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無私且透徹灬牡蠣
水排發明於東漢早期。 發明人:南陽太守杜詩。
2樓:蠌鐢嶰矆塱
水排是我國古代一種冶鐵用的水利鼓風裝置。人類早期的鼓風器大都是皮囊。一座爐子用好幾個囊,放在一起,排成一排,就叫"排囊"用水力推動這些排囊,就叫"水排"。
水排發明於東漢早期,是南陽太守杜詩(?-38)在總結勞動人民實踐經驗基礎上發明的。因為它"用力少,見功多"所以大家樂於使用。
三國時期的韓暨把它推廣到了魏國官營冶煉作坊中,用水排代替過去的馬排、人排,四季不歇。水排不但節省了人力、畜力,而且鼓風能力比較強,因此促進了冶鐵業的發展。水排在我國沿用了很長乙個時期,直到本世紀七十年代,一些地方還在使用。
漢代的水排由同一時期的水碓和翻車結構推測,也是一種輪軸拉桿傳動裝置、我國古代水排構造的詳細技術最早見於元代的《王禎農書》,依水輪放置方式的差別,分為立輪式和臥輪式兩種。都是通過輪軸、拉桿及繩索把圓周運動變成直線往復運動的,以此達到起閉風扇和鼓風的目的。因為水輪轉動一次,風扇可以起閉多次,所以鼓風效能大大提高。
3樓:網友
水排發明於東漢早期,具體時間不太清楚,是南陽太守杜詩在總結勞動人民實踐經驗基礎上發明的。
水排開始出現於哪個朝代?誰發明?主要用於哪一生產部門
4樓:正達美
水排開始出現於漢光武建武七年(公元三十一年),杜詩創造了利用水力鼓風鑄鐵的機械水排,主要用於冶煉部門。
水排是我國古代一種冶鐵用的水力鼓風裝置(如圖1),由南陽太守杜詩在總結勞動人民實踐經驗基礎上發明而成。不但節省了人力、畜力,而且鼓風能力比較強,極大地促進了冶鐵業的發展。三國時的韓暨把它推廣到了魏國官營冶煉作坊中,用水排代替過去的馬排、人排,四季不歇。
5樓:人逐夢
建武七年(西元31年),杜詩創造了利用水力鼓風鑄鐵的機械水排。最初的鼓風裝置叫人排,用人力鼓動。繼而用畜力鼓動,因多用馬,所以也叫馬排。
直到杜詩時改用水力鼓動,稱水排。水排是我國古代一種冶鐵用的水力鼓風裝置。
水排是哪個朝代的 水排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6樓:承吉凌
水排是東漢的,出現於公元三十一年,由南陽太守杜詩在總結勞動人民實踐經驗基礎上發明而成,主要用於冶煉部門。最初的鼓風裝置叫人排,用人力鼓動。繼而用畜力鼓動,因多用馬,所以也叫馬排。
直到杜詩時改用水力鼓動,稱水排。
人類早期的鼓風器大都是皮囊,我國古代又叫橐,一座爐子用好幾個橐,放在一起,排成一排。水排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一項偉大的發明,是機械工程史上的一大發明,約早於歐洲一千多年。水排的發明不但節省了人力、畜力,極大地促進了冶鐵業的發展,三國時的韓暨把它推廣到了魏國官度營冶煉作坊中,用水排代替過去的馬排、人排,四季不歇。
水排的結構
水排其中乙個轉輪的左邊裝有乙個兩頭粗,中間細的小輪,小輪的一邊通過傳送皮帶和轉輪相連,另一邊通過頂部的曲柄和左邊的槓桿相連,從而實現了轉輪和皮囊之間的傳動。
水排的用途
水排利用水力鼓動鼓風裝置向鑄鐵爐裡壓送空氣。用水排代替人排、馬排,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古代每一熟石合一百二十斤。
馬排用馬一百匹冶鐵一百二十斤;改用水排,在同樣的時間內,可以冶鐵三百六十斤,提高效率三倍。
7樓:匿名使用者
水排發明於東漢早期。
發明人:南陽太守杜詩。
水排是什麼時候發明的?誰發明的??
