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白土知道
憲宗其實也有託協,只不過**更過強硬。尤其是滅李師道,斬吳元濟兩個強藩真正把藩鎮嚇怕拉。德宗的削藩,沒有削一個藩,連李希烈,朱滔都放過拉,德宗沒有駕馭將領的能力,要不是李抱真,李晟,馬遂,暉鹼的恪盡職守,鼎力相助我懷疑唐朝是不是回提前亡國。
憲宗有駕馭將領的能力,並且有自己的主見。德宗確沒有,能把懷光逼反,其水平實在不敢恭維,決心容易動搖,遠離臣下使他不能聽取各方意見。所以德宗的削藩實際上是完敗。
德宗的削藩是利用藩鎮打藩鎮 所以在起初順利的將淄清的李納 成德的李惟嶽征服後 參與朝廷平叛的朱滔等人突然發現再繼續的話接下來的就是自己 於是參與平叛的節度使遂於藩鎮聯合對抗朝廷
憲宗的削藩則是有計劃的 重用了一批可用之才 君臣之間比較信賴交流通暢 比如對劉闢用兵之時杜黃裳 李吉甫等人
比如平吳元濟時的武元衡 裴度
這些朝中重臣都很好的駕馭了具體執行平叛任務的高崇文 李愬等節度使而且憲宗採取的一些財政政策給削藩提供了充足的物質支援
唐憲宗任用的削藩人才是哪位,被稱為中興名相
2樓:咦...呀
裴度。裴度(765年-839年),字中立,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東北)人 。唐代中期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
裴度,為德宗貞元五年(789年)進士。憲宗時累遷司封員外郎、中書舍人、御史中丞,支援憲宗削藩。視行營中軍,還朝後與武元衡均遇刺,武元衡遇害,裴度亦傷首,遂代其為相,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親自出鎮,督統諸將平定淮西。
元和十三年(818年)淮西平,拜金紫光祿大夫、弘文館大學士、上柱國,封晉國公,世稱「裴晉公」。後歷仕穆宗、敬宗、文宗三朝,數度出鎮拜相。晚年隨世俗沉浮以避禍。
官終中書令,故稱「裴令」。開成四年(839年)卒,贈太傅,諡號文忠。會昌元年(846年)加贈太師,後配享憲宗廟廷。
裴度堅持與權奸、宦官、藩鎮割據勢力鬥爭,並輔佐憲宗平吳元濟、李師道之亂,實現「元和中興」。他堅持治理國家要任用賢才,為將相二十餘年,薦引李德裕、李宗閔、韓愈等名士,重用李光顏、李愬等名將,還保護劉禹錫等人。史稱其「出入中外,以身系國之安危、時之輕重者二十年」,被時人比作郭子儀。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心名相是裴度,在削弱藩鎮,打擊吳元濟、李師道中作出了重要貢獻,最後官至中書令。諡號文忠
4樓:活益陽通
唐憲宗任用的削藩人才----李絳
為什麼有亂七八糟這一說呢,而為什麼不是亂**糟什麼的?
清君側是什麼意思?出自什麼典故?
5樓:昆吾翠陽
就是剷除皇帝身邊的奸賊
6樓:匿名使用者
上面兩樓的加起來就完整了.
