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對人類發展的影響,地理環境對社會存在的影響

時間 2021-08-30 10:14:42

1樓:匿名使用者

地理環境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地理環境是能量的交錯帶,位於地球表層,即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大氣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交錯帶上,其厚度約10—30千米。它具有三個特點:(1)具有來自地球內部的內能和主要來自太陽的外部能量,並在此相互作用;(2)它具有構**類活動舞臺和基地的三大條件,即常溫常壓的物理條件、適當的化學條件和繁茂的生物條件;(3)這一環境與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直接影響著人類的飲食、呼吸、衣著、住行。

由於地理位置不同,地表的組成物質和形態不同,水、熱條件不同,地理環境的結構具有明顯的地帶性特點。因此,保護好地理環境,就要因地制宜地進行國土規劃、區域資源合理配置、結構與功能優化等。生物特別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球表層。

可分為自然環境(或自然地理環境)、經濟環境(或經濟地理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

自然環境是由岩石、地貌、土壤、水、氣候、生物等自然要素構成的自然綜合體。根據其所受人類社會的影響程度的差別,自然環境又可分為天然環境和人為環境。天然環境(原生自然環境)指只受到人類間接或輕微影響的而原有自然面貌未發生明顯變化的地方,如極地、高山、大荒漠、大沼澤、熱帶雨林、某些自然保護區以及人類活動較少的海域等。

人為環境(次生自然環境)指受到人類直接影響和長期作用而使自然面貌發生重大變化的地方,如農業、工礦、城鎮等利用地。放牧的草場和採育的林地,雖然它們仍能保留草原和森林的外貌,但其原有的條件和狀態已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也屬於人為環境。

經濟環境是在自然環境的基礎上由人類社會形成的一種地理環境,主要指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經人類開發利用後形成的地域生產綜合體的經濟結構,包括工業、農業、交通和城鄉居民點等各種生產力實體的地域配置條件和結構狀態。

社會文化環境包括人口、社會、國家、民族、語言、文化和民俗等方面的地域分佈特徵和組織結構關係,而且涉及社會各種人群對周圍事物的心理感應和相應的社會行為。社會文化環境是人類社會本身所形成的一種地理環境。

上述3種環境在地域上和結構上又是互相重疊、互相聯絡的,從而構成統一的整體地理環境。

發展歷程 人類今天所處的地理環境是經過了漫長的發展歷程的。

首先是地表液態水的形成和原始海洋的出現。水不僅是地表環境中的活躍因素,

而且為生命所必需。原始海洋是地球上最早的有機化合物的聚集場所,使它們在此演

化成為複雜的高分子有機物,以至演化成為生命。因此,原始海洋不僅是生命的誕生

地,而且由于海洋能阻擋紫外線傷害原始生命,保障了原始生命的生存和發展。也有

人認為生命不起源於海洋,而起源於能防禦紫外線的地殼表層(風化殼)。

其次是生命的出現。地理環境的成分包括生物,只有在生命出現以後,才標誌著

地理環境的形成。以前有人認為生命出現於10~20多億年前,但近十幾年,學者們在

前寒武紀的岩石中發現多種正鏈烷氨基酸,因而認為大約在30億年前就有生命存在。

第三是大氣中游離氧的出現。最早的原始生命處於還原環境。植物出現後,卟啉

類化合物已經被合成,其中一種含鎂的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制

成碳水化合物,同時放出氧,從而使一個富含二氧化碳、不適於動物生存的環境轉化

成為一個適宜動物生存的氧化環境。由於大自然的放電,太陽輻射和紫外線對氧的作

用,在離地面20~50公里處形成臭氧層,保護了生命特別是動物的生存和發展。

第四是人類的出現,人文地理環境的出現,意味著地理環境發展到了成熟的程度。

2樓:匿名使用者

地理環境只能讓人改變自己來適應人所在的環境中,就好像如今的社會一樣,所有的一切都是從人出發,人無法適應環境就很難生存下去

3樓:匿名使用者

列個提綱嘛。從環境,人類和動物生存發麵考慮。

4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好的環境

創造的價值還不夠治理

地理環境對社會存在的影響

5樓:匿名使用者

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在社會形成和發展中的作用

1.社會存在及其特點

人類社會歷史活動表現為多個方面,既有物質活動又有精神活動、政治活動等,其中物質活動起決定作用。社會政治的或精神的活動歸根到底要受到物質活動的決定,從屬於物質活動;同時人們的精神活動和政治活動的基礎也是經濟活動,也以社會存在為基礎。是否承認社會存在的決定作用是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鬥爭的焦點。

