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炎武怎樣愛國的故事,顧炎武的愛國事蹟

時間 2022-01-24 02:45:04

1樓:匿名使用者

明朝滅亡後,年僅三十二歲的顧炎武誓不損節,不為清朝服務,還參加抗清復明的「復社」。每年端午節,他總是在門前懸掛一塊紅色的蔓菁,在裡面塞上一點蒜青,並在後面掛一塊白布,白布上寫著「避青」二字,意思是「不直國朝惡而避之」。因此人們稱他為「避青先生」。

他曾六次從家裡步行至南京明孝陵哭吊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往返數千裡,不辭跋涉之苦。又在漂泊各地途中,兩次到北京昌平縣長陵哭吊明成祖朱棣,六次到明思陵哭吊明代末帝朱由檢。

顧炎武的愛國事蹟

2樓:名字太難起了

明朝滅亡後,年僅三十二歲的顧炎武誓不損節,不為清朝服務,還參加抗清復明的復社。每年端午節,他總是在門前懸掛一塊紅色的蔓菁,在裡面塞上一點蒜青,並在後面掛一塊白布。

白布上寫著避青二字,意思是不直國朝惡而避之。因此人們稱他為避青先生,他曾六次從家裡步行至南京明孝陵哭吊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

往返數千裡,不辭跋涉之苦。又在漂泊各地途中,兩次到北京昌平縣長陵哭吊明成祖朱棣,六次到明思陵哭吊明代末帝朱由檢。

顧炎武的勤學故事。

3樓:呂小煒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個家喻戶曉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愛國主義思想家、著名學者顧炎武最先提出的。

顧炎武自幼勤學。他6歲啟蒙,10歲開始讀史書、文學名著。

11歲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讀完《資治通鑑》,並告誡說:「現在有的人圖省事,只瀏覽一下《綱目》之類的書便以為萬事皆了了,我認為這是不足取的。」這番話使顧炎武領悟到,讀書做學問是件老老實實的事,必須認真忠實地對待它。

顧炎武勤奮治學,他採取了「自督讀書」的措施:首先,他給自己規定每天必須讀完的卷數;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讀完後把所讀的書抄寫一遍。他讀完《資治通鑑》後,一部書就變成了兩部書;再次,要求自己每讀一本書都要做筆記,寫下心得體會。

他的一部分讀書筆記,後來匯成了著名的《日知錄》一書。

最後,他在每年春秋兩季,都要溫習前半年讀過的書籍,邊默誦,邊請人朗讀,發現差異,立刻查對。

他規定每天這樣溫課200頁,溫習不完,決不休息。

滿意請採納!

顧炎武的名言

雨說情感 1 文以少而盛,以多而衰。出自顧炎武的 日知錄 卷十九 譯文 文章因為少而繁榮,因為多而衰落。2 水為地險,酒為人險。出自顧炎武的 日知錄 卷二十八 譯文 水可以導致地勢險要,酒可以使人陷於危險。3 士大夫之無恥,謂之國恥。出自顧炎武的 日知錄 卷十三 譯文 士大夫們的無恥,其實就等於國家...

顧炎武提出了怎樣的主張

顧炎武被稱作是清朝 開國儒師 顧炎武 作品清學開山 始祖,是著名經學家 史地學家 音韻學家。他學識淵博,在經學 史學 音韻 小學 金石考古 方誌輿地以及詩文諸學上,都有較深造詣,建樹了承前啟後之功。他繼承明季學者的反理學思潮,不僅對陸王心學作了清算,而且在性與天道 理氣 道器 知行 天理人慾諸多範疇...

顧炎武黃宗羲是怎麼死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三者為什麼都是儒家思想

一六八八年冬天,也就是黃宗羲七十九歲時,他自營生壙,中設石床一張,不置棺槨。置辦如此簡陋的後事,他的學生都百思不解,便問 後事乃一生之歸宿,自古以來極為講究,先生今以石床代棺,以石穴代槨,怎麼可以呢?黃宗羲答道 漢代有個叫趙歧的人,死前要兒子在墓穴中以沙堆床,上放竹蓆。死時隻身穿素淨衣衫,頭髮披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