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壹家
表達了作者對黑暗官場的厭惡和鄙棄,讚美了農村的自然景物和勞動生活,也顯示了歸隱的決心
歸去來兮辭中抒發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2樓:逗比逗無悔
歸去來兮辭中抒發了作者對當時官場的厭惡和對農村生活的嚮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詩人的一種「樂天知命」的消極思想。
這篇文章感情真摯,語言樸素,音節諧美,有如天籟,呈現出一種天然真色之美。作者直抒胸臆,不假塗飾,而自然純真可親。
陶淵明的詩多描繪田園風光及其在農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隱寓著對汙濁官場的厭惡和不願同流合汙的精神,以及對太平社會的嚮往。
也寫及對人生短暫的焦慮和順應自然、樂天安命的人生觀念,有較多哲理成分。其藝術特色兼有平淡與爽朗之勝;語言質樸自然,而又頗為精練,具有獨特風格。
3樓:魚要糧
抒發了作者辭官歸田的原因,深刻體會詩人鄙棄官場,熱愛田園的無限欣喜之情,以及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與內心深處悲涼無奈。
歸去來兮辭第一段交待了陶淵明厭惡官場的原因——「心為形役」,「心」為志趣、人格,「形」為作者「出仕為官」這種形為。表達了作者保潔守志的倔強精神,厭惡官場辭官歸田的強烈願望。陶淵明出仕為官的目的有二:
大濟蒼生,養家餬口,在序文中,他交待了違心折志的痛苦,視入仕為「迷途」。
第二自然段寫出作者歸家途中的急切,抵家時的欣喜,到家後衣食住行的閒適的心境。表達了陶淵明相同的心境:淡泊明志,閒適自在。
第三自然段寫出作者鄙棄官場、固窮守節的堅定決心,隱居鄉村的生活情趣。
第四自然段寫出作者委心乘化、知天樂命的隱士情懷。
4樓:文似花海
作者辭官歸田的原因,深刻體會詩人鄙棄官場,熱愛田園的無限欣喜之情,以及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與內心深處悲涼無奈
5樓:匿名使用者
其人酷愛田園那種自然生活的美好與自由,但未免困於生計,起初總要出來做些小官的。但心為物役終究與性情大不和,所以儘管要艱難的平衡現實與理想,終究捨棄官場。這樣做的確招致了日後的貧困,但保持初心而未悔。
這篇歸去來辭把他的自由心態表達的淋漓盡致。
儘管如此,其實像魯迅說的,生活還是比較有保障。他在田園裡,並非和官場毫無來往,只是這些人都注意他的自尊心,想法子不露憐憫的接濟罷了,比如有一個人處心積慮的當街請人喝酒論詩,實際上只是找個好藉口,好給他陶淵明送大量的酒而已。
歸去來兮辭 各部分表達了怎樣思想感情
歸去來兮每段主要內容和表達的感情
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6樓:金果
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表達了作者對當時官場的厭惡和對農村生活的嚮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詩人的一種「樂天知命」的消極思想。
原文:歸去來兮辭·並序
魏晉:陶淵明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鬆菊猶存。
攜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
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鬆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
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
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譯文:回家去吧!田園快要荒蕪了,為什麼不回去呢?
