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帝是如何吃飯的,清朝皇帝吃剩下的飯菜都是怎麼處理的?

時間 2022-01-12 15:00:04

1樓:

皇帝雖然貴為天子可也是要吃飯的,皇帝是怎麼吃飯的呢?和普通人一樣都是用筷子吃的,只不過過程和排場比較複雜罷了。我國自宋朝起就有了一日三餐的習慣,這個習慣一直延續到現在。

不過在清朝是一個例外,清朝的統治者一般都是一日兩餐。康熙認為人要活得長久飯就只能吃七分飽這就是他的養生之道,對此他還鄙視漢族**一日三餐的行為。

往後的清朝皇室延續了這個傳統,皇子和公主們都不會被允許吃得太多。這就出現了吃不飽的情況,不要看他們生在帝王家可皇家也不是那麼好受的。

根據溥儀的回憶皇帝的用膳時間並沒有特定的時間,只需要吩咐一聲傳膳他身邊的太監就會一道道的傳達到御膳房裡,傳達完畢之後很快就會把菜餚給端上來。

御膳房之所以能夠這麼快地把菜餚端上來,是因為他們早就提前做好了。這些菜餚的每道工序和過程都非常的複雜,而且還需要有人監督試菜。如果不提前做的話,皇帝恐怕需要餓上一段時間。

過程複雜

給皇帝做一次菜是有多麼的浪費時間呢?看看慈禧的壽膳房就知道了。慈禧的壽膳房是一個龐大的機構大約有300人100多個爐灶,每一個爐灶配有三人分別是掌勺配菜打雜。

這其中打雜的工作最為繁瑣,他需要對原材料進行選、挑、洗這些工作完成之後他才能交給配菜的。而配菜的又需要經過切、割、剁和準備各種材料,當這些準備工作完成之後才能交給掌勺的。

這個期間都是有內務府和壽膳房的總管監督的,一方面是為了防止下毒另一方面是知道這份菜是由誰負責的,之後若是上頭不喜歡怪罪下來也能有個著落。

當菜品製作完成之後都會裝入銀疊銀碗只中,那些不方便用銀製品裝的菜品還會配有一個銀牌,這些是為了被防止下毒而設計的。

菜品在送到皇帝前還會有太監進行品嚐這個過程叫做嘗膳,當這些完成之後會用黃雲段包上沒有送到皇帝面前之前不能開啟。

從這一道道程式我們可以看得出來,這個過程是非常複雜的。所以御膳房必須要提前做好菜品,不然餓到皇帝可是很大的罪名。

皇帝一般不吃御膳房的菜

這些菜要經過種種程式擺上皇帝的餐桌之後,除了撐場面並沒有其他的用處。皇帝也知道這些菜餚是提前做好的,一般皇帝是不會吃那種過了火候的菜。

那麼皇帝吃什麼呢?皇帝一般吃的都是太后或者太妃送過來的菜,大概有20來樣。

當菜餚端完之後皇帝就可以動筷了,一般每道菜只能動三筷就會被太監給端走。

同樣還是為了防止被別人知道皇帝的喜好,如果別人知道皇帝喜歡吃哪道菜,在這道菜裡下慢性毒藥這是很難檢查出來的。可見皇帝也不是那麼好當的,飯不能吃飽喜歡吃的不能多吃。

太后給皇帝送菜這是清朝皇室的傳統,是太后或者太妃表達對皇帝的關愛之情。當皇帝吃完之後還會有太監去向她們稟報皇帝的用餐情況,當然大多數時候都是走個過場。

皇室之間親情冷淡,這麼做只不過是為了給冷清的皇宮新增一點人情味罷了。

不管皇帝吃的什麼,這名送菜的太監一般都是回覆太后說萬歲爺,進得香!

