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妻子都有什麼封號,皇帝的妻子都有什麼封號?

時間 2021-09-20 08:51:55

1樓:匿名使用者

《周禮》規定,天子立一後,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

嬪御制度是在漢朝確立的,漢代後宮歷經漢初四帝,以後經漢武帝、漢元帝的訂立、增益而逐漸定型。嬪御名號分為十四等:昭儀、婕妤、涇娥、容華、美人、八子、充依、七子、良人、長使、少使、五官、順常、無涓。

無涓這一等還包括共和、娛靈、保材、良使、夜者。

曹魏時出於對文學的浪漫和對雅名的喜好,嬪妃分為十二等:貴嬪、夫人、淑妃、淑媛、昭儀、昭華、修容、修儀、婕妤、容華、美人、良人。晉設三夫人、九嬪。

南朝宋以貴嬪、貴妃、貴姬為三夫人;淑媛、淑儀、淑容、昭華、昭儀、修華、修儀、修容、為九嬪;以婕妤、容華、充華、承徽、列榮為王職;另設散役包括美人、才人、良人。

隋代煬帝楊廣醉心此事,自制嘉名,以貴妃、淑妃、德妃為三夫人;順儀、順容、順華、修儀、修容、修華、充儀、充容、充華為九嬪;婕妤十二人,美人、才人十五人為二十七世婦;寶林二十四人,御婦二十四人,采女二十四人為御妻

。 唐承隋制而略有改動。至唐開元時,皇后之下設惠、麗、華三妃,六儀、美人、才人等。

宋朝後妃名位序號始因五代之制,後漸於隋唐。

明朝除皇后外,還有皇貴妃、貴妃、嬪、貴人、才人、選侍、淑女等級別。

清代內廷分為:皇后一人,皇貴妃一人,貴妃二人,妃四人,嬪三人,另有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

2樓:匿名使用者

1.上古

媵是作陪嫁的人的意思,可以是未出嫁的妹妹或侄女,或者是其他國家的人(天子或諸侯娶妻時才會有)。例如女英是舜的媵。

在商朝有時有並後(同時有兩個王后)的情況。

《周禮》記載:王的后妃「編制」為:一後(嫡妻)、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凡一百二十一人。

諸侯一娶九女,且不再娶,可見妾是八個;大夫是一妻二妾;士則是一妻一妾。而庶民,則只許有一妻與之匹配,故而庶民被稱為匹夫匹婦。但《周禮》很可能是戰國晚期儒家的空想作品。

另外一些儒家作品則稱天子「一娶十二女」,「古者天子娶後,三國來媵,皆有娣侄,凡十二女。」並稱諸侯「一娶九女」,也有稱天子「一娶九女」的。

先秦的后妃之制還比較簡單,王之妻稱後,王之主要妾及諸侯之妻稱夫人。

周朝的制度要求避免同時出現兩個王后或諸侯夫人的情況。

2.漢朝

西漢皇帝之妻稱皇后,妾皆稱夫人。並立八品:

皇后 昭儀;至元帝時才被創設

夫人 美人

良人 八子

七子 長使

少使 婕妤,自婕妤至充依,此四等為漢武帝所增設

娙娥 容華

充依 五官

順常 無涓、共和、娛靈、保林、良使、夜者等,五個位號並立為最後一級

太子妻稱妃,妾有良娣、孺人,共**;皇孫妻稱夫人,妾無位號,皆稱家人子。

東漢初開國時,後宮位號被大量刪減,只剩貴人、美人、宮人、采女等四等級,且人數不定。

但後來至漢桓帝、漢靈帝時,後宮女子不論后妃、女官、宮女等,總數多達二萬人。

3.魏曹操為魏王時,於王后以下定五等:夫人、昭儀、婕妤、容華、美人。

魏文帝時增設貴嬪、淑媛、修容、順成、良人五等。明帝時又增淑妃、昭華、修儀三等,省除順成,這樣在皇后以下定製十二等級:

1)夫人,位次皇后,爵無所視;

2)貴嬪,位次夫人,爵無所視;

3)淑妃,位視相國,爵比諸侯王;

4)淑媛,位視御史大夫,爵比縣公;

5)昭儀,爵比縣侯;

6)昭華,爵比鄉侯;

7)修容,爵比亭侯;

8)修儀,爵比關內侯;

9)婕妤,視中二千石;

10)容華,視真二千石;

11)美人,視比二千石;

12)良人,視千石。

4.晉朝

晉武帝取漢魏之制,參用古法,始設三夫人、九嬪:

三夫人:貴嬪、夫人、貴人,位視三公;

九嬪:淑妃、淑媛、淑儀、修華、修容、修儀、婕妤、容華、充華,位視九卿。

九嬪以下還有美人、才人、中才人,爵視千石以下。

5.隋朝

隋朝初時,由於隋文帝之皇后—獨孤伽羅善妒,因此後宮位號非常簡單,雖有設定、但仍不正式作為皇妾;

皇后一人

嬪,三員,掌教四德,視正三品。

世婦,九員,掌賓客祭祀,視正五品。

御女,三十八員,掌女工絲枲,視正七品。

又參循漢、晉舊制,設定六尚、六司、六典等女官職,以掌後宮典儀。

因獨孤皇后善妒,後宮位號形同虛設,在獨孤皇后崩後,隨文帝才又將之改為;

