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的諡號「太」是啥意思?除唐 宋以外,歷史上有幾位帝王諡「太」

時間 2022-01-10 20:20:03

1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太宗是廟號,不是諡號。

廟號是太宗的很多,有:

商朝,商太宗太甲

西漢,漢太宗劉恆

五胡十六國 成漢,成太宗李雄

五胡十六國 後趙,後趙太宗石寇覓

五胡十六國 前涼,前涼太宗張茂

東晉,晉太宗司馬昱

五胡十六國 前秦,前秦太宗苻登

南北朝 北魏,北魏太宗拓跋嗣

南北朝 劉宋,宋太宗劉彧

南北朝 樑,樑太宗蕭綱

唐朝,唐太宗李世民

五代 閩,閩太宗王延鈞(後改為惠宗)

遼朝,遼太宗耶律德光

大理國,大理太宗段思胄

北宋,宋太宗趙炅

西夏,夏太宗李德明

金朝,金太宗完顏晟

元朝,元太宗孛兒只斤·窩闊臺

明朝,明太宗朱棣(後改為成祖)

清朝,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2樓:匿名使用者

李世民的諡號是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太宗是他的廟號,廟號和諡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諡號是對死去的帝王、大臣、貴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進行評定後,給予或褒或貶或同情的稱號,始於西周。

廟號是中國古代帝王死後在太廟裡立宣奉祀時追尊的名號,如高祖、太宗等。皇后、皇太后享有諡號,廟號專屬於大行皇帝的。一般認為,廟號起源於商朝,如太甲為太宗、太戊為中宗、武丁為高宗(成湯有可能是太祖)。

廟號最初非常嚴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開國君主一般是祖、繼嗣君主有治國才能者為宗。(「古者天子廟號,祖有功而宗有德,始自三代,迄於兩漢,名實相允,今古共傳。」)。

唐太宗的廟號「太宗」,是古代帝王常見廟號。從唐朝以後開始,王朝的開國皇帝廟號通常為「太祖」,第二代帝王廟號常常為「太宗」。

中國歷史上的「太宗」

商朝,商太宗太甲

西漢,漢太宗劉恆

五胡十六國 成漢,成太宗李雄

五胡十六國 後趙,後趙太宗石寇覓

五胡十六國 前涼,前涼太宗張茂

東晉,晉太宗司馬昱

五胡十六國 前秦,前秦太宗苻登

南北朝 北魏,北魏太宗拓跋嗣

南北朝 劉宋,宋太宗劉彧

南北朝 樑,樑太宗蕭綱

唐朝,唐太宗李世民

五代 閩,閩太宗王延鈞(後改為惠宗)

遼朝,遼太宗耶律德光

大理國,大理太宗段思胄

北宋,宋太宗趙炅

西夏,夏太宗李德明

金朝,金太宗完顏晟

元朝,元太宗孛兒只斤·窩闊臺

明朝,明太宗朱棣(後改為成祖)

清朝,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3樓:北辰絳雪

開國的一二代都用太,高,有作為的用仁,孝,成什麼的,糊里糊塗的用神,靈什麼的,滅國的用哀,廢,後什麼的。 例如商太祖,漢太宗,晉太祖,晉太宗·······明太祖,清太祖,清太宗

唐太宗的諡號「太」是啥意思

4樓:匿名使用者

太宗是廟號這裡的太是輩分高的意思就像太夫人太老師一類的意思,李世民的最初的諡號是文皇帝后來又加諡為文武聖皇帝,文武大聖皇帝,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5樓:曉秋槓槓

糾正下,唐太宗的廟號為「太宗」,諡號為「文皇帝」。「太宗」的「太」, 也作「泰」,是指「大」的意思,凡言大而以為形容未盡,則作太。 《廣雅·釋詁一》:

「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白虎通·五行》:太亦大也。

這裡指李世民的歷史功績大。後世,有宋太祖、宋太宗,道理亦然。

歷史上的廟號,諡號,尊號,年號,廟號是什麼意思?怎麼分開?

