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的蘇德對決中,蘇聯的勝利是不是偶然

時間 2022-02-23 14:15:01

1樓:香泉湖的光頭強

錯!沒有美英的幫助他根本就贏不了

2樓:老錢

拿破崙的失敗或許還能用偶然來描述,希特勒的絕對是必然

二戰時期蘇德戰爭中蘇聯為什麼能取勝

3樓:七七小噴友

蘇聯對付德國的主要作戰形式是陸戰和空戰,因此,斯大林得以集中力量生產對這兩種戰爭形式具有決定性意義的**。由於蘇聯的金屬切割機床只有不到70萬臺,只有德國的三分之一,所以蘇聯人在生產**,特別是技術兵器是儘量簡化工藝流程,節約原材料。2023年,德國的主戰坦克產量為12000輛,而蘇聯因為集中力量生產坦克,產量達到了24000輛,儘管質量與精緻的德國戰車比有很大差距,但是這個數量依然形成了十分明顯的優勢。

蘇聯人依靠簡化工藝,節約成本的做法,在2023年和2023年兩年內多生產了14000輛t-34坦克。

蘇德戰爭的蘇聯勝利原因

4樓:手機使用者

蘇聯之所以能力挽狂瀾,並最終取得戰爭勝利,主要有以下因素:

雄厚的人力物力。2023年,蘇聯人口約為1.8億。

戰爭爆發後,蘇聯共動員了3450萬人。二戰結束時,蘇聯紅軍總兵力達1280萬人。戰爭期間,蘇聯共生產飛機13.

41萬架、坦克10.28萬輛、火炮和迫擊炮82.52萬門。

廣闊的疆域為蘇聯抵抗德軍侵略提供了戰略縱深。蘇聯陸地面積為2227.4萬平方公里,地跨11個時區。

二戰初期,雖然德軍很快佔領了歐洲各國,但卻無法一口吞下龐大的蘇聯。當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時,蘇聯**仍控制著2/3以上的國土。此外,嚴寒的天氣也幫助了蘇聯。

莫斯科的嚴寒,讓德軍和2023年入侵沙俄的拿破崙軍隊一樣,在莫斯科城下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美英等國的大力援助。蘇德戰爭期間,尤其是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美英兩國給蘇聯以大量的援助,包括槍械、彈藥、坦克、飛機、車輛等軍用物資。如果沒有這些盟友的援助,蘇聯要從2023年的大崩潰中恢復過來甚至擊敗德國,都將會更加的困難。

擁有先進的作戰理論。蘇聯紅軍軍事理論家圖哈切夫斯基元帥早就提出了大縱深作戰理論。戰爭期間,蘇聯紅軍成功解決了組織與實施寬正面、大縱深的戰略進攻等一系列軍事問題,保證了衛國戰爭的勝利。

此外,蘇聯紅軍還湧現出了以朱可夫元帥為代表的一批傑出統帥和將領。

2023年6月30日,成立了以斯大林為首的蘇聯國防委員會,提出了「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戰爭!」的口號。

為理順指揮關係,8月8日設立了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為加強黨對軍隊的領導,蘇共向前線派去了150萬名黨員和350萬名共青團員。戰爭期間,蘇共吸收了531.

9萬名黨員。

蘇聯人民的戰鬥精神。為祖國而戰,每個蘇聯人都英勇殺敵,湧現了以彼得羅夫斯基中將、馬特洛索夫、卓婭為代表的一批英雄典型。據統計,戰爭期間,蘇聯軍民共有1.

16萬餘人成為「蘇聯英雄」,700萬蘇聯軍人榮獲各種勳章和獎章。

二戰時期德**隊對蘇聯軍隊的失敗是必然還是偶然?