既然自己的心靈為形體所役使,為什麼如此失意而獨自傷悲?認識到過去的錯誤已經不可挽回,知道未來的事還來得及補救。確實走入了迷途大概還不遠,已覺悟到現在的做法是對的而曾經的行為是錯的。
船在水上輕輕飄蕩,微風吹拂著衣裳。
向行人打聽前面的路,遺憾的是天亮得太慢。剛剛看到自己簡陋的家門,我心中欣喜,奔跑過去。孩子們歡快地迎接,孩子們守候在門前或院子裡。
院子裡的小路快要荒蕪了,松樹菊花還長在那裡;帶著孩子們進了屋,美酒已經盛滿了酒樽。我端起酒壺酒杯自斟自飲。
觀賞著庭樹(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倚著南窗寄託我的傲世之情,深知這狹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每天(獨自)在園中散步,成為樂趣,小園的門經常地關閉著;拄著柺杖走走歇歇,時時抬頭望著遠方(的天空)。白雲自然而然地從山峰飄浮而出,倦飛的小鳥也知道飛回巢中。
日光暗淡,即將落山,我流連不忍離去,手撫著孤鬆徘徊不已。回去吧!讓我同外界斷絕交遊。
他們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還要駕車出去追求什麼?跟親戚朋友談心使我愉悅,彈琴讀書能使我忘記憂愁;農夫把春天到了的訊息告訴了我,將要去西邊的田地耕作。有時駕著有布篷的小車。
有時划著一條小船,既要探尋那幽深的溝壑,又要走過那高低不平的山丘。樹木欣欣向榮,泉水緩緩流動,(我)羨慕萬物恰逢繁榮滋長的季節,感嘆自己一生行將告終。算了吧!
身體寄託在天地間還能有多少時候?為什麼不隨心所欲,聽憑自然的生死?為什麼心神不定,還想去什麼地方?
富貴不是我所求,升入仙界也沒有希望。愛惜那良辰美景我獨自去欣賞,要不就扶杖鋤草耕種;登上東邊山坡我放聲長嘯,傍著清清的溪流把詩歌吟唱;姑且順隨自然的變化,度到生命的盡頭。樂安天命,還有什麼可疑慮的呢?
擴充套件資料:
題旨:本文是晉安帝義熙元年(公元405年)作者辭去彭澤令回家時所作,分「序」和「辭」兩節,「辭」是一種與「賦」相近的文體名稱。「序」說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職的原因。
「辭」則抒寫了歸田的決心、歸田時的愉快心情和歸田後的樂趣。
「歸去來兮」就是「歸去」的意思,「來」、「兮」都是語氣助詞。通過對田園生活的讚美和勞動生活的歌頌,抒寫作者脫離官場的無限喜悅,歸隱田園的無限樂趣,表達了對大自然和隱居生活的嚮往和熱愛。敘事、議論、抒情巧妙結合。
寓情於景,情真意切,富有情趣;文字洗練,筆調清新,音節諧美,富於**美,結構嚴謹周密。
創作背景:
陶淵明從29歲起開始出仕,一直厭惡官場,嚮往田園。 陶淵明於東晉義熙元年(405年)41歲時,最後一次出仕,做了80幾天的彭澤令。據《宋書.
陶潛傳》和蕭統《陶淵明傳》雲,陶淵明歸隱是出於對腐朽現實的不滿。這篇賦就是其在迴歸田園之初激動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
解讀:歐陽修對這篇文章推崇備至,嘗言:「兩晉無文章,幸獨有《歸去來兮辭》一篇耳,然其詞義夷曠蕭散,雖託楚聲,而無其尤怨切蹙之病。
」大意是,本文雖然採用了楚辭的體式,但作者能自出機杼,不受楚辭中怨憤、悲傷情調的影響,而表現出一種淡遠瀟灑的風格。
例如,作者辭官是因為鄙棄官場的黑暗,但文中並無隻言片語涉及官場中的黑暗情形,而只說自己「惆悵而獨悲」的心情;對已往的居官求祿,也只說「不諫」和「昨非」,不作更深的追究;他決定今後不再跟達官貴人來往,也僅用「息交以絕遊」一語輕輕帶過,胸懷何等灑脫。
是見役於物的人做不到的。又如文中寫田園生活的樂趣,看起來都是一些極為平常的細節,但又處處顯示出作者「曠而且真」的感情,句句如從肝肺中流出,而不見斧鑿之痕。這種淡遠瀟灑的文風,跟作者安貧樂道、超然物外的處世態度是完全一致的。
應當指出,《五柳先生傳》中的「無懷氏之民」「葛天氏之民」,《桃花源記》中的「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歸去來兮辭》中的「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所有這些語句全都寄託著他的政治理想──他希望出現一個沒有剝削和壓迫。
人人能從事和平勞動的社會。「但淵明究竟不是一個自了漢。他不完全提倡一個消極的躲避的辦法。