不再贅敘
7樓:
就是藉著"清楚皇帝身邊的小人"來造反
三十六計典故 簡介
8樓:瑞春楓
三十六計典故簡介:《三十六計》一書,至今無準確年代和撰者可考,歷代兵志也未曾收錄。《三十六計》精煉概括了中國曆代智慧謀略的全部精華,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千百年來長期積累的智慧結晶,是古今中外智謀專家最為重視的經典著作之一,是一部堪稱「益智之薈萃、謀略之大成」的兵學奇書。
一方面較好地儲存了三十六計的原貌,另一方面則從嶄新的角度詮釋了三十六計的現代含義,從內容到形式,皆獨具特色,富有新意。全書每計除有題解、註釋與按語,還有傳世典故、用計錦囊、用計範例等。
傳世典故即為該計策的最初解讀,藉以溝通古今,闡明事理。所謂「典故」是指古代文化典籍中的故事或詞語,不少典故已經凝結在成語中,成為現代漢語中的精華。用計錦囊以現代視角分析、註解三十六計,從軍事謀略和為人處世等方面闡述了該計策的含義與對策。
用計範例採擷自《左傳》、《戰國策》、《史記》、《漢書》、《資治通鑑》、《二十四史》等歷代典籍中涉及軍事鬥爭和政治鬥爭的相關題材。內容包括軍事、政治鬥爭的種種經驗和案例,以及軍事思想和戰爭謀略,由此顯示中國傳統軍事文化遺產之一斑。
《三十六計經典故事》全書三十餘萬字,一千五百餘幅軍事、歷史**,總結出三百多條用計範例,讓讀者在通俗生動的文字和精美形象的**中領會「用兵如孫子,策謀三十六計」的精彩。
9樓:銳菊
第一套 勝戰計
第一計 瞞天過海 第二計 圍魏救趙 第三計 借刀殺人第四計 以逸待勞 第五計 趁火打劫 第六計 聲東擊西第二套 敵戰計
第七計 無中生有 第八計 暗度陳倉 第九計 隔岸觀火第十計 笑裡藏刀 第十一計 李代桃僵 第十二計 順手牽羊第三套 攻戰計
第十三計 打草驚蛇 第十四計 借屍還魂 第十五計 調虎離山第十六計 欲擒故縱 第十七計 拋磚引玉 第十八計 擒賊擒王第四套 混戰計
第十九計 釜底抽薪 第二十計 混水摸魚 第二十一計 金蟬脫殼第二十二計 關門捉賊 第二十三計 遠交近攻 第二十四計 假途伐虢第五套 並戰計
第二十五計 偷樑換柱 第二十六計 指桑罵槐 第二十七計 假痴不顛第二十八計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計 樹上開花 第三十計 反客為主第六套 敗戰計
第三十一計 美人計 第三十二計 空城計 第三十三計 反間計第三十四計 苦肉計 第三十五計 連環計 第三十六計 走為上計
10樓:匿名使用者
要是複製太多,建議**
武帝之治績是什麼典故?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什麼典故?
11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已非春秋戰國時期的儒家思想原貌,而是摻雜道家、法家、陰陽五行家的一些思想,體現了儒家思想的「相容」與「發展」特性,是一種與時俱進的新思想。它維護了封建統治秩序,神化了**王權,因而受到中國古代封建統治者與歷代儒客推崇,成為兩千多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正統和主流思想。
(2013·荊門)「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董仲舒語),人君無法維持統一。為了扭轉這種局面,漢武帝採取的措施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2014·黃岡)為實現國家大一統,漢武帝在思想文化方面採取的措施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為什么唐憲宗一定要處死柳宗元,為什麼唐憲宗一定要處死柳宗元?
唐憲宗堅持不赦免柳宗元等人,一直不能饒了柳宗元一命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當時唐憲宗要被立為太子的時候,柳宗元沒有站在唐憲宗這一邊,而是站在了他的對面。所以。唐憲宗就堅持本能赦免他。其實唐憲宗也沒有下達過什麼命令說要殺死柳宗元,只是當時有著幾次大赦,但是都一直沒有赦免過柳宗元,一直都是罪人,直到死為止...
建文帝為什麼採取削藩政策?結果怎樣
原因 封建社會帝王登基之初都要大肆犒賞功臣,並且對祖先 子孫後代進行冊封,以標榜家族高貴 樹立威儀,鞏固家天下統治。洪武元年 1368年 朱元璋登壇大祭天地,宣告登基。雖然他的祖先三代都是赤貧農民,出身低微,但朱元璋都追贈為某某王,封馬氏為皇后,立朱標為太子。朱元璋有26個兒子,14個女兒。朱元璋在...
安史之亂結束後,唐朝為什麼不削藩?藩鎮割據為何越來越嚴重
平定安史之亂可謂是花費了唐朝所有的兵力和財力,沒有能力再去消藩,越來越嚴重是因為 政權不穩固,而藩鎮與藩鎮之間雙雙聯合,管不了,導致愈演愈烈。安史之亂之後,唐朝害怕一家獨大,就開始扶持其他藩鎮達到抑制的作用,但又害怕藩鎮聯合起來危害朝廷的利益。在這種自相矛盾的觀念下,領導人治理的國家越來越亂,藩鎮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