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用人之道,司馬遷史記有關於用人之道

時間 2021-07-07 07:25:04

1樓:匿名使用者

1、人才始終是頭等大事 。

2、自立立人,自達達人 。

3、無為而治,以誠相待 。

4、適才適任,妥當安排。

5、適時交心,真誠不欺 。

6、「以志帥氣,以靜制動」。

7、廣收人才靠「同」緣 。

擴充套件資料:

曾國藩人格修練:

1、誠,為人表裡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於世。

2、敬,敬畏,內心不存邪念,持身端莊嚴肅有威儀。

3、靜,心、氣、神、體都要處於安寧放鬆的狀態。

4、謹,不說大話、假話、空話,實實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

5、恆,生活有規律、飲食有節、起居有常。最高境界是「慎獨」,舉頭三尺有神明。

許多人都認為人格修煉是空虛的東西,認為修身是虛無縹緲的東西,甚至還是迂腐的,但曾國藩一生的事業,修身才是他事業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早年修身十三條:

1、主敬(整齊嚴肅,無時不懼。無事時,心在腔子裡;應事時,專一不雜。)

2、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片刻,來複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3、早起(黎明即起,醒後勿沾戀。)

4、讀書不二(一書未點完,斷不看他書。東翻西閱,都是徇外為人。)

5、讀史(每日圈點十頁,雖有事不間斷。)

6、謹言(刻刻留心。)

7、養氣(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言之事。)

8、保身(節慾、節勞、節飲食。)

9、寫日記(須端楷,凡日間身過、心過、口過,皆一一記出,終身不間斷。)

10、日知所亡(每日記茶餘偶談一則,分德行門、學問門、經濟門、藝術門。)

11、月無忘所能(每月作詩文數首,以驗積理的多寡,養氣之盛否。)

12、作字(早飯後作字,凡筆墨應酬,當作自己功課。)

13、夜不出門(曠功疲神,切戒切戒。)

2樓:真的

曾氏帳下有各種各樣的能人,有文人、武將、謀士,也有興辦洋務的科技人才;有李鴻章這樣通過正規科舉出身的人才,也有放排工楊載福、憤青鮑超、師爺左宗棠這樣的在野人才,還有塔齊布這樣「根正苗紅」的八旗子弟。

這些優秀人才各具個性,有的甚至性如烈火、桀驁不馴。如果一般人手下有這樣千奇百怪的人才,恐怕內部矛盾每天都調解不完。但曾國藩用人有其獨到之處,這與其獨到的識人、育人藝術是一脈相承的。

且看曾國藩在用人方面的一些體會:

□「吾輩慎之又慎者,只在用人二字上。人才靠獎勵而出,即便中等人才,若獎勵得法,亦可望成大器,若一味貶斥,則往往停滯於庸碌不能自拔也。」意思是:

合適的獎勵可以促進人才成長,如果一味批評、責備,人才也會變蠢材;

□「世不患無才,患用才者不能適用也。」意思是:不是沒有人才,而是沒有用好人才。古人的「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就是這個道理;

□「取人之式,以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為要;馭將之道,最貴推誠,不貴權術。」意思是:優秀的管理者不要有官僚習氣,要少說大話,說話辦事要條理清楚;要管理好部屬不能靠玩弄權術,而是要真誠相待。

曾氏用人八字經

《曾國藩家書》中有許多關於用人之道的精闢見解,簡而概之,曾氏用人就是8個字:廣攬、慎用、勤教、嚴繩。 1. 廣攬,通過各種途徑挖掘各方面人才。

要想廣攬人才,首先要有科學的擇才態度。「英雄莫問出處」這話雖然簡單,但真正在選人時幾人能真正摘掉有色眼鏡,不問學歷,不問出身?曾氏帳下各種人才俱至,這首先得益於曾國藩獨到的識才藝術。

其次要真正有求才若渴的心態。妒忌是人類的本性之一,許多管理者無法突破心理障礙,面對真正的優秀人才時往往嫉賢妒能,擔心人才會取代自己。

正因為有了識才之能,同時求才若渴,曾氏才能做到廣攬人才,他的兩江總督府被譽為大清的人才寶庫。由此可見曾國藩在用人上的成就。

2. 慎用,合適的人要用在合適的崗位上。

很多人會廣攬人才,但能用好人才的卻不多。曾國藩雖然廣攬人才,但在人才的使用上卻非常謹慎。他善於從細節上判斷一個人的品性德行,從而對人才形成全面的判斷。

曾有一位窮困的讀書人在曾國藩帳下謀得一份差事,終於吃上了飽飯。此後,他在吃飯前必定要先仔細地將飯中的穀粒挑出來丟在地上,然後才吃飯。曾國藩見後立刻通知賬房要此人結賬走人。

旁人不解,便請教他。曾答:此人先前受苦吃不飽,吃飽沒幾天就忘了根本,變得如此挑剔,將來一旦位高權重,那還得了?

他根本不會考慮黎民百姓的利益。

曾國藩在主政兩江時,很多鄉親好友前來投奔他,但他都是給足盤纏要他們回去。他說:好馬劣馬不能同槽餵食,否則好馬也會變劣馬。

我的兩江總督府是一個人才府,如果平庸之才也進了人才府,那麼真正的人才就會寒心而走人。 3. 勤教,就是經常培訓、教育。

曾國藩很善於通過書信、面談及飯前閒談對部屬進行培訓、教育。書信好理解,曾國藩家書洋洋灑灑幾百萬字,無所不談。面談相當於今天的績效面談,總結成績,指出不足,**改進方法,促進部屬成長。

這些培訓方法讓曾國藩帳下很多人受益匪淺,這在100多年前相當難得。

利用吃飯的時間進行培訓、教育就是曾氏的專利了。曾國藩喜歡在吃飯前與部屬、幕僚談詩**或講一些幽默而又富有哲理的笑話,其他人笑得前仰後合,他則在一旁微笑著用手慢慢捋鬍子。李鴻章在晚年經常與人憶及恩師的飯前教育,可見他是受益匪淺的。

4. 嚴繩,就是通過建立健全規章制度來管理和督促部屬。 制度不健全,好人幹壞事;制度完善了,壞人也做好事。

100多年前的曾國藩就明白了這個道理,並進行了豐富的實踐,可嘆今人還在這個問題上認識不清。

3樓:匿名使用者

曾國藩講:「利可共而不可獨」,領導人可能追求道德上的完美無瑕,亦或是其他雄偉的目標,但對普通群體而言,柴米油鹽可能才是發愁的事情。作家楊大俠表示,待遇留人事業留人方才興旺。

司馬遷史記有關於用人之道

司馬遷與《史記》介紹,司馬遷與史記的介紹

加爾基 司馬遷 前145年或前135年 不可考 字子長,夏陽 今陝西韓城南 人 西漢史學家 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 太史公 歷史之父。史記 最初稱為 太史公 或 太史公記 太史記 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

司馬遷與史記的 簡單 謝謝,司馬遷與史記的資料 簡單 謝謝

司馬遷簡介 司馬遷 前145或前135 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 今陝西韓城西南 人。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 前145 一說生於漢武帝建元六年 前135 卒年不可考。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約在漢武帝元光 元朔年間,向今文家董仲舒學 公羊春秋 又向古文家孔安國學 古文尚書 20歲時,...

司馬遷與史記的介紹,司馬遷與史記的內容簡介

加爾基 司馬遷 前145年或前135年 不可考 字子長,夏陽 今陝西韓城南 人 西漢史學家 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 太史公 歷史之父。史記 最初稱為 太史公 或 太史公記 太史記 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