8樓:匿名使用者
最早見於《後漢書·杜詩傳》「…建武七年(31),遷南陽太守,造作水排,鑄為農器,用力少,而見功多,百姓便之。」「冶鐵者為排吹炭,今激水鼓之也。」這說明東漢建武七年河南南陽地區,首先使用了這種先進技術。
南陽自戰國時,就是著名的冶鐵基地。漢武帝曾在此設鐵官,據發掘材料,南陽郡內有漢代冶鐵和鑄造作坊 5 至 7 處,從事冶鐵者世代相傳,在鼓風冶鑄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在水排之前,早已使用水碓舂公尺,杜詩正是總結了這些經驗發明了水排。
水排是利用水力進行鼓風的冶鐵裝置。王禎《農書》記載的水排構造是,在一立軸上,作上下二臥輪,用水激轉下輪,則上輪用繩套帶動另乙個小輪,在小輪上裝乙個曲柄,再由乙個連桿和另乙個曲柄傳到乙個臥軸,經攀耳以及排前直木,則排(木排)隨來去,將風鼓進煉爐。漢代水排較簡單,排橐是當時的冶鑄鼓風器,外部用皮革製成,內部用木環作骨架,體上用吊杆掛起,以便推壓鼓風。
其構造是,在一橫軸的頂端,作一豎輪,然後在橫軸中間置一撥子,水激豎輪轉動橫軸,使木撥子推動連桿和乙個曲柄及橐前的從動杆使皮橐推壓鼓風。中國歷史博物館根據《後漢書·楊璇傳》和山東滕縣出土的東漢畫像石刻復原了東漢的冶鐵水排(排橐),並在中國通史陳列中展出。
9樓:最初與最終
水排是在東漢光武帝劉秀在位期間建武七年發明的,由杜詩發明。
東漢光武帝劉秀在位期間,注意「選用良吏」。建武七年,杜詩出任南陽太守。他提倡節儉,興利除害,為政清平。
杜詩在做南陽太守期間,注意節省民力。為了提高冶金技術,他發明了水排(一種水力鼓風機)。
水排應用水力機械輪軸帶動鼓風囊,使皮囊不斷伸縮,給冶金高爐加氧。這種裝置,用力少,見功多,是我國冶金史上的一大改革。三國時期的釧暨曾加以改進推廣,使其效果提高了三倍。
杜詩發明水排,一改中國冶煉鼓風裝置靠人力和畜力為動力的善,不僅大大提高了勞動效率,而且比歐洲早了1100年,在中國古代冶煉工藝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中國古代什麼時候開始管制食鹽,中國古代什麼時候開始管制食鹽?
繁華落寂 鹽是維繫人類生存的一種必需品。中國製鹽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幾乎與史籍上的華夏文明史同步。根據鹽的 中國古代的鹽可分為海鹽 湖鹽 井鹽 岩鹽等幾大類,每一種鹽都有不同的生產工藝。中國陸地海岸線漫長,人們很早就開始生產海鹽。唐宋以前,海鹽生產還比較原始。早期直接刮取海邊鹹土,後來...
中國古代軍事萌芽於什麼時候,中國古代軍事思想萌芽於什麼時期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萌芽於公元前21世紀 一說公元前22世紀 的奴隸社會的初期。建立了奴隸制的夏王朝,從此戰爭成為階級鬥爭的最高形式。產生了以 靠天命觀指導戰爭 為中心內容的軍事思想。處於萌芽時期的軍事思想,都是以征討 違天命者 弔民伐罪 敬天保民 相號召,並用占卜手段,假借神的旨意和嚴刑厚賞驅使士卒...
中國古代喏什麼時候不用,“諾”主要在中國古代的什麼朝代和年間使用?
江右半老 喏 這個應法最後不用應該是南宋紹興年間吧。喏 並不是每個朝代都這麼喊。像秦漢時是 唯 和 諾 同 喏 晉朝也是稱 喏 到了南北朝時就有的國家用,有的國家不用 而隋唐五代時都說 是 元 明兩朝也說 是 到了清朝的話基本上都喊 嗻 但北宋政和年間又突然啟用 喏 到了 紹興 年間又沒有了,前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