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杜甫流落到哪,安史之亂杜甫怎樣了流落到了那裡,生活怎樣。

時間 2021-10-14 23:13:00

1樓:月似當時

浣花溪。杜甫草堂是唐代詩人杜甫,安史之亂後流寓成都時的故居,又稱浣花草堂、工部草堂、少陵草堂,坐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

杜甫在顛沛流離中到了成都,靠友人的幫助助在城西浣花溪畔營建了草堂。他在這裡居住了將近4年寫下了240多首詩篇。《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就是在這裡寫的。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遊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

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

2樓:廊下聽風

應該是在"浣花溪"......

杜甫草堂是唐代詩人杜甫,安史之亂後流寓成都時的故居,又稱浣花草堂、工部草堂、少陵草堂,坐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杜甫在顛沛流離中到了成都,靠友人的幫助助在城西浣花溪畔營建了草堂。他在這裡居住了將近4年寫下了240多首詩篇。

《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就是在這裡寫的。

3樓:

安史之亂時杜甫流落成都,

當時杜甫一個朋友在成都當做官,於是便投奔而來,杜甫到成都後在當時的成都郊區建了一座簡陋的小茅屋,杜甫就住在這裡。

在此期間他創作了大量詩歌作品,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蜀相》等。

到後期,由於杜甫好友不再在成都為官,杜甫的生活變得比較窘迫。

現在在成都有杜甫草堂,就是當年杜甫居住的地方。

安史之亂杜甫怎樣了流落到了那裡,生活怎樣。

4樓:雲遮世說

1、大致情況:安史之亂後,杜甫流亡陝北、關中、成都、經嘉州、戎州(宜賓)、渝州(重慶)、忠州(忠縣)、雲安(雲陽)、夔州(奉節)、江陵、公安、岳陽、潭州、郴州,折回潭州,死在由潭州往岳陽的一條小船上,就這樣走完了他艱難苦恨的人生歷程。

2、詳細介紹:(按時間順序)

天寶十一載(752)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了,杜甫陷於動亂之中。

亂起之後,杜甫帶著家小由奉先往白水,又由白水向陝北流亡。

次年七月十三日,太子李亨在靈武(今屬寧夏)繼位,改元至德。杜甫此時已逃到鄜州(今陝西富縣一帶),八月間得知新的皇帝唐肅宗即位了,便把家小安置在羌村,獨身一人離開鄜州,北上延州(今陝西延安),想出蘆子關(陝西橫山縣附近),去投奔靈武。在行走途中卻為叛軍所獲,被押解到長安。

幸虧杜甫當時地位不高,名聲不大,自己又注意隱避,沒有被胡人所重視,沒有像長安一般的**那樣被押解到洛陽署以偽職,逼迫投降,所以杜甫行動比較自由。

當時的長安在叛軍的野蠻蹂躪之下,繁華不再,他因此寫下了《哀江頭》、《春望》等傷心至極的詩篇。

杜甫雖然身處亂中,身作長安,仍然心繫國家,仍然充滿了必勝的信心,而且詩人在長安城裡雖然被封鎖在長安城中,但是詩人仍然通過不同的渠道很多關係關心著當時戰爭的時局。

至德二載(757)夏,杜甫在提前偵察好地形、情勢之後,偷偷地從長安外郭城西面的金光門逃出了長安。一路上他提心吊膽,晝伏夜行,白天利用茂盛的草木隱蔽,夜晚偷偷的潛行。終於穿過官軍與叛軍對峙的防線,來到了風翔肅宗指揮總部。

肅宗感其忠誠,很快任命他為左拾遺。可是不到兩個月,天真耿直的杜甫就因疏救房琯,觸怒肅宗,幸得張鎬搭救,方免一死。但畢竟深深地惹惱了肅宗,「帝自是不甚省錄」從此之後,肅宗對杜甫不再重用。

至德二載(757)閏八月初一日,杜甫便被放還鄜州省家,探親去了。一路上,詩人又看到戰爭給社會帶來的破壞,給人民帶來的苦難,不由得五內俱焚,寫下了長篇史詩《北征》和《羌村》三首。

長安收復,杜甫回到長安,仍任左拾遺,雖忠於職守,但終因受房琯案牽連,於乾元元年(758)六月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是年冬,杜甫從華州去洛陽辦事,一路上親身感受到人民所受戰爭之苦及其對安史叛軍的痛恨,寫下了光照千古的「三吏」(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華州司功參軍給杜甫帶來的只是煩躁和苦惱,加上他對肅宗已經完全失望,於是他就在乾元二年秋,毅然離職,開始了下半生輾轉漂泊的生活。

