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線的產生和性質

時間 2021-08-30 10:31:52

1樓:中地數媒

只有原子的核外電子均處在最低能態——基態時,這個原子才是最穩定的。無論在n=1的k層的2個電子中或在n=2的l層的8個電子中失去一個電子,那麼這個原子將處於不穩定的激發狀態,必然立即引起核外電子重新配位。也就是說,必然引起處在高能級的電子迅速(10-8s)向低能極電子空位躍遷,同時將以光子形式放出以躍遷兩殼層電子結合能之差為能量的x射線,這個x射線稱為特徵x射線。

每個元素有特定的殼層電子結合能,而能級之間的差值(與外界逐出電子提供的能量大小無關),是每個元素所特有的,成為這個元素的特徵。也可以說,具有特定能量的特徵x射線,代表了該元素的原子結構特徵,所以叫特徵x射線。

由此可見,產生特徵x射線的條件,是原子內層電子的躍遷。其先決條件是先有電子空位。

(一)x射線的產生

如果由外界提供一個光子或帶電粒子,且該光子或帶電粒子的能量大於k層電子結合能,轟擊k層電子將其逐出。那麼根據(10-1-3)式,k層電子要突出該層,最低必須吸收等於電子結合能的能量,這個最低吸收能量叫作臨界能量或吸收限,表示為kab。這種由內殼逐出的電子,在重元素中不能躍遷到臨近的外殼層上去,因為後者電子位置是充滿的,所以該電子只能過渡到最外層上,或者完全丟擲原子之外。

對於l層,m層等也有各自吸收限(lab,mab)。

在原子的內層出現電子空位是產生特徵x射線的條件,而內層電子在各能級之間躍遷是產生特徵x射線的原因。理論和實驗都早已證明這種電子躍遷是有規律的,受電子躍遷選擇定則所限制,只有符合選擇定則的兩能級之間才有電子躍遷產生x射線。

對k層而言,來自l殼層的電子躍遷,充填到k層電子空位,放出的光子能量為l層電子結合能(el)與k殼層電子結合能(ek)之差(el-ek),叫kα特徵x射線。若來自m殼層電子躍遷,放出的光子能量為m殼層電子結合能(em)與k殼層ek之差(em-ek),叫kβ特徵x射線。又由於l、m層電子分別處於不同的分層,如l111分層電子躍遷到k層產生能量為el111-ek的kα1特徵x射線。

由l11躍遷到k層產生能量為el11-ek的kα2特徵x射線。它們的能量和產生的機率都有差別。同樣,由m層各分層躍遷到k層,根據不同分層將產生kβ1、kβ2等能量不同的特徵x射線,總稱為k系特徵譜線。

如果原子電離形成的電子空位出現在l殼層,由m、n等外層電子充填,則發射的x射線,總稱為l系特徵譜線。同樣,產生m系特徵譜線等等。見圖10-1-1。

圖10-1-1 電子躍遷產生的x射線譜

在x射線譜分析中比較有用的是強度大的幾條譜線:k系譜線有kα1、kα2,kβ1+β3、kβ2四條,其中kβ1和kβ3能量接近,經常是重疊在一起的。l系譜線因為有分層存在,特徵x射線譜的精細結構比較複雜,主要譜線有lα1、lα2、lβ1、lβ2、lγ1五條。

m系譜線主要有mα1、mα2、mβ、mγ四條(見圖10-1-1)。

原子發射的k、l和m等各譜線的強度,決定於原子各殼層電子被逐出的相對機率。如果用以激發的光子或帶電粒子能量足夠大(大於k層臨界吸收能量kab),它將可以逐出原子所有k、l、m等殼層電子,但是機率最大的是逐出最內層的k殼層電子,其次是l層,m層電子。所以產生的特徵x射線強度最大的是k譜線系,其次是l譜線系,m譜線系。

對同一元素處於同樣的激發條件,例如激發射線能量大於k吸收限,各譜線系之間強度比相對的近似為

核輻射場與放射性勘查

各譜線系內,每條譜線的強度,同樣決定於每個元素各層電子躍遷的相對機率。產生的譜線強度的相對強度列於表10-1-1。由於每個元素髮射的每條特徵x射線強度之間的關係並不完全一致,所以不同作者給出的數值略有出入。

表10-1-1 各譜線系內每條譜線之間強度相對關係

(二)x射線能量與原子序數的關係

x射線是具有一定能量的光子,所以又叫x光子。它實際上是波長比較短的電磁波,大約在0.0051nm到幾個奈米範圍。x射線能量和波長的關係是:

核輻射場與放射性勘查

式中:h=6.62559×10-34j·s,是普朗克常數;c=3×108m·s-1,是光速;ν是x射線的頻率;λ是x射線波長;ex為x射線能量。

根據(10-1-4)式,若波長(λ)以10-10m為單位,換算後得:

核輻射場與放射性勘查

特徵x射線能量等於激發態原子中電子躍遷前後兩能級的能量差。因此,根據(10-1-1)式可得特徵x射線能量為

核輻射場與放射性勘查

式中:n1和n2分別為殼層電子躍遷前後所處殼層的主量子數,其他引數同(10-1-3)式。

對於k譜線系(10-1-6)式中:

