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15時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17時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21時至23時)。
2樓:匿名使用者
呵呵,也是24個小時不過是以12個時辰來表示,古代一晝夜劃為十二個時辰,又劃為一百刻。 (刻」原來指的就是計時的滴漏桶上的刻痕) (一晝夜滴完一桶,劃分為一百刻) 「時」和「刻」實際上是兩套計時系統單位,換算比較麻煩, 平均每個時辰合八又三分之一刻。 「午時」一般約合今天的中午十一點至十三點之間, 午時三刻是將近正午十二點,太陽掛在天空**,是地面上陰影最短的時候。
所以正確答案應該是, (以24小時制)午時三刻大約是11點45分。 以一日一百刻來計算的話可知午時三刻是11點43分12秒。 (一刻為14分鐘24秒,大約為15分鐘。)
3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古代的計時法,以一個晝夜為十二個時辰,子時為夜半時分(約在23-01點之間),以此類推,就是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時。每個時辰大約兩小時,分為八刻,每刻就大約15分鐘(現在也說15分就是一刻)。另外,晚上打更報時,是從戌時(今19-21點)起更(故有「酉時電燈、戌時起更」的說法)。
每一更約一個時辰(兩小時)。照此推算,「半夜三更」,就是子時到了,約在23-02點之間。「午時三刻」,就是11:45.
4樓:匿名使用者
古時候每天分為12個時辰。一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小時午時三刻。是上午11點45分古代把一夜分為五更,每更就是一個時辰,.子時作為三更,相當於晚上23點到第二天的1點。
古時候一更是幾個小時?
5樓:小小萍
古代「一更」是2個小時。
補充:漢代皇宮中值班人員分五個班次,按時更換,叫「五更」,由此便把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為一個時辰。戌時為一更,亥時為二更,子時為三更,丑時為四更,寅時為五更。
一更天:戌時 19:00 - 21:00
二更天:亥時 21:00 - 23:00
三更天:子時 23:00 - 01:00
四更天:丑時 01:00 - 03:00
五更天:寅時 03:00 - 05:00
古代將一天分為多少時辰?
6樓:忘機已上羨
1、子時(23時至01時)
2、丑時(01時至03時)
3、寅時(03時至05時)
4、卯時(05時至07時)
5、辰時(07時至09時)
6、巳時(09 時至11時)
7、午時(11時至13時)
8、未時(13時至15時)
9、申時(15時至17時)
10、酉時(17時至19時)
11、戌時(19時至21時)
12、亥時(21時至23時)
擴充套件資料。古代時辰的起源和換算。
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從先秦時代的中國古籍中溯尋出這些詞語的淵源。漢代之前,這些稱謂多有不同,直到漢代太初年間,中國實行了太初曆,「其以一日分十二時,而以干支為紀。」
一日有十二時辰(一時辰合現代2小時),一時辰有八刻(一刻合現代15分鐘),一刻有三盞茶(一盞茶合現代5分鐘),一盞茶有兩炷香(一炷香合現代2分30秒),一炷香有五分(一分合現代30秒),一分有六彈指(一彈指合現代5秒),一彈指有十剎那(一剎那合現代秒)。
7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將一天分為12個時辰,具體對應時間如下:
子時:(23:00:
00時至0:59:59時)丑時:
1:00:00時至2:
59:59時)寅時:(3:
00:00時至4:59:
59時)卯時:(5:00:
00時至6:59:59時)辰時:
7:00:00時至8:
59:59時)巳時:(9:
00:00時至10:59:
59時)午時:(11:00:
00時至12:59:59時)未時:
13:00:00時至14:
59:59時)申時:(15:
00:00時至16:59:
59時)酉時:(17:00:
00時至18:59:59時)戌時:
19:00:00時至20:
59:59時)亥時:(21:
00:00時至22:59:
59時)
古代一天是現在的幾小時?