貴人,三位

嬪,增至九人

世婦,增至二十七人

御女,增至八十一人

隋煬帝時期,隋煬帝又參閱古典,自制嘉名以充實後宮;

皇后一人

三夫人;貴妃、淑妃、德妃,品正第一

九嬪;順儀、順容、順華、修儀、修容、修華、充儀、充容、充華,品正第二

婕妤,十二員,品正第三

世婦;美人、才人十五員,品正第四

寶林二十四員,品正第五

御女二十四員,品正第六

采女三十七員,品正第七

另又有承衣刀人,皆隨侍左右,並無員數,視六品以下

6.唐朝

唐朝初開國時,參考前朝舊制而設立;

皇后一人

四夫人;貴妃、淑妃、德妃、賢妃,各一人,正一品

九嬪;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各一人,正二品

婕妤九人,正三品

美人九人,正四品

才人九人,正五品

寶林二十七人,正六品

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

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唐高宗時改製為;

皇后一人

贊德二人

宣儀四人

承閨五人

承旨五人

衛仙六人

供奉八人

侍櫛二十人

之後在唐玄宗開元年間又改宮製為;

皇后一人

惠妃、麗妃、華妃、貴妃,各一人,正一品

六儀;波儀、德儀、賢儀、順儀、婉儀、芳儀為正二品

美人,四人

才人,七人

尚宮、尚儀、尚服,各二人

7.宋朝

宋朝立,沿唐制,設四妃、九嬪、等等。真宗、仁宗在位時,把九嬪擴充至十八人,仁宗又在妃級別中增一位號名宸妃。 宋朝定宮製為;

皇后一人

四妃;貴妃、惠妃、麗妃、華妃

九嬪;太儀、貴儀、妃儀、淑儀、婉儀、順儀、順容、淑容、婉容、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

婕妤 美人

才人 8.元朝

元朝時,後宮位號簡單樸素,只設有皇后、妃、嬪三等,但人數不定。

雖然位號很少,但這不代表後宮人數也簡單,元朝後宮以斡兒垛來區分后妃的地位,斡兒垛是宮帳的意思,一座宮帳裡面可能同時住著好幾位皇后和嬪妃,而在眾多宮帳中,以第一宮帳中的第一皇后地位最尊。

9.明朝

明朝的後宮位號,大體上並無嚴密的等級分別,對於後宮嬪妃的等級有著很大的彈性。除以皇后為最高之外,貴妃僅次於皇后、明憲宗時又封萬貴妃加「皇」字為皇貴妃,以後漸成定製。

皇妃位號除貴妃之外,亦以賢妃、淑妃、莊妃、敬妃、惠妃、順妃、康妃、寧妃等為眾妃位號。

之後在明世宗朝和明神宗朝分別都出現了端妃和恭妃的位號。

明世宗嘉靖十年(2023年)仿古禮冊立九嬪;

德嬪、賢嬪、莊嬪、麗嬪、惠嬪、安嬪、和嬪、僖嬪、康嬪,位在眾皇妃之下。

但又無嚴格規定以上位號非用不可,在明朝這二百七十六年間,後宮除去上述位號外,還出現過端妃、恭妃、慧妃、裕妃、成妃、昭妃,寧嬪等位號。

除去以上妃、嬪的等級分別之外,另外還有婕妤、昭儀、貴人、才人、美人、選侍、淑女、答應等位號雜置期間。

10.清朝

在清朝,將之分為八等級,分別為;

皇后一人

皇貴妃一人

貴妃兩人

妃四人嬪六人貴人不限人數

常在不限人數

答應不限人數

每個皇帝的妃嬪數目有很大差異:康熙皇帝擁有後宮嬪妃等79人,而光緒皇帝只有一後二妃三人

3樓:匿名使用者

皇后 皇貴妃 貴妃 妃 嬪 貴人 常在 答應

古代皇帝給其他什麼王封號的那個什麼什麼親王都有什麼含義嗎

讚美詩篇 在漢至南北朝時代,封王的封號一般沒有太多規則,一字或兩字多是按地名來。該王的封地數量 食邑多少 權力大小才是決定該王地位的關鍵,而與封號的字數沒有太大關係。如封地在中山就稱中山王,在齊就稱齊王。隋唐開始形成了親王封一字 如秦王 周王 蜀王等 郡王封二字 如廬陵王 常山王 岐陽王等 無論是一...

宋代的哪一位皇帝只有妻子,宋代的哪一位皇帝只有一個妻子?

宋真宗北宋的一個皇帝,就是戲曲 狸貓換太子 裡的那個皇帝,其實他的皇后曾經是一個屠夫的童養媳,他還是王爺的時候在市場看到了和屠夫一起賣肉的未來皇后,就看上了這個女孩子,當上皇帝后就封她為皇后,還把皇后的前夫以皇后哥哥的名義接近宮中,讓他負責宮中採買。這個皇帝一生只有皇后,其他妃子什麼的很少似乎沒有吧...

清西陵埋葬的都有哪位皇帝

西郊有雨 清西陵有4座帝陵,分別是雍正 嘉慶 道光和光緒的陵墓。清西陵還埋葬了9位皇后 56位妃嬪及王公 公主等70多人。陵區內千餘間宮殿建築和百餘座古建築 古雕刻。每座陵寢嚴格遵循清代皇室建陵制度,皇帝陵 皇后陵 王爺陵均採用黃色琉璃瓦蓋頂,妃 公主 阿哥園寢均為綠色琉璃瓦蓋頂,這些不同的建築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