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狂人橫刀向天笑
有德無才難成事,有才無德辦壞事
有德無才難成事,有才無德辦壞事
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伯夷叔齊餓死於首陽之下,民到於今稱之。其斯之謂與?
--《論語》
德才之辯古已有之,直至宋代,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對德才關係進行了一番梳理,給人以撥雲見日之感。他對才和德進行了界定:聰察強毅之謂才,正直中和之謂德。
並進一步指出:「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通過考量一個人德和才的發揮,可以將人分為三類:才德全盡之謂「聖人」;才德兼亡之謂「愚人」;德勝才之謂「君子」;才勝德之謂「小人」。
他還指出:「君子挾才以為善,小人挾才以為惡。」南懷瑾在《歷史的經驗》中用刀來比喻說明此理,他說刀本身無所謂好壞,惡人用之為非作歹,醫生用它施術救人,善惡的關鍵在於執刀人的品德。
曹操在用人方面頗有獨到之處,但他也有失敗之害。尤其是對徐庶一事,因曹操處理失德,徐庶雖有雄才卻「誓不為曹設一謀」。
徐庶仰慕劉備之名,前去投奔,讓曹操十分憂慮,於是想方設法想將徐庶招來。曹操就把徐庶的母親接來,令其修書一封勸徐庶歸順。但徐母深明大義,不肯讓兒子棄明投暗,竟舉起石硯擊打曹操。
曹操大為光火,下令將徐母推出去斬首。謀士程昱急忙制止並勸告曹操,徐庶是個孝子,曹公如果殺其母,其必死心塌地地輔助劉備,以圖報仇,不如善待徐母,讓徐庶左右為難,即使輔助劉備也不敢盡心盡力。後來,程昱照徐母字型詐修家書給徐庶。
徐庶拆開信後大驚失色,當即向劉備表明去意,希望劉備能夠放行。
劉備雖然愛惜人才,卻忍痛割愛,成全徐庶。左右勸告說:「徐庶是天下奇才,在我們這兒又待了這麼久,對我軍情瞭如指掌,如果投奔曹操,後果不堪設想,不如強行留住他。
曹操見此計不成,留其母親無用可能會將其殺害,而徐庶肯定要為其母報仇,必全力輔佐主公。」「這怎麼可以,曹操要殺其母親,我卻強行留人,這有失道德;而且徐庶為我出過力,我卻讓他陷於不孝之境,如此不仁不義之事我是不會做的,而且我相信徐庶不會出賣我的。」聽了劉備這番話,徐庶不由得感激涕零。
徐庶到許昌投奔曹操後,徐母一氣之下竟然自盡,徐庶識破曹操**後鬱鬱寡歡,從此一言不發。「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典故就是由此而來。
2樓:
有才無德:黑客,希特勒 有德無才:東郭先生與狼的故事
你認為有德無才和有才無德哪個更致命
我認為有才無德更為致命,因為人的修養與道德是存在在這個社會上的立本之地,所以一定要有好的德行。我覺得有才無德更致命,因為德行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基礎,如果沒有了德行,就沒有人和你做朋友。後者更致命。為何這樣說哪,在我看來,人生在世上,不是孤立存在的,人是社會生活動物,人要與人有千絲萬縷的聯絡,人與物也...
人如果有才無德,會給他人和社會帶來什麼壞處
我個人認為道德其實是沒有同一的標準的,對於某一件事,某些人認為是不道德的,但另一些人認為是可以理解的,算不上道德不道德。當然我們每個人對道德的認識就像是一個集合,我們整個社會上不同的人的道德集合是有很大一部分交集的,所以我們經常會對同一件事有同樣的評價。那出現以上差別的原因就有很多了,重要的原因我認...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是什麼意思
柯運旺諸琬 上德無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意思是 高層次的 德 不強調錶面 有德 因此才是真正 有德 低層次的 德 自認為不喪失 德 因此實際上是沒有 德 真正有德行的人,不會把德行掛在嘴上,故意用某種行為證明自己的德行,這才是真正的有德之人。處在德之下品之類的人,看似處處都彰顯德行,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