5樓:明天就考試了

輸不起的人還提那場大雪呢?沒有過冬裝備賴誰?蘇聯情報部門在開戰前收集了德軍的擦槍布的碎片,分析德軍還沒有防凍擦槍油,認為德國沒有做好打蘇聯的準備,結果才有一開始的潰敗,德國做好準備再打,能不能打到莫斯科還是問題呢。

退一萬步講,就是打下莫斯科又怎樣?拿破崙原來打下莫斯科,還不是輸了。。。

德國的冬天同樣寒冷,你去看《兄弟連》就可以知道。蘇聯很多部隊,特別是莫斯科戰役時期,很多部隊是中亞的,氣候和華北地區差不多。為什麼蘇聯就能夠適應寒冷

莫斯科戰役時蘇聯黨政機關都遷到古比雪夫去了,莫斯科的工業都遷往烏拉爾山以東了。打下莫斯科,下一個首都可能是喀山,可能是古比雪夫,可能是葉卡捷琳堡。

德國看似對蘇聯都是蘇軍**多,德軍**少。這是兩國國家戰略決定的。德國豹式中型坦克重45噸,蘇聯中型坦克t45最重30噸。

德國重型坦克虎王坦克重70噸,蘇聯最好的重型坦克is2才45噸。這還不算德國坦克做工之複雜。生產一輛虎王需要45萬個工時,生產一輛虎式要25萬個工時,一輛豹式要15萬個工時,蘇聯is2只需要5萬個工時。

可德國對蘇聯坦克損失對比也就2比1到3比1,可人家有遠遠超過你的坦克生產能力啊。

我這只是舉個列子,我想證明的是,蘇聯找到了在當時情況下,**質量和數量的最佳平衡點。德國太過追求**的質量,是國家不能滿足**數量的需求。也就不可能獲得最後的勝利。

還有,現在知道德國將領的人很多,很多人卻以為蘇聯將領只會人海戰術,這是明顯的無知。蘇聯的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科涅夫這都是和古德里安,曼斯坦因等人在指揮上互有長短的將領。可以說蘇聯優秀將領甚至在數量上多於德國。

蘇德戰爭從41年6月打到45年5月打了4年時間。莫斯科的雪只下了兩個月。難道2個月決定了4年?

4年的戰爭又不是一場短時間的遭遇戰,而是是兩個國家綜合實力的充分較量,勝負絕不可能是偶然的。勝利的一方絕對是實力強過對手的一方的一方。

6樓:法拉力

您說的:「如果兩軍在一個完全平均的環境中作戰」是什麼意思呢?

指兵力和資源,**裝備都相同?

個人觀點,除去寒冷德軍還是會敗

蘇聯的戰略縱深大,資源兵員充足,在付出2700萬軍民**代價後,仍然能取得勝利,在閃擊戰破產後,進入相持階段對德軍是不利的

軍事大權元首一人把持,在戰爭開始階段,希特勒經常改動作戰計劃,延誤了進攻莫斯科的時機。以後又堅持德軍寸土必爭政策,導致了德軍的大量不必要損耗。

盟友方面更不用說了,義大利幾十萬人被德國擊潰的法軍幾萬人打得沒有脾氣,

日本則在蘇德戰爭的關鍵時期吧美國拉入戰爭。而美英對蘇聯的援助是十分巨大的。

在莫斯科戰役時,投入戰鬥t34效能優越,德軍的3號和4號完全不是對手,古德里安說過:「四號要繼忠t34的發動機才能將其擊毀。」

以上都是個人觀點

7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是德國必然失敗,因為德國的軍力根本不是蘇聯的對手,從兵力到物資裝備,蘇聯有絕對的數量優勢。

8樓:匿名使用者

蘇聯的戰爭潛力巨大,德軍的失敗是必然多於偶然

9樓:匿名使用者

作戰能力肯定德軍最強。俄軍之所以能贏,完全是戰略縱深大,同時盟軍又在背後搗德國,天時地利人和齊備的原因

10樓:匿名使用者

肯定是德軍啦!戰爭剛開始,德國的閃電戰所向無敵,僅僅一年便征服大半個歐洲!

11樓:匿名使用者

蘇聯的戰爭潛力遠遠大於德國,德國的失敗是必然的

12樓:眼鏡顧問

德軍。德人訓練有素,有軍人素質,有先進**,有先進戰略和理論。除了海軍和人口德國差一些,其他各方面德國佔優。

13樓:愛糰子大家族

這才叫做歷史! 而且德國的野心過大 戰爭潛力遠不及蘇聯(不自量力╮(╯▽╰)╭)

14樓:來自亞歷山大港絕代佳人的露娜瑪麗亞

必然。因為蘇聯在戰爭初期就關鍵性的完成了工業等生產部門的戰略大轉移,並在遼闊的國土上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而同時德國工業尤其是軍工受一戰戰後條約、自然和人力資源等條件約束,無法承擔遠遠超出限度的多面作戰。

另外注重質量而不是數量這一原則,在閃電戰時期體現為高效,而在消耗戰時期則最為失策。

15樓:匿名使用者

就算不是冬天當時德軍也不行了,已是強弩之末.