杜甫棄官之後,先後到秦州、同谷一帶逃荒。 乾元二年末,杜甫到達成都,次年,在親友的幫助下,在成都西郊蓋了一所草堂,有了一個安家之處。這裡環境優美,詩人和鄰居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生活相對地平靜。

嚴武鎮蜀,表薦杜甫為檢校工部員外郎,做了嚴武的參謀,後人又稱杜甫為杜工部,雖然嚴武是他的好朋友,但既然在他手下任職,就有上下級官府,有幕府約束,杜甫覺得不自由,不久又辭了職。

廣德年四月嚴武去世,杜甫無依無靠就離開了成都。這

五、六年間,杜甫寄人籬下,生活依然很苦到了秋風暴雨之中,杜甫寫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離開成都後,經嘉州、戎州(宜賓)、渝州(重慶)、忠州(忠縣)、雲安(雲陽),於大曆元年到達夔州(奉節)。由於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顧,杜甫得以在此暫住,為公家代管東屯公田一百頃,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買了四十畝果園,僱了幾個僱工,自己和家人也參加了一些勞動。這一時期,詩人創作達到了高潮,不到兩年,作詩四百三十多首,幾乎佔現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

大曆三年,杜甫思鄉心切,乘舟出峽,先到江陵,又轉公安,年底又漂泊到湖南嶽陽,這一段時間杜甫一直住在船上。由於生活困難,不但不能北歸,還被迫更往南行。大曆四年正月,由岳陽到潭州(長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陽),復折回潭州。

大曆五年,臧玠在潭州作亂,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陽,遇江水暴漲,只得停泊方田驛,五天沒吃到東西,幸虧縣令聶某派人送來酒肉,算是沒餓死。後來杜甫由耒陽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裡,這時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歸,這時便改變計劃,順流而下,折回潭州。

就在這一年冬天,詩人死在由潭州往岳陽的一條小船上,就這樣走完了他艱難苦恨的人生歷程,懷著憂國憂民莫大的悲痛,拋下了他那些旅泊異鄉、謀生乏術的弱男幼女,齎志而歿。

安史之亂時期杜甫的作品

5樓:

《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潼關吏》杜甫

士卒何草草,築城潼關道。

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餘。

借問潼關吏:「修關還備胡?」

要我下馬行,為我指山隅:

連雲列戰格,飛鳥不能逾。

胡來但自守,豈復憂西都。

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

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戰,百萬化為魚。

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

白話譯文:

士卒勞役是多麼勞苦艱辛,在潼關要道築城。大城比鐵還要堅固,小城依山而築,高達萬丈。請問潼關吏:

你們重新修築潼關是為了防禦叛軍嗎?潼關吏邀請我下馬步行,為我指著山隅為我介紹情況:「那些防禦工事高聳入雲端,

即使飛鳥也不能越逾。胡賊來犯只要據守即可,又何必擔心西都長安呢。您看這個要害的地方,狹窄到只能一輛車子通過。

在戰事緊急時揮動兵器拒守,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呀。」「令人哀痛的是桃林塞那一敗仗,唐軍死傷極多,慘死黃河。請囑咐守關諸將領,千萬別蹈哥舒翰倉促應戰的覆轍。

擴充套件資料

此詩作於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詩題下有小注:「安祿山兵北,哥舒翰請守潼關,明皇聽楊國忠言,力趣出兵,翰撫膺慟哭,而出兵至靈寶潼關遂失守。」

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遺,因直言進諫觸怒權貴,被貶到華州。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暫離華州,到洛陽、偃師探親。第二年三月,唐軍與安史叛軍的鄴城之戰爆發,唐軍在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陽)大敗,安史叛軍乘勢進逼洛陽。

如果洛陽再次失陷,叛軍必將西攻長安,那麼作為長安和關中地區屏障的潼關勢必有一場惡戰。

杜甫從洛陽返回華州的途中經過這裡時,剛好看到了緊張的備戰氣氛,見到戰亂給百姓帶來的無窮災難和人民忍辱負重參軍參戰的愛國行為感慨萬千,便奮筆創作了不朽的史詩——「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和「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並在回華州後,將其修訂脫稿。