皇帝也是人也需要吃飯,除去那些繁瑣的過程也就和普通人沒區別,動筷子嚼咽完成。

2樓:小九七

清代的皇帝吃飯是上幾十道菜,每一道菜都要有人試過毒以後才能吃,而且每一個菜都只能吃一口,是非常不自在的。

3樓:職場導師夏清

他們都是由太監伺候著吃飯的,而且每一盤菜都不能吃超過三口,一般他們不會自己動手的

4樓:靈魂忍者

皇帝吃飯時菜的數量非常多,每道菜只能吃一點點,每上一道菜都有專門的人測毒。

清朝皇帝吃剩下的飯菜都是怎麼處理的?

5樓:貓眼觀史

清朝皇帝吃剩下的飯菜處理方式大致有三種,一是倒掉,當然只是部分,二是運出宮販賣,三是賞賜給王公大臣或者後宮嬪妃。

清朝皇帝每天只用膳兩餐,分別是早餐和晚餐,早餐會選擇在6點到8點,晚餐是在12點到14點,當然這是正餐,正餐之後還會增設小吃,時間不定,晚上還會有點心,若真是兩餐夜晚豈不是要餓肚子。

其實看清朝皇帝每天的行程,不難發現,他們的安排還是比較合理的,下面是清朝皇帝的作息時間表;

似乎又很長一段時間都花在用膳上,御膳房有120人,宮女太監150人,這些人就是專門負責皇帝用膳的,皇帝每天的選單也是由御膳房擬定,但是由內務府批准後才能製作。

尤其是清朝前期,皇帝的用膳標準簡直驚人,每頓都是滿漢全席,120道菜,三張大桌子,皇帝每天所需要的食材也讓人瞠目結舌,如下圖:

菜品多為滿族菜,另外也有東北風味的特色菜以及蘇杭菜,據說康熙和乾隆比較喜歡吃蘇杭菜,利用這些食材製作出來的菜目繁多,幾乎相聲中的報菜名裡,皇帝都吃過,如下圖便是清朝皇帝菜目的一部分:

不過後來,清朝皇帝認為如此多的飯菜,根本吃不完,遂減少至64道菜,後咸豐比較節儉,又降至32道菜,慈禧再次減少到24道,很多人都說慈禧鋪張浪費,確實如此,但是在用膳這方面慈禧花銷不如乾隆,她比較注重養生,不過水果的花銷就驚人了,這也是題外話。

那麼面對如此多的飯菜,皇帝們自然是吃不完的,那麼這些飯菜最終去了**?

皇帝用膳時並非全部都吃,而是每個菜只吃一點,清朝歷史有記載,皇帝每道菜不能超過三口,當第三次夾同一道菜後,太監便會令人撤走,其中緣由大家也應該能猜個一二,只是為了防止有人下毒,不能讓他人知道皇帝喜歡吃哪些菜。

有時吃的盡興還會命大臣太監一起吃,但也只能站著吃,甚至想起某個嬪妃,將這些好吃的菜讓太監送過去,既然是送,也不會做的太過分,幾乎有地位的嬪妃都會有。

除此之外,皇帝吃不完的菜,根據剩餘的多少或者是菜的品相,有的會直接倒掉,或者被御膳房的宮女太監拿去吃,品相好的就會送出宮外販賣,有人說賣到宮外誰吃?

其實早在明朝時期就有人幹過這事,民間有打著御膳房名號的飯館,甚至稱廚師也是宮廷御廚,他們就會購買皇帝剩下的飯菜,弄到店內再倒賣給民間百姓吃,其實民間百姓大多好奇皇帝吃的是什麼,有錢人就會去嘗試,這樣也算是體驗到了皇帝的待遇,有人吃過一次就足夠吹噓一輩子。

6樓:老虎磨牙

皇帝吃剩下的飯菜一般都是賞賜給隨身伺候的下人了。因為是御賜食物又味道鮮美,所以他們拿到的時候也很開心。

7樓:職場果汁

皇帝吃飯當然就是大魚大肉,但是他們只吃一點,而對於下人來說,這種飯也是難得一見的,所以他們就吃了,這樣也就避免了浪費。

8樓:科學裡行走

一般是直接倒掉的,皇帝吃的飯時候總會是滿漢全席,因此,經常出現吃不完的現象,但是不允許下人接著吃皇上吃過的菜。

9樓:夢love琳

應該有一部分會倒掉,或者和自己的妃嬪一起食用,吃不了的應該會被宮女太監拿起來自己吃,或者有些食材會賞給大臣們享用。

清朝皇帝是怎麼吃飯的

10樓:胡斯鵝黃

擺一大桌子菜,手夠不著的地方讓服侍太監夾一些過來,皇帝通常只會吃其中的一些菜,大多數都是擺著做做樣子的。年幼的皇帝會由近侍喂,有些節儉的皇帝會把吃不完的菜賞給身邊的親信吃,但每頓飯的種類不會太少,因為這是皇家的面子。

