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明代的官位等級

時間 2021-08-11 18:08:03

1樓:匿名使用者

三公:太師、太傅、太保(正一品)

三孤:少師、少傅、少保(從一品)

令有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從一品);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

這些均為加官,用來表明受官者的功績與崇高身份,沒有實際管轄範圍。

2、六部:

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按順序)

六部各設尚書一人,直接對皇帝負責,尚書之下有左右侍郎(副部長)、郎中(司長)、主事

等。 吏部:負責官吏的管理,考核,升遷等

戶部:有十三個司,分別管理各地的收支與報銷

禮部:主管國家凶吉大典,教育與考試,招待外賓,宴勞功臣等

兵部:管理天下軍政(軍令由五軍都督府管理)

刑部:管理天下刑名。

工部:管理建築、後勤、水利、製造等

3、督察院:

直屬於皇帝的監察部門

下設左右督御史(正二品)、左右副督御史(正三品)、左右僉督御史(正四品)

再往下設十三道監察御史,分管每個省的檢查工作(當時中國分十三個省)十三道監察御史與直

屬於皇帝的六科給事中統稱"科道"屬於言官範疇。

4、六科:

分為吏戶禮兵刑工六科,每科設督給事中(正七品)、左右給事中與給事中(從七品)。

給事中品級雖低,權利很大,皇帝交給各個衙門辦理的工作由六科每五天登出一次,如果有脫拉

或者辦事不力的,六科可以向皇帝報告。六科還可以參與**的選拔,皇帝御前會議,審理有罪

的**。最為重要的是六科有封還皇帝敕書的權利,皇帝的旨意如果六科認為不妥可以封還,不

予執行。

5、五寺:

五寺是五衙門的簡稱,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太僕寺、鴻臚寺

大理寺:相當於今天的法院,是全國最高上訴機關。與督察院、刑部構成了三法司。

太常寺:主管祭祀

光祿寺:主管宴享

太僕寺:管馬

鴻臚寺:管招待外賓

6、詹士府:

詹士府是負責輔助太子的機構設正三品詹士一人,正四品少詹士一人,正六品府丞一人

詹士府設左右春坊,司經局,主簿廳

7、太醫院:

太醫院是管理宮廷及貴族診斷,製藥的,設正五品院使一人,正六品院判二人,正八品御醫四

人,從九品吏目若干人。

8、翰林院:

相當於現在國立大學,幹部學院等的綜合,翰林院的首長稱為翰林學士(正五品),侍讀學士兩

人,侍講學士兩人(從五品),侍讀、侍講各兩人(正六品),修撰(從六品)考中狀元后就會

被授予此職位。編修(正七品)榜眼、探花考中後就會被授予此職位。

(地方)

縣:助手有縣丞、主簿。縣丞協助知縣管理縣政,主簿管全縣糧稅、戶籍。水滸中宋江上山前好像就是縣丞一職。

州,最早出現在西漢。漢武帝把全國劃分成了13個監察區,稱為州,州的長官叫刺史,負責監察郡,縣的官吏。東漢後,刺史又稱州牧。隋取消郡的建制,只存州、縣。

宋朝州的行政長官才稱知州。明清兩代的州有兩級別:直隸州和散州。

直隸州屬省,級別與府相同;散州隸屬府,同縣級。

知州屬官有同知(智慧abc中叫同志)、通判,分別掌財政、刑法、治安等。清朝時,直隸州(76個)散州(48個)

府(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府的長官稱府尹,宋朝的府屬「路」(介於**和州之間)

明清兩代除首都、陪都所在地府長官仍稱尹外,一般都稱知府。沒辦法誰叫人家是京官呢。

明代府按納稅糧分三等:納糧20萬以上為上府,20萬以下十萬以上為中府,十萬以下為下府,無糧的叫地府,全國150多個府。

2樓:匿名使用者

這有詳細的,太多。

神仙 佛祖的官位等級是怎樣的?我只知道神仙中第一名是玉皇大帝

哪有第一名啊 呵呵 玉皇也只是四御之一啊 其上還有三清呢 菩提祖師好像在道教系普里是沒有的 只有西遊記裡有 道教從三清開始 其下有四御,三官大帝,五方五老,九耀星君,四靈,二十八星宿,真武大帝,五嶽帝君,十殿閻王 等等 太多了 官職和人間相似分十一個檔次 1。三清,四御御。2。南極長生大帝,東極救苦...

簡述明代的主要建築成就,中國古代建築成就簡介

暮雲夕卷 明代的建築樣式,大都繼承於宋代而無顯著變化,但建築設計規劃以規模巨集大 氣象雄偉為主要特點。明代中國建築群的佈置更為成熟,風水術在明代已達極盛時期,江南官僚地主的私家園林建設非常發達,明式傢俱也聞名世界。明代建設了兩大工程,是北方的軍事重鎮城堡體系和萬里長城,以及東部沿海的防倭城堡體系,長...

有關明代的問題,有關明代的一個問題

剛開始的時候的確如此,但由於後來皇帝的年輕化使得沒有特定的皇帝繼承人來進行培養,所以這一制度漸漸就有名無實了.這個慣例存在,但是實際上很少實行,明朝皇太子留守過南京的不多.舉個例子來說,崇禎被李自成逼近北京時,就曾下旨意讓自己的皇太子下南京留守,不過沒來得及去就被李自成攻破了北京城.存在,但不一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