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榆斯菂
孫權:直言不諱,賞識人才,能發現別人的潛力並善於開發,是個賢明的君主。
呂蒙:憨厚老實,知錯能改,有上進心。
魯肅:善於發現別人的進步並加以鼓勵。
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三國時代孫吳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孫權的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之掌事,成為一方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與劉備建立孫劉聯盟,並於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派呂蒙成功襲取劉備的荊州,使領土面積大大增加。
呂蒙(179年—220年),字子明,東漢末年名將,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呂家崗)。
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中國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
擴充套件資料
《孫權勸學》是北宋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創作的一篇記敘文。選自《資治通鑑》,文題為後人所加。此文既記敘了呂蒙在孫權勸說下開始學習,之後大有長進的故事,也讚揚了孫權、呂蒙認真學習的精神,並告誡人們學習的重要性。
此文簡練生動,首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極富表現力,毫無冗繁之處,更是運用了側面烘托及對比的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的風采。
此文記敘了三國時期呂蒙在孫權勸說下開始學習,而使才略有了驚人的長進,並令魯肅為之嘆服、與之「結友」的故事,說明了人應當好學、只要肯學習就會有進步的道理,突出了學習重要性。
此文雖極簡略但剪裁精當,不僅保留了先前史書中原文的精華和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練的文筆突出了人物的風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寫之作。
司馬光(1019~1086),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運城安邑鎮東北)人,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中進士甲科。
宋英宗繼位前任諫議大夫,宋神宗熙寧初拜翰林學士、御史中丞。北宋熙寧三年(2023年),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知永興軍。次年,判西京御史臺,居洛陽十五年,專門從事《資治通鑑》的編撰。
哲宗即位,還朝任職。
元豐八年(1085),任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黨,廢止新法。數月後去世。追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著作收錄於《司馬文正公集》中。
2樓:匿名使用者
孫權:頭腦冷靜、深謀遠慮而又雄心勃勃。周瑜稱他為「神武之才」,曹操也有過「生子當如孫仲謀」的讚歎。
呂蒙:知錯就改 聰明 勤奮好學 孝敬父母 ,孝,義,勤,忠,智,勇,他孝順母親,舉國皆知,魯肅、甘寧皆敬拜其母,因為他們都佩服呂蒙。
魯肅:老誠厚道,小心謹慎。嘔心瀝血的就做了一件大事,就是孫劉聯盟。
孫權勸學中,孫權,魯肅,呂蒙三人各自的性格特點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孫權:關心部下,足智多謀,善勸,對部下嚴格要求的人。
呂蒙:知錯就改,勤奮聰明,善學,豪爽。
魯肅:直白,愛才,敬才,實在。
《孫權勸學》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歎服並與之「結友」的佳話。先寫孫權勸學,呂蒙「乃始就學」;後寫魯肅「與蒙論議」「結友而別」。該文既記敘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長進的故事,也讚揚孫權、呂蒙認真學習的精神,並告誡人們後天學習的重要性,無論一個人先天天賦多好,如果後天不學習依然不能成功,相反一個人即使基礎差,但只要端正態度,刻苦努力,就能學到知識,並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和辦事能力,並告訴人們不要以一成不變的態度看待他人,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本文簡練生動,用不多的幾句話,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說話時的口吻、情態和心理,既可見孫權的善於勸學,又表現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其中魯肅與呂蒙的對話富有情趣,尤其值得玩味。
4樓:u女郎
孫權的性格特點是關心部下,足智多謀,善勸 ,對部下嚴格要求的人,好學。(從他能現身說法勸呂蒙學習可看出)
魯肅:直白,愛才,敬才,實在,尊敬有才能的人,愛惜有才能的人。(從他能發現呂蒙的變化可看出)
呂蒙:聽勸,學有所進,悟性高,長進快,知錯就改,勤奮聰明,善學,豪爽(從他能聽孫權的話努力學習,知錯就改可看出)
5樓:匿名使用者
孫權他豁達,大度待人坦誠,平易近人,由己及人。
呂蒙他坦誠豪爽,善於學習。
魯肅他是忠國的長者,愛才,惜才。
6樓:與你
孫權:善勸,好學,關愛部下對部下嚴格要求, 魯肅:愛才,敬才 呂蒙:聽勸,學有所進,悟性高,長進快
7樓:倪微微
孫權:善勸,好學,關愛部下 魯肅:愛才,敬才 呂蒙:聽勸,學有所進
8樓:玲玲小
孫權:關心部下,足智多謀,善勸 對部下嚴格要求的人
魯肅:直白,愛才,敬才,實在
呂蒙:聽勸,臥薪嚐膽 學有所進
9樓:我心陶醉
孫權:對部下嚴格要求,善勸學習。
呂蒙:悟性高,長進快。
魯肅:敬才,愛才。(尊敬有才能的人,愛惜有才能的人)
10樓:匿名使用者
孫權:帥氣,霸氣
呂蒙:勤奮
魯肅:直白
11樓:顏銀萍的哥
。。。。。。哈哈哈哈有
《孫權勸學》,孫權,呂蒙,魯肅,這三個人的性格特點?原文回答
12樓:班兆良
你好!孫權:嚴格要求下屬、循循善誘 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自以為大有所益。」中間略。
呂蒙:知錯就改,謙虛好學 蒙乃始就學。
魯肅:敬才愛才 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希望對你有幫助!
