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漢朝建立後,劉邦在漢五年五月詔書中曾說:「…民前或相聚保山澤,不書名數,今天下已定,令各歸其縣,復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訓辨告,勿笞辱。民以飢餓自賣為人奴婢者,皆免為庶人。
軍吏卒會赦,甚亡罪而亡爵及不滿大夫者,皆賜爵為大夫。故大夫以上,賜爵各一級。其七大夫以上,皆令食邑;非七大夫以下,皆復其身及戶,勿事。
又曰:「七大夫、公乘以上,皆高爵也。諸侯子及從軍歸者,甚多高爵,吾數詔吏先與田宅,及所當求於吏者,亟與。
爵或人君,上所尊禮,久立吏前,曾不為決,其亡謂也。異日秦民爵公大夫以上,令丞與亢禮。今吾於爵非輕也,吏獨安取此!
且法以有功勞行田宅,今小吏未嘗從軍者多滿,而有功者顧不得,背公立私,守尉長吏教訓甚不善。其令諸吏善遇高爵,稱吾意。且廉問,有不如吾詔者,以重論之。
漢書?偊b高帝紀》)從上引兩段詔書文字來看,劉邦詔令的政策有三個方面:一是令因躲避戰亂流亡山澤的人們迴歸故里,恢復過去的爵位和田宅;二是將因飢餓而自賣為奴婢的人免為庶民;三是對軍吏卒等賜爵,並給予優待。從詔令中可以看出,對「以軍功行田宅」,劉邦非常重視。
他對未從軍的小吏滿額得到他們應得到田宅,而有軍功爵者反而沒有得到他們應得到的份額非常不滿,嚴厲責問,要求對有軍功者優先授予田宅,否則將從重處罰。
從這兩段詔令亦可看出,漢**當時已經制定出以軍功大小、爵位高低的不同而授予不同數量田宅的條文和具體方案,否則,詔令中所說的未從軍的小吏滿額得到田宅份額就沒有依據。但是,這些方案未能儲存和流傳下來。由於史書對於秦漢時期具體受田數量記載不清,所以對其實際實施的情況就難以**清楚,故對某些問題的論述,也只能是推測性的。
2樓:紫夜璇風
漢代土地制度是漢文帝。漢文帝開創的屯田制度,是我國歷史上特有的一種土地制度,在其他國家的歷史上,較為罕見。這種制度,是漢文帝為應對北方匈奴的威脅,同時減輕軍隊對國家稅收的依賴,減輕民間的負擔而創立的!
3樓:網友
王莽,根據史書記載漢代土地制度是王莽提出的,王莽掌權後推行了井田制度。
4樓:來自飲冰室有上進心的彩狐
屯田土地制度,最早肇始於秦國,內地也有專門種植軍糧的屯田。自耕農土地是西漢初期由國家統一分配給農民的,不同時期,國家分配土地的數量不等。西漢王朝初期所實行的許多政治、經濟和文化制度,實在是太開明瞭!
漢朝的土地制度是什麼
5樓:雨說情感
確立土地私有→按畝納租稅(少)、按人丁負擔賦、役(重), 基本上是以稅人為主,人身控制嚴格。
其間有一次不成功的王莽改制,他仿照古代井田制全國土地改稱"王田",不許買賣。不僅沒有解決社會土地問題,相反又把農民禁錮在"王田"裡當牛做馬,使各種矛盾進一步激化。
王莽掌權後,根據古書上記載的井田制度,於公元九年頒佈了一道著名的詔令: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屬',皆不得買賣。其男口不盈八,而田過一井者,分餘田予九族鄰里鄉黨,故無田,今當受田者,如制度,敢有非井田聖制,無法惑眾者,投諸四裔,以御魑魅。
這道詔令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將全國土地改稱王田,即廢除土地私有制,實行土地國有制,私人不得買賣;一家有男丁八口,可受田一井,即九百畝;一家男丁不足八口,而土地超過九百畝者,須將多出部分分給宗族鄰里;原來沒有土地者,按上述制度受田。
二是將奴婢改稱私屬,不得買賣。詔令還規定,如果有人敢於攻擊井田制度,煽動人破壞法令,則將其流放至邊境地區。
6樓:tony程
漢朝土地制度是土地私有制,可自由買賣。
中國曆代的土地制度 是如何的
7樓:六稜心
夏商以及之前是土地國有制,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周開始分封制后土地變成了私有財產,是地主的王莽時期又改成國有,但失敗。
之後到大規模的土地改革之前(新中國建國前),基本如此土改后土地歸私人。
後來又有土地集體化,又重新將土地歸為集體或國有現在除了城市附近的土地以及如礦產,森林等歸國有其餘歸集體所有。
地主麼,土地所有者。
那是乙個階級不是具體的人。
績效考核制度是誰提出來的
古代的張居正曾發明過 績效考核制度 考成法,是明代萬曆時期確立的的 考核制度,由張居正在萬曆元年 提出,並推廣到全國。新法規定 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屬 應辦的事情定立期限分別登記在三本賬簿上。由六部和都察院按賬簿登記,逐月進行檢查。這樣就形成了一套完善的 考評機制,有效實現了考評與糾偏相結合,改變以往主...
古代中國土地制度的內容有什麼,古代中國的土地制度有哪些?
1 內容 奴隸社會 a井田 制 形成於商,盛行於西周,開始瓦 解於春秋,崩潰於戰國末期。井田制 是一種奴隸制的土地國有制度,其本 質是國王代表整個貴族佔有的土地私 有制。b土地國有制 由國家經營,用於封賞和對百姓授田。封建社會 a君主土地私有制 由 宮廷有關部門掌管,收入歸君主私人 開支。b地主土地...
漢朝的開國皇帝是誰,漢朝的開國皇帝是哪位
漢高祖劉邦,字季,號沛公,諡號高皇帝,廟號高祖。漢惠帝劉盈,諡號孝惠,生於公元前二一一年。漢文帝劉恆,諡號孝文帝,廟號太宗。漢景帝劉啟,諡號孝景帝。漢武帝劉徹,諡號孝武帝。漢昭帝劉弗陵,嬰兒號鉤弋子,字不,號堯母門。漢宣帝劉詢,名病已,諡號孝宣帝。漢元帝劉奭,諡號孝元皇帝,廟號高宗。漢成帝劉驁,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