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為什麼不三分天下,有什麼致命原因,他就是想分都很難

時間 2022-01-16 06:30:09

1樓:二爺前來參上

在韓信作齊王的時候,之所以不三分天下是因為當時的韓信王位不穩,需要休養生息。而韓信又劉邦的開國功臣,不認為劉邦得到天下之後會加害於他。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韓信之恩如圖報,為了報答劉邦的知遇之恩。

韓信率兵開闢北方戰場,一路上披荊斬棘,鮮有對手,一路勝果。向南又摧毀楚國的二十萬大軍,西楚霸王項羽對韓信也產生了畏懼之心,派人去遊說齊王韓信聯合,迎來了暫時的三分天下的局面。

其實在劉邦和項羽對戰的時候,只要韓信果斷一些,鹿死誰手還真不好說。可偏偏韓信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當他想起了劉邦對他的知遇之恩時,就難以抉擇了。

韓信早期的生活可謂是非常潦倒,食不果腹,衣不禦寒,哥嫂嫂也不待見他。是劉邦將自己的車子給韓信坐,衣服給韓信穿,食物給韓信吃。受過苦難的韓信突然感到世間的溫暖怎能不感動?

這只是韓信不肯分天下的原因之一。

蒯徹作為韓信的謀士,為韓信出謀劃策時提及,以齊國

來逼劉邦給韓信封王。韓信聽從了他的意見,可是之後卻沒有再聽從了,劉邦對韓信也是由此事產生了提防之心,漸漸的收回韓信手中的軍隊,進而收回韓信手中的精銳部隊。而且收回的這些部隊起初都是和劉邦打天下的,及時韓信花言巧語容相送也無濟於事。

這也是韓信慢慢將自己推向滅亡的原因之一

2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當時曹參、灌嬰、孔聚、陳賀這些人,都是從芒碭山起義之初便跟隨劉邦南征北戰,他們在劉邦集團中的資歷都比韓信老,對於劉邦的忠誠高過對於韓信的服從。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對於手下的軍隊,韓信擁有的只是指揮權,而無絕對控制權。

正因如此,劉邦才能不止一次地輕易奪掉韓信的兵權:第一次是在漢高祖二年,劉邦被項羽大敗之際。第二次是在垓下之戰剛結束,韓信名望最高之時。

也正因為看清了這一點,韓信才最終沒有聽從項羽、蒯通等的遊說,反叛劉邦以三分天下。這是韓信反覆權衡下的理性選擇,他以為自此會安然無事,但事實證明,把命運交到他人手上是一種致命的失誤。

3樓:至尊網中名店

很簡單,兵權在握是劉邦給的,而且麾下猛將也都是劉邦的,如果韓信起兵造反他的手下不會跟著他。這是韓信很悲劇的無奈。

4樓:思汝星河

韓信此人深得大謀之心,有一顆非常隱忍的心,他不是不能三分天下,而是他的身邊有很多不可靠因素,受制於人,所以他不能啊。

5樓:小馨馨

韓信也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當時他本來也可以三分天下,在劉邦和項羽兩方對戰的時候,他可以坐收漁翁之利,但是劉備當時對韓信有恩,當時韓信出於憐憫之心,就沒有和劉邦爭天下。

6樓:jjppppp啊

與其他人不同的是韓信本可以爭一爭這個天下,卻因為半途而廢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如果自立為王即可三分天下,不用擔心受制於人

7樓:匿名使用者

於長樂宮。他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悍將,後世對他的用兵之法推崇至極,以至於,他的才能讓劉邦敬

8樓:紫龍

悔不聽蒯良計策,死於女子之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如果自立為王即可三分天下,不用擔心受制於人

9樓:cctv1010活寶

當時楚漢之爭已成定勢,如若當此之時還逆歷史潮流必自取滅亡!很簡單他缺乏足以和劉邦項羽抗衡的實力(政治、經濟和民心),如果他敢稱王稱帝必然先取滅亡(無論是按照博弈論將還是歷史經驗)。因此,他最佳的選擇就是選擇能夠給予其最大利益的集團,相較而言:

選擇實力較弱的劉邦符合其利益。

10樓:江湖笑徽

那是他不敢分。有人看住他。

11樓:我說週週知道

韓信之所以沒能三分天下,一個是因為當時提倡是為知己者死,所以韓信是十分感激劉邦的,他也沒有想過造劉邦的反。另一個就是他當時手上已經沒有強悍的軍隊了。

1,士為知己者死

劉邦在韓信最落魄的時候接納了他,並且讓他擔任大將軍的職務。這讓韓信十分的感激,因為韓信是一個受過苦的人,他在年輕的時候曾經受過胯下之辱,也受過老太太的接濟。這樣種種經歷,就讓韓信變成了一個知恩圖報的人。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句話就是出自韓信之口。能說出這樣一句話的人,在得到一個君主的賞識之後,就算他有了很大的權利,那麼他也是不會去背叛自己的君主的。

2,手上的軍隊不強

雖然說劉邦非常的賞識韓信,但是他對韓信還是有一定的提防的。在韓信做了大將軍之後,劉邦也是不斷地從韓信的手中調取精兵強將。所以即使韓信想要造反,當時他的手下也沒有足夠的兵力了。

尤其是在楚漢膠著的時期,韓信是有過糾結的,但是因為韓信自己的政治才能並不出色,所以他也沒有過自己做皇帝的想法。他是一個軍事家,並不是一個政治家,如果讓他去治理一個國家,韓信並不見得就比劉邦強多少。

綜上所述,韓信之所以沒有三分天下,還是因為當時的時局不允許。同時韓信也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他沒有理由去背叛劉邦。

韓信為什麼不聽勸告三分天下,勸告他的人結局如何?