13樓:匿名使用者
先看孫權。作為吳國之王,他能夠關心下屬,鼓勵呂蒙要多學習:「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
」語氣比較堅定有力。當呂蒙找藉口推辭時,他不急不惱,推心置腹地說:「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先宣告要求他讀書的目的並非使他棄武從文,成為書生,而是在博覽群書中瞭解歷史,從中汲取經驗教訓,增加自己的見識與才智,這種循循善誘的親切語氣已令人非常感慨。之後他又針對呂蒙所謂「軍中多務」的藉口,進一步開導,現身說法:
「卿言多務,孰若孤?」這是明擺著的事實。「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用自己的親身感受來勸導呂蒙——讀書大有益。孫權絲毫未擺當權者的架子,不以威壓的方式逼迫呂蒙去讀書,這一番娓娓道來的談話卻更令人信服。他的談話是親切的,朋友式的,具有長者而非王者的風範。
再看呂蒙。讀書使呂蒙的言談大有智慧,所以魯肅的語氣重在驚歎:『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呂蒙也僅說了一句話:「土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話中既有對魯肅大驚小怪的不以為然,更有一種書中多閱歷,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種敬羨之情。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魯肅正是一個跳出廬山的旁觀者,呂蒙讀書的功效是通過他的話從側面展現出來的,他的驚歎襯托出了呂蒙今非昔比的事實。而話中的「吳下阿蒙」又將呂蒙的過去與現在進行了一個縱向的對比,得出了「變」的結論,而呂蒙之「變」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結友」,是因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願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情投意合。
14樓:百度使用者
孫權:善於勸人。 1.
卿今當塗掌事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呂蒙:知錯就改,刻苦努力學習。
蒙乃始就學 魯肅:愛惜人才。 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孫權勸學》中孫權,呂蒙和魯肅三個人的性格特點 急急急
15樓:匿名使用者
孫權:愛下屬,好學習,是一個能文能武的君主
呂蒙:知錯就改,虛心好學,有上進心,不服他人
魯肅:魯肅是一個有大謀略、大才乾的人,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實幹家
16樓:匿名使用者
呂蒙;有上進心,知錯就該,善於吸收他人的優點,改正自己的缺點。
17樓:匿名使用者
孫權:對部下嚴格要求,善勸學習。
呂蒙:悟性高,長進快。
魯肅:敬才,愛才。(尊敬有才能的人,愛惜有才能的人)
18樓:夢想的舞臺
孫權:關心部下,足智多謀,善勸
對部下嚴格要求的人
呂蒙:知錯就改,勤奮聰明,善學,豪爽
魯肅:直白,愛才,敬才,實在
19樓:匿名使用者
孫權:關心下屬睿智 呂蒙:直率
孫權,魯肅,呂蒙三人的性格特點各是什麼?
