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期齊國和楚國的情況,春秋時期齊國和楚國的關係??

時間 2021-10-28 05:55:29

1樓:匿名使用者

周赧王姬延在位期間,秦國開始左右出擊,南攻楚,東擊三晉(韓、趙、魏),向中原地區擴充套件。

楚國於公元前306年滅越國後,幾乎佔有了整個南部中國,成為戰國七雄中土地最大、人口最多,兵力最眾的大國,具有攻滅六國、統一中國的有利條件。然而,由於吳起變法的失敗,舊貴族勢力的強大,阻礙了楚國的發展,成為秦國攻擊的物件。為了抗秦,楚國和齊國結成了聯盟。

秦國力圖拆散齊楚聯盟,以便各個擊破,於公元前313年派縱橫家張儀赴楚,對楚懷王說,如楚國和齊絕交,秦王願以商於(今湖南省浙川內鄉一帶)600裡之地獻楚。楚懷王不顧屈原、陳軫、昭睢等有識之士的勸阻,聽信子蘭、靳尚、鄭袖等一群佞臣寵妃的話,應允了張儀,派使者跟他回秦受地。張儀一到秦,就假裝墜車傷了腳,閉門謝客。

三個月後,張儀得知齊楚確實12年與秦軍戰于丹陽(今河南省丹江北)。楚軍大敗,主將屈勻及副將70餘人被生俘,8萬士兵陣亡,漢中郡被秦佔領。楚懷王惱羞成怒,傾全國兵力再次攻秦。

同年與秦軍又戰於藍田(今陝西省藍田縣),再次大敗。韓、魏乘機出兵攻楚。楚兩面受敵,只得匆忙撤退,向秦國割地求和。

此後的一段時間內,秦國因致力於攻打三晉,楚國暫時解除了來自秦的威脅,但是,國內社會矛盾激化,於公元前301年發生了莊躋領導的農民起義,使統治階級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公元前299年,秦王以結親為名,約楚懷王去武關(今陝西省商南縣)相會。楚懷王再次不聽屈原勸阻,聽信子蘭之言赴會,果然被秦兵劫持,押送到秦都咸陽。兩年後,他逃跑不成,憂憤而死於秦。

他死前,秦軍攻楚,殺楚軍5萬,奪去15座城市。公元前280年以後,秦軍更開始集中兵力攻佔了大片楚地,並於公元前278年由名將白起率兵攻佔了楚國都城郢。楚國就此一蹶不振,一步步地在走向滅亡。

在郢都陷落後,偉大的愛國詩人和政治家屈原不忍心眼見楚國滅亡,投汨羅江(在今湖南省湘陰縣北)自盡。

秦在攻楚同時,又向三晉出擊。公元前314年,秦趁齊攻燕之機,出兵攻打三晉,奪取了不少地方。公元前308年,秦軍出函谷關進攻韓國的戰略要地宜陽(今河南省宜陽縣)。

經過幾個月的激戰,秦軍於第二年攻克宜陽,開啟了通向中原的大門。公元前293年,韓、魏兩國合兵抗秦,會戰於伊闕(河南省洛陽市南),秦軍在白起指揮下大勝,殲敵24萬多人,韓、魏兩國的兵力受到嚴重削弱。此後,秦繼續進攻、蠶食三晉,到公元前286年止,已經佔據了三晉一半的土地,首當其衝的韓、魏大大被削弱了。

秦國的日益壯大,使秦昭王不滿足於王的稱號,要稱帝以示尊嚴,準備取周而代之。公元前288年10月,秦昭王約齊湣王一起稱帝,秦為西帝,齊為東帝。12月,在縱橫家蘇秦勸說下,齊湣王去帝號,迫使秦昭王也取消了帝號。