社會存在作為人類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作為社會歷史的物質基礎,是指各種物質要素的總和。主要包括三大內容:地理環境、人口因素、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

其中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最主要的內容,也是對社會歷史發展惟一起決定作用的社會存在。

2.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

在社會形成和發展中的作用地理環境是指與人類社會生活的地理位置相關聯的各種自然條件的總和。它包括地理位置、地表構造、土壤、山脈、河流、氣候條件及其他條件,人口因素則是從事生產實踐活動的各種有生命個人的總和。它包括人口數量、質量、增長率和密度等(2023年文科多選題第17題考查過)。

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都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前提與基礎,都對社會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1)社會的存在和發展必須以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為基礎,而要進行生產就必須要有原材料、生產工具,同時還要有進行生產的人。因此無論是脫離了地理環境還是脫離了人本身,社會都不可能存在和發展。

(2)無論是地理環境還是人口因素都能對社會的存在和發展起加速或者延緩的作用。

那些環境好,人口質量比較高,人口分佈比較合理的地區發展就可能比較快一些,就更加有利一些;那些環境很差,交通不便,人口質量不高,人口結構不合理,人口密度過密或者過稀的國家或地區,發展速度就會減慢一些。由此可見,地理環境的優劣的確能對社會的存在和發展產生較大的影響,但是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都不能對社會的存在和發展起決定作用,最終起決定作用的是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既要反對誇大人口因素的人口決定論,又要反對誇大地理環境作用的地理環境決定論(2023年分析題第38選做題il考查過)。

地理環境決定論者認為,社會地理環境的各種因素如氣候的冷熱,地理位置的特點等能夠決定人的性格,能夠決定國家採取民主還是**的制度等。這就完全誇大了地理環境的作用,是一種錯誤的歷史觀。人口決定論則以英國著名經濟學家馬爾薩斯提出的觀點為最主要的代表。

這種觀點認為,社會發展的快慢,社會發展中的各種問題主要都是由人口的因素造成的。他認為,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過程中,由於人口的增長是以幾何級數增長,而人類社會的物質生活資料的增長只能是按算術級數增長,這必然會導致人**炸或者人類物質生活資料的匱乏,人類只有通過戰爭、瘟疫等途徑來消滅過剩人口,才能維持人類社會正常的存在和發展。人口決定論既沒有真正找到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力量,又沒有找到解決社會歷史問題的根本途徑,而一味地把各種社會歷史問題都歸結到人口的增長和人口的**上,是一種完全錯誤的歷史觀。

自然地理環境對人類歷史發展與文明演進有何作用

6樓:匿名使用者

自然環境是人類的立足之地和活動場所, 與人類歷史的發展息息相關。正因如此, 自然環境對歷史發展的重要影響是無人能否認的。但是, 自然環境與歷史發展的關係卻是思想史和史學史上反覆**的一個問題。

法國政治哲學家孟德斯鳩被公認為是地理環境決定論的集大成者。1784 年他的《論法的精神》一書用五章篇幅集中闡述了他的決定論。他所以強調地理環境對法律精神的重要性,只是「認為地理環境,尤其是氣候、土壤等,和人民的性格、感情有關係,法律應考慮這種因素」。

但「他認為法的『精神』地理因素而外,還有教育、風俗習慣???等許多因素。他所謂的地理因素並不是絕對化的」。

**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普列漢諾夫在《論一元論歷史觀之發展》中強調了地理環境的決定作用,因而被批評為「在歷史觀上誇大地理環境的作用」[9 ]298 。普列漢諾夫對地理決定論有較大的發展,指出:「自然環境之成為人類歷史運動中一個重要的因子,並不是由於它對人性的影響,而是由於它對生產力發展的影響。

