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獻怎麼分類,文獻史料的型別有哪些?

時間 2025-03-29 01:00:21

1樓:匿名使用者

正史就是歷代國家編的歷史,主要指二十四史,野史就是非官方編的,歷史文獻就是有影響力的歷史記載,正史肯定是,野史就不一定了。

2樓:匿名使用者

有識之士一向注重歷史真相的探尋,而對於官修的正史心存懷疑的。魯迅早就說過:「歷史上都寫著中國的靈魂,指示著將來的命運,只因為塗飾太厚,廢話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細來。

正如通過密葉投射在莓苔上的月光,只看見點點的碎影。但如看野史和雜記,可更容易瞭然了,因為他們究竟不必太擺史官的架子。」魯迅所批評的是中國古代的所謂「正史」,顯然並不包括那些為了明顯的政治目的而編造的史書。

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之類,是連「點點的碎影」也看不到,所有的,只是連篇累牘的謊言。 野史雜記的作者不如寫「正史」的史官那樣專業,史料也不如後者掌握得多,但是在思想上卻比較自由,顧忌也比較少,因此也就比較能寫出歷史的真實面貌來,雖然所記往往只是所見所聞的一鱗半爪,並不全面,但卻比較真實。魯迅的許多史識,就是從野史雜記中得出的。

如在《立齋閒錄》、《安龍逸史》裡看見明代皇帝的暴虐,從《揚州十日記》《嘉定屠城記略》裡,看到清兵入關後的**。有許多東西,是在正史裡得不到的。

3樓:匿名使用者

正史由歷朝歷代的史官整理,編撰;野史是根據時史結合民間傳說,故事編寫的;歷史文獻則是後人根據史實整理的。(個人見解)

文獻史料的型別有哪些?

4樓:網友

一、按照資料的表現形式,按照史料的載體劃分,可以分為實物史料、文獻史料。 或者將歷史史料分為文獻史料、實物史料和口述史料。

1、文獻史料:文獻資料是記載,描寫,評論歷史的文字,書籍,卷宗。值得注意的是最早的文獻資料並不是史書,應是甲骨文(甲骨文的文獻價值與早期文字的意義相互混淆)。

2、實物史料:實物史料指是在人類發展過程中被儲存或遺留下來的前人活動的場所和前人創造發明的有形物品。如各類遺物、遺址、建築、碑刻、雕塑和繪畫等,這類史料是歷史的見證和歷史知識的可靠**,它既能比較真實地反映歷史,又具有形象直觀性。

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發掘的。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

一是遺址,即前人活動的各種場所,如居址、村落、作坊等各種建築設施。

二是墓葬,即古人的墓穴。墓葬作為實物史料,有它特殊的意義。乙個儲存良好的墓葬,不僅有古代人的遺體,還往往有許多隨葬物品,有的甚至還有大量的壁畫、簡冊和古代文獻,因此能真實、生動地再現當時的社會生產生活面貌。

三是文物,指歷史遺留下來的在文化發展史上有價值的東西,如建築、碑刻、工具、**、生活器皿和各種藝術品。

3、口傳史料與口述史料。

1)口傳史料(遠古時期神話傳說):在沒有文字記載前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2)口述史料是人們對往事的口頭回憶而寫成或整理成文字的資料。

二、按照資料價值的不同,分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間接史料)。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歷史發生當時所產生,可較直接作為透視歷史問題的史料;第一手史料包括原始檔案、檔案、信函、日記、回憶錄、**、文物古蹟和其它實物等。

第二手史料是指經過後人運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詮釋。有時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是相對而言的,比如,在發現甲骨文以前,關於殷商的歷史一直以《史記》的記載為第一手史料,但甲骨文發現後,甲骨文就是第一手史料,《史記》變為第二手史料了。

例如《史記》一書,就包含了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與第二手史料(間接史料)。

司馬遷著《史記》,其中有不少司馬遷關於歷史現象的敘述(因為司馬遷並沒有親身經歷或以事後追記的方式來描述的,所以司馬遷對歷史現象的敘述可以看作是我們研究這些歷史現象的「第二手史料。

文獻史料分為哪幾種

5樓:

史料分為四大類,被認為是較為全面合理的傳統史料分類法。第一類為舉鏈書報:包括歷史記錄、歷史著作、文獻彙編和史部以外的群籍。

第友世二類為檔案:包括**檔案、團體檔案和私人檔案。第三類為實物:

包括生產工具、生活資料和歷史事正告孫件的遺蹟。第四類為口碑:包括回憶錄、調查記錄、群眾傳說和文藝作品。

文獻按照什麼來分類的?