20樓:小影
孫權:三國時吳國國君,對部下既嚴格要求,又能 循循善誘 ,耐心教導。 呂蒙 :
吳國名將,知過能改,有軍人的坦誠豪爽。 魯肅:吳國謀士,文人雅士,豪爽而不失風度,對朋友的進步十分高興。
孫權勸學中共出現了3個人物孫權、呂蒙魯肅他們分別有什麼性格特點
21樓:戚嬪
孫權:善勸,好學,關心部下。
呂蒙: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
魯肅:愛才、敬才。
22樓:匿名使用者
孫權對待下屬嚴格,循循善誘,耐心教導,好學。 呂蒙知錯就改謙虛好學,好爽。 魯肅敬才愛才
三國演義中的孫權,呂蒙,魯肅的性格特點分別是什麼
23樓:匿名使用者
孫權;孫權英武果斷,膽略過人。他曾在濡須口一帶,乘大船偵探魏軍陣容,異常鎮定自若。魏軍弓箭齊發,箭鏃集中在船的一側。
孫權下令掉轉船頭,再以另一側受箭,待箭勻船平後再安全駛回。他"博覽書傳歷史"頗有才華。他曾寫信給曹操說:
"春水方生,公宜速去足下不死,孤不得安。"短短16字,寓意很深。
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戰敗劉表,取得荊州,企圖一舉滅吳。他對孫權聲稱:"今治水軍80萬方與將軍會貓於吳。
"孫權沒有被曹操的氣勢洶洶所嚇倒。他果斷地採納魯肅的建議,與劉備結成同盟,在著名的赤壁之戰中,用火攻戰術大破曹軍,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孫權審時度勢,考慮重新選擇一個合適的政治中心。建安十六年(211年),他在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後,毅然決定自京口(今鎮江)徙治秣陵(今南京),又在石頭山建石頭城。次年改秣陵為建業。
黃初二年(211年),因與劉備爭奪荊州,為便於指揮對蜀作戰,又以荊州的鄂城為政治中心,改稱武昌。黃龍元年(229)四月,孫權在武昌稱帝。同年九月,又將都城自武昌遷回「舟車便利,無限險之虞:
田野活饒,有轉輸之籍;進可以戰,退可以守」的建業。這樣,孫權開創了南京的建都歷史。
孫權規劃並建造了建業都城,城週二十里十九步。建業城中建有壯麗的宮城和衙署、民居中、寺院,城外有石頭城、丹陽郡城,還有人口集中和商業繁榮的市場。孫權建立的建業成為古代一座真正的城市,為日後南京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孫權對開發建業和整個江南地區做出重大貢獻。他採取了不少措施,鼓勵發展生產。他"親自受田",將駕車用的八頭牛改作耕牛,以表示提倡農業生產。
並下令禁止官史在家忙時徵調農民服徭役,以保證生產期間,又興修水利,疏浚和擴大秦淮河水道,開破崗瀆、運瀆、東渠、潮溝等。當時建業城有數千名技術熟練的手工業工人,從事絲織、冶鑄生產。孫權還發展了航海事業,派將軍衛溫和諸葛直領兵萬人航行到夷州(今臺灣省),又派人出使遼東半島及海南諸國,有的使者到高句麗、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中部)和南洋群島等地。
247年,還為西域僧人康僧會建造了建初寺,這是金陵的第一座佛寺。
孫權統治江東51年。他的一生,正是吳國創業的**時代。到他的晚年,有才華的太子孫登不幸早逝,其他兒子們為了王位明爭暗鬥吳的元氣大傷。
太元二年(252年),孫權,這位雄踞江東的傑出政治家在失望中與世長辭,終年71歲,葬在蔣山之陽(今紫金山梅花山)。
孫權是三國吳帝國的建立者,孫堅次子。聰明機智十四歲便隨兄長孫策轉戰,參與平定江東,孫策猝亡後,孫權接掌江東。再一代名將周瑜的輔佐下領導東吳在赤壁戰勝曹操。
使天下成三國鼎立之勢。北拒曹操,西抗劉備。為一代明主,孫權在外交上能屈身忍辱,以柔克剛,有勾踐之奇,這方面超過了曹操,劉備。
但稱帝后,變得剛愎自用,寵信小人,猜忌群臣,終給身後東吳留下禍根。
呂蒙;呂蒙早年果敢有膽,後來折節讀書,識見精博,漸能克己讓人,有國士之風。
呂蒙他年輕時,曾因部下的事被江夏太守蔡遺告發,他一點也不怨恨。後來,豫章太守顧邵去世,孫權詢問他應該讓誰接替顧劭,他推薦蔡遺。孫權見他不念前嫌,十分高興,笑著對他說:
「君欲為祁奚耶」(《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於是用之。