兩強稱帝,暴露了他們吞併五國、瓜分天下的企圖,使五國十分惶恐,導致了五國攻秦和六國攻齊兩大事件。韓、趙、魏、齊、燕的五國攻秦,由於各國各懷目的,難以統一步調,最後無功而散。公元前284年, 燕、秦、楚、趙、魏、韓六國在秦王組織下聯合攻齊,燕軍在名將樂毅指揮下大敗齊軍,長驅直入,攻佔齊國都城臨淄,攻取齊國七十多城,齊國只剩下莒、即墨兩城,齊王逃奔於莒。

五年以後,在齊國名將田單指揮下,齊軍才打敗燕軍,收復失地。經過這次打擊,齊國國力大衰,此後就不是秦的對手了。

楚、齊逐漸衰落時,趙國卻強盛起來。公元前307年,趙國國君武靈王深知本國處於燕、東胡、林胡、樓煩、秦、 韓之間,不強兵就會亡國,決心奮發圖強,振興趙國。針對趙當時的主要對手是東胡等遊牧民族的形勢,他決定建立起一支強大的騎兵。

但是,當時趙國人穿的是長袍大褂,袖長腰肥,領寬下襬大,不適宜騎馬作戰。於是,他從改革服裝著手,自己首先改穿了窄袖短褂的胡服。許多貴族認為這是違背禮教,大逆不道。

趙武靈王終於說服了有影響的貴族公子成,然後下了嚴厲的命令,要臣民改換服裝,使胡服在全國得到推廣,建立起一支善於騎射的強悍騎兵。這件事,史稱「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它說明了當時我國各民族相互取長補短,在習俗上逐漸接近。

趙國依*騎兵,連年出擊,到公元前296年,攻滅中山國(今河北省北部一帶)後,領土大大擴充,國力增強,一時成為抗秦的主要力量。

公元前262年,秦軍攻韓,韓上黨郡守馮亭以17城降趙。兩年後,秦軍攻取了上黨,繼而進攻長平(今山西省高平縣),趙國名將廉頗率軍固守不出,擋住了秦軍。秦國施用反間計,施放謠言說,廉頗容易對付,而且他快要投降了。

昏庸的趙孝成王竟然相信了謠言,撤換了廉頗,以誇誇其談毫無實戰經驗的趙括為統帥。趙括一反廉頗的戰術,出兵大舉攻秦。秦軍此時已經暗中換上了能征善戰的白起為主將。

白起指揮秦軍佯逃,誘趙括追擊到秦軍陣地之前,然後包圍了趙軍。趙軍被圍40多天,糧草斷絕,趙括率精兵突圍,被亂箭射死,趙軍40萬人降秦。白起擔心降卒暴動,除放回240個小孩外,全部予以坑殺。

這次戰役史稱「長平之戰」。它使趙國兵力損失殆盡,從此元氣大傷,一蹶不振。趙括長於空談,導致亡軍殞身,引出了「紙上談兵」這一成語。

齊國被燕國以致命打擊,已經無法統一中國了。楚國被秦國攻陷,也無統一能力了。

2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 那時是齊國不如出楚國 第一是晏子使楚的原因就是 想和楚國同盟 第二是齊國經歷了 大亂 齊莊公被弒殺 加上燕國犯境==原因 而楚國 經昭王中心 半壁江山 楚惠王忙於對外擴張 (中學語文書上有片魯班和墨子在楚王面前爭論的文章 當時就是想滅宋) 明顯是楚國的實力甚於齊國

3樓:童無忌

楚國,齊國都在走下坡路了,楚國北收晉齊的威脅,南方不斷受吳國越國的侵擾。國力已衰,楚惠王失國後又復位,說明國家已經很亂,之後兩任王,大權都落在貴族手裡。直到楚悼王人用吳起進行變法,國力才稍有起色,到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吳起一死,楚國就一路下坡了。

齊國也是一樣,田齊代姜是春秋戰國的分界標誌之一,春秋末期,齊國大權旁落,齊宣公之前田氏就已經很強大了,到他兒子齊康公,公元前379年,終於把江山給丟了

春秋時期齊國和楚國的關係??