12樓:橘子說愛

韓信的一生中,曾經有這樣一個機會,可以讓他和劉邦項羽三分天下,成三足鼎立之勢,但這個機會,他放棄了。當時,劉邦與項羽對峙,派手下韓信帶部分兵馬前去開闢新的戰場,和劉邦分兵之後,韓信憑藉著傑出的軍事能力,佔據了大片的地盤,就地盤和手下的軍隊實力而言,韓信確實已經是三分天下的諸侯了。

他究竟為什麼要拒絕拒絕三分天下的機會呢,真的只是因為覺得自己這樣做,對不住劉邦,辜負劉邦對他的信任嗎?我想只怕未必。

首先,韓信沒有自己的根基。韓信手底下的軍隊完全都是劉邦的部下,韓信可以當統領,率領軍隊作戰,但是他沒有把握能夠收買這些官兵的人心。這些人雖然在韓信的手下做事,但是實際上他們還都是為劉邦效力。

其次,韓信本人的聲譽不佳。在他之前的人生中,有很多不光彩的事情,比如曾經受過胯下之辱。當將軍、封王封侯也還好,如果想要當皇帝的話,他有勇無謀再加上這麼不堪的過去,很多人心裡不能接受。

最後,對他而言,與項羽結盟雖然勝算更大,但是也很有危險性。如果他接受項羽的建議,選擇背叛劉邦,那麼他只能在項羽手下做一個小官,根本不會有重用的機會,而在劉邦對他有知遇之恩,給他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如果他選擇三分天下,然後與項羽聯合先消滅劉邦,那麼之後項羽一定會來收拾他,韓信自己也不能獨自面對項羽的勢力。那個時候,即便是劉邦的殘部,也會記恨韓信的背叛,內憂外患,韓信也抵擋不過。

13樓:哈哈哈哈

不義之事心中總有愧。韓信治齊,劉邦沒有和他算這筆帳。韓信沒有想爭奪天下的野心以及他感恩劉邦的舊情,所以並不想去三分天下。

14樓:王子欒川

因為韓信缺少為王的心以及他感恩劉邦的舊情,沒能狠的下心。項羽派武涉勸告韓信三分天下,項羽結局是烏江自刎。

15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韓信沒有想爭奪天下的野心以及他感恩劉邦的舊情,所以並不想去三分天下。

16樓:

韓信取齊,取之不義。不義之事心中總有愧。韓信治齊,劉邦沒有和他算這筆帳,還給他一個齊王大印,此時還反劉邦,更為不義。勸告他的蒯通被劉邦抓後又釋放了,最後是年老力弱,自然死亡。

17樓:

蒯通勸說韓信三分天下,但韓信掛念劉邦舊恩,沒同意。蒯通結局算是壽終正寢。

18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韓信從來沒有起過這樣的念頭,而他心裡一直感念於劉邦在他貧困的時候對他的出手相幫。

19樓:魚界

韓信沒有想爭奪天下的野心以及他感恩劉邦的舊情,經蕭何力薦之下,才被劉邦逐漸賞識,重用。

20樓:驚鴻

韓信先後被武涉、蒯徹、鍾離眜等人蠱惑造反,但韓信最終都選擇不反,主要還是念及著劉備的恩情。

21樓:匿名使用者

原因很簡單,天子就有天子的福,將帥只有將帥的才。剛開始韓信只不過受人胯下之辱的喪家之犬,為生存投奔項羽,然在霸王帳下得不到重用。經蕭何力薦之下,才被劉邦逐漸賞識,重用。

22樓:

韓信並沒有什麼自己的隊伍,他的部隊全是劉邦給的,包括他的帥印。韓信雖貴為統帥,但部隊最終還是聽劉邦的。

為什麼說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這話是錯的

萬莊靜 說到命運,人們往往會引用這樣一句話 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 即便是那些對 易學 有所研究的人士也是這樣認為。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 的意思無非是說人之所以成功有七分是靠自己的努力才完成的。那麼試問,努力 打拼 拼命乾等等這些詞彙的實質是什麼?在現實生活中多見有那些拼命乾的人最終成...

三分之一為什麼是1 3而不是,三分之一為什麼是1 3 而不是3 1?

朋國 1 3和3 1是兩個不同的數量的概念。1 3是指三份東西分出去一份。而3 1是指一份東西分三份。所以他們的數學表示式是不同的。 小寶 代表除,三分之一代表三分中的一份,用除法表示就是1 3,號用 表示就是1 3 1 3即三分之一。而3 1表示3 1,3倍1,即3 1 3 1 3。 六月梅 就是...

為什麼我總是三分鐘熱度,為什麼我做事總是三分鐘熱度, 我該怎麼辦

智零媽媽 三分鐘熱度是我們都會存在的現象,究其原因是我們無法堅持。為什麼無法堅持?因為我們思考的方向可能誤導了我們。 這個跟自己的性格有很大關係,可能你是外向活潑的性格,三分鐘熱度是因為你不能定下心,沒有給自己一個明確的目標,試著做每件事都定個預期目標吧! 依謹雲紅 你對自己的約束力太差,你想要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