魯肅;陳壽:①少有壯節,好為奇計。家富於財,性好施與。
②曹公乘漢相之資,挾天子而掃群桀,新蕩荊城,仗威東夏,於時議者莫不疑貳。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三國志》陳評
孫權:①此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此天以卿賜我也。②昔魯子敬嘗道此,可謂明於事勢矣。
③後孟德因獲劉琮之勢,張言方率數十萬眾水步俱下。孤普請諸將,諮問所宜,無適先對,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駁言不可,勸孤急呼公瑾,付任以眾,逆而擊之,此二快也。且其決計策,意出張蘇遠矣;後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其二長也。
周公不求備於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貴其長,常以比方鄧禹也。子敬答孤書雲:『帝王之起,皆有驅除,羽不足忌。
』此子敬內不能辦,外為大言耳,恕之,不苟責也。然其作軍,屯營不失,令行禁止,部界無廢負,路無拾遺,其法亦美也。④孤亦子敬英爽有殊略,孤始與一語,便及大計,與禹相似,故比之。
——《三國志》
《吳書》:肅為人方嚴,寡於玩飾,內外節儉,不務俗好。治軍整頓,禁令必行,雖在軍陳,手不釋卷。又善談論,能屬文辭,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周瑜之後,肅為之冠。
周瑜:①魯肅智略足任,乞以代瑜。②魯肅忠烈,臨事不苟,可以代瑜。——《三國志》
孫元晏:斫案興言斷眾疑,鼎分從此定雄雌。若無子敬心相似,爭得烏林破魏師。——《吳•魯肅》
周曇:輕財重義見英奇,聖主賢臣是所依。公瑾窘飢求子敬,一言才起數船歸。——《三國門•魯肅》
王夫之:身任天下之重,舍敦信而趨事會,君子之所賤,抑英雄之所恥也,功隳名辱而身以死亡,必矣。欲合孫氏於昭烈以共圖中原者,魯肅也;欲合昭烈於孫氏以共拒曹操者,諸葛孔明也;二子者守之終身而不易。
子敬以借荊資先主,被仲謀之責而不辭;諸葛欲諫先主之東伐,難於盡諫,而嘆法正之死。蓋吳則周瑜、呂蒙亂子敬之謀,蜀則關羽、張飛破諸葛之策,使相信之主未免相疑。然二子者,終守西吊劉表東乞援兵之片言,以為金石之固於心而不能自白,變故繁興之日,微二子而人道圮矣。
②然而肅之心未遽忿羽而墮其始志也,以義折羽,以從容平孫權之怒,尚冀吳、蜀之可合,而與諸葛相孚以制操耳。身遽死而授之呂蒙,權之忮無與平之,羽之忿無與制之,諸葛不能力爭之隱,無與體之,而成謀盡毀矣。肅之死也,羽之敗也。
操之幸,先主之孤也。悲夫!——《讀通鑑論》
孫權勸學中的孫權,呂蒙,魯肅人的特點
孫權 直言不諱,賞識人才,能發現別人的潛力並善於開發,是個賢明的君主.呂蒙 憨厚老實,知錯能改,有上進心 魯肅 善於發現別人的進步並加以鼓勵 給點分吧!先看孫權。作為吳國之王,他能夠關心下屬,鼓勵呂蒙要多學習 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語氣比較堅定有力。當呂蒙找藉口推辭時,他不急不惱,推心置腹地說 孤...
孫權給呂蒙提出的讀書目標是什麼,這體現了孫權的什麼性格
飄零下線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孫權的性格特點 1 孫權英武果斷,膽略過人。東漢建安十三年,曹操戰敗劉表,取得荊州,企圖一舉滅吳。他對孫權聲稱 今治水軍80萬方與將軍會貓於吳。孫權沒有被曹操的氣勢洶洶所嚇倒。他果斷地採納魯肅的建議,與劉...
這三位數學,三位數學家的故事。
世界公認的三大著名數學家為 阿基米德 牛頓與高斯。同時他們也為科學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阿基米德 公元前287年 公元前212年 偉大的古希臘哲學家 百科式科學家 數學家 物理學家 力學家,靜態力學和流體靜力學的奠基人,並且享有 力學之父 的美稱,阿基米德和高斯 牛頓並列為世界三大數學家。阿基米德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