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世紀,中國經歷了哪些朝代更替

時間 2021-05-07 20:00:15

1樓:牙牙的弟弟

西晉、東晉和十六國。

一、西晉

西晉(公元266年—公元316年)是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之一,另與東晉合稱晉朝。傳四帝,國祚五十一年。若以滅東吳始,則僅立朝37年。

為了區別於東晉,史稱西晉,兩晉又被稱為***。

三國末期曹魏的大將軍、太尉、太傅司馬懿與二子司馬師、司馬昭都是權傾一時的權臣。司馬炎於公元265年取代曹魏政權而建立新政權,建國號為晉,定都於洛陽。

西晉代魏後,期間發生西陵之戰,公元280年滅孫吳,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局面,重新統一。

但滅吳後,西晉舉國沉浸在奢侈腐敗的氣象之中,晉武帝出身世族,其家族經過長期發展,早就形成龐大的權貴集團。因此自西晉建立,政風十分黑暗,貪贓枉法,賄賂風行。

西晉一大特色是大量遊牧部落內遷。自東漢光武帝允許邊民內遷以來,大量遊牧民族被遷入,到西晉時關中和涼州的外族已佔當地人口一半。這些外族被世族收作奴婢。

由於遷入人口數目相當多,與關中一帶晉人相差不遠。為西晉亡國和五胡十六國埋下伏筆。

八王之亂後西晉元氣大傷,內遷的諸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

西晉是魏晉南北朝長期**時期中的短暫統一,所謂「曇花一現」。公元317年司馬睿在建康稱帝,改元建武,史稱東晉。

二、東晉

東晉(317年-420年),是由西晉宗室司馬睿南遷後建立起來的政權,建都洛陽的西晉覆亡,史稱東晉。

此外,史書中又仿東漢稱中漢,稱東晉為中晉,寓以晉室中興之意;又東晉統治地區大部分在江東,古稱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東晉。

東晉是門閥士族政治,與北方的五胡十六國並存,這一歷史時期又稱東晉十六國。東晉時代,也曾經內部四分五裂。東晉與之前的孫吳以及其後的宋、齊、樑、陳,合稱為六朝。

東晉曾多次試圖北伐,但由於內部不團結,除了最後篡晉的劉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餘都無建樹。祖逖本有希望恢復舊土,但他被司馬睿挾制,鬱鬱而終。桓溫的北伐則被慕容垂擊敗。

太元八年(383年),前秦苻堅率兵南侵,東晉宰相謝安力主抗擊,派謝石謝玄率軍,在淝水之戰大獲全勝,苻堅隻身逃回北方,南北分立之勢從此而成。

後有桓玄叛亂,廢安帝,自立為天子,後為大將劉裕所平,擁恭帝,然大權落裕。

元熙二年(420年),宋公劉裕廢除晉恭帝,建立劉宋,東晉滅亡,

三、十六國

1、成漢

西晉末年,天災人禍橫行,益州蜀郡的巴氐族領袖李特率領難民起兵反晉。297年,李特率領關中流民團南下漢中。

第二年定年號建初,率軍攻打成都,益州刺史羅尚拒守,李特敗亡。其弟李流繼續統領流民作戰,次年病死。

347年,東晉的執政桓溫率兵攻打成漢,李勢投降,成漢的殘餘勢力在2年後也被東晉徹底消滅。

2、前趙

前趙(304-329),亦稱漢趙,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十六國」之一,是西晉晚期由匈奴人建立的政權。

329年,後趙軍乘勝西進,前趙太子劉熙棄長安而奔於上邽[guī](今甘肅天水)。九月,後趙石虎攻克上邽,殺劉熙及其文武百官,前趙亡。前趙5主15年,後趙2主11年。

一說漢趙傳3世5主,凡二十六年。

3、後趙

後趙(公元319——352)是十六國時期羯族首領石勒建立的政權,後期改國號為「衛」。歷經七帝,享國三十二年。

351年,石祗被手下大將劉顯所殺,之後劉顯也被冉閔攻殺,後趙最終覆滅。

4、前涼

前涼(公元301-376),是東晉十六國中的北方大國,公元301年,涼州大姓漢人張軌被晉朝封為涼州刺史,公元313年封西平公、涼州牧,課農桑、立學校,多所建樹。又鑄五銖錢,全境通行,前涼是對北魏產生深遠影響的北方大國。

376年前秦天王苻堅對前涼發動全面進攻,張天錫投降,前涼覆滅。

5、北涼

北涼(397年——439年或460年)是十六國之一。由匈奴支系盧水胡族的首領沮渠蒙遜所建立;另有一種看法認為建立者為段業,此說是以蒙遜堂兄沮渠男成擁立段業稱涼州牧,並改元神璽為立國之始(397年)。

