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戰爭打的是什麼,古代戰爭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時間 2021-09-18 18:11:00

1樓:想定下來闖天涯

縱觀整個中國的歷史,最繞不開的話題就是戰爭,從三皇五帝,到戰國七雄,從秦漢定天下,到三國群雄,從魏晉南北朝,到唐宋元明清,無論是改朝換代,還是外族入侵,戰爭都是永恆不變的主題。

最近心血來潮看了不少關於古代戰爭的影視劇,對於戰爭的場景大概都是,兩軍對峙,一聲令下,對戰雙方就像打群架一樣直接的就懟過去,場面一度混亂,對戰雙方的將軍自然是要比小兵勇猛的,騎著戰馬衝進人群,如砍瓜切菜一般,接下來對戰雙方的將軍就像被牽了紅線一樣,不由自主的向對方靠近,然後彷彿這個世界就只剩下他們兩個了,周邊的一切都好像靜止了,這一刻的你只屬於我,這大概是兩位將軍心中最想和對方說的話了吧,然後雙方互秀一番操作,然後比較彪悍的或者屬於主角一類的自然是將對方斬於馬下,在心裡默默的吶喊一句「還有誰,一個能打的都沒有」然後被打敗的另一方的小兵自然是直接的潰逃了,一場戰鬥就這樣結束了,總感覺**不對,說好的排兵佈陣了,說好的運籌帷幄了,說好的大場面了,就在這兩人互秀操作中結束了,我的心都碎成了渣渣。

2樓:玉m子

戰鼓是漢語詞彙,

拼音:zhàn gǔ,

釋義:1、為鼓舞士氣或指揮戰鬥而擊的鼓。2. 泛指戰爭。

戰鼓大小不一,以鼓面直徑而分,有27、33、40、46和54釐米五種規格,它們的鼓身分別高17、20、24、30和34釐米。製作戰鼓用材與堂鼓相同,但鼓身也可用椴木製作,中部裝有2—4個鼓環。用木棰演奏。

3樓:匿名使用者

士氣,爭奪底盤,還有就是爭奪物品,主要還是領地的問題。

古代戰爭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4樓:齊東人也

影視作品都是藝術誇張,實際上古代騎兵交戰非常簡單,特別是兩個人單打獨鬥時,手腳快一點的也就兩三個動作,慢一點的也就一下,一個回合就過去了,這網慢可以計算一下,兩軍對壘時中間的距離為「一箭之地」,約合現在75米左右(以雙方最前面的士兵不在對方的弓箭攻擊範圍之內為準),馬的奔跑速度平均為35千米/h,因為場地距離較近,戰馬可能達不到這個速度,我們按30千米/h計算好了,那麼雙方互相接近時的相對速度計算60千米/h,即每秒17.5米,而過去的長兵器的長度也就在2.8米左右,加上人的臂長,可攻擊範圍也就在3米左右,也就是說雙方在一個回合中可以攻擊對方的時間僅不到i/5秒,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誰可能做出一系列複雜的動作?

而且雙方的馬根本沒有可能在交戰時突然停下來,因為馬上的人要依靠馬的奔跑速度加大攻擊力,所以必須讓馬瞬間加速到最高速度,試想一輛速度每小時60千米的汽車有可能在3米的距離內突然剎住嗎?何況馬不是機械,也沒有碟剎,從你給馬指示到它反應過來,幾米的距離早就過去了,等馬停住再返回來已是另一個回合了。

5樓:隆金潔

在中國不同的年代,戰爭方式不一樣,在春秋戰國時期主要以戰車為主,戰車的多少能看出這個國家的軍事實力。

6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戰爭與電視中所放的是差不多的

7樓:匿名使用者

看看土耳其拍的電影《1453》

中國古代戰爭中最常用的**是什麼?