6樓:網友

期刊**、專利文獻、科技報告、會議錄、學位**屬於一次文獻。

目錄、索引和文摘屬於二次文獻。

根據文獻內容、性質和加工情況可將文獻區分為:一次文獻、二次文獻、三次脊笑文獻。一次文獻指以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為依據而創作的原始文獻,如期刊**、研究報告、專利說明書、會議**等。

二次文獻是對一次文獻進行加工整理後產生的一類方面,如書目、題錄、簡介、文摘等檢索工具。三次文獻是在。

一、二次文獻的基礎上,經過綜合分析而編寫出來的文獻,人們常把這類文獻稱為「情報研究」的成果,如綜述、專題述評、學科年度總結、進展報告、資料手冊等。與此類似,也有把情報區分成一次情報、二次情報、三次情報的。

一次文獻。primary document):是指作者以本人的研究成果為基本素材而創作或撰寫的文獻,不管創作時是否參考或引用了他人的著作,也不管該文獻以何種物質形式出現,均屬一次文獻。

大部分期刊上發表的文章和在科技會議上發表的**均屬一次文獻。

二次文獻。secondary document):是指文獻工作者對一次文獻進行加工、提煉和壓縮之後所得到的產物,是為了便於管理和利用一次文獻而、出版和累積起來的工具性文獻。

檢索工具書和網上檢索引擎是典型的二次文獻。

三次文獻。tertiary document):是指對有關的一次文獻和二次文獻進行廣高帆泛深入的分析研究綜合概括而成的產物。如大百科全書、辭典等。

也有研究者在以上分類基礎上再加上零次文獻,它是指未經過任何加工的原始文獻,如實驗櫻念含記錄、手稿、原始錄音、原始錄影、談話記錄等。零次文獻在原始文獻的儲存、原始資料的核對、原始構思的核定(權利人)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

文獻史料型別

7樓:

史料的型別有:畢盯1、文獻史料:距離粗稿要研究的時代較近的人所寫的史書。

最早的文獻資料並不是史書,應是甲骨文(甲骨文的文獻價值與早期文字的意義相互混淆)。2、實物史料:各類遺物、遺址和繪畫等。

它既能比較真實地反映歷史,又具有形象直觀性。3、口傳史料與口述手凳和史料:人們對往事的口頭回憶,在沒有文字記載前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如果自學歷史文獻學,該看什麼書籍

歷史文獻學主要側重文獻記載。古籍類多有十通等,而 文史通義 等書也不可少。敦煌學更是我國文獻學極其重要一部分。研究文獻學還要注意古籍版本,前人研究成果。如果說要去研究的話,並且希冀入門,我不建議你直接去看這些書籍,很多人寫的古籍,其實也只是一知半解。學好文獻學,史學史方面的知識不可少。因此譬如白壽彝...

上帝造人有何依據或歷史文獻記載,上帝造人距今有多少年

人類的歷史有文字記載的大概也就公元前1000多年開始,中國的漢朝文字統一,國家統一,這時候才開始有史記,漢書這樣的算是正史的文字記錄歷史的史書,漢朝大概也就公元前一兩百年開始吧。漢謨拉比法典是公元前1600年左右的石碑,但不是史書,這是最早的文字記錄了。再早的幾千年的故事只有聖經有記載了,聖經是從造...

文獻有哪些型別,文獻的種類有哪些?其中最常用的有哪幾種?

蒿驕羊巍奕 根據不同出版形式及內容根據不同出版形式及內容,可以分為 圖書 連續性出版物 特種文獻 齋俊 參考文獻應是公開發表的文獻。參考文獻表應按文 現的先後順序編號。文獻作者在3名以內的全部列出,超出3名的列出前三名後加 等 英文加 et al 外文作者書寫時,姓前名後。參考文獻具體請按下列格式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