11樓:

一般在寢宮吃飯。清朝前期的皇帝一般住在乾清宮,雍正開始主要住在養心殿。有時候也會在其他地方吃,比如在其他地方活動,到飯點兒了,就在活動地點傳膳了。

12樓:星舊

幾個字概括,勞民傷財,極其浪費,清朝皇帝一天吃二頓飯

1、【皇帝用膳時間】

清皇室源起於東北滿族,因此在飲食上沿襲了東北滿族的飲食習慣,每天只吃兩頓正餐,稱為早膳和晚膳。早膳一般在早上六點至八點半進行,晚膳在十二點至下午兩點進行,夏秋兩季則提早一個小時。兩頓正餐之後,各加一頓小吃,時間不固定,如果皇帝臨時想吃什麼,就隨時傳人送上。

2、【皇帝用膳術語】

皇帝吃飯自有專門的術語。管飯叫「膳」,吃飯叫「用膳」或「進膳」,開飯叫「傳膳」,廚房叫「御膳房」。

到了吃飯的時候——並無固定時間,完全由皇帝自己決定——我吩咐一聲「傳膳!」,跟前的御前小太監便照樣向守在養心殿的明殿上的殿上太監說一聲「傳膳!」,這樣,「傳膳」的號令一路下去,,直傳進御膳房。

幾十名太監的「傳膳」大隊,直奔養心殿。

3、【皇帝御膳房團隊】

按照清宮規制,宮中的膳食機構內內務府和光祿寺,皇帝的日常膳食由內務府下面的御茶膳房負責,官廚役370人;御茶房和清茶房120多人,兩處太監共一百五六十人,御茶膳房下設葷局、素局、掛爐局、點心局和飯局。

各種宴會則由光祿寺的禮部和禮部精膳清吏司和御茶膳房共同承辦。御茶膳房包括膳房、茶房和清茶房,其中膳房設總領三人,承應長二人,承應人十五人,庖長三人,庖人二十人;御茶房和清茶房共有一百二十多人,此外還有太監一百五六十人。

皇帝每天的膳食先由御茶膳房**開列出膳單,經內務府主管大臣審閱、備案後,才能烹飪製作。

清朝皇帝如何請客吃飯?

13樓:手機使用者

清代皇上請吃飯,是有專門的機構在管的,即為光祿寺,跟個小衙門差不多,而且每次大宴都會記錄在大清會典和大清通禮上,今天吃了個啥,請了誰,哪一天吃的,基本都有據可尋。除了我們知道的飯前要像皇帝叩拜入座之外,在清朝每次上菜,進酒,進水果,也要在樂起樂止時進行。

接下來再具體聊聊這宮宴

宮廷宴會大體可分兩種,家宴和國宴又稱內廷和外廷。

家宴,內廷,顧名思義,就是皇帝搞來的家庭聚會。主要是和公主,皇子,還有自己的一眾妃子聚餐用的。主要舉辦地點就在我們故宮的乾清宮這裡,這搞個家庭聚會也不是那麼簡單的。

大家一起來想吃飯就吃飯的。家宴一般元旦,春節,中秋搞一次。皇上萬壽節(就生日)皇子生日,皇太后生日,皇后生日搞一次。

公主生日不搞,但是下嫁的時候也會來一次內廷宴。

當然吃飯形式也與今不相同。從哪個門進來,誰先進來,都是有講究的。這皇后儀丈隊先從乾清門兩個旁門走,走到交泰殿之後兩邊陳列,接著公主,皇子從蒼震門走到交泰殿,侯著。