444年沮渠無諱病故,弟弟沮渠安周繼任。460年柔然攻破高昌,沮渠安周被殺,北涼遂亡。

6、西涼

西涼(400年—421年),河西走廊一帶曾先後產生過五個涼政權,史家為區別其他的4個,將中心位於涼州西部酒泉的李氏政權稱為西涼。

420年,李歆與北涼交戰被殺,其弟敦煌太守李恂在敦煌嗣位。次年北涼軍繼續圍攻敦煌,李恂戰敗,乞降不成後自殺。西涼就此被北涼攻滅。

7、後涼

後涼(公元386年~403年)是十六國時期氐族貴族呂光建立的政權。

403年,呂隆因後秦、南涼、北涼交相攻逼,降於後秦覆滅。

8、南涼

南涼(397年—414年)位十六國時期16國之列,鮮卑政權。河西鮮卑禿髮烏孤所建,都樂都(今屬青海),盛時控有今甘肅西部和寧夏一部。歷三主,共十八年。

9、前燕

前燕(337年 - 370年)是十六國時代由鮮卑族貴族首領慕容皝所建立的政權,其國號為「燕」。其全盛時的統治地區包括冀州、兗州、青州、幷州、豫州、徐州、幽州等部分。歷三世三主,共三十四年。

10、後燕

後燕(384—407年)是十六國時期鮮卑慕容氏諸燕之一,建立者為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五子慕容垂,都中山(今河北定州),後遷往龍城(今遼寧朝陽),全盛時有今河北、山東及遼寧、山西、河南大部。

384年,慕容垂在滎陽(今河南滎陽)自稱燕王,建立後燕。初期後燕實力強盛,曾打退東晉、擊敗前秦、攻滅西燕,但後燕在395年的參合陂之戰中輸給了北魏,396年六月,北魏攻下後燕都城中山。

自此後燕被一分為二,一蹶不振。後燕遷都到龍城,此時的後燕內亂不斷,最終在407年被北燕所取代。後燕歷七位君主,共23年。

11、南燕

南燕(398年-410年),十六國時期慕容氏諸燕之一,由慕容德所建,398年建都滑臺。統治範圍包括今山東及江蘇的一部分,國號為燕。

409年東晉劉裕率師北伐,410年二月廣固失陷,南燕亡。歷二帝十二年。

12、北燕

北燕(407年或409年-436年)是五胡十六國時期鮮卑化漢人馮跋建立的政權。

409年,慕容雲被部下離班、桃仁所殺,馮跋平定政變後即天王位於昌黎(今遼寧省義縣)。據有今遼寧省西南部和河北省東北部。436年被北魏所滅。

13、夏

大夏政權是南匈奴屠各種鐵弗部族人赫連勃勃建立的,國都統萬城,也是十六國時期最後出現的一個政權。

中國古代以「夏」為國號的政權頗多,因此史家又稱十六國時期的夏政權為赫連夏,又稱為胡夏國。赫連夏政權從赫連勃勃公元407年稱天王大單于算起,到431年北魏(拓跋鮮卑)的屬國吐谷渾俘赫連定止,僅存在了二十五年。

14、前秦

前秦(公元350年—394年)是東晉十六國時期的政權之一。公元350年氐族人苻洪佔據關中,稱三秦王,共歷六主,享國四十四年。

15、西秦

西秦(385年—431年),十六國之一。隴西鮮卑族(一說屬貲虜)首領乞伏國仁所建。都苑川(今甘肅蘭州西固)。其國號「秦」以地處戰國時秦國故地為名。

16、後秦

後秦(公元384年~417年)是十六國時期羌人貴族姚萇建立的政權。傳三世共三帝,歷經三十四年。

義熙十三年(417年)劉裕大軍攻破潼關,圍攻長安,姚泓舉國投降,後秦覆滅。

2樓:笑談古和今

4 世紀是指300-399年。此時的中國先是西晉時期,後來是東晉和五胡十六國的並立。

十六國時期(公元301年—公元460年 ),以匈奴、羯、鮮卑、羌及氐為主的五胡在中國北方範圍內相繼建立國家,而北魏史學家崔鴻以其中十六個國家撰寫了《十六國春秋》(五涼、四燕、三秦、二趙、一成、一夏[1][2]),於是後世史學家稱這時期為「五胡十六國」。實際上這一時期國家數目遠多於16個。

西安歷史的簡介

3樓:森海和你

西安,古稱長安;曾用名:大興城,京兆,奉元,西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陝西省的省會,中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9大區域中心之一,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