8樓:周蕊娜
古代的一天有12個時辰,那麼它們分別對應我們現在的幾點鐘呢?
古人非常的聰明,他們當時沒有現代的計時器,於是他們就採用中壺滴漏的方法來計時,那麼一整天就可以分為12個時辰,即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戊亥。子時對應的就是半夜的11:00~1:
00,亥時對應的就是1:00~3:00,寅時對應3:
00~5點距兩個小時為一個時辰,以此類推,就可以算出時間的分佈。
如果將十二個時辰,具體的對應現代的時間,如下:
子時】又叫子夜,它對應現代晚上11點到1點,古人這個時候早就睡覺,不會像我們現代還在熬夜。
丑時】叫做雞鳴, 它對應現代晚上1點到3點。
寅時】又稱黎明,它對應現代晚上3點到5點。這個時間段就是快要天亮的時間,如果想要看日出的話,就要在這個時間段裡起床。
卯時】又名破曉,它對應現代晚上5點到7點。破曉顧名思義就是太陽剛剛出來的時候,也就是天亮了。
辰時】被叫做食時,它對應現代晚上7點到9點。這個時間段就是古人吃早飯的時間,其實和現在吃早餐的時間很相近,這個時間進食最為合適。古代人一般就是兩餐制,所以這個點吃早飯很合適。
巳時】又稱隅中,它對應現代晚上9點到11點。這個時間接近中午。
午時】叫做正午,它對應現代晚上11點到13點。在電視劇中時常出現的午時三刻,就是對應著這個時間。因為太陽處於最中間的位置,最熱也是陽氣最為集中的時候。
一個小時有4刻,一刻大概在分鐘,粗略等於15分鐘,午時三刻就是中午11時 分。
未時】又名日跌,它對應現代13點至15點。 日跌,也就是太陽要下山的時候了。
申時】叫做夕食等,它對應現代15點至17點。這就是晚飯的時間。很喜歡古人以吃飯的時間來命名時辰,非常的貼切合適。
酉時】就是傍晚,它對應現代17點至19點。在這個時間裡意味著太陽落山了。
戌時】叫做黃昏,它對應現代19點至21點。看到這裡就會想起一句詩詞,「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個時候就是去看夕陽最好的時候了。
亥時】叫做人定,它對應現代21點至23點。這就是大家該睡覺時間了,人們都安定下來,所以9點到11點是最佳的睡覺時間。
9樓:與世界合作創人類未來
古代的一天是現在的12小時,古代的一晝夜,就是現在的24小時。
10樓:卓慕山
古代的一天,也是現在的24小時。
古時候「一錠金銀」能幹什麼
中國的古代貨幣制度,與其它國家不同,不存在什麼本位制度,也沒有主幣副幣之分,往往金 銀 銅 谷 帛以及後來的紙幣都同時不同程度地行使貨幣的職能,只不過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各有所側重而已。各個朝代的貨幣制度也很不一致,即使一個朝代的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也有種種變化和區別,敘述起來不勝列舉 古代貨幣銅錢,和 之...
古時候說的 一石米 等於多少斤
呼阿優 一石大米有59200克,即59.2公斤,118.4斤。林甘泉主編的 中國經濟通史 秦漢經濟史 上 認定 漢代1石 2市鬥,1市鬥 13.5斤,1石 27市斤粟。漢代1石為20000毫升,1鬥為2000毫升,即秦漢時期1鬥禾重2.7斤,這也是以實物測量所得資料。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
古代一串錢是多少個呢,古時候的 一串錢 有幾個銅錢?
輝煌 串在古代不是很正式的計量單位,一般根據個人使用方便為主要目的,常見數量多為十數或數十枚左右,很有些今日零錢硬幣包的意味。而吊 貫相對正式一些,只是由於其計量單位是千枚錢為準,所以其截繩一般都是當時千文錢的長度,也因此常有千文繩串百餘文或數百文錢的。這在作品中大多都會有特意註明,或直接寫出具體錢...