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商鞅重農主義的內涵有哪些,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體現在哪幾個方面

時間 2022-05-10 17:25:03

1樓:大朗

重農抑商政策與封建制度相始終絕不是偶然的,而是封建自然經濟的必然產物。一個國家或政權實行什麼樣的經濟政策,歸根到底是由其經濟基礎和統治階級利益所決定的。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對於人們來說擁有土地可以榨取鉅額財富,且地租收入較穩定,是發家致富的最好手段;同時對封建國家而言,農業的發展可使人民安居樂業,人丁興旺,使國庫糧倉充盈,既可內無糧荒、動亂之虞,也可外無侵擾之慮。

因此歷代統治者都把發展農業當作「立國之本」,而把商業(有時也包括手工業)當成「末業」來加以抑制。

與此同時,在封建帝王看來,私人工商業主一方面通過商品交換與高利貸盤剝農民,另一方面商業活動豐厚的利益回報又吸引著相當一部分農民「捨本趨末」,從而大大削弱了王朝的統治基礎。

此外,最新研究認為:「重農抑商」政策的出現,除了其經濟原因或物質方面的原因外,還有文化方面的原因,即「重義輕利」觀念的影響。

其實,造成中國封建社會長期「重農抑商」的根本原因還是中國「封閉式大陸」的獨特地理環境。「中華民族的主體從遠古開始便生活在黃河、長江流域。大約在2023年前左右已逐漸擺脫狩獵和採集經濟,進入以種植經濟為主的原始農業經濟。

先民勞動、生息、繁衍的這塊大陸,東臨大海,西北是戈壁,西南則是極其險峻的青藏高原。在邁入文明門檻的前夕,在交通極不方便的條件下,這裡是一片與世隔絕的天地。直到2023年鴉片戰爭前,中國人對於外部世界還知之甚少。

在這樣的環境中主要從事原始農業經濟,這是認識中國由氏族社會發展成國家的基點。」

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樑莊鎮)人,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公孫氏,故又稱衛鞅、公孫鞅。後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 。

商鞅通過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商鞅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軍事上商鞅作為統帥率領秦軍收復了河西。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繼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誣陷謀反,戰敗死於彤地,其屍身被帶回咸陽,處以車裂後示眾。

2樓:

封建社會重視農業,維護統一。

束縛農民,減少人口流動,增加生產和糧食。

擴充兵源,保護國家兵員充足。

簡述商鞅重農主義的內涵有哪些

3樓:匿名使用者

商鞅重農主義的內涵是:

1、農業是人們最基本的生活資料;

2、國家可以通過穩定的土地稅保證財政收入;

3、將農民束縛在土地之上,有利於社會的安定;

4、工商業會加劇勞動力從土地上流失從而造成種種社會問題;

5、商品經濟不發達,不如經營土地有保障。

商鞅根據秦國地廣人稀、荒地多的特點,把重點放在開墾荒地,擴大耕地面積來發展農業生產。他在變法中規定:「僇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

「本業」,就是男耕女織的農桑業。

為了發展農業生產,商鞅除制定「復其身」的獎勵措施外,還規定:凡是一家有兩個以上的成年男子,必須分家,各立戶頭,否則就要出加倍的賦稅和勞役,以鞏固和發展封建生產關係。把大家庭分割成小家庭,成為戶頭的成年男子就不能再在大家庭的掩護下,遊手好閒。

戶主為了不被「舉以為收孥」,就只有努力耕織。

商鞅發展秦國農業生產的另一個措施是招徠地少人多的「三晉」之民,來秦國墾荒,為此他制定「徠民」政策。他用法令規定:三晉(韓、趙、魏三國)民眾來秦國定居,就有地有房,三代免除徭役,不用參加戰爭。

墾荒的特別優待,10年不交納賦稅。「令故秦兵,新民給芻食」,讓秦國人當兵打仗,新來的人種田解決糧食問題,從而使秦國的兵源和糧食問題都得到解決。

商鞅簡介:

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樑莊鎮)人,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公孫氏,故又稱衛鞅、公孫鞅。後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

商鞅通過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商鞅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軍事上商鞅作為統帥率領秦軍收復了河西。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繼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誣陷謀反,戰敗死於彤地,其屍身被帶回咸陽,處以車裂後示眾。

商鞅是什麼人?