接下來才是皇后領著一幫妃嬪走到乾清宮的東西暖閣。等皇上入殿後,方能入座。

國宴的話,也分好多種,有犒勞功臣的,接見外蕃的,還有普天同慶的。舉辦地點大都在圓明園和太和殿,其中以太和殿的規格最高。科舉舉辦完來一場,修書完成來一場,殺敵歸來的將軍也會來一場接風宴。

而每到國宴也是顯示尊卑的時候。在太和殿外被宴請的大臣按照官階由下至上,依次排列。接著,等待皇帝從百官面前走過,走到最上面。帶著一絲絲傲世群雄的感覺。

到了康熙年間,產生了千叟宴,據稱在康熙六十誕辰之際,康熙已成為在位最久的皇帝,舉國上下國泰民安,此時一些老人便前來給康熙祝壽。康熙想來都來了,一樂呵,乾脆在暢春園請老人們吃了一頓飯。剛開始的受邀者,大都是有官階的人,到了乾隆年間,逐漸後來就成了選拔全國各地的老頭們來舉辦宴會。

很多平民老百姓也可來參加。在乾隆60年舉辦的千叟宴,籌辦了近半年。而當時很多從偏遠地帶過來的老人,更是提前幾個月出發。

那場宴會宴請了約5000位老人(六十以上預宴者凡五千九百餘人,百歲老民至以十數計,皆賜酒聯句。)

在宴會上,乾隆給予賞賜眾多,有稱乾隆親自為90歲以上老人添酒,並賞賜無數,而此盛況也難以被後世所超越。嘉慶《如皋縣誌》亦載:

吳際昌,字韋亭,年八十一歲,遇純皇帝千叟宴,以八品官帶匍匐丹墀,蒙恩賜鳩杖、銀牌,千載曠典也」。

在宴會上,吃飯誰吃什麼,吃多少,會按等級劃分。宴會被劃分為一等和二等,王公、一二品大臣及外國使節等位一等,平民百姓及3品一下均為二等。

那麼這麼一頓千叟宴消耗多少物資?據故宮博物院院刊,單煤就燒了300斤,柴火3848斤,玉泉就400斤,雞,鴨各850只,豬肉1700斤。

有人說,此乃皇帝老兒籠絡人心之舉,實際上卻勞民傷財,憂國憂民。也有人說,這反應清朝國運鼎盛,經濟繁榮。無論後世如何評價,乾隆皇帝目的何在,也只有他自己心裡清楚了吧。

古代的皇帝都是怎麼吃飯呢,古代皇帝是如何吃飯

關越老師 皇帝作為當朝天子,吃飯那自然要講究排場,有專人負責。可以說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貴。同時為了突出皇家氣質,自然也省不了形式主義的用膳規矩。這裡面的學問,自然是少不了 皇帝吃飯叫用膳,由光祿寺專門負責。咱們老百姓吃飯那叫吃飯,皇上吃飯則是用膳,從隋文帝開始一直到清朝,宮廷飲食一直由光祿寺專責。光...

清朝皇帝敗家的是誰,清朝的開國皇帝是誰?

清文宗愛新覺羅 奕詝 zh 1831年7月17日 1861年8月22日 即咸豐帝。清朝第九位皇帝,入關後的第七位皇帝,蒙族稱圖格莫爾額爾伯特汗,清代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手中握有實際統治權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後一位通過祕密立儲繼位的皇帝。 當下便是極樂 理論上是康熙,為了營造一個盛世,把國庫的錢花的寥...

清朝皇帝吃飯都有哪些規矩呢

夢一依 一說到古代的皇帝,或許人人都想去當皇帝吧,由於皇帝后宮有三千佳麗,而且皇帝是九五之尊,掌管任何人的生殺大權,但這些只是表象而且,實在的皇帝並不是那麼好當的,需要處理國務,日理萬機,還有很多的規矩 著。比如說皇帝就餐,可跟布衣老百姓就餐不一樣,我國封建社會雖然有一千多年,但很多後宮的資料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