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傳記,求,500字歷史人物傳記5篇,求

時間 2021-09-17 04:28:34

1樓:牙牙的弟弟

1、姬昌

姬昌(前2023年―前2023年),姬姓,名昌,岐周(今陝西岐山縣)人。周朝奠基者,周太王之孫,季歷之子。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

其父死後,繼承西伯侯之位,故稱西伯昌。在位四十二年後,正式稱王,史稱周文王。在位期間,克明德慎罰,勤於政事,重視農業生產。

禮賢下士,廣羅人才,拜姜尚為軍師,制定軍國大計,收服虞國和芮國,攻滅黎國(今山西長治市)、邘國(今河南沁陽市)等國,使天下三分,其二歸周。

建都豐京(今陝西西安市),為武王伐紂滅商奠定基礎;演繹《周易》,創立周禮,得到後世儒家所推崇,孔子稱為「三代之英」。

周文王五十年(前2023年),駕崩,享壽九十七歲,葬於畢原(西周王陵位於今陝西岐山縣鳳凰山南麓)。公元前2023年,嫡次子周武王姬發滅商建周,追諡姬昌為文王。

2、武則天

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自名武曌(zhào),幷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82歲),與漢朝的呂后並稱為「呂武」。

武則天為荊州都督武士彠次女。十四歲時進入後宮,為唐太宗才人,獲賜號「武媚」。

唐高宗時封昭儀,在「廢王立武」事件後成為皇后,上元元年(674年)加號「天后」,與高宗並稱「二聖」,參預朝政。高宗駕崩後,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

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稱「神都」,建立武周。武則天在位前後,大肆殺害唐朝宗室,興起「酷吏政治」。

但她「明察善斷」,多權略,能用人。又獎勵農桑,改革吏治,重視選拔人材,所以使得賢才輩出。晚年逐漸豪奢專斷,漸生弊政。

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等發動「神龍革命」,擁立唐中宗復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復唐朝後,為其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

同年十一月,武則天於上陽宮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其後累諡為「則天順聖皇后」。

3、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孫抗曹,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佔荊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

蜀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

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

4、李勣

李勣(jì)(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離狐(今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人。唐朝初年名將,與衛國公李靖並稱。

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他早年投身瓦崗軍,後隨李密降唐。一生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隨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兩擊薛延陀,平定磧北。

後又大破東突厥、高句麗,成為唐朝開疆拓土的主要戰將之一。他出將入相,功勳卓著,被朝廷倚為干城,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歷任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師等職,累封英國公。

總章二年(669年),李勣去世,年七十六。冊贈太尉、揚州大都督,諡號「貞武」,陪葬昭陵。後配享高宗廟庭。

5、林則徐

林則徐(2023年8月30日-2023年11月22日),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福建侯官縣人,是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

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

2023年,林則徐於廣東禁菸時,派人明察暗訪,強迫外國鴉片商人交出鴉片,並將沒收鴉片於2023年6月3日在虎門銷燬。虎門銷煙使中英關係陷入極度緊張狀態,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入侵中國的藉口。

儘管林則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對於西方的文化、科技和**則持開放態度,主張學其優而用之。根據文獻記載,他至少略通英、葡兩種外語,且著力翻譯西方報刊和書籍。

晚清思想家魏源將林則徐及幕僚翻譯的文書合編為《海國圖志》,此書對晚清的洋務運動乃至日本的明治維新都具有啟發作用。

2023年11月22日,林則徐在普寧老縣城病逝。

2樓:西門吹犛牛

唐太宗作為一個歷史人物,有功也有過,其赫赫功業已攜刻在歷史的豐碑上,其缺點過錯也永存於歷史的長河中,如何用一句話來評價他,那就是「功大於過」。

唐太宗一生的功業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建立唐朝和統一全國過程中的武功,二是貞觀年間的文治。本文主要討論後者。

貞觀之治的出現和唐太宗之所以能夠成為傑出的,進步的歷史人物,絕非偶然,有其深刻的歷史背景的時代因素。

首先,唐太宗順應歷史發展的趨勢,吸取了隋朝滅亡的教訓。隋末農民起義是針對隋煬帝的**而發生的,人民反對橫徵暴斂,要求輕徭薄賦;人民反對生殺任刑,要求賞善懲惡;人民反對窮兵黷武,要求偃武修文,休養生息。唐太宗李世民看到了這些,並圍繞這些問題進行了不懈的努力。