4樓:向丹塞妍

商鞅是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樑莊鎮)人,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公孫氏,故又稱衛鞅、公孫鞅。後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

商鞅通過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商鞅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軍事上商鞅作為統帥率領秦軍收復了河西。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繼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誣陷謀反,戰敗死於彤地,其屍身被帶回咸陽,處以車裂後示眾。

5樓:匿名使用者

商鞅是秦國人,是嬴政之前的人。他實行了商鞅變法,使秦變強大,為秦始皇統一奠定了基礎。

6樓:愛study人

是個挺悲慘的人,改革後被害死了

商鞅變法的內容和意義是什麼?

7樓:京城「老炮兒

商鞅變法在政治經濟軍事採取了變革,發展了秦國經濟和軍隊戰鬥力,為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8樓:獨行沒趣

商鞅變法的意義

1、推動了社會進步和歷史發展:

商鞅變法是較為徹底的改革運動。通過改革,秦國廢除了舊制度,創立了適合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動了秦國社會的進步,促進了經濟的繁榮。

壯大了國力,為秦國的富國強兵和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秦國乃至中國歷史都起了重要作用。

2、經濟上:

改變舊有的生產關係,廢井田開阡陌,從根本上確立了土地私有制。

3、政治上:

打擊並瓦解了舊的血緣宗法制度,使封建國家機器的只能更加健全,**集權制度的建設從此開始。

4、軍事上:

獎勵軍功,達到了強兵的目的,極大的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為秦下一步的戰略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9樓:匿名使用者

分為政治,經濟,軍事三

個方面。

政治:一,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二,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

三,改革戶籍制度,加強對人民的管理。

四,嚴明法度,禁止私鬥。

經濟:一,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

二,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三,統一度量衡。

軍事: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並賞賜土地。

10樓:彼走茶涼孤獨夜

一、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從法律上維護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有利於地主經濟的發展。

二:獎勵耕戰,包括獎勵耕織和獎勵軍功兩方面。

三: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11樓:李文林李倩

商鞅變法的那種包括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各個方面,他主張用法治來治理國家,通過商鞅變法,秦國變得越來越強大,最後為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上將是我國著名的改革家政治家。

12樓:happya冰凌

商鞅變法意義:商鞅變法促進了農業生產,提高了軍隊戰鬥力,使秦國國力大增,後來居上,為以後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3樓:匿名使用者

1確立土地私有2廢除井田制3獎勵耕戰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變法公原前356年

14樓:徐源底一

鞅變法是指戰國時(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商鞅在秦國進行的兩次政治改革。

商鞅姓公孫,衛國貴族,又稱衛鞅或公孫鞅。秦孝公六年(即公元前356年)任用商鞅實行變法。

變法的主要內容是:獎勵耕織,生產多的可以免徭役;廢除貴族世襲特權,制定按軍功大小給予爵位等級的制度;推行連坐法。

變法令下達後,商鞅以三丈之木置於國都南門,募民有能徙木於北門者賞十金,但無人響應。他又將賞金增至五十金,有一人應募,即獲得五十金,以此來取信於民。當時太子犯法,商鞅刑其師傅公子虔、公孫賈。

商鞅執法敢於不避貴勢,在秦國震動頗大,這是上下都能奉公守法的重要原因。

新法令推行幾年後,秦國百姓家給人足,國勢蒸蒸日上,孝公以商鞅為大良造。兩年後,秦從雍(今中國中西部陝西鳳翔)遷都咸陽,並第二次下達變法令 :推行縣制。

全國共置三十一縣(一作四十一縣);廢除井田制准許土地買賣;統一度量衡,商鞅的兩次變法,奠定了秦國富強的基礎。贊同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體現在哪幾個方面?