4樓:匿名使用者

齊桓公稱霸時,尊王攘夷,率領諸侯對抗楚國,

齊桓公死後,兩國基本沒有了衝突,晉國崛起以後,齊楚出於共同對抗晉國的共同需要,兩國關係較好,當晉國率領諸侯攻打齊國時,楚國還會出兵攻打魯國、鄭國以救援齊國。

5樓:匿名使用者

當時,齊國和楚國都是比較強大大的國家,但楚國仗著強勢老侮辱齊國的特使,顯示出了楚王的高傲,不把別人放在眼裡。

6樓:匿名使用者

那時候都是表面友好,暗地裡相互算計的!當大家有共同敵人的時候就是朋友,反之一樣!

7樓:匿名使用者

關係不穩定,總的來說關係還算比較好的,沒有大的衝突。齊國是秦國連橫的爭取物件,齊國和楚國都是六國合縱的爭取物件

8樓:匿名使用者

隨時變化,有敵對,有結盟。

9樓:書

一般一般吧 。比較好

春秋時期的齊國和楚國是現在的中國嗎

10樓:

你怎麼想的,不是中國是**?不會是你聽韓國棒子說了什麼吧?

齊國版圖主要在今天的山東,除西南小範圍屬魯國,其他山東大部都是齊國領地(東部半島一開始是幾個小諸侯國,後來都被齊吞併),還有河南東部以及江蘇、安徽北部一小部分。楚國版圖變動較大,開始範圍很小,主要是湖北,後來戰國時期也包括重慶、湖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等地的一部分。再往南或東南是仍然沒有開發的荒地以及少數民族部落聚集地,不屬於楚國。

11樓:丹心華夏

是現在中國的一部分。齊國即今山東一帶,楚國即今湖南一帶。所以齊國楚國不等於現在的中國;而只是現在中國的一部分。

12樓:匿名使用者

一個在山東,齊國。

一個在湖北(荊州),四川、江西、湖南都是部分。

13樓:為心一動

齊國一直都是,楚國在當春秋屬於蠻夷,不屬於中原民族。但對比現在的中國地圖來說,都屬於。

14樓:蒙戒

齊國主要指現在的山東,以淄博為中心,楚國主要指現在的湖北省,以及湖南部分,

15樓:暴力書生

當然是啊。齊國在今山東半島大部,靠海的那一邊。

楚國在今湖北、湖南、江蘇、江西大部

趙國,魏國,韓國,秦國,燕國,齊國和楚國是春秋戰國時期哪個諸侯國演變過來的

趙國 魏國 韓國 都是從三家分晉後出現的 趙國和魏國的根其實都是輔佐晉文公的大臣,你聽說 趙氏孤兒 嗎?那個趙氏就是趙國的元祖 魏國的祖先魏武子也是和趙國的祖先趙衰共同輔佐晉文公的重臣,所以所以說同屬一脈。晉國有個惡習就是不蓄養公子,所以世族的力量要大於公族,所以長期世族鬥爭的結果就是國家 最終晉國...

齊恆公是春秋時期齊國國君,也是春秋時期的霸主,閱讀了這個小故事,你

雨芷桖 齊桓公 前643年10月7日 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 前643年在位,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呂氏,名小白。是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是齊僖公祿甫的三兒子,其母為衛國人 1 在齊僖公長子齊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孫無知相繼死於內亂後 2 3 公子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即國君位為齊桓公 4...

春秋時期的楚國吳國和越國,為什麼吳越先後滅亡,只有楚國存留

這個其實就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過程 春秋時期,楚國 吳國 越國均為周王分封的諸侯,大家受周王的約束,各種待在各自的地盤上。等到戰國時期,周王朝已經完全衰敗,無法約束諸侯。這些相鄰地盤的諸侯之間,出現矛盾彼此征戰,相互吞併就成為家常便飯。先是越王勾踐滅了吳國,然後差一點滅了龐大的楚國,但是秦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