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需要怎樣的數學學習情境

時間 2025-03-19 02:55:13

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

1樓:鄭芬多老師

1、小學生數學學習是以直觀行動思維、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並與抽象邏輯思維相互促進的過程。

從個體發展來看,人的思維由低到高大致經歷了直觀行動思維、具體形象思維和抽象邏輯思維三個階段。但小學生正處於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階段,正是基於這一特點,在數學教學和學習過程,應給學生提供大量的豐富的感性材料,特別是加強動手操作,為學生理解、掌握數學知識提供認識上的支柱。同時,由於數學學科較其他學科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嚴謹性,因此數學學習需要較強的抽象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數學教學目的之一就是要培養學生這種思維能力。所以教師要善於創設教學情境,促進學生及時地由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階段向抽象邏輯思維階段過渡,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

2、小學生數學學習是以日常語言表述為基礎並不斷促進數學語言發展相結合的過程。

語言是思維的外化,思維與語言密不可分。我們平時所運用的生活語言與數學語言並不完全相同,比如生活中角的概念與數學中角的概念就不一樣。數學語言一般可分為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兩種。

數學語言既是數學思維的產物,又是數學思維的工具,它比自然語言更為簡煉、精確,它更能適合數學的抽象性和邏輯的嚴謹性。例如文字語言「 a 能被 b 整除」,符號語言「 a + b = b + a 」,圖形語言 ( 等腰三角形)、 s 等都能給人清晰、簡煉、精確的感覺。有了數學語言才能使數學思維簡潔、明確,有條理。

現在許多人僅把數學課堂教學看作是解題的訓練,其實是不全面的。數學是一種科學語言,因此數學課堂教學要加強數學語言教學,使學生會運用它來表達思想,進行交流。

3、小學生數學學習是以經驗性為基礎並不斷與自身數學認知結構相融合的發展過程。

數學是關於現實世界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的科學。數學**於現實,高於現實,又服務於現實世界。數學的經驗性就集中地表現在數學是對現實經驗的表述。

離開經驗與現實就不可能有數學。當然,數學來自經驗,但不能只停留在經驗上,它是對經驗的理性認識。數學學習的經驗性特點,要求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生活實際引入問題,揭示數學問題產生的背景,闡述問題的發生、發展過程。

另外在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使他們善於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這不僅由於數學知識用途廣泛,還因為小學生學習數學時,總是喜歡和實際相結合,這樣才能達到學會、學好數學的目的。

小學生怎樣學習英語,小學生怎樣學好英語?

我的私人軍師 學習英語說難其實也不難說容易也不一定容易。主要就是你如何掌握了他的記憶的方法,其實小學生學英語嘛,最好就是嗯,像我們母語一樣比較常用是吧?比如我們小時候講學,我們的一一的,母語的時候,怎麼學就怎麼學,是吧,小時候就教小孩子怎麼叫爸爸媽媽是吧,叫吃飯,怎麼說,叫什麼,附近的一些物品啊比如...

小學生如何自學,小學生應怎樣學習

就拿英語舉例,你首先得在家的時候就自己先把課文看一下,聽下音訊的發音 可以在小飛機英語上邊聽 知道課文怎麼讀然後課文到底講了些什麼,然後把該記得單詞讀會寫會。到正真學的時候就自己知道老師講了什麼把老師講的重點內容記下來,然後課後好好做老師佈置的作用和記憶消化上課講的重點。小學生應怎樣學習 上課認真聽...

怎樣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自覺性,怎樣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自覺性

一直是教師們頭痛的問題。儘管老師們在課堂上說得頭頭是道,學生們也聽得津津有味,課堂練習也完成得很好,配合著老師完成了教學任務。可是,到了第二天檢查練習時,總會有些學生完不成課後的練習。什麼書中自有 屋 書山無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等等,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都起不了多大作用。有家長認為 老師抓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