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客多文史
朱元璋對《資治通鑑》倒背如流,自然也知道西漢時期的七國之亂,可他為何還要採用封分制呢?
這和朱元璋的出身和性格有關。
第一,朱元璋是乙個農民,青少年時期餓飯餓怕了。朱元璋的青少年時期非常艱苦,由於家裡窮,在一場瘟疫中,短短乙個月時間,其父親、母親和長兄都被活活餓死。
為了活下來,朱元璋先是去寺廟當和尚,然後四處討飯,卻也差一點被餓死。
這是這段刻骨銘心的經歷,讓朱元璋當上皇帝后,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確保自己的後世子孫,不受凍捱餓,於是就制定了封分制,將自己的直系後裔子孫封為藩王,永享皇恩。
朱元璋為了不讓繼承者們更改,將這一制度作為祖訓,世世代代傳了下去,而且,一直傳到了明朝滅亡。
第二,朱元璋對自己過於自信。朱元璋從乙個農民、乞丐成長為皇帝,他自然有馭人的手段,而且,也不怕藩王作亂。
當然,對封分制也有明確的規定,那就是藩王在自己的封地裡,除了能錦衣玉食,每年獲得朝廷的鉅額俸祿外,藩王並沒有特殊待遇,既不能養兵,也不能參與地方政務以及從事士農工商等行業。
另外,如果藩王沒有皇上的召見,不能離開自己的封地。
這些措施,就讓藩王的實力被削弱。但是,其兒子朱棣並沒有遵守祖訓,最終奪得了皇位,但後來,再沒有出現藩王之亂的局面。
第三,朱元璋並未意識到封分制給財政帶來的影響。朱元璋是從馬上奪取的天下,因此,只是從武力上考慮如何壓制各地藩王,卻忽視藩王給朝廷財政帶來的巨大影響。
在明朝276年的歷史中,雖然一共有83位親王被冊封為藩王,但朱元璋直系後裔中的人口數量十分龐大,僅男丁就將近10萬人左右。
而且,在朱元璋的封分制中,凡是他的直系後裔,不管有沒有爵位,也都享受著朝廷的俸祿。也就是說,到了明朝後期的時候,這10萬朱元璋的後人,是朝廷養起來的。
這就給朝廷揹負上了沉重的負擔,也導致後來民不聊生,大家紛紛造反的局面。
朱元璋雖然是一代偉大的皇帝,但他並未考慮到大明未來的發展,確實可嘆。
2樓:職場導師夏清
因為在朱元璋的眼裡,誰當皇帝都不要緊,反正都是他的後代,他才不怕。
3樓:就你的日常
總而言之,朱元璋在見識過那麼多先例之後,依然選擇分封藩王,還是來自於他的個人想法。不可否認,分封制在可以掌控的程度之內,對於君王確實是有利的。
4樓:哪吒搞笑動漫
那是因為他寧願相信自己的子孫,也不相信外姓人,把領地分給自己的子孫,始終都是屬於姓劉的天下,分給其他人,很可能會出現造反的情況。
有了漢晉的教訓和唐宋的經驗,明朝的朱元璋為啥還要撿起分封制?
5樓:冀北小靈通
有了漢晉的教訓和唐宋的經驗,明朝的朱元璋有著自己的想法,想要控制大權,所以重新推出了分封制。
6樓:糖tang說數碼
分封制的缺陷很明顯,諸侯王擁有世襲統治權,很容易發展為地方割據勢力,對**形成威脅。 於是,自從西晉分封鬧出八王之亂後,後來的皇肆搏帝恢復了秦始皇的郡縣制,王爵成為一種榮譽性稱號,王爺們和皇帝就像普通族居的人家一樣,一家人和和美美或吵吵鬧鬧一起住在京城。 當然,權力全部陸晌掌握在族長皇帝手裡,所以也可以稱為集權制。
不分封的缺陷也很明顯,唐宋的王爺空有名號沒有實權,出了亂子根本幫不上啥忙,本來能夠早雹鋒倚重的宗族力量被嚴重浪費。
7樓:社會百態和邊角料
皇攜猛帝分家就是分封,封出去的兒子是他封地所有人的主人,這些諸侯王與**維薯改持著宗法血緣的聯絡,在自己的領地數隱判他們就相當於國王,享有獨立的行政權和軍事權。
西漢時期以前的歷史著作有哪些,有關中國西漢及以前的歷史的書籍
漢宣帝以前,即公元前73年前的 1 史記 漢代史學家司馬遷著,敘述了黃帝至漢武帝二三千年間的歷史。也是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魯迅稱之為 史家之絕唱 值得一看 2 漢書 是東漢史學家班固所編,第一部斷代史,敘述了西漢一朝歷史。4 三十六計 孫子兵法 此兩本春秋戰國的兵法書是兵家必讀之書。連小日本的商人都幾...
西漢時期,文學家枚乘作品都有哪些
奇諾和路 西漢時期有個著名的文學家枚乘,他因為 人所害被抓入獄,但是在獄中憑藉著自己的忠心和肝膽義氣寫下了著名的 獄中上樑王書 從而讓樑孝王深感他的深明大義和才華出眾,立即下令將他釋放出來。但是開始時枚乘是跟隨著吳王劉濞的,後來因為吳王想要造反謀事,枚乘屢勸不聽,最後才改投到樑孝王門下。在他勸服主上...
馬踏飛燕是不是西漢時期的的藝術珍品
馬踏飛燕又名 馬超龍雀 銅奔馬 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於甘肅省武威雷臺墓。東漢時期鎮守張掖的軍事長官張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現藏甘肅省博物館。奔馬身高34.5釐米,身長45釐米,寬13釐米。形象矯健俊美,別具風姿。馬昂首嘶鳴,軀幹壯實而四肢修長,腿蹄輕捷,三足騰空 飛馳向前,一足踏飛燕著地。一匹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