他時刻牢記「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古訓,居安思危,不敢懈怠。他的努力適應了歷史的潮流,這正是貞觀之治出現的重要因素。

二是唐太宗君臣關係和諧,形成了良好的政治風氣。貞觀之初。唐太宗君臣懷著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來正視社會中存在的問題,他們形成了一個榮辱與共的整體。

君主的納諫如流;臣下直言相諫,君主選賢任能,臣下間竭盡職守;君主執法嚴明,臣下克已奉法。人人奮發,見賢思齊,這種良好的政治風氣和寬鬆的政治環境,極大地調動了各級**的積極性,充分顯示了國家機器有序運作的活力,從而為貞觀治世的出現提供了保障。

再次,唐太宗本人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各種政策的制定上,唐太宗能夠審時度勢,洞察全域性,儘量避免政策的失誤。在人才的任用上,唐太宗對臣下的品德優劣和才能高下乃至性格特徵,都瞭如指掌,所以能揚長避短,人盡其才。對古今歷史上的成敗得失和經驗教訓,唐太宗都能很好地吸取和繼承,在處理軍國在事之時,常常引經據典,運用自如;對自己和國家政策中存在的弊端和疏漏,也都能及時糾正。

所有這些,都決定了唐太宗在貞觀群體中地位和作用無人能取代的。他那高人一籌的思想見解,是貞觀治世不可缺少的營養素。

但是唐太宗並非白壁無瑕。他雖然英明,也有其昏庸的一面。他的一生不乏光輝燦爛的閃光點,也有他黑暗的一面。

特別是貞觀後期他驕傲了,他沉湎於成功的觀慶之中,沉醉於****的喜悅之中。他由納諫如流變得聽不進不同意見,由寬大仁厚變得偏執猜忌,他身上的英明靈光漸漸被昏庸取代。一代明君變得老態龍鍾、毫無生機。

這種變化的原因和教訓是深刻的。

一方面,封建體制自身是唐太宗發生蛻化的溫床。在君主**的封建制度下,皇權獨尊,至高無上。儘管唐太宗是一位明君,但他不是神,他自身也有這樣和那樣的不足,在君主**體制下,這種不足是不可能得以完全糾正的,相反卻會日益增大,並最終成為國家機器有序運轉的障礙。

另一方面,驕傲自滿是唐太宗蛻化的催化劑。貞觀前期,唐太宗經比較謙虛謹慎,隨著國家形勢的好轉和政權的鞏固,到貞觀中期,在他的思想裡滋長了驕傲自滿的因素,這種驕傲思想越到後來越嚴重,成為他蛻化的催化劑。再一方面,太子事件的打擊嚴重影響了唐太宗的情緒,使他日益變得猜疑和偏執。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唐太宗前後變化,貞觀前後期的政治有明顯的不同,但不能說前期絕對地好,後期絕對壞。作為一個封建帝王,他的言行有一定的多面性,有時自身也就是一個矛盾體。雖然他晚年犯有一些錯誤,但仍不失為我國歷史上一位出的封建帝王,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人物之一。

他執政的貞觀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中的盛世,也是我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輝煌的一頁。

求20篇歷史人物傳記,每篇500字左右!~(總共20分都給你,幫幫忙)

3樓:小才的創新

第一篇:

郁達夫是一位讓人懷念的文人和作家。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264623830

求歷史人物傳記讀後感 500字左右

4樓:石榴妹

拿破崙傳讀後感 拿破崙2023年8月15日出生在義大利的科西嘉島,小時候家人叫他拿波里昂尼。父親夏爾·波拿巴,是個傑出的愛國主義者;母親萊蒂齊亞·波拿巴,是一個堅忍不拔的女子,也是一位嚴酷的母親。 2023年,拿破崙9歲那年,為了生計,他跟隨父親、舅舅約瑟夫·費舍及兄長約瑟夫離開母親從阿雅克肖港出發前往法國。