6樓:匿名使用者

廟號:是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所起的名號。秦始皇自以為其統治可傳萬世,因此以世系為廟號。

漢代恢復古札,以「祖」或「宗」為廟號,開國皇帝一般被稱為「祖」,如漢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遼太祖、金太祖等;開國皇帝之後的嗣君一般稱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明神宗等。大體來說,對於唐代以前的歿世帝王,稱呼他們的諡(shi)號,例如漢武帝、魏孝文帝、隋煬帝;對於唐代以後的歿世帝王,稱呼他們的廟號,例如唐太宗、宋高祖。明代宗;到了清代,則一般稱呼他們的年號,例如「雍正帝、」「乾隆帝」、「光緒帝」。

年號:是封建帝王為紀在位之年而立的名號。最早的年號是從漢武帝時開始的,新君即位必須改變年號,稱為改元。

同一皇帝在位時也可以改元,以致有的皇帝只有一個年號,如唐太宗年號「貞觀」、明成祖年號「永樂」、清世宗年號「雍正」;有的皇帝有兩個年號,如宋高宗年號「建炎」「紹興」、元世祖年號「中統」「至元」;有的皇帝有多個年號,如唐高宗有14個年號、武則天有17個年號。自西漢武帝劉徹在公元前140年定為建元元年起,至2023年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宣統年號被廢止,歷朝諸帝皆立年號紀元。

諡號:是帝王、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後,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蹟與品德修養,所給予的帶有褒貶性質的稱號。「溢者,行之跡也,號者,功之表也」。

帝王將相之諡在西周時即已出現,秦始皇為突出帝王的尊嚴,不允許群臣和後人對自己有所評議和指摘,下令廢去對皇帝之諡。西漢呂后當權時加以恢復,一直沿用到清末。諡號一般是在皇帝死後由禮官擬定,報請新皇帝裁定公佈。

在改朝換代之際,也有由新王朝為前朝末帝定諡號的,如清朝建立後,曾為明朝的崇禎帝朱由檢定諡為莊烈愍皇帝。表褒的稱號有文、景、武、明、穆等,如:晉文公、秦穆公、漢武帝;表貶的稱號有靈、厲、煬、哀等,如:

周厲王、隋煬帝。

尊號:是對當權者尊敬的稱號。以前的帝王稱為天子、帝、皇、王、後。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正式把最高統治者的尊號定為「皇帝」,以顯示自己的獨尊地位,併為後代最高統治者所沿襲。但「皇帝」之稱並不能滿足帝王們的自我尊崇之心,於是便在「皇帝」之前冠以一系列形容詞加以潤色,使之更加崇高和神祕。尊號開始時,字數尚少,越到後來,尊號越長。

如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受尊號為「開元聖文神武皇帝」;宋太祖乾德元年受尊號為「應天廣運仁聖文武聖德皇帝」;清乾隆皇帝全部稱號為「高宗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

為啥李世民之後皇帝的諡號都那麼長

7樓:沐德懷惠

開始不是所有皇帝都有諡號,但是到了明清皇帝的功績被他的繼偉者誇大,追封的諡號越來越體面,朱允文除外,他諡號就一個字(讓),清朝皇帝諡號基本都達到了20多個字,啥好聽寫啥,只能說這些皇帝的諡號越來越不要臉了~

8樓:閒擲葡萄

後人大力的、過度的宣揚、誇獎他們。諡號的本質變了。

9樓:歷史蜜

皇帝諡號都是這麼長,諡號是對皇帝死後的評價。當然要把文武,德行這些誇大了加上。最開始已經誇大了,後來的封號也不敢少寫,只能框寫諡號。

比如康熙「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

什麼是年號,廟號,諡號?三者有何不同?