核輻射場與放射性勘查

對於l譜線系(10-1-6)式中:

核輻射場與放射性勘查

圖10-1-2 特徵x射線能量與原子序數關係

式(10-1-6)表明,特徵x射線能量與z2成正比,或者說每個譜線系的特徵x射線能量的平方根(或波長倒數的平方根)和原子序數(z)成近似線性關係,如圖 10-1-2 所示。公式(10-1-6)稱做莫塞萊定律。圖10-1-2為莫塞萊圖,是x射線熒光定性分析的基礎。

這就進一步說明,無論是k系、l系或m系特徵x射線能量均隨原子序數增大而有規律的增大,每個元素髮射的x射線有特定的能量,均可根據測定的x射線能量譜峰確定樣品中某元素的存在。

(三)x射線的散射特徵

x射線與γ射線一樣,通過物質時產生散射作用。根據經典力學理論,物質在入射x射線的(高頻磁場的)作用下,最靠近的一個電子會受迫振動,成為新的交變電磁場源,從這裡發射出來的次級電磁波即為散射x射線。如果受迫振盪的頻率與入射線的振盪頻率一致,即波長相等,只是與入射線方向不同,這種散射x射線稱瑞利散射或相干散射。

如果發射的次級電磁波,波長改變,則稱為康普頓散射或非相干散射。在第二章已作了詳細討論。這裡僅就一些特殊問題進行研究。

研究康普頓散射時,是假定碰撞的原子是自由的、靜止的。從碰撞前後的能量守恆來講,應當包括電子束縛能在內。與高能量γ射線相比,x射線能量不大(<150 kev),殼層電子束縛能不但不能忽略,而且作用顯著。

因為電子束縛能存在,將阻止入射光子能量轉移,不利於打出電子。所以,束縛能越大康普頓散射機率降低,尤其是在重元素和低散射角位置,散射機率降低更為明顯。相反在這些情況下彈性散射機率增加,尤其是在低角度時顯著增大。

許多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考慮電子束縛能的計算方法,對於低能光子比較理想的是引入一個「增殖係數」,對假定散射電子為自由電子時匯出的微分散射截面公式要進行校正。

由電子束縛能決定的增殖係數,應當是α、θ、z(分別為光子能量、散射角、物質原子序數)的函式。對於康普頓散射的校正用s(α,θ,z)函式表示,叫作「非相干散射函式」(incoherent scatter function)。那麼非相干散射電子微分截面由康普頓散射的微分截面公式(2-2-11)得到,寫成下面形式:

核輻射場與放射性勘查

式中:非相干散射函式s(α,θ,z)在入射光子能量很大的時候,s(α,θ,z)接近1;這時那麼公式(10-1-7)與公式(2-2-11)一致。如入射光子能量不很大,相對講電子束縛能很大,可看作是無限大,則s(α,θ,z)接近於零。

說明光子散射主要表現為瑞利散射。

對於瑞利散射來講,對於能量很低的x射線,電子束縛的鬆散與緊密更加不能忽略。也要引入一個校正函式f(α,θ,z),叫作「原子形態係數」(atomic form factor),則由瑞利散射(2-2-12)得到相干散射的微分截面為

核輻射場與放射性勘查

電子在原子殼層被束縛的程度可以看作從鬆散(束縛能為零)到緊密(無限大),則f(α,θ,z)的變化為零到z。

對(10-1-7)和(10-1-8)式的解,分別求出非相干電子(eσc)和非相干原子(aσc)散射截面,以及相干電子(eσr)和相干原子(aσr)散射截面。也可寫成:

核輻射場與放射性勘查

式中:σec和σac分別為康普頓電子散射截面和原子散射截面;σer和σar分別為瑞利電子散射截面和原子散射截面。則電子的總散射截面為

核輻射場與放射性勘查

式中:eσc、aσc分別為電子和原子的非相干(或康普頓)散射截面;eσr、aσr分別為電子和原子的相干(或瑞利)散射截面。

圖10-1-3分別給出了相干(σr)、非相干(σc)散射係數,以及根據克乃因公式計算的康普頓散射(未做電子束縛能校正)係數(σkn)和總散射係數(σt)。σr隨入射光子能量增大,迅速降低。σc和σkn區別明顯,但隨入射光子能量增大,兩者趨於一致。

威蓋爾(j veigele,1966)根據湯姆遜-費米方程以及nelus等的經驗公式提出:

核輻射場與放射性勘查

核輻射場與放射性勘查

將(10-1-11)和(10-1-12)式代入方程(10-1-9)和(10-1-10),經過計算得到了碳介質中散射角分佈和平均散射截面。其平均散射截面與入射光子能量關係,以及克乃因公式描述的康普頓散射截面一併示於圖10-1-3 中。由圖中可見,當入射光子能量增大(100 kev)三者趨於一致。