8樓:匿名使用者

除了劍,刀,戈,戟,槍,長槍,斧,擲斧,弓,弩,火藥**之外

戰車 中國古代用於戰鬥的馬車。一般為獨輈(轅)、兩輪、方形車輿(車箱),駕四匹馬或兩匹馬。車上有甲士三人,中間一人為驅車手,左右兩人負責搏殺。

其種類很多,有輕車、衝車和戊車等。戰車最早在夏王啟指揮的甘之戰中使用。以後戰爭規模越來越大,戰車成為戰爭的主力和衡量一個國家實力的標準,到春秋時出現了「千乘之國」、「萬乘之國」。

到了漢代,隨著騎兵的興起,戰車逐漸退出了戰爭舞臺。

盾 中國古代軍隊使用的手持防護兵器。形狀有長方形、梯形或圓形。材料為皮革、木材、藤或金屬等。大盾高約1米,寬約60-80釐米。小盾高約60釐米,寬約40釐米。

鎧甲 中國古代軍隊將士穿在身上的防護兵器。由3部分組成:甲身、甲裙和甲袖,甲裙和甲袖可以上下伸縮,便於作戰。

最初以藤木和皮革等材料製造,以後隨科學技術的發展,出現了青銅和鐵製鎧甲,可以用效地防禦青銅和鐵製兵器的攻擊。

火銃 中國元代及明代前期金屬管狀射擊火器。由前膛、藥室和尾[上「鞏」下「金」]組成。使用時點燃由藥室引出的藥線,引燃藥室內的火藥,藉助火藥燃氣的爆發力將預裝入前膛內的石彈或鐵彈射出,殺傷敵人。

火銃是中國元古代第一代金屬管狀射擊火器,以銅和鐵鑄造,至遲出現於元代(約公元14世紀初),後普遍用於海戰和陸戰。戰時使用的火銃有:單管手銃、多管三眼銃、五排銃、七星銃、十眼銃和大口徑碗口銃(口徑為100-120毫米)等。

鳥銃 中國明朝後期對火繩槍和燧發槍的統稱。由槍管、火藥池、槍機、準星、槍柄等組成。使用時通過預燃的火繩釦動槍機,帶動火繩點燃火藥池內壓實的火藥,藉助火藥燃氣的爆發力將槍管內**射出,殺傷敵人。

鳥銃為歐洲發明,明嘉靖年間由魯密(今譯魯姆,位於今土耳其)傳入中國,明廷遂仿製。最初仿製的鳥銃為前裝、滑膛、火繩槍機,為近代步槍雛形。口徑約為9-13毫米,槍管長1-1.

5米,全槍長1.3-2米,重2-4千克。彈重3-11克,射程150-300米,曾為明、清軍隊的主要輕型火器裝備之一。

古代打仗是怎麼打的

9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戰爭最早是從夏商時期開始的,大致分為三個階段:蠻荒時期、禮樂時期、戰爭時期。

蠻荒時期是指商及以前,主要是部落之間的戰爭,戰爭行為就是互毆,沒有什麼規則,處於一種落後的狀態。

禮樂時期的戰爭就有意思了,這個時期的戰爭更注重於儀式,舉個例子:a國要向b國開戰,那麼a國首先要做的是寫一封公開信,意思就是你在某某方面違背了周天子之意,我要代替周天子懲罰你。然後約好某月某日在某地相見,b國也很聽話,到兩軍相見的那天,先擺兵佈陣,然後敲敲鼓,開打。

打完也不追擊,點到為止,所以一般沒有什麼慘重的**。有人說這個時期的戰爭就像兩個諸侯國之間的娛樂一樣,只是一種形式。

進入戰爭時期,打仗就變成了真正的戰爭了,我們提到的古代戰爭一般都指的是戰爭時期及以後,戰爭時期之後戰爭形式基本也就定型了。我們看的電視劇中打仗的場景一般也都是戰爭時期或者之後的,但是不要被迷惑了,真實的情況絕非是那樣的。

戰國時期之後的戰爭開始注重戰術和陣法,軍隊也有了嚴明的紀律性。很多人認為所謂的陣法戰術都是假的,打仗嘛,不就是你一拳我一腳,拼個你死我活。但事實是古代人對陣法戰術的研究甚至讓現代人都歎為觀止,這一點你看過《孫子兵法》就會明白了。

