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商鞅又叫衛鞅,公孫鞅?商鞅名字的由來是什麼

時間 2021-09-09 09:05:54

1樓:咕咚萌西

商鞅(約前390年—前338年)名「鞅」,衛國國君的後裔,公孫氏,故稱為衛鞅,為表明商鞅擁有衛國國君的血統,又稱公孫鞅;後秦王將商地封給他,後人稱之商鞅。

1、公孫鞅的由來

《資治通鑑·第二卷·周顯王八年》記載:「於是衛公孫鞅聞是令下,乃西入秦。」商鞅在《資治通鑑》**場時的名字是「衛公孫鞅」。根據《廣韻》的記載:「封公之後,皆自稱公孫」。

在春秋時期,許多諸侯國君的兒子,被稱為「公子xx」。如公子虔、公子卬等,這些「公子」的兒子,被稱為「公孫xx」。也就是說,「公孫」既不是商鞅的姓、也不是商鞅的氏,而是表明商鞅擁有衛國國君的血統。

2、衛鞅的由來

按《資治通鑑》記載:「公孫鞅者,衛之庶孫也。」換言之,商鞅是某一個衛國國君的後代。

庶孫是相對於嫡孫而言,指國君妾媵所生之子及其後裔。那麼,商鞅的姓、氏應該和衛國的國君相同。

衛國第一代國君是康叔封,姬姓,衛氏,名封,又名康叔、衛叔封。按照「以國為氏」的慣例,姬封最初應為康氏,改封為衛國國君後,應該改為衛氏。

商鞅作為衛國國君的後裔,應該是姬姓、衛氏。因此,稱呼商鞅為衛鞅、姬鞅都都可以。

2樓:斂巨集茂醜怡

現在而言,我們常說姓氏,在古代其實是兩樣東西。姓標誌著一個人的血緣,氏標誌著他居住的地方。而古人一般是不稱姓的,說人名的話,往往是用氏加名,比如:

黃帝叫姬軒,姬是因為他住在姬水,所以以姬為氏,但其實他姓公孫。後來,古人時候的姓就漸漸地被人淡忘了,人們只說氏,現在我們說的姓氏也都是由這個氏演變而來的。於是漸漸就混淆了姓和氏的概念。

商鞅的商和衛都是戰國時期的國名,商鞅曾經在這兩個地方住過,所以以商和衛為氏,又稱衛鞅。而公孫是他的姓。從現在人角度來說,叫公孫鞅也無可厚非,但要明白古人肯定是不會這麼叫的

為什麼商鞅又叫衛鞅,公孫鞅?商鞅名字的由來是什麼

3樓:miss雪域的情郎

商鞅(約前390年—前338年)名「鞅」,衛國國君的後裔,公孫氏,故稱為衛鞅,為表明商鞅擁有衛國國君的血統,又稱公孫鞅;後秦王將商地封給他,後人稱之商鞅。

1、公孫鞅的由來

《資治通鑑·第二卷·周顯王八年》記載:「於是衛公孫鞅聞是令下,乃西入秦。」商鞅在《資治通鑑》**場時的名字是「衛公孫鞅」。根據《廣韻》的記載:「封公之後,皆自稱公孫」。

在春秋時期,許多諸侯國君的兒子,被稱為「公子xx」。如公子虔、公子卬等,這些「公子」的兒子,被稱為「公孫xx」。也就是說,「公孫」既不是商鞅的姓、也不是商鞅的氏,而是表明商鞅擁有衛國國君的血統。

2、衛鞅的由來

按《資治通鑑》記載:「公孫鞅者,衛之庶孫也。」換言之,商鞅是某一個衛國國君的後代。

庶孫是相對於嫡孫而言,指國君妾媵所生之子及其後裔。那麼,商鞅的姓、氏應該和衛國的國君相同。

衛國第一代國君是康叔封,姬姓,衛氏,名封,又名康叔、衛叔封。按照「以國為氏」的慣例,姬封最初應為康氏,改封為衛國國君後,應該改為衛氏。

商鞅作為衛國國君的後裔,應該是姬姓、衛氏。因此,稱呼商鞅為衛鞅、姬鞅都都可以。

4樓:空中樓閣

現在而言,我們常說姓氏,在古代其實是兩樣東西。姓標誌著一個人的血緣,氏標誌著他居住的地方。而古人一般是不稱姓的,說人名的話,往往是用氏加名,比如:

黃帝叫姬軒,姬是因為他住在姬水,所以以姬為氏,但其實他姓公孫。後來,古人時候的姓就漸漸地被人淡忘了,人們只說氏,現在我們說的姓氏也都是由這個氏演變而來的。於是漸漸就混淆了姓和氏的概念。

商鞅的商和衛都是戰國時期的國名,商鞅曾經在這兩個地方住過,所以以商和衛為氏,又稱衛鞅。而公孫是他的姓。從現在人角度來說,叫公孫鞅也無可厚非,但要明白古人肯定是不會這麼叫的。

5樓:匿名使用者

叫衛鞅是由於他是衛國人。

叫他公孫鞅是因為他是衛國國君的後代(一般國君的繼承人稱為太子,其他兒子稱為公子,其他兒子公子的兒子稱為公孫,公孫是高階貴族才享有的姓)。

叫他商鞅是因為他的封地在商(在今河南境內)。

6樓:匿名使用者

姓與氏是不同的,姓是不變的,而氏是經常隨著地位與權力不同而變更。列國時期的商鞅,是衛國公孫後代,叫衛鞅和公孫鞅,秦國封他為商君,故姓氏為商鞅。

7樓:匿名使用者

商鞅(約前390年—前338年),衛國(今河南安陽市內黃梁莊鎮一帶)人。戰國時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衛國國君的後裔,公孫氏,故稱為衛鞅,又稱公孫鞅,後封於商,後人稱之商鞅。

應秦孝公求賢令入秦,說服秦孝公變法圖強。孝公死後,被貴族誣害,車裂而死。在位執政十年,秦國大治,史稱商鞅變法。

但最後還是死於自己的法。

8樓:斷勒の弦

商鞅是衛國人,本性公孫,變法後受到重任,封地在商

9樓:匿名使用者

商鞅原名公孫鞅,因為他來自衛國,所以又叫衛鞅,後來到秦國被封於商地,所以秦人叫他商君,後人就叫他商鞅

10樓:髪道美業

水水貓和木木熊一起向犀牛先生學習關於姓氏的知識。他們不僅學到了姓氏的起源,還認識了許多歷史人物。

商鞅是哪國人?

11樓:free高

商鞅:衛國人(今河南安陽市內黃梁莊鎮一帶)。

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東周戰國時代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漢族,衛國(今河南安陽市內黃梁莊鎮一帶)人,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公孫氏,故又稱衛鞅、公孫鞅(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故當稱為公孫鞅,不叫姬鞅)。後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於商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

12樓:匿名使用者

商鞅出身於衛國公族之家,又名衛鞅、公孫鞅。青年時代在魏國宰相公孫痤門下當食客,被提拔為中庶子。公孫痤發現他是個人才,打算把他推薦給魏惠王。

可他不久卻病倒了。惠王去探視,公孫痤就趁機推薦商鞅做下一任宰相。惠王未置可否。

公孫痤只好說:「大王如果不錄用,就得殺死他,不能讓他到別國去。」惠王答應了。

公孫痤等惠王走後,又把商鞅叫進來說:「我剛才推薦你繼任宰相,可是惠王沒有說什麼,看來他不贊同。所以我又說,如果不用你一定要殺掉你,大王同意了,你快逃吧。

」商鞅立刻奔秦,通過秦孝公親信景監推薦,謁見孝公,說以王霸大略,最終在秦國成就了一番事業。

商鞅原名叫什麼?

13樓:暮夏淺眠

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故稱為衛鞅,又稱公孫鞅。後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於商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商鞅(前390年-前338年),中國歷史上戰國時代政治家、統帥,法家法派代表人物。

商鞅早年學習法家、兵家、雜家思想,後侍奉魏國國相公叔痤任中庶子,秦孝公在秦國國內頒佈求賢令後由魏入秦,通過變法改革將秦國改造成富裕強大之國,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國的戶籍、法律、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

經濟上商鞅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軍事上商鞅作為統帥率軍收復了河西地區(今山西、陝西兩省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部分失地。但商鞅在變法改革過程中制定了嚴酷的刑法打擊舊貴族,招致極大的怨恨,商鞅本人也遭到舊貴族勢力的報復,最終身亡。

14樓:正康三年

商鞅原名叫公孫鞅。

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樑莊鎮)人,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公孫氏,故又稱衛鞅、公孫鞅。後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 。商鞅通過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