圖10-1-3 σr、σc和σkn三者隨能量變化圖

圖10-1-4 康普頓和瑞利散射譜

1.散射與物質原子序數關係

由於考慮了原子的電子束縛能,表明了散射與原子序數的關係,圖10-1-4為實測結果。康普頓散射與瑞利散射相比,譜峰的寬度和幅度,都要增強很多倍。康普頓散射隨物質原子序數增大峰的幅度減小,而且向高能方向遷移。

瑞利散射則相反,隨物質原子序數增大而增大。由圖可見對於輕基體物質(岩石、土壤)康普頓散射佔主要地位。

圖10-1-5 散射射線強度與原子序數關係

圖10-1-5為實測得到的純元素康普頓(非相干)散射與瑞利(相干)散射強度與散射體物質原子序數的關係。圖中所以出現三條直線,是吸收係數躍變引起的,各直線的斜率近似為z-2和理論計算得到的[z-(3~2)]非常近似。

相干散射和非相干散射強度之比為

核輻射場與放射性勘查

式中:e0為入射射線能量,kev;θ為散射角;z為散射體原子序數;f是原子形態係數。

對於土壤、岩石等複雜成分,在x射線熒光分析基體校正中常常需要知道質量吸收係數μm,而μm是有效原子序數(z—)的函式。

根據(10-1-13)式可以計算。為了能夠應用,有人用si(li)探測器,對238pu(13.5kev,17.

2kev,20.2kev)、109cd(22.1kev,24.

9kev)和241am(59.6 kev)放射源,散射物體為岩石標準樣及水樣(h2o)實測了散射比和平均原子序數的關係,示於圖10 1 6。其關係為

核輻射場與放射性勘查

式中:a、n可以用迴歸方法確定。對於13.5 kev,n=1.40;對於59.6 kev,n=2.08。

2.散射強度與初級射線質量吸收係數的關係

對於以輕基體為主的土壤、岩石樣品,無論是中心源或環形源佈置,對於飽和厚度樣品散射強度的表示式為

核輻射場與放射性勘查

式中:k為與裝置有關的係數;i0為激發源的強度;σc為康普頓散射係數;μ0為入射射線的質量吸收係數;μs為散射射線質量吸收係數。

康普頓散射截面(σc)與散射體原子序數的關係是隨著原子序數增大而減小。實驗證明,對於複雜成分物質,當有效原子序數從10變化到20時,σc的數值僅降低4%;z從20~40時,降低10%。岩石(包括岩漿岩、變質岩和沉積岩)的有效原子序數一般在11~13之間。

隨重元素含量增加而增大。

圖10-1-6 不同e0的s和z的關係

假定初級入射的激發源為241am(59.6 kev),其最大散射(在180°方向)峰為49 kev。發現對吸收限能量小於50 kev的元素,各種能量γ射線的吸收係數μ59.

6與μ49呈線性關係,如圖10-1-7所示。其相關係數達99.98%。

即核輻射場與放射性勘查

代入(10-1-15)式,可得:

核輻射場與放射性勘查

式中:r=k′/(1+b);a=a/(1+b)。其中,a、b為常係數。由於a≤(1+b),則a可以忽略,於是(10-1-17)式變為

核輻射場與放射性勘查

可見,散射射線強度與初級入射射線的質量吸收係數的倒數呈線性關係。如圖10-1-8所示,為使用241am放射源(γ射線能量為59.6 kev)測得的化學物質樣品和錫礦樣品的實測結果。

圖10-1-7 241 am的59.6 kevγ射線和康普頓散峰的吸收係數μ59.6、μ49的關係圖

圖10-1-8 康普頓散射強度與入射線

特徵X射線是怎麼產生的,特徵X射線是怎麼產生的

暴走少女 產生特徵x射線譜的根本原因是原子內層電子的躍遷。根據原子結構殼層理論,原子核周圍的電子分佈在若干殼層中,處於每一殼層的電子有其自身特定的能量。按光譜學的分類,將殼層由內至外分別命各為k,l,m,n,殼層,相應的主量子數n 1,2,3,4,每個殼層中最多能容納2n2個電子,其中處於k殼層中的...

簡述X射線探傷工藝卡包含的內容,x射線探傷考試試題

專用工藝卡是專用工藝,是根據通用工藝 檢驗規程 的規定和要求及有關標準和合同委託要求,針對某一具體產品 或產品上的某一部件,或部件上的某一具體結構編寫的專用工藝卡,要求探傷工藝引數具體,確定探傷方法和操作程式明確。其特點是 a.專用工藝卡的各引數均要求有具體資料,操作者可直接運用這些資料操作 b.以...

電磁波 x射線 光子 引力波 伽馬射線的本質是什麼

追夢青春無悔 伽馬射線也叫 粒子流。是原子核發生能級躍遷,退激時釋放出來的一種穿透力極強的射線,屬於放射性現象。 超級王一番 光子 x射線 伽馬射線跟電磁波是同一樣東西,電磁波和光子是同一事物的兩個屬性,科學上稱為波粒二象性,它是電磁相互作用的傳播粒子光子的兩個屬性。而x射線和伽馬射線則是不同頻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