1.德國戰線過長,而且俄戰略縱深大

2.對英戰役未結束又對俄宣戰.

3.戰略物資緊缺.兵援不足.

4.美國參戰.日本方面吃緊,俄可把東亞部隊調西線作戰.

5.俄後期**優於德,例t34,而得一些先進**裝備較晚或還為投入生產.

16樓:凌晨_月光

建議樓主多看看二戰歷史的詳細資料,德國推進到莫斯科附近沒下大雪的時候自己已經非常艱難了,況且斯大林在基輔以後就明白預備隊的重要性,所以在莫斯科保留了強大的預備隊,如果你說偶然因素,**集團軍群分兵去打基輔和列寧格勒應該算是元首的偶然因素吧,蘇聯地廣幅員戰爭潛力巨大,斯摩稜斯克以後蘇聯就找到對付閃電戰的方法,那就是大縱深防禦層層消耗,我認為德國進攻蘇聯基本是開始就註定的,就算德國攻下莫斯科就能宣佈蘇聯輸了,那南京丟了中國認輸了沒?

蘇德戰爭最終是蘇聯的勝利宣告終結,決定性原因是不是蘇聯地大物博?

17樓:好冷喲喲

第一德國不是單幹一個蘇聯,而蘇聯有美英支援,這就對蘇提供了很大的後備保障。第二希特勒地理沒學好。德軍當時的部隊在蘇聯應冬季提前到來而沒作好防寒準備因此在這個冬季德國就損失慘重。

第三還有指揮上的失誤,當時古德里安已經功入莫斯科離克林姆林宮就三十多公里,望遠鏡都可以看到克林姆林宮上的國旗了,可就在這時希特勒卻讓古德里安南下打基輔,這一去從此德國就在也拿不下蘇聯而是開始節節敗退了,可謂是滑鐵盧啊!

18樓:陳丶大丶

不全是,其實蘇軍裝備也不比德軍差,特別是坦克

19樓:歲月如鳳

德國兩線做戰

!已經拖垮了快

蘇聯為什麼會贏得二戰的勝利

二戰後中蘇關係,二戰 蘇聯 中國的關係

綦慕度代柔 二戰後,蘇聯為了和美國爭霸,積極拉攏中國,與中國建立同盟條約,借了中國好幾億發展經濟.但後來從爭毛島衝突開始,關係開始惡化,一直持續到蘇聯解體 二戰 蘇聯 中國的關係 是一種互相援助的關係。一方面,蘇聯的遠東外交戰略如果沒有中國的配合與犧牲便實現不了,以致最終難逃陷入東西兩線作戰的困境 ...

二戰中反法西斯同盟的勝利原因,二戰中反法西斯同盟勝利原因的幾點思考

總體實力,論人力資源,德國只有8000萬人,義大利2000萬上下,日本7000萬左右。而對方有多少 蘇聯2億 美國和英國合起來將近3個億,還有一堆英聯邦國家和中國。人口少,兵員數量和勞動力就少,玩不起 論資源 軸心國缺少石油和礦藏,短期可以用替代物,時間長了怎麼也頂不住了 論產能 美國一家的軍火產量...

二戰蘇聯英雄有那些,二戰蘇聯授予元帥的是哪幾個將領?

河村隆之。開玩笑 二戰蘇聯授予元帥的是哪幾個將領? 墨海愚者 二戰是從1939年 1945年,期間蘇聯授銜四次,授予元帥的將領如下 第一次授銜 1940年 1 謝苗 康斯坦丁諾維奇 鐵木辛哥 1895.2.18 1970.3.31 2 鮑里斯 米哈伊洛維奇 沙波什尼科夫 1882.10.2 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