」《斯大林地理環境觀的再認識》一文中,作者認為「在人類歷史的初期, 人類對自然之母的依賴, 就如同剛間世的嬰兒對母親的依賴程度一樣, 幾乎沒有任何自主權。這時候不同種族的不同命運當然只能由他們各自所處的自然環境來決定。」「世界歷史發展的多樣性主要是地理環境的多樣性造成的。

地理環境的巨大影響在這裡表現的最為充分。至於某個國家、地區、民族本身的歷史發展、變化和跳躍, 如果全用地理環境來解釋, 則是很荒唐的。」確實如此,在早期工業革命以前,人類的生產力水平低下,機器生產也未普及,自然地理環境在人類歷史發展中起到了主要作用。

以世界四大文明中心為例,其文明區域幾乎都分佈在河流沖積平原的中下游,氣候適宜,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等優越的自然條件,文明在此衍生而非沙漠戈壁,道理就如此簡單。世界歷史發展的多樣性主要是由自然地理環境的多樣性造成的,即使在一個國家內,也呈現出歷史發展、經濟發展的多樣性,在美國早期歷史中,自然地理環境是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對今天美國的經濟佈局乃至社會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隨著近代工業革命的興起,特別是二十世紀資訊科學技術的發展,自然地理環境對人類歷史的發展有所減弱,所以對自然地理環境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的作用要分階段來看,不同的階段呈現出不同的作用形態。而且,隨著科學技術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自然環境決定論在近代受到了批判,主要是誤解所致,單被中國許多近代學者所接受:。近代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梁啟超(187321929) 、中國第一個綜合性自然科學刊物的創辦者杜亞泉、中國共產黨締造者之一李大釗等人「在追求中西文化差異性的原因時,主要運用孟德斯鳩提供的『地理環境決定論』的理論和方法」。

7樓:匿名使用者

意義重大:

1、文明都是存在於中緯度,也就是北迴歸線以北。而熱帶草原是無法產生出文明的,同理寒帶也是一樣。

2、文明出現都必須是四季分明,容易產生古典農業,以及古典曆法。所以傳世神話中必然是四季分明的,必然是都有農業之神。

3、都必須有大河流過,大河定期氾濫,帶去適宜耕種的泥土。因為定期氾濫的河水,所以所有的都產生了大洪水的傳說。或者大洪水滅世等等。

4、北方必須有高山,擋住北下的寒風。否則只能產生部落,類似印第安人,不能產生文明。北美農業發達,那是工業社會以後的事情了。

5、文明其他方面還有:必須周圍有礦產而且必須是易於提煉的有銅礦、錫礦、等、有岩鹽或靠海,周圍必須有易於遷徙、生存的平原。

文明古國都符合以上的特徵,所以才產生文明

颱風對地理環境有什麼影響,生物對地理環境有什麼影響?

颱風給廣大的地區帶來了充足的雨水,成為與人類生活和生產關係密切的降雨系統。但是,颱風也總是帶來各種破壞,它具有突發性強 破壞力大的特點,是世界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颱風的破壞力主要由強風 暴雨和風暴潮三個因素引起。1 強風颱風是一個巨大的能量庫,其風速都在17米 秒以上,甚至在60米 秒以上。據測...

龍裡縣的地理環境,貴陽的地理環境

倩倩 龍裡屬 帶季風溼潤氣候,溫和舒適,日照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4.8 最冷月均溫4.6 最熱月均溫23.6 年降水量1100毫米左右,多集中在夏季 年日照時數1160小時左右,無霜期280天以上。溫和舒適,陽光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龍裡縣氣候的主要特徵。龍裡縣地處黔中腹地,...

澳門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澳門的地理環境

澳門位於廣東省珠江三角洲南端,總面積僅26.8平方公里。包括澳門半島 氹仔和路環島3部分。澳門半島北邊與廣東省珠海市 拱北關 陸路相連,邊界長約240公尺 西邊隔河與珠海市 灣仔 相望 東邊與香港遙相對應,相距僅78公里,共扼珠江出口。半島以南相距約3公里系氹仔島,現有3橋相連。氹仔島與路環島近年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