從此以後,兄長約瑟夫走向了神甫,拿破崙去了軍校,舅舅做了神職人員,四人去法標誌著拿破崙的少年時代從此結束。 少年時代的拿破崙沒有波瀾起伏,但軍校的生活卻開始改變他的人生。家庭的清貧使得他過早的成熟,剛剛進入軍校僅僅9歲的他便深知,如果離開了自己的努力,他在這個世界上將一無所有,當時他的成熟已經遠遠超過了他的年齡。

在軍校時,他相信他的意志力註定會使他成功。為了毫不懷疑的取得成功,他充分利用軍校提供的一切優越性,無論多麼謙卑也在所不惜。 2023年,15歲的拿破崙進入了巴黎皇家軍官學校。

由於紮實的數學功底,他成為了14名精選出來的非貴族炮兵學員之一,開始了真正的軍訓生活。 拿破崙沉默寡言、勤奮好學。他對於抽象的科學他能夠運用自如,其數學和地理知識紮實。

他安靜而孤獨,他最突出的特點是傲慢自大、雄心勃勃和抱負不凡。 拿破崙一生體現出了人類的超越性,他是個憤怒的理想主義者。他留給後人的不僅僅是改變整個歐洲的豐功偉績,還有他的勤奮與榮譽。

拿破崙自己這樣形容:「事業和前程的大門是向有才華的人敞開的,而不論其出身或財產如何。」對於我來說,如果可以歸類的話,自己的永不滿足和大膽的慾望可以歸類到野心。

野心是拿破崙心智的原動力和他意志的永恆實質,它是如此緊密,以至不能同他本身區別開來,甚至有時還達到了不知不覺的程度。 法國人視拿破崙為民族英雄,但大多數歐洲國家在拿破崙的征服下深受**,表示憎恨。 《史記·項羽本紀》讀後感 羨慕,但風中的低語卻訴說著自負所帶來的危難,項羽的死是歷史的遺憾,他未能有完美的結局,畢竟這不是故事,無法有善變的結局。

項羽的血流入家鄉的水,這水的一旁是他曾經守護的地方,而他也將在這縈繞千年,不禁為他嘆息,不禁責問歷史為何選擇了劉邦,但我只是站在歷史長河的邊緣,無論這裡多麼洶湧,多麼絢爛,我都是一個過客,無法涉足去改變命運的輪跡,亂世的光華似乎就在瞬間,烏江流水已滔滔而去,只是未曾驚醒了沉睡的霸王。 安息至永生,是經歷了時間所遺留的,項羽似乎在千年之前便已沉睡,但他的靈魂在時間中得到永恆,他化為江東子弟心中亙古的傳說。 一切已過,英雄也有江水這歸處,也許這是一種榮耀。

長江邊李清照是否為項羽嘆息,「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是否亦是多少人的感言?只因那亂世不滅的光華

古代歷史人物傳記,什麼是人物傳記

什麼是人物傳記 人物傳記是關於某個人生平事蹟和經歷的文字或著慎辯作。它襲孝蔽通過詳細描寫乙個人的個人背景 成就 影響和貢獻等方面,展示了這個人的生活軌跡和曆程。人物傳記通常包括乙個人的早年生活 教育經歷 職業發展 個人成就 家庭背景 人際關係等方面的資訊。傳記作家會深入研究和調拍州查乙個人的生平,通...

歷史人物傳記的讀後感,一個歷史人物傳記的讀後感800字

回眸一笑 qq670892216,拿破崙傳讀後感 拿破崙1769年8月15日出生在義大利的科西嘉島,小時候家人叫他拿波里昂尼。父親夏爾 波拿巴,是個傑出的愛國主義者 母親萊蒂齊亞 波拿巴,是一個堅忍不拔的女子,也是一位嚴酷的母親。1778年,拿破崙9歲那年,為了生計,他跟隨父親 舅舅約瑟夫 費舍及兄...

求下列歷史人物簡介,求下列歷史人物簡介

翼軒雲煙 1.鄒韜奮 2.梁啟超 3.胡適 4.魯迅 5.蔡元培 6.陳獨秀 7.郭沫若 8.史量才 9.儲安平 10.邵飄萍 鄒韜奮 梁啟超 胡適 魯迅 蔡元培 陳獨秀 郭沫若 史量才 儲安平 邵飄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