打仗講究的是戰略戰術,戰略是大方向,戰術則是臨場指揮,陣法大致是方陣和圓陣,方陣用來進攻,圓陣用來防禦。可以這樣理解,古代的一支軍隊是由很多個方陣或者圓陣組成的(具體的要看是進攻方還是防禦方),打仗的時候,這些小陣再組成一個巨集觀的大陣型,士兵們則是結陣進行戰鬥。

戰鬥中每個士兵都各司其職,有人負責攻擊有人負責防禦,靠的就是團結的力量,一兩根長矛**你能格擋開,那麼七八根十幾根呢?這時候就要看配合了。千萬不要小看古代人的智慧,許多現代戰爭中的戰術都是模仿古人。

其實在這種作戰模式下,真正的戰鬥**率是很低的,可能幾萬人作戰,在實際戰鬥中也就幾千人**,那麼絕大部分**發生在**呢?答案是潰散途中,一旦有一方處於劣勢,士兵失去戰意,就會向一窩蜂一樣逃跑,正所謂「兵敗如山倒」,就會發***、自相殘殺等現象,這時候的**才是毀滅性的。

真實的古代打仗大致就是如此了,是你想象中的樣子嗎?

有什麼好看的古代戰爭電影?

10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後是《天國王朝》很好看!

小時候看過的《勇敢的米哈依》羅馬尼亞片,很老的**,我內還沒見過容比它場面巨集大的古代戰爭片,但是網上只有上集,下集最精彩。

最好看的是《藍寶石項鍊》太厲害了,一多半的劇情是攻城拔寨戰,叫你熱血沸騰。目前網上沒找到,遺憾呀。。。。。

以上兩部**的特殊性在於都是國家不計成本投資拍攝,耗資巨大。還有我本人是古代戰爭迷哦。。。。。

11樓:大白貓

勇敢的心、亞瑟王、角鬥士(角鬥士的大規模戰爭場面不多,但是這部電影無論是從場面還是從劇情上來說都是值得一看的。)希望可以幫到樓主。

12樓:匿名使用者

如:指環王

亞瑟王勇敢的心

聖女貞德

最後的兵團

最後的武士

亞歷山大大帝

1066:中土大戰

13樓:匿名使用者

《特洛伊》

強烈推薦

14樓:蟻陶釋昭昭

《勇敢的心》

《斯巴達300勇士》

《特洛伊》

《斯巴達克斯》

《角鬥士》

古代戰爭中先鋒的作用是什麼,在古代戰爭中,糧草的作用是什麼?

席澤旭 古代戰爭中先鋒就是先頭部隊,要擔負整個部隊的探路任務,偵察敵情,檢視地理 偵查 試探性進攻 打亂敵人的部署 古代戰爭陣型很關鍵 鼓舞己方士氣等作用。先鋒軍是古代打仗派出的用以偵查前方敵情環境,等一般由一名將軍率領 人數由3000 5000組成 遇到敵人小部隊可以就地殲滅還可以刺探軍情。遇到敵...

古代戰爭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古代的棍是什麼樣子的?

齊東人也 影視作品都是藝術誇張,實際上古代騎兵交戰非常簡單,特別是兩個人單打獨鬥時,手腳快一點的也就兩三個動作,慢一點的也就一下,一個回合就過去了,這網慢可以計算一下,兩軍對壘時中間的距離為 一箭之地 約合現在75米左右 以雙方最前面的士兵不在對方的弓箭攻擊範圍之內為準 馬的奔跑速度平均為35千米 ...

古代有名戰爭歷史的人物造型,古代有名戰爭歷史的人物造型資料

諸葛亮 181.4.14 234.8.28 字孔明,號臥龍,琅邪陽都 今山東沂南 人,漢族,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 軍事家 見於 辭海 謀略家,戰略家 外交家。蜀漢丞相。諡曰忠武侯。個人資料 體態 身長八尺 約1.83米 容貌甚偉,時人異焉 出自陳壽 上諸葛亮集表 見 三國志 諸葛亮傳 後附內容 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