西安是我國有文字記載以來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的古都,特別是我國歷史上較輝煌的四個王朝周、秦、漢、唐,均建都在此,代表了我國曆史文化的主流。

大西安有漢長安城、陽陵、茂陵等文化遺址。漢開闢了「絲綢之路」,讓中國走向世界,讓世界認識了中國。漢承秦制,在長安建立了持續200餘年的西漢政權和空前強大的西漢王朝。

漢確立了儒家文化的主導地位,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和漢文化為代表的中華文化,因此,外國把研究中國的學問叫漢學。

大西安有唐皇城、大明宮、大雁塔、小雁塔、昭陵、乾陵等文化遺址。唐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頂峰,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唐長安是中國歷史上最大、最開放的城市,是真正的國際化大都市。

唐王朝延續近300年,融合了包括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在內的多種文化,以唐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了整個東方乃至世界。所以,以華夏文明歷史文化基地為依託的大西安,可以稱得上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西安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長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13個王朝在此建都。

豐鎬都城、秦阿房宮、兵馬俑,漢未央宮、長樂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興慶宮等勾勒出「長安情結」。

西安市的地質構造兼跨秦嶺地槽褶皺帶和華北地臺兩大單元。距今約1.3億年前燕山運動時期產生橫跨境內的秦嶺北麓大斷裂,自距今約300萬年前第三紀晚期以來,大斷裂以南秦嶺地槽褶皺帶新構造運動極為活躍,山體北仰南俯劇烈降升,造就秦嶺山脈。

與此同時,大斷裂以北屬於華北地臺的渭河斷陷繼續沉降,在風積黃土覆蓋和渭河沖積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渭河平原。

4樓:匿名使用者

在西安建都的王朝

在中國歷史上,有20個政權被認為在西安建都。但是其中哪些應該稱為王朝,其中哪些王朝的首都應該算是西安,是一 個眾說紛紜的問題。這是人們對於什麼是「王朝」、「首都」和「建都」等概念理解存在的差異,導致對有哪些王朝在某地建都產生了分歧。

目前被官方採用的說法是13個王朝。此外主要還有10朝、11朝、12朝、14朝和17朝4種數量上不同的說法;其中14朝和17朝的具體朝代又各有兩種說法。

·10朝說

10朝——依照時間次序為: 西周(前363年)、秦(統一後15年)、西漢(前210年)、前趙(11年)、前秦(33年)、後秦(34年)、西魏(22年)、北周(25年)、隋(38年)、唐(273年)。

·11朝說

11朝——在10朝的基礎上加上王莽建立的新朝(前15年)。

·12朝說

12朝——在11朝的基礎上加上西晉(愍帝4年)。

·13朝說

13朝——在12朝的基礎上加上東漢(獻帝6年)。

·14朝說

14朝——有兩種情形:(1) 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大夏王朝;(2)在13朝基礎上加上武則天建立的武周(15年)。

·16朝說

16朝——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西漢末年由劉玄建立的更始政權、由樊崇劉盆子建立的赤眉政權和黃巢建立的大齊。

·17朝說

17朝——分兩種情形:(1) 在14朝第1種情形的基礎上加上武周,大齊和李自成建立的大順;(2) 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更始政權、赤眉政權、大齊和的大順。

19世紀60年代和20世紀初中國發生的4次重大歷史事件

四次?有很多吧。1860年英法聯軍毀滅圓明園 還有洋務運動 以及百日維新公車上書 義和團起義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敗 賠款8000萬兩 割讓臺灣島 1900年英 法 德 日 俄 意 美 奧匈帝國攻入北京 1901年7月25日大清被迫和十一個國家 前面八個,再有西班牙,比利時,荷蘭 簽訂辛丑條...

公元18世紀是中國的什麼時期,公元17世紀到18世紀中葉中國音樂

朝辭白帝彩雲間 1.18世紀末的中國處於清朝的統治之下,清朝在1644年入關以後先後打敗了大順,南明等政權統一全國。而在清軍入關的4年前 1640年,英國國王查理一世重新召開議會,企圖徵收新稅。遭到了議會的堅決反對,議會的召開標誌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開始。2.清朝歷史上最著名的康乾盛世在18世紀中期...

12世紀末至13世紀是中國的什麼朝代

12世紀末至13世紀是中國是元朝。元朝 1271年 1368年 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定都大都 今北京 傳五世十一帝,歷時九十八年。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統一漠北建立蒙古帝國後開始對外擴張,先後攻滅西遼 西夏 花剌子模 東夏 金等國。蒙哥汗去世後,引發了阿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