15樓:勝寒dragon的知識小鋪

商鞅變法: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援下開始變法。內容有:

①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准許自由買賣;

②獎勵耕織和軍功。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因從事商業而貧窮的人,全家罰做奴隸;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

③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④統一度量衡,在秦國頒佈度量衡的標準器。這些措施使秦國的封建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商鞅變法為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商鞅變法是什麼思想?屬於那一學派

16樓:雨黎春天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是變法圖強

商鞅主張重農抑商是基於什麼認識?

17樓:fly劃過的星空

商鞅重農抑商是基於秦國當時地廣人稀的現狀制定的策略,是基於這樣的認識: 農業是古代社會中最重要的一個部門,是人們衣食之源,立國之本,而採取的措施

商鞅變法:

是指戰國時期秦國的秦孝公即位以後,決心圖強改革,便下令招賢。商鞅自魏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郡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為左庶長,開始變法。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商鞅變法的性質和特點:

1、性質:

商鞅變法是新興地主階級領導的一場徹底的封建化改革運動。

2、特點:

商鞅變法核心內容可概括為「農戰」和「法治」。

商鞅變法是實行最徹底、對舊貴族打擊最嚴重,變法措施最全面,為期最長久,影響最深遠的改革。商鞅變法以法律形式廢除奴隸主貴族的特權,發展封建經濟,增加**收入,富國強兵,建立新型地主階級的統治。商鞅變法的許多措施,如,「重農抑商」、「統一度量衡」、「廢分封,行縣制」、「什伍連坐」等不僅為秦國完成統一奠定了雄厚的經濟基礎與國家治理基礎,對日後中國歷史的發展也有重大影響。

商鞅變法與春秋戰國時期的其他改革比較:

(1)措施最全面: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司法、文化、習俗等方面;

(2)措施最徹底:廢除井田制,廢除世卿世祿;

(3)歷時最久:先後兩次改革,持續18年;

(4)推行力度最大;

(5)成效最明顯:增強秦國實力,為秦統一奠定了基礎。

商鞅變法概述:

一、歷史背景:

1、政治:分封制宗法制遭破壞,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

2、經濟:鐵器牛耕出現推動生產力的發展(改革變法的根本原因) 。

3、軍事(主觀動力):爭霸戰爭需要「富國強兵」(變法的直接推動力)。

4、思想:法家學說成為改革的思想**。

[重點強調]根本原因: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二、舉措:

1、經濟方面的主要措施有:廢井田、開阡陌;重農抑商,獎勵耕織;統一度量衡。

2、政治和軍事方面的措施有:

獎勵軍功,實行「二十等爵制」;

廢除「世卿世祿制」;

嚴格戶籍管理制度,制定連坐法;

普遍推行縣制;

制定秦律,「燔詩書而明法令」。

商鞅變法的核心內容可概括為「農戰」和「法治」。

三、結果:

(成功)「商鞅雖死,秦法未滅」秦國實現了富國強兵。

溝通內涵有哪些,績效溝通的內涵有哪些

紅豆愛阿翁 溝通有著極為豐富的內涵,也許只有弄清楚溝通是怎麼一回事,我們才可能進行有效溝通。1 溝通是一種被感知。一長者曾提出過一個問題 若林中樹倒時無人聽見,會有聲響嗎?答曰 沒有 樹倒了,確實會產生聲波,但除非有人感知到了,否則,就是沒有聲響。溝通只在有接受者時才會發生。與他人說話時必須依據對方...

簡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和主要內容

資料不詳 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第一 就是運用馬克思主 決中國革命 建設和改革的實際問題。第二 就是把中國革命 建設和改革的實踐和歷史經驗提升為理論。第三 就是馬克思主義根置於中國的優 秀文化之中。供參考。 答 所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

仁 德的基本內涵有哪些,道德有哪些基本內涵?

仁是儒家學說的核心,對中華文化和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仁字始見於儒家經典尚書金滕予仁若考。仁指好的道德。孔子首先把仁作為儒家最高道德規範,提出以仁為核心的一套學說。仁的內容包涵甚廣,其核心是愛人。仁字從人從二,也就是人們互存 互助 互愛的意思,故其基本涵義是指對他人的尊重和友愛。儒家把仁的學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