹌蹌,2..飄搖

1.託,拉 2.飄搖

文言文中的「之」是什麼意思?

4樓:其凌春潘漪

一、用作代詞,又分幾種情況:

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他」(他們)、「它」(它們)。

2、活用為第一人稱

。如君將哀而生之乎?

《捕蛇者說》

3、指示代詞,表近指。可譯為「這」,通常作復指性定語。如: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師說》

二、用作助詞:

1、結構助詞,定語的標誌。用在定語和中心語(名詞)之間,可譯為「的」,有的可不譯。如:

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赤壁之戰》

2、賓語前置的標誌,不譯。

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師說》

3、定語後置的標誌,不譯。如: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

4、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可不譯。譯時也可省去。如: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隆中對》

5、只起調整音節的作用,無義,譯時應省去。如:

頃之,煙炎張天。《赤壁之戰》

三、動詞,譯為「到、往」,

如:吾欲之南海,何如?《為學》

5樓:乞丐碗裡的包子

文言文中的「之」不止一個意思

作為動詞有「到,往」的意思

作為代詞可做第三人稱代詞,譯為「他」(他們)、「它」(它們),也可做只是代詞,意識是「這」

還可以做助詞

6樓:文以立仁

「上」在文言文中的意義大多與現代漢語相同,不需要解釋。不同之處主要有:

1、做名詞(代詞),專指皇帝。這在史書中最常見。結合前後的文字可一看就知。如「以達上聽」,就是要讓皇帝聽得到。

2、做動詞,給皇帝寫報告、請示。如上書、上奏、上疏。這個意義在現代漢語中也用,但指的是上級,如上報。

「阿」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7樓:匿名使用者

已是一個多意的字,大體有以下幾種:

1.停止、完畢 如「學不可以已」「死而後已」

2.副詞,已經 如「扶蘇已死」

3.副詞,不久,隨即 如《漢書·原涉傳》中「已為中郎,後免官」

4.語氣詞 同矣「吾不知已」

5.通假字,同以,如「年八十已上」《漢書·文帝紀》

乃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8樓:匿名使用者

1、(代詞)你,你的;他的;此,這個;

2、(動詞)是,就是

3、(副專詞)剛剛,才;屬竟,竟然;卻;於是組詞如下:

不乃、至乃、乃眷、乃才、普乃、乃耳、乃往、乃情、既乃、焉乃、便乃、乃誠、然乃、此乃、亦乃、乃才、乃比、乃老、來乃、你乃

擴充套件資料字形演變

字源解說

文言版《說文解字》:乃,曳詞之難也。象氣之出難。凡乃之屬皆從乃。古文乃。籀文乃。

白話版《說文解字》:乃,說話措詞遲鈍。字形像語氣出口很難的樣子。所有與乃相關的字,都採用「乃」作邊旁。這是古文寫法的「乃」字,這是籀文寫法的「乃」字。

組詞解釋:

1、不乃

無乃,豈不。

2、至乃

連詞。提出突出事例,表示達到某種程度。猶言甚至,竟至。

3、乃眷

他的妻子。

4、普乃

鮮卑的姓氏。

5、乃往

從前,以前。

9樓:瀛洲煙雨

1、你(的);你bai們(的)。

《示兒》:du「家祭無忘告乃zhi

翁。」譯文dao

:你們舉行家版

祭,千萬別忘把這好權

訊息告訴你們的父親!

2、這;這樣。

《齊桓晉文之事》:「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譯文:我這樣做了,回頭再去想它,想不出是為什麼。

3、表判斷,是。

《赤壁之戰》:「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

譯文:如果事情不能成功,那是天意啊!

4、竟然;卻。

《桃花源記》:「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譯文: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說魏、晉兩朝了。

5、才。

《祭十二郎文》:「聞汝喪之七日,乃能銜哀致誠。」

譯文:聽說你已經死了七天的時候,才能懷著哀痛之情表達對你的誠意。

6、僅僅;只。

《垓下之戰》:「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

譯文:到了東城,只有28個騎士。

7、於是;就。

《岳陽樓記》:「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

譯文:於是(滕子京)就重新修整岳陽樓,擴大它舊時的規模。

10樓:韓琦

每次在文言文中的意思,你關鍵是要看你用在什麼地方,用的不同的地方是不同的意思呀。

11樓:王喬疏桐

乃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你,你們;這,這樣;是;竟然,卻;才;僅僅,只;又;甚至;於是,就等。

12樓:文以立仁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唐· 韓愈《師說》

這裡的「乃」就是竟然的意思。

13樓:匿名使用者

①《代》你(的);你們(的)。《示兒》:「家祭無忘告乃翁。」

②《代》這;這樣。《齊桓晉文之事》:「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③《動》表判斷,是。《赤壁之戰》:「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

④《副》竟然;卻。《桃花源記》:「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⑤《副》才。《祭十二郎文》:「聞汝喪之七日,乃能銜哀致誠。」

⑥《副》僅僅;只。《垓下之戰》:「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

⑦《副》又。《庖丁解牛》:「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⑧《副》甚至。《赤壁之戰》:「蒙衝鬥艦乃以千數。」

⑨《連》於是;就。《岳陽樓記》:「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

14樓:葉兒

「乃」在文言文中有:於是就,才,竟然,你等意思。

15樓:

nǎi◎ 才:今~得之。「斷其喉,盡其肉,~去」。

◎ 是,為:~大丈夫也。

◎ 竟:~至如此。

◎ 於是,就:「因山勢高峻,~在山腰休息片時」。

◎ 你,你的:~父。~兄。「家祭無忘告~翁」。

文言文中虛詞什麼意思

文言文中「嘗」的意思,在文言文中「嘗」是什麼意思?

青山一尾魚 嘗動詞義 1 形聲字。從旨尚聲。旨 滋味美。本義 辨別滋味 品嚐。天子乃以雛嘗黍。禮記 月令 臣先嚐之。禮記 曲禮 不敢嘗。論語 百鬼迪嘗。漢書 禮樂志 嘗其旨否。詩 小雅 甫田 2 嘗試。嘗,試也。小爾雅 諸侯方睦於晉,臣請嘗人,若何?左傳 襄公十八年 3 經歷。險阻艱難,備嘗之矣。左...

殆在文言文中指什麼,殆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閱讀與表達 形 形聲。從歹 臺聲。本義 危險 同本義 danger 殆,危也。說文 民今方殆,視民夢夢 詩 小雅 正月 亦曰殆哉。書 秦誓 傳 危殆。晉有三不殆。左傳 昭公四年 注 危也。兵殆於垂沙。荀子 議兵 注 謂危亡也。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子 謀攻 三守不完,則國危身殆。韓非子 三守 備危恐...

在文言文中上是什麼意思, 屬 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10 工尺譜裡的 do 稱為上 musical note do 11 時間,時候 time 屬 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1 引進動作的時間 處所 範圍 物件 方面 原因等,視情況可譯為 在 在 方面 在 中 向 到 自 從 跟 同 對 對於 給 由於 等。2 放在形容詞之後,表示比較,一般可譯為 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