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商鞅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軍事上商鞅作為統帥率領秦軍收復了河西。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繼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誣陷謀反,戰敗死於彤地,其屍身被帶回咸陽,處以車裂後示眾。

15樓:匿名使用者

商鞅(約前390年—前338年),衛國(今河南安陽市內黃梁莊鎮一帶)人,漢族。戰國時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衛國國君的後裔,公孫氏,稱為衛鞅,又稱公孫鞅,後封於商,後人稱之商鞅。

應秦孝公求賢令入秦,說服秦孝公變法圖強。孝公死後,被貴族誣害,車裂而死。在位執政十九年,秦國大治,史稱商鞅變法。

商鞅「少好刑名之學」,專研以法治國,受李悝、吳起等人的影響很大。後為魏國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病重時對魏惠王說:「公孫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為相。

」又對惠王說「王既不用公孫鞅,必殺之,勿令出境。」公叔痤死後,商鞅聽說秦孝公雄才大略,便攜同李悝的《法經》到秦國去。通過秦孝公近臣景監三見孝公,商鞅暢談變法治國之策,孝公大喜。

前359年任左庶長,開始變法,後升大良造。 周顯王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變法,變法內容為「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這時太子犯法,商鞅曰: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刑其太傅公子虔與老師公孫賈。秦孝公十六年(公元前346年),太傅公子虔復犯法,商鞅施以割鼻之刑。

變法日久,秦民大悅。秦國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前340年,率秦趙軍敗魏國公子昂將軍,魏割河西之地與秦,將人民遷居至大梁,此時魏惠王大忿:

「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商鞅因功封於商十五邑。 商君之法太過刻薄寡恩,設連坐之法,制定嚴厲的法律,增加肉刑、大辟,有鑿頂、抽肋、鑊烹之刑。

秦國貴族多怨。趙良勸說商君積怨太深,宜「歸十五都,灌園於鄙」、「不貪商、於之富,不寵秦國之教」,商鞅不聽。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嬴駟即位,公子虔告商鞅謀反,商鞅逃亡至邊關,欲宿客舍,結果因未出示證件,店家害怕「連坐」不敢留宿,自是「作法自斃」;欲逃往魏國,魏人因商鞅曾背信攻破魏帥,亦不願收留。

後來商鞅回到商邑,發邑兵北出擊鄭國,秦國發兵討之,殺鞅於鄭國黽池,死後被秦惠王處「車裂之刑」於彤,滅商君之族。 公元前359年,正當商鞅輔佐秦孝公醞釀變法時,舊貴族代表甘龍、杜摯起來反對變法。他們認為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

「法古無過,循禮無邪。」商鞅針鋒相對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

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禮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

」從而主張「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商君書·更法篇》《史記·商君列傳》)。這是以歷史進化的思想駁斥了舊貴族所謂「法古」「循禮」的復古主張,為實行變法作了**準備。課本上「商鞅舌戰圖」插圖,是當時這次大辯論的寫照。

秦孝公欲傳位於商鞅,商鞅為什麼不接受

好姑娘不善良 關於說商鞅為什麼不接受秦孝公的傳位,有很多人說是因為商鞅很偉大,不想秦國大亂等等原因,所以不接受,但是在個人看來,這個問題是存在於疑點的,雖然說在 戰國策 裡面有明確提到過這個說法,但是個人卻覺得就秦孝公要傳位給商鞅這一說法就不可信,所以就更沒有必要討論商鞅為何不接受了。為何我會認為秦...

為什麼廣東話又叫粵語又叫白話啊

寒晗師賢淑 舉個例,普通話被稱為國語,中國又不是隻有一種語言,但是普通話卻是代表了中國的語言成為規範。 不抱廣州方言 最佳答案 一個小地方廣州市荔灣區的方言,既是廣州方言代表粵語和廣東話和白話等等名詞!然後懂所謂粵語 廣州方言 聽不懂五邑方言 勾漏方言 客家方言 潮州方言等等,廣東人只能使用普通話和...

商鞅的變法是如何使秦國強大的商鞅為什麼被殺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駟即位,即秦惠王。公子虔等人告發商鞅 欲反 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至邊關,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見他未帶憑證,告以商君之法,留宿無憑證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想到魏國去,但魏國因他曾生擒公子卬,拒絕他入境。商鞅回秦後被迫潛回封邑商,發動邑兵攻打鄭縣 今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