故桃花源也遂成為積極的理想,社會的模範,像『烏托邦』(utopia)、『共和國』(republic)、『新大西洋』(newatlantic),那樣的一個『避』秦之地。
避秦之地終於是一個寓言的世界,於是五柳先生遂不得不逃於酒,在醉鄉里,也就是在理想國裡,躲了過去。淵明全部理想幾全可以此釋之。所以他不僅是一位田園詩人,徹頭徹尾的詩人,而且是偉大的政治理想家。」
7樓:破碎的沙漏的愛
表達了作者對當時官場的厭惡和對農村生活的嚮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詩人的一種「樂天知命」的消極思想。在詩人的深層意識中,田園,是人類生命的根,自由生活的象徵。
田園將蕪,意味著根的失落,自由的失落。歸去來兮,是田園的召喚。也是詩人本性的召喚。
「辭」則抒寫了歸田的決心、歸田時的愉快心情和歸田後的樂趣。通過對田園生活的讚美和勞動生活的歌頌,表明他對當時現實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滿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視功名利祿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運乘化、樂天安命的消極思想。
全文語言流暢,音節和諧,感情真實,富有抒情意味。「歸去來兮」就是「歸去」的意思,「來」、「兮」都是語氣助詞。本作代表了山水田園詩派的最高成就。
8樓:匿名使用者
這篇文章作於作者辭官之初,敘述了他辭官歸隱後的生活情趣和內心感受,表現了作者對官場的認識以及對人生的思索,表達了他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汙的精神情操。
歸去來兮辭的感情是消極還是積極
9樓:佛心向魔
《歸去來兮辭》描述了作者在回鄉路上和到家後的情形,並設想日後的隱居生活,從而表達了作者對當時官場的厭惡和對農村生活的嚮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詩人的一種「樂天知命」的消極思想。相信宿命論的人認為自己的一切都由命運支配,於是安於自己的處境,沒有任何憂慮。
《歸去來兮辭》體現在陶淵明消極的入世態度上面。在作品中:「請息交以絕遊。
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
」樂觀向上的人是不會甘心的獨自歸隱的,會千方百計的積極尋找著入世的方法,在萬丈紅塵之中找尋著屬於自己的舞臺,幹一番事業!古人云:達則兼濟天下。
陶淵明卻對世界卻似乎沒有了什麼興趣,到了「委心任去留」的地步。充分體現了陶淵明對世事漠不關心,消極遁世態度。
陶淵明此文寫於將歸之際,人未歸而心已先歸,其想象歸程及歸後種種情狀,正顯得歸意之堅和歸心之切。這種浪漫主義的想象,乃是陶淵明創作的重要特色,也正是構成《歸去來兮辭》謀篇特點的祕密所在。
歸去來兮辭的拼音,歸去來兮辭全文注音版
歸去來兮辭 並序原文和拼音 餘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餘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餘貧苦,遂見用於小邑。於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y ji p n g ng zh b z y...
歸去來兮辭概括本文主旨,概括歸去來兮辭序言大意
阿沾 主旨 表達了作者對黑暗官場的厭惡和鄙棄,讚美了農村的自然景物和勞動生活,也顯示了歸隱的決心。本文通過對田園生活的讚美和勞動生活的歌頌,抒寫作者脫離官場的無限喜悅,歸隱田園的無限樂趣,表達了對大自然和隱居生活的嚮往和熱愛。敘事 議論 抒情巧妙結合 寓情於景,情真意切,富有情趣 文字洗練,筆調清新...
概括歸去來兮辭序言大意,歸去來兮辭的小序翻譯和原文
老墨說史 第一部分 第1段 表示辭官歸田的決心。先是自責,後是自恕 點明瞭全文主旨,表達了詩人鄙棄官場 嚮往田園的感情。第二部分 第2 3段 寫作者回到田園後的愉快生活。先寫回家後的日常生活,再寫農村的出遊經歷。第三部分 第4段 抒發詩人 樂天安命 的情懷。分三層 前一層緊承上文 吾生之行休 而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