6樓:匿名使用者

唐代詩人。字子美。祖籍襄陽(今屬湖北),生於河南鞏縣。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嚴武薦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後世稱之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並有文學傳統的家庭中,是著名詩人杜審言之孫。7歲學詩,15歲揚名。20歲以後可分4個時期。

玄宗開元十九年(731)至天寶四載(745),杜甫過著「裘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後漫遊吳越和齊趙一帶。其間赴洛陽考進士失敗。

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結為摯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會。杜甫此期詩作現存20餘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嶽》為代表。

天寶五載至十四載,杜甫困守長安,窮困潦倒。他不斷投獻權貴,以求仕進。六載曾應試「制舉」;十載獻「大禮賦」三篇得玄宗賞識,命宰相試文章;但均無結果。

直到十四載十月,安史之亂前一個月,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之職。仕途的失意沉淪和個人的飢寒交迫使他比較客觀地認識到了統治者的腐敗和人民的苦難,使他逐漸成為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創作發生了深刻、巨大的變化。

產生了《兵車行》、《麗人行》、《前出塞》、《後出塞》、《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這樣的不朽名篇和「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樣的警世之句。此期流傳下來的詩大約100首,其中大都是五七言古體詩。

肅宗至德元載(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亂最盛。杜甫也盡歷艱危,但創作成就很大。長安陷落後,他北上靈武投奔肅宗,但半路被俘,陷賊中近半年,後冒死從長安逃歸鳳翔肅宗行在,受左拾遺。

不久因房案直諫忤旨,幾近一死。長安收復後,回京任原職。758年5月,外貶華州司功參軍,永別長安。

此時期的杜甫,對現實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先後寫出了《悲陳陶》、《春望》、《北征》、《羌村》、「三吏」、「三別」等傳世名作。759年,關輔大飢,杜甫對政治感到失望,立秋後辭官,經秦州、同谷,於年底到達成都。此期流傳下來詩歌200多首,大部分是杜詩中的傑作。

7樓:

肅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亂最盛。杜甫也盡歷艱危,但創作成就很大。長安陷落後,他從鄜州北上靈武投奔肅宗,但半路被俘,陷賊中近半年,後冒死從長安逃歸鳳翔肅宗行在,受左拾遺。

不久因房琯案直諫忤旨 ,幾近一死 。長安收復後 ,回京任原職 。758年5月 ,外貶華州司功參軍 ,永別長安 。

此時期的杜甫,對現實有了更清醒的認識 ,先後寫出了《 悲陳陶 》 、《春望》、《北征》、《羌村》 、「三吏」(《新安吏》 、《潼關吏》、《石壕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傳世名作。759年,關輔大飢 ,杜甫對政治感到失望,立秋後辭官 ,經秦州 、同谷 ,於年底到達成都。此期流傳下來詩歌200多首,大部分是杜詩中的傑作。

杜甫在安史之亂時做了什麼,杜甫在安史之亂後到底經過了什麼挫折

寶琬 舉家避難,避難途中所見所聞,做有一部分詩歌。 幽冥天月 什麼也沒做,就逃難逃到了四川,建了個草堂,寫了幾首憂國憂民的事,現在的杜甫草堂還是他留下的遺址呢 杜甫在安史之亂時寫下了著名的組詩 三吏 和 三別 在長安被亂軍所獲,後來跑出去,到成都,寫了些詩, 塵封無殤 他也就寫寫詩 裝裝樣子 茅屋為...

杜甫和安史之亂的關係

歸來華髮蒼顏 唐玄宗天寶末年發生並經歷了八個年頭 公元755年 763年 三代帝王 玄宗 肅宗 代宗 的安史之亂,既是唐王朝由盛轉衰的分界線,也是盛唐詩歌詩風的一個轉型期。社會由一個富庶安康的年代,進入了一個動盪不安的年代。詩歌也由追求飄逸 浪漫的年代,進入到一個沉鬱 哀傷和面對現實的年代。杜甫詩歌...

劍三安史之亂,劍三安史之亂

瀟然若煙 樓主說的是這張圖麼,當時被說是男神之亂的23333 點開能看大圖 如答案滿意,還請及時採納 西山居遊戲 大俠您好 你說的是mv嗎?如能幫到您,還請採納。劍三安史之亂 西山居遊戲 少俠您好 吃小藥方面主要是看您自己 如果您自己覺得dps跟達標有一定的差距的話,或者是想要追求更高的dps,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