10樓:

年號:年號是封建皇帝紀年的名號,由西漢武帝首創,他的第一個年號為「建元」。以後每個朝代的每一個新君即位,必須改變年號,叫做改元。

廟號:廟號始於西漢,止於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追尊的名號。自漢代起,每個朝代的第一個皇帝一般稱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後的嗣君則稱太宗、世宗等。

諡號:所謂諡號,又稱諡,乃帝王、大臣、士大夫身後,朝廷依其生前事蹟予以之稱號。皇帝諡號(包括廟號),多是由後一代皇帝追加。然亦有由隔代或後數代而追贈者。

三者的主要區別為:年號是帝王登基時的名號,而廟號與諡號均為其死後的名號,其中,廟號只針對帝王,而諡號除帝王外百姓也可有。稱呼時,廟號常常放在諡號之前,同諡號一道構成歿世帝王的全號。

如漢武帝的全號是太宗孝武皇帝,隋文帝的全號是高祖文皇帝。

11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皇帝的名號主要有四種:諡號,廟號,年號,陵號。

你上面說得是廟號。廟號常用「祖」字或「宗」字。開國皇帝一般被稱為「太祖」或「高祖」,如漢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後面的皇帝一般稱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

但是也有例外。「祖」之泛漤,始於曹魏。到十六國時期,後趙、前燕、後秦、西秦等等小國,其帝王廟號幾乎無不稱祖。

在稱呼時,廟號常常放在諡號之前,同諡號一道構成已死帝王的全號。習慣上,唐朝以前對歿世的皇帝一般簡稱諡號,如漢武帝、隋煬帝,而不稱廟號。唐朝以後,由於諡號的文字加長,則改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一般來說,廟號的選字並不參照諡法,但是也有褒貶之意。太祖、高祖開國立業,世祖、太宗發揚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號,仁宗、宣宗、聖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賢主,中宗、憲宗都是中興之主。另外,哲宗、興宗等都是有所作為的好皇帝。

神宗、英宗功業不足,德宗、寧宗過於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虛,文宗、武宗名褒實貶,穆宗、敬宗功過相當,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國。 陵號:皇帝死了以後埋的陵墓,如長陵,茂陵,用陵號稱呼行的的非常少,比較常見的前三種,比如說年號,萬曆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這些都是年號。

而最早使用的是諡號,就是一個人死了之後給他最後一個總的評價,比如劉邦得到的諡號就是「高」,所以稱為高皇帝,也稱為漢高帝。但是,一個皇帝如果貢獻特別大,除了諡號以外,還給要他上一個廟號,廟號是什麼?就是皇帝死了以後,他的神主,他的牌位供奉在太廟裡面那個牌號,還是舉劉邦的例子,他的廟號也是高,叫高祖。

西漢十一帝,人人都有諡號,有廟號的只有五人,高皇帝位居第一,其他四位皇帝都帶有宗:文帝劉恆,廟號太宗;漢武帝劉徹,廟號世宗。在皇帝的稱號中,廟號是高於諡號的,在廟號當中「祖」高於「宗」,廟號高祖的劉邦是在漢代得到後世評價最高的一個皇帝。

在古代皇帝和大臣的心目中,確定什麼樣的年號紀年,是一件非常重大而神聖的事情。改朝換代以後,新的皇帝即位,踐阼為主,需要重定正朔,以顯示奉天承運,上順天道,下合人意,而重新確定年號紀年,正是奉正朔的一種表示。據《中國歷史年代簡表》,歷代的皇帝所用的年號共有708個,從內容上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表示受命於天的,如應天,天興、天授等;2、表示神聖祥瑞的,如萬利、河清、大聖等;3、表示改朝換代的,如太始、開元、皇初等;4、歌頌文治武功的,如大德、上明、文治,顯德等;5、希圖安寧平順的,如安定、廣順、永寧等;6、祈求江山永固的,如長久、天壽、長樂等。其中,「天」字在歷代年號中使用得最多,達71次。「天」字,《爾雅》解釋為:

「天,君也。」古代帝王稱作天子,被認為是上天之子。在中國古代皇帝死後,後世的皇帝要另外給他一個特殊的稱號,這就是諡號。

《說文》這樣解釋:「諡,行之跡也。」也就是說,根據死者的生平事蹟表達褒貶之意,所謂「勸善戒惡」。

其中有褒揚的,比如:民無能名曰神(如宋神宗),經天緯地曰文(如漢文帝),克定禍亂曰武(如漢武帝),博聞多能曰憲(如唐憲宗),等等; 有批評的,比如:亂而不損曰靈(如周靈王),好內遠禮曰煬(如隋煬帝),動祭亂常曰幽(如周幽王),等等;有表示同情的,比如:

恭仁短折曰哀(如漢哀帝),在國逢難曰愍(如晉愍帝),年中早夭曰悼(如周悼王),短折不成曰殤(如漢殤帝),等等。 廟號也是一種死後的稱謂,但與諡號有所不同。「廟」字,《說文》解釋為:

「廟,尊祖貌也。」宗廟是祭祖的場所,帝王的宗廟中奉祀的祖先都有一個特立的廟號。與諡號相比,廟號的用字少,而且都是褒揚之詞。

面說得是廟號。廟號常用「祖」字或「宗」字。開國皇帝一般被稱為「太祖」或「高祖」,如漢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後面的皇帝一般稱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

但是也有例外。「祖」之泛漤,始於曹魏。到十六國時期,後趙、前燕、後秦、西秦等等小國,其帝王廟號幾乎無不稱祖。

在稱呼時,廟號常常放在諡號之前,同諡號一道構成已死帝王的全號。習慣上,唐朝以前對歿世的皇帝一般簡稱諡號,如漢武帝、隋煬帝,而不稱廟號。唐朝以後,由於諡號的文字加長,則改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一般來說,廟號的選字並不參照諡法,但是也有褒貶之意。太祖、高祖開國立業,世祖、太宗發揚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號,仁宗、宣宗、聖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賢主,中宗、憲宗都是中興之主。另外,哲宗、興宗等都是有所作為的好皇帝。

神宗、英宗功業不足,德宗、寧宗過於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虛,文宗、武宗名褒實貶,穆宗、敬宗功過相當,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國。 陵號:皇帝死了以後埋的陵墓,如長陵,茂陵,用陵號稱呼行的的非常少,比較常見的前三種,比如說年號,萬曆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這些都是年號。

唐太宗的太子是誰,唐太宗為什麼要立李治為太子?

最初是長子李承乾,後來被廢了,換成了他的同母弟弟李治 開始立長子李承乾為太子,後迫於兄弟李泰的壓力,貞觀十七年 643 李承乾與漢王李元昌 侯君集 李安儼 杜荷 趙節等密謀了自保計劃,但還未實行就被紇幹承基告發。事後李承乾被廢為庶人,徙往黔州兩年後死在那裡。後立九子李治為太子,即唐高宗。先是嫡長子,...

唐太宗的夫人是誰?唐太宗最愛的女人是誰

唐太宗最愛的女人是誰 唐太宗最愛的女人是你!李世民的原配夫人是誰 長孫皇后,死後被李世民追封文德順聖皇后。唐太宗的父親是誰?唐高祖李淵 566年12月21日 1 635年6月25日 字叔德,隴西成紀 一說今甘肅秦安西北 2 一說今甘肅靜寧 3 人。唐朝開國皇帝 618年6月18日 626年9月4日在...

唐太宗主要歷史功績是那些,唐太宗的歷史功績

1 晉陽起兵 義寧元年 617年 李世民鼓動父親李淵起兵反隋,是為晉陽起兵。李淵封李世民為敦煌郡公 右領軍大都督,統帥右三軍,起兵攻入長安,並且滅隋。李世民官拜光祿大夫 唐國內史,徙封秦國公,食邑萬戶。2 任用人才 李世民即帝位不久,按秦王府文學館的模式,新設弘文館,進